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地记忆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祖上家世的印象,大多来自奶奶的“口头文学”。将零碎的讲述拼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农民和土地的故事。
  广灵县在山西省最偏僻的地方,曾隶属晋察冀边区、察哈尔省。源于此地的“壶流河”,流经河北蔚县、涿鹿,与丁玲小说中那条“桑干河”汇合。我祖上所在的村叫“北土”。单听这村名,就知道是纯粹的农植区。村西南,“白羊峪”的小泉小水渗下来聚成一条不大的常流河,河水浇出一道川里上百顷好地。水地周围的村子,说不上富庶,日子倒也过得去。
  在我曾祖父辈上,薛家一门出了三个秀才。村前街口上,曾有两尊石狮,人称“狮子巷”,巷内是三个秀才的房院。到爷爷这辈,经过几代的繁衍,原本就不大的院落里,已是挨挨插插、人满为患了。
  祖上只留下容身的房院,却没有多少银两、田产。后人们老实,没有做官的命,也缺少经商的胆,除了种地就不知该干啥了。三兄弟虽然分了家,却没分开住,只把房、地划开。爷爷排末,分得自然是兄长们挑剩的。四亩半“清水地”分作两处,再就是二十五、六亩“洪水地”了。村南几分园子也归他种,供三家应时吃菜。
  爷爷自幼好学,算是粗通文墨。秀才祖宗的旧书,兄嫂们拿来引火糊墙,他用粮食换了,当宝贝收罗回来。大约还能写一手毛笔字,编得长联短句。村里有动笔动嘴的事,如红白喜事上布置场面、书写对联、记录礼账等,少不了找他。种地是庄户人的本分,他在这上头苦下得多,脑筋也动得不少,种出村里一流的庄稼。他单名一个“琪”字,中年后,就被三乡五里的人们尊称为“琪先生”了。
  不知经过多少辈子,这一带的村民,自发联合起来,修成了一条“普济渠”。斗渠、支渠、毛渠、闸口、水道也配套齐全。四季常流水,浇出的地叫“清水地”,旱涝保收;雨季发“山水”淤出的地叫“洪水地”,比旱地肥。普济渠设有民间管理机构。爷爷曾受众人推举主持渠务,处理些用水纠纷、派工修渠的事。没有任何报酬,纯是白尽义务。先后有七任“经理”受百姓爱戴,将其头像、“政绩”浮雕在龙王庙院的石版上,其中有刻着薛琪的一块。
  这道川秋天冷得早。庄稼不等成熟就赶上秋冻,绿生生地站在地里死了,穗子里瘪瘪地没东西。地再好,也只能种些糜黍谷豆小杂粮。后来,不知从何时起兴了种麻。这麻,可是个好东西。 “籽麻”榨的麻油能吃、能点灯,麻糁又是好肥料;“皮麻”剥出的麻皮又白又长,绾成把、打成捆,板板正正搁在驴背上,驮到县城的山货栈,换回了响当当的银钱。卖麻有了钱,爱显摆的人串门子,棉袍里揣上几块银元,一颠一响。
  麻是好东西,可不好种,只有“清水地”才能保收。我爷爷是这上头的行家里手。头年秋后整好地,刮好堰,上冻前浇透“冬汇”水。冬浇是洪水,轮下来时辰没准,人就拄着铁锨在冷风里等。等得夜深人困,那水却下来了。水来得猛,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跌倒在泥里、湿了鞋袜裤腿也是常有的。再就是选种捣粪。种籽选好,窗台上晾干,小布袋里收好,挂在房梁上等开春;羊粪晒干,捣弄成细面,掺上墙根的游沙土。
