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速成鸡养殖存在诸多质疑,相比之下,生态环境下的土鸡产品具有独特风味而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利用现有的山林土地资源养殖地方优良品种土鸡,药物残留少,成为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规模化经营生态养殖当地品种土鸡,是未来我国养禽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生产中,一经放养后人为控制疾病有一定难度,怎样减少土鸡规模化养殖中疫病的发生是生态散养土鸡必须重视的问题。文中从土鸡品种、环境要求、防疫制度以及常见病的防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土鸡;生态养殖;疫病防治;规模经营
2009年~2012年间,进行当地品种土鸡养殖探索,对养殖疫病防治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模式。
1 减少环境因素损害
1.1 选择适合的品种
进行土鸡规模化生态养殖时,要根据放养环境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土鸡品种,切不可盲目选择不适合的外地品种土鸡。要经过养殖试验观察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熟知各品种土鸡的习性。合适品种的土鸡适应能力强,在环境中能够充分进行采食活动,正常发育,抗病强,死亡损失小,通常本地品种为最佳选择。
1.2 选择和改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选择放养场地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地势坡度和植被情况、有效面积和放养密度、生态资源可利用及再生能力情况,修建安装饲养设施的可行性。同时,对环境加以改造,补充种植树木和牧草、修建合适的补饲饮水设施、构建合适安全的栖息场所、消除环境中不利的隐患因素,以利于土鸡采食饮水、休息躲藏的缓冲环境,减少环境诱因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减少土鸡非疾病因素死亡,明显提高土鸡成活率。
1.3 防鼠防鸟、防自然灾害
在放养之前,对环境进行投放毒饵并标记、挖掘鼠洞清除鼠类,设置围栏防止鸡只丢失,填平坡度较大的沟壑。放养前按标记清理毒饵。放养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巡视,特别是雨季防洪,要合理引流和贮水。定期驱赶鹰隼和设置障碍物,便于土鸡躲避猛禽攻击,在候鸟迁徙时期进行驱赶,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4 合理的阶段性养殖
土鸡生态养殖中,也并非纯天然生态养殖,要结合先进的养禽理念进行分期分阶段性饲养。初期要进行短期育雏,保证土鸡苗充分发育、个体生长均匀、抗逆性和抗病力强,此过程中同时进行自我采食青饲、虫体的训练。后进入长期放养前也要进行过渡,大大减少非疾病因素的死亡。
2 常规防疫
建立合理的防疫制度,规模经营土鸡野外生态养殖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养殖中途不得引入新的群体。防疫管理人员定期巡查饲养区域,观察鸡群状态,及时捡出病死鸡诊断并深埋处理,及时捡出死亡候鸟,及时清除栖息场所堆积的粪便,定期对天然水源和人工水源进行消毒,在氣候异常变化前后要预防性投药。
在地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要在土鸡晚间栖息时集中紧急接种疫苗。每批鸡出栏后要清理消毒用具、栖息场所。
3 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
由于土鸡大多数时间是处于野外养殖,一经放养后人为干预减少,鸡只防疫方面难控制,土鸡处于野外,易发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多。因此,各种疫苗接种要提前完成,防疫疫苗种类多,在短短的1个月内,免疫要集中完成和强化。同时,对选留种鸡超剂量免疫,保证母源抗体充足,调节产蛋高峰期,种蛋集中孵化。
商品土鸡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马立克多价疫苗颈部皮下1倍量接种;4日龄,肾传支(W93株)2倍量滴鼻点眼;7日龄,新城疫L系2倍量滴鼻点眼;12日龄,法氏囊弱毒苗4倍饮水;13日龄,再次法氏囊弱毒苗4倍饮水;16日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18日龄,新城疫L系4倍量滴鼻点眼免疫;20日龄,肾传支(W93株)2倍量滴鼻点眼;24日龄,禽流感灭活苗1倍量胸肌注射;28日龄,翅部2倍量刺种禽痘弱毒苗;30日龄~35日龄,新城疫油苗 禽流感H9二联苗胸部皮下注射2倍量(结合放养转群时进行)
