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掌握数学内容并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和课改经验,本文着重谈谈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及突破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思维障碍;思想方法;消除定势;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传统教学缺失思维教学:“为知识而教”、“为能力而教”。思维“基于知识”并超越了知识知识是对某种已经存在、已经决定过的事情的了解和“知道”,因而知识是没有自由的;而思维则是创造,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出决定,因而思维是自由的。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一)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無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三)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一)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好的数学问题有两个标准,即问题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并且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视思想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三)暴露思维过程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引导参与思维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恐怕体育课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课比其他课较自由、自主,不是听、看为主,而是以做为主,学生在这里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过程,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让学生眼看老师的板书演示,耳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回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诸多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动手演算例习题和作图,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
(五)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拓展学生思维。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家或作者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三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根据反映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应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即要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这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过程展现出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提示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展现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轨迹。
(六)多导精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联系地讲、创新地讲是我们教师的追求和目标。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探求创新的解法,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90年9月版)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91年6月版)
[3]顾越岭《数学定向分析法》(95年5月版)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5]《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2002.3.18征求意见稿)
[6]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
关键词:数学思维;思维障碍;思想方法;消除定势;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传统教学缺失思维教学:“为知识而教”、“为能力而教”。思维“基于知识”并超越了知识知识是对某种已经存在、已经决定过的事情的了解和“知道”,因而知识是没有自由的;而思维则是创造,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出决定,因而思维是自由的。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一)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無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三)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一)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好的数学问题有两个标准,即问题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并且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视思想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三)暴露思维过程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引导参与思维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恐怕体育课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课比其他课较自由、自主,不是听、看为主,而是以做为主,学生在这里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过程,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让学生眼看老师的板书演示,耳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回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诸多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动手演算例习题和作图,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
(五)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拓展学生思维。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家或作者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三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根据反映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应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即要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这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过程展现出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提示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展现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轨迹。
(六)多导精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联系地讲、创新地讲是我们教师的追求和目标。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探求创新的解法,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90年9月版)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91年6月版)
[3]顾越岭《数学定向分析法》(95年5月版)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5]《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2002.3.18征求意见稿)
[6]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