  节令到了,麻地早已耙耱熨贴、洇得半干。麻籽拌上羊粪细土,匀匀撒在地里。种麻,付出的功夫要比种粮多几倍。出苗后,老天旱了浇,苗子瘦了“奶”;长高了怕风刮,风大就铺了地。长到时候,连根拔起。驴驮人背到“麻潢”里沤。沤到成色,“潢”里的水也就见了冰凌。捞麻时,麻捆沉得像死人,冰水冷得钻骨头。男人们捞一回麻,就是一场“小死”,不少人由此落下腰腿疼。
  冬天黑得早,夜长没事,女人们就剥麻。沤好的麻晾开风干,剥一捆往家抱一捆。麻秆秆点灯亮全家。爷爷在炕桌上教小儿认字,有时也念念《封神演义》之类的话本。奶奶和两个姑姑在地下剥麻。指甲掐牢一绺绺往下剥,麻皮嵌入手上皴开的裂子里,不小心一扯就出血。剥一冬麻,手简直就不能看了。还要带起麻絮灰尘,全家没个不咳嗽的。天冷的夜里,孩子咳罢大人咳,咳得全家一夜不能睡。
  剥完麻,就该腊月了。头头尾尾成色差的留下自用,好麻挽成把儿,扎成捆子。捆子的长短粗细正好人背驴驮,要依商家要求。各家的货色不同。爷爷的麻货白净匀长,捆子打得板正一律,山货栈的掌柜愿收,付起现银来也痛快。我们村离县城三十来里路,中间隔一道“大岭”。我爷爷和他的“画眉驴”天不亮就上路了。驴驮着麻垛,他也背着个麻捆。怀里抱着钱褡子,里面放着奶奶烙的干粮,一人一驴走在大岭的盘陀道上。天寒地冻,出气成霜,胡子上都结了冰。
  奶奶从北面来。小巧的脚和玲珑的身段,衲不了鞋底却绣得好花。举止言谈,处处和一般农家女不同。爷爷的元配,早年就得“热病”殁了,不曾留下一男半女。奶奶来薛家是续弦。她的父亲汉姓“彭”,曾在清军绿营当差,人称“彭标统”,是个吃粮领饷的军人。辛亥后,八旗军解散,新军不用旧人,他就赋闲当起“爷”来。一杆烟枪,抽垮了还算殷实的人家;穷途末路,只得将独生女给人做了填房。
  奶奶心比天高,命运不济。能嫁个名气不错的正经农民,虽然年龄大她不少,也只好认命了。她先后给爷爷生过六个孩子,成活下来三个,依次为大姑母、二姑母和我的父亲。
  爷爷续娶奶奶后,有儿有女,光景看好。几亩种麻的清水地,是中兴家道的唯一寄托。日子越见起色,越是勤谨。不管是上普济渠办公,还是赶驴送麻,他总要拣拾路上的粪肥。有时没带粪筐,就撩起大襟兜了粪蛋倒进麻地里。这块麻地成了全村眼热的“刮金板”,一亩麻能有五十块银元的进项哩。拔过麻的地,赶趁着还能种一茬蔓菁、萝卜,盐腌的“咸圪瘩”够吃到来年。
  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广灵。“皇协区”推行“战时经济”,其中一项就是在种麻的水地里改种大烟。爷爷年轻时曾到“口外”张北一带打短工,替人家收种过大烟,知道这东西利大、祸害也大。人家都种时,他却是全村唯一有水地不种大烟的人。为此还赋“诗”言志,书于纸上,悬于壁端。收烟季节,别人家忙不过来。两个姑姑去帮人割烟,为的是挣些工钱,添件新衣。
  大烟采收时间极短,烟瓜成熟也就前后十来天,会割的人又不好找。正好爷爷家有人、有技术、还自带家什器具。割烟时,用一块锋利的小铜片,照准烟瓜靠下最肥嫩的部位划开,雪白的“奶子”流出来;食指一抿,赶紧将“奶子”刮进随身带的瓷碗里,这东西见不得铁腥。会割的,能在一个烟瓜上先后割几次。“奶子”集起,晒成黑乎乎的烟土膏子,一部分贩运出去,由日本人课税敛财;一部分有意销往根据地,毒害那里的军民。大烟种起来不难,来钱也容易。爷爷不为所动,一门心思种好他的麻,对家人管束更严。父亲年幼不懂事,贪吃了人家晾在外面的大烟籽,虽说很香,可上火拉不出屎来,闹了一场虚惊。爷爷年复一年,在麻地里刨闹着他的前程。到1946年前夕,居然在县城“白记山货栈”存下一千多块大洋。   两个姑母中,大姑娘文静内秀,已嫁到好人家做媳妇,日子过得安生。二姑娘生得五大三粗,吃饭总也不饱,干活顶上小子,庄稼院里一把好手。性子急、嗓门大,风风火火地不像个女子,不咋招人待见。这年十五六岁,爷爷就把她许给邻村一个地多的土财主。那男孩太小,正是尿炕的年龄,二姑常和家里怄气。县城的白财东,和爷爷打了近二十年的交道,从做买卖相与到好朋友。他了解爷爷的为人,也清楚放在柜上的银元。父亲是家里的独苗,当时不到十岁。白家有个女子,年龄也不大。两边一商量,就订下“娃娃亲”。