种用母鸡在出售前选留,集中进行养殖,免疫程序如下:(1)选留后一个月内完成:新城疫L系4倍量饮水免疫;禽流感H5N1肌肉注射接种;禽霍乱灭活菌肌肉注射。(2)产蛋高峰期前一个月内依次完成:4倍量新城疫灭活苗肌肉注射接种;2倍量禽流感H5N1肌肉注射接种;先后2次间隔15d进行4倍量肾传支H120饮水免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2倍量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4 常见寄生虫、传染性疾疾病的防治
4.1 球虫病
野外土鸡养殖中损害最为严重的就是球虫病,易发时期主要在7月~8月高温高湿的雨季,其他时间段很少发生此病。发病通常呈暴发式,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发病鸡表现排出暗红色或暗黑色血便,严重脱水衰竭站立困难,死亡率高。散养鸡的球虫病多侵害盲肠为主,剖检可见盲肠双侧或单侧肿大,肠腔内充满大量血样物,少数是盲肠和小肠球虫并发感染,表现小肠分段肿胀出血。
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结合剖检即可确诊,治疗时使用磺胺喹恶啉和马杜霉素铵盐饮水,病鸡一经服药很快治愈。本病一经发生,由于分散养殖,死亡鸡只隐藏难发现,发病鸡无法回到固定地点饮水食料,使用投药的方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本病以预防为主,定期投药左旋咪唑驱除肠道线虫,在球虫发病高峰季节前至高峰期间定期使用磺胺喹恶啉和马杜霉素铵盐交替饮水,按说明不加量连饮3d,每间隔1周进行一次投药,即可安全度过发病高峰期。
4.2 组织滴虫病
本病多在球虫病高峰后,鸡只接近成熟体重时发生,发病率低,出现零星死亡。外观症状冠髯和皮肤呈紫黑色,个别病鸡排出硫磺色稀便。剖检特征性病变在肝脏和盲肠上,表现肝脏肿大,重度淤血呈暗红色,表面出现豆粒大小的密集重叠、灰白色菊花样坏死灶,盲肠壁肥厚增生,切开时呈现出干酪样灰白色肠芯片。对于组织滴虫病的防治,通常在发现病死鸡后全群使用0.02%浓度的呋喃唑酮溶液自由饮水,连饮5d,即可控制本病,保证2周内不会出现本病。 4.3 大肠杆菌病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散养鸡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在育雏期和放养前期发生。饲养密度、环境条件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散养鸡在育雏和放养前期大肠杆菌病多表现慢性经过,表现肠炎型、气囊炎型、肝周炎、心包炎型、气管炎。散养品种土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商品用速成养殖肉鸡,但在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时死亡率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增大。本病是养禽生产中常见疾病,养殖业者对此病有着深刻的认识,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防治用药要有所选择,避开常用的抗菌药物,能够明显增加治愈率。通常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本病,采用传统三黄加白散中草药煎剂(黄连30g、黄柏25g、黄芩25g、白头翁20g,3次煎液加水稀释后供200只鸡1d饮水),配合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磷霉素等抗菌药物,收到明显的效果。
4.4 传染性法氏囊炎
近年来家禽生产中,传染性法氏囊炎发病扩展至整个生长期.由于使用疫苗免疫,生态养殖土鸡往往表现出散发性,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通常症状轻微者有食欲,严重者表现衰竭,站立困难,严重脱水,排出明亮的奶油样稀便。剖检可见胸肌有程度不同的条纹样出血,髋关节有炎性渗出,法氏囊内特征性出现干酪样物或脓样物,花斑肾和输尿管中尿酸盐沉积,胸腺、脾、盲肠扁桃体有出血性变化。生长后期的土鸡法氏囊有所退化,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其他器官。
本病治疗首选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制剂,经过三年的养殖防治试验观察,使用方剂:板蓝根45g、蒲公英20g、大青叶30g,金银花30g、黄芩20g、野菊花15g、藿香10g、芦根15g、枝子10g、玄参15g,3次煎液稀释成60kg水溶液,自由饮用,连饮3d~5d,即可控制。对已经发病鸡强制加倍饮用高浓度药液,多数可治愈康复。
4.5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土鸡养殖中多发生在放养期前后阶段。鸡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土鸡多为散发,有一定的死亡率。病死鸡呈脱水状态,初期排出鲜亮的胡萝卜色稀便.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以中、后段较为明显,小肠明显肿大,以小腸后段黏膜出现纤维素渗出和黏膜坏死为特征性病变,肠管内充盈着灰白色或黄白色脓样渗出物。
治疗本病首选阿莫西林饮水,连饮3d~5d。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也有明显治疗作用。
4.6 皮肤型禽痘和新城疫疾病
在使用疫苗接种免疫的情况下,皮肤型禽痘发病率不高,土鸡多在养殖中期3月~4月龄偶有发生,以冠髯、翅下皮肤出现密集水泡为主要特征,继而破溃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痊愈,对土鸡无明显影响。在多次新城疫接种和强化情况下,土鸡野外生态养殖期间很少发生新城疫。在养殖后期,由于个别鸡免疫不确切、遗漏或抗体消耗时会出现新城疫疾病。鸡痘和新城疫为病毒性传染病,在治疗上无特效药物,以积极防治为主。
5 环境诱发病
5.1 消化不良
规模化土鸡野外生态养殖,由于气候环境变化频繁,土鸡采食昆虫、草籽、牧草和作物等饲料不固定,日食入粗纤维和不可消化的成份多,胃肠变换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鸡的消化代谢,出现消化不良,鸡粪便稀溏。可定期使用微生态乳酸杆菌制剂、益生素、复合酶等协助消化,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增重。
5.2 真菌性嗉囊炎
土鸡养殖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真菌和霉变物质,个别鸡采食后诱发慢性真菌性嗉囊炎。表现为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嗉囊明显下垂或缩小,手触嗉囊内容物稀软粘稠感,倒提时从口中流出黑褐色腥臭液体。可捕捉病鸡隔离断食,待嗉囊排空后,多次灌入高锰酸钾溶液,或达克宁软膏用盐水稀释后直接注入嗉囊,很快治愈。
6 小结
土鸡地方品种的规模化养殖经营是未来我国养禽必然发展趋势,有效防治疾病是增产增收的保障。通过三年的养殖实践探索,总结了疾病防控要点如下:选择和改选适宜的生态养殖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对鸡只的损害;短期内提前完成疫苗接种免疫和强化;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疫情,妥善处理;掌握多种疾病的特点,提前预判用药预防。
参考文献
[1]仇爱华,郭志江.散养家禽防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6):130
[2]陈仕平.林下养鸡疾病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6):147
[3]刘宏娟.防控野外散养鸡病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4
[4]张建文,冯敏山等.规模化散养鸡的设施及其管理[J].中国家禽,2006(05):20-24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编号L2011239)
【关键词】土鸡;生态养殖;疫病防治;规模经营
2009年~2012年间,进行当地品种土鸡养殖探索,对养殖疫病防治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模式。
1 减少环境因素损害
1.1 选择适合的品种
进行土鸡规模化生态养殖时,要根据放养环境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土鸡品种,切不可盲目选择不适合的外地品种土鸡。要经过养殖试验观察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熟知各品种土鸡的习性。合适品种的土鸡适应能力强,在环境中能够充分进行采食活动,正常发育,抗病强,死亡损失小,通常本地品种为最佳选择。
1.2 选择和改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选择放养场地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地势坡度和植被情况、有效面积和放养密度、生态资源可利用及再生能力情况,修建安装饲养设施的可行性。同时,对环境加以改造,补充种植树木和牧草、修建合适的补饲饮水设施、构建合适安全的栖息场所、消除环境中不利的隐患因素,以利于土鸡采食饮水、休息躲藏的缓冲环境,减少环境诱因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减少土鸡非疾病因素死亡,明显提高土鸡成活率。
1.3 防鼠防鸟、防自然灾害
在放养之前,对环境进行投放毒饵并标记、挖掘鼠洞清除鼠类,设置围栏防止鸡只丢失,填平坡度较大的沟壑。放养前按标记清理毒饵。放养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巡视,特别是雨季防洪,要合理引流和贮水。定期驱赶鹰隼和设置障碍物,便于土鸡躲避猛禽攻击,在候鸟迁徙时期进行驱赶,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4 合理的阶段性养殖
土鸡生态养殖中,也并非纯天然生态养殖,要结合先进的养禽理念进行分期分阶段性饲养。初期要进行短期育雏,保证土鸡苗充分发育、个体生长均匀、抗逆性和抗病力强,此过程中同时进行自我采食青饲、虫体的训练。后进入长期放养前也要进行过渡,大大减少非疾病因素的死亡。