  爷爷把二姑娘许给邻村地多的大户,又攀上城里开买卖的商家,不免心就大了。他将全部银元交给“亲家”掌柜投资生利,想望着一大片水地。他要在地里种出更多的麻。日本降了,“光复”后短暂的和平,让庄稼人重又打起了精神。爷爷带领全家苦拼打熬,养种他的麻地,盘算那些银元能买多少好地。
  1947年夏天,地里的麻长高了。彭德怀手下的二野总医院(后来叫“白求恩和平医院”),在北土村驻扎、休整两个多月。队伍里有不少女兵,挨家挨户上门搞宣传,在村里办夜校,教农家女子们读书写字、唱歌演戏。二姑早就对家里不满,也没处说。现在队伍来了,村里红火下个天,她哪能呆得住?一来二去,就和部队上熟惯了。人家看她身体好、能吃苦,又订下这么一桩不如意的婚事,很是同情,暗中发展她入伍,当下欢天喜地帮人家做开事了。
  部队开拔那天,她早早起来给全家做熟饭,担满水,喂了鸡。从家里啥也没拿,就跟上部队走了。队伍刚上大岭,国民党的飞机来扫射,铜炮壳子亮闪闪地从飞机肚皮落下来,眼看一辆拉棉花的大车起了火。下午,父亲还去拣回几个烟薰火燎的铜弹壳,有大拇指粗,一拃多长。爷爷原以为二女子只是跟女兵们玩耍,没想到她的主意比天大。就在全村混乱中,薛二女子真的跟上“八路军”走了。不久,地方上办了“军属证”,还备了一匹骡子,由专人护送奶奶领着我父亲,到灵丘驻地探望。看见她的二女子穿着新军装,头发短短的挺精神,奶奶知道已是无法劝回了。
  她这一走,走到了大西北,走过了鸭绿江,再没回来过。
  二姑的出走,让爷爷闷闷不乐。他不知道,此时国共两党的内战,将如何结局;他无法想象,一个规矩农家的女子,竟然跟上部队跑了,拿啥脸面对亲家;在他一生中,小事上都没“矬蜡”,偏偏在大事上毁了约,他痛悔自己的疏忽,更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变故。消息传到县城,白财东见了爷爷,鼻子哼哼着说话,态度不冷不热的。放在柜上的银元,成了爷爷的心病。这一千多块银元,是扑倒身子从麻地里刨出来的血汗钱,寄托着一家的想望。支撑着这个瘦小精干的农民,带领全家苦苦捱到如今。凭着信用放给“亲家”的银元,有了闪失,不但意味着这个家前景无望,也意味着爷爷瞎了眼,看错了人。二姑出走、银钱上的顾虑,接连的打击如雪上加霜。刚强的他,从此悒郁寡欢,竟至一病不起,终年64虚岁。
  1947年底,土改运动在广灵县开始。一冬一春的运动,全村土地按人头分了。我家人口减员,土地多出均数,退了五、六亩洪水地,分给地少的农户。由于纯属自耕,未雇过工,又是革命军属,家庭成分就定为“中中农”。1949年初,不管是贫下中农还是地主富农,各家都领上了新麻纸印的土地证,上面明确了土地的亩数、区位、等级,还有住房情况等等。至今,父亲还保存着那张轻飘飘的、早已黄旧的麻纸。
  县城白家经营多年,积下了不少银钱,加上爷爷的,在老家“白家坟”村置了地。土改运动后,白家光景一落千丈,和我父亲订下的“娃娃亲”,再不提起。至于那一千块银元,更是打了水漂。
  土改结束时,二姑所在的部队,正转战大西北。家里嫁的嫁,走的走,去世的去世,只剩孤儿寡母相守。日子过不下去,奶奶就让本家侄儿牵骡子,到四十多里外的白家要帐。白家光景虽不比从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头回给赶上几只羊,二回给装上几斗莜麦,糊弄搪塞,也是没办法的事。一回,行至县城附近牲口受惊,把奶奶掀翻在地,摔断了胳膊,要账的事也随之作罢。
  父亲从小生得可爱,人称“板人儿”。很早就受爷爷启蒙,同年仿岁的学童中,算是早慧的。本村的《土地证》,有些就是他帮着填写的。1949年,在二里地外的南村镇上高小,连跳几班,同期同学比他大好几岁。高小毕业生在当地算是小知识分子。1951年他15周岁,被县公安局正式招为干部。当时,县里唯一一辆英国“兰翎”自行车,原是旧县长女儿的,让父亲骑上。他斜挎牛皮公文包,脚蹬弯梁车,出出进进很是风光。奶奶领着军属的小米,跟随儿子住进县城。1952年,雁北与忻县两地合为晋北专署,年底父亲调到崞县(原平)工作。他领着奶奶,背着两人的铺盖卷,就下了(雁门)关南,离开了这块土地。
  前些年,我和妻儿陪着父亲回到北土村,本家人迎了出来。父亲同辈的,许多人已经衰老得看不出年龄,有的还留着那种山羊胡子。我试图从他们带有家族印记的脸上,辨认属于爷爷的气质,可他们如此相像,身上无一例外地沾满了草屑和泥土,一些人的腰,已经明显地弯了。其中一位老者,有些迟疑地,又情不自禁地拉住父亲的衣袖,说:“板人,你可是走好了。看看俺们这些没出息的……”,哽噎地说不下去了。
  此时,我默然离开他们。一人穿过村北的公路,钻进一片农田。锋利的庄稼叶子,划伤我裸露的胳膊,还渗出微薄的血。循着田埂,走到一个缓坡高地。这里有“学大寨”时迁来的祖坟,蝈蝈在酸枣丛里叫。四周坟茔新旧参差,里面埋着家族中先后逝去的人们。往上看,是爷爷当年卖麻经过的“大岭”,如今,已被草木覆盖得黄绿一片,看不出旧日的山道。四下一望,平畴沃野,全是油料葵花,正当盛开季节。硕大的花朵金灿灿地铺陈开来,给人有些不真实的感觉。我很想臆测当年那块麻地的方位,却被这过于明亮的初秋景色,晃得眼花流泪。这里早已不种麻了,间或有渠边地头的野生麻子们,疯长得不似想象中的模样。我知道,奶奶所说的那块“清水麻地”不存在了,早已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近年,退休于大同市的父亲,在广灵县城边买了一块宅基地。我父子俩联手合力,在上面建了一处传统结构的住房。房架起来,椽檩上好,要“压苫”屋顶。这在本地颇有讲究:邀集本村、本族能上房的老者,亲手将山柴劈成的“苫子”,一根根安插摆放于上。那天,从15公里以外来了不少人,蹲满了房顶。大家说笑着,像自家起屋一样高兴。一位老者说,这正房的东山墙,正好建在去往白家坟村的故道上。又肯定地说:当年三婶子(我奶奶)从骡子上跌下来,就在这里。
  房子盖好后,我躺在轩敞的瓦屋里,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想入非非。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每逢中秋佳节,我国就有赏月的习俗。在陕西乾县,乡亲们每到中秋节,便会烙制“团圆馍”,它大似锅盖(口径1尺8寸以上),形圆光边,号称“乾县锅盔”,中秋节这天,祭罢月后,切成若干块,每人一块,如果有人还在外工作,也会给他留一块的……中秋佳节,不妨到乾县走走,吃团