2 常规防疫
建立合理的防疫制度,规模经营土鸡野外生态养殖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养殖中途不得引入新的群体。防疫管理人员定期巡查饲养区域,观察鸡群状态,及时捡出病死鸡诊断并深埋处理,及时捡出死亡候鸟,及时清除栖息场所堆积的粪便,定期对天然水源和人工水源进行消毒,在氣候异常变化前后要预防性投药。
在地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要在土鸡晚间栖息时集中紧急接种疫苗。每批鸡出栏后要清理消毒用具、栖息场所。
3 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
由于土鸡大多数时间是处于野外养殖,一经放养后人为干预减少,鸡只防疫方面难控制,土鸡处于野外,易发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多。因此,各种疫苗接种要提前完成,防疫疫苗种类多,在短短的1个月内,免疫要集中完成和强化。同时,对选留种鸡超剂量免疫,保证母源抗体充足,调节产蛋高峰期,种蛋集中孵化。
商品土鸡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马立克多价疫苗颈部皮下1倍量接种;4日龄,肾传支(W93株)2倍量滴鼻点眼;7日龄,新城疫L系2倍量滴鼻点眼;12日龄,法氏囊弱毒苗4倍饮水;13日龄,再次法氏囊弱毒苗4倍饮水;16日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18日龄,新城疫L系4倍量滴鼻点眼免疫;20日龄,肾传支(W93株)2倍量滴鼻点眼;24日龄,禽流感灭活苗1倍量胸肌注射;28日龄,翅部2倍量刺种禽痘弱毒苗;30日龄~35日龄,新城疫油苗 禽流感H9二联苗胸部皮下注射2倍量(结合放养转群时进行)
种用母鸡在出售前选留,集中进行养殖,免疫程序如下:(1)选留后一个月内完成:新城疫L系4倍量饮水免疫;禽流感H5N1肌肉注射接种;禽霍乱灭活菌肌肉注射。(2)产蛋高峰期前一个月内依次完成:4倍量新城疫灭活苗肌肉注射接种;2倍量禽流感H5N1肌肉注射接种;先后2次间隔15d进行4倍量肾传支H120饮水免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2倍量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4 常见寄生虫、传染性疾疾病的防治
4.1 球虫病
野外土鸡养殖中损害最为严重的就是球虫病,易发时期主要在7月~8月高温高湿的雨季,其他时间段很少发生此病。发病通常呈暴发式,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发病鸡表现排出暗红色或暗黑色血便,严重脱水衰竭站立困难,死亡率高。散养鸡的球虫病多侵害盲肠为主,剖检可见盲肠双侧或单侧肿大,肠腔内充满大量血样物,少数是盲肠和小肠球虫并发感染,表现小肠分段肿胀出血。
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结合剖检即可确诊,治疗时使用磺胺喹恶啉和马杜霉素铵盐饮水,病鸡一经服药很快治愈。本病一经发生,由于分散养殖,死亡鸡只隐藏难发现,发病鸡无法回到固定地点饮水食料,使用投药的方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本病以预防为主,定期投药左旋咪唑驱除肠道线虫,在球虫发病高峰季节前至高峰期间定期使用磺胺喹恶啉和马杜霉素铵盐交替饮水,按说明不加量连饮3d,每间隔1周进行一次投药,即可安全度过发病高峰期。
4.2 组织滴虫病
本病多在球虫病高峰后,鸡只接近成熟体重时发生,发病率低,出现零星死亡。外观症状冠髯和皮肤呈紫黑色,个别病鸡排出硫磺色稀便。剖检特征性病变在肝脏和盲肠上,表现肝脏肿大,重度淤血呈暗红色,表面出现豆粒大小的密集重叠、灰白色菊花样坏死灶,盲肠壁肥厚增生,切开时呈现出干酪样灰白色肠芯片。对于组织滴虫病的防治,通常在发现病死鸡后全群使用0.02%浓度的呋喃唑酮溶液自由饮水,连饮5d,即可控制本病,保证2周内不会出现本病。 4.3 大肠杆菌病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散养鸡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在育雏期和放养前期发生。饲养密度、环境条件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散养鸡在育雏和放养前期大肠杆菌病多表现慢性经过,表现肠炎型、气囊炎型、肝周炎、心包炎型、气管炎。散养品种土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商品用速成养殖肉鸡,但在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时死亡率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增大。本病是养禽生产中常见疾病,养殖业者对此病有着深刻的认识,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防治用药要有所选择,避开常用的抗菌药物,能够明显增加治愈率。通常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本病,采用传统三黄加白散中草药煎剂(黄连30g、黄柏25g、黄芩25g、白头翁20g,3次煎液加水稀释后供200只鸡1d饮水),配合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磷霉素等抗菌药物,收到明显的效果。
4.4 传染性法氏囊炎
近年来家禽生产中,传染性法氏囊炎发病扩展至整个生长期.由于使用疫苗免疫,生态养殖土鸡往往表现出散发性,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通常症状轻微者有食欲,严重者表现衰竭,站立困难,严重脱水,排出明亮的奶油样稀便。剖检可见胸肌有程度不同的条纹样出血,髋关节有炎性渗出,法氏囊内特征性出现干酪样物或脓样物,花斑肾和输尿管中尿酸盐沉积,胸腺、脾、盲肠扁桃体有出血性变化。生长后期的土鸡法氏囊有所退化,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其他器官。
本病治疗首选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制剂,经过三年的养殖防治试验观察,使用方剂:板蓝根45g、蒲公英20g、大青叶30g,金银花30g、黄芩20g、野菊花15g、藿香10g、芦根15g、枝子10g、玄参15g,3次煎液稀释成60kg水溶液,自由饮用,连饮3d~5d,即可控制。对已经发病鸡强制加倍饮用高浓度药液,多数可治愈康复。
4.5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土鸡养殖中多发生在放养期前后阶段。鸡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土鸡多为散发,有一定的死亡率。病死鸡呈脱水状态,初期排出鲜亮的胡萝卜色稀便.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以中、后段较为明显,小肠明显肿大,以小腸后段黏膜出现纤维素渗出和黏膜坏死为特征性病变,肠管内充盈着灰白色或黄白色脓样渗出物。
治疗本病首选阿莫西林饮水,连饮3d~5d。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也有明显治疗作用。
4.6 皮肤型禽痘和新城疫疾病
在使用疫苗接种免疫的情况下,皮肤型禽痘发病率不高,土鸡多在养殖中期3月~4月龄偶有发生,以冠髯、翅下皮肤出现密集水泡为主要特征,继而破溃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痊愈,对土鸡无明显影响。在多次新城疫接种和强化情况下,土鸡野外生态养殖期间很少发生新城疫。在养殖后期,由于个别鸡免疫不确切、遗漏或抗体消耗时会出现新城疫疾病。鸡痘和新城疫为病毒性传染病,在治疗上无特效药物,以积极防治为主。
5 环境诱发病
5.1 消化不良
规模化土鸡野外生态养殖,由于气候环境变化频繁,土鸡采食昆虫、草籽、牧草和作物等饲料不固定,日食入粗纤维和不可消化的成份多,胃肠变换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鸡的消化代谢,出现消化不良,鸡粪便稀溏。可定期使用微生态乳酸杆菌制剂、益生素、复合酶等协助消化,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增重。
5.2 真菌性嗉囊炎
土鸡养殖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真菌和霉变物质,个别鸡采食后诱发慢性真菌性嗉囊炎。表现为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嗉囊明显下垂或缩小,手触嗉囊内容物稀软粘稠感,倒提时从口中流出黑褐色腥臭液体。可捕捉病鸡隔离断食,待嗉囊排空后,多次灌入高锰酸钾溶液,或达克宁软膏用盐水稀释后直接注入嗉囊,很快治愈。
6 小结
土鸡地方品种的规模化养殖经营是未来我国养禽必然发展趋势,有效防治疾病是增产增收的保障。通过三年的养殖实践探索,总结了疾病防控要点如下:选择和改选适宜的生态养殖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对鸡只的损害;短期内提前完成疫苗接种免疫和强化;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疫情,妥善处理;掌握多种疾病的特点,提前预判用药预防。
参考文献
[1]仇爱华,郭志江.散养家禽防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6):130
[2]陈仕平.林下养鸡疾病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6):147
[3]刘宏娟.防控野外散养鸡病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4
[4]张建文,冯敏山等.规模化散养鸡的设施及其管理[J].中国家禽,2006(05):20-24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编号L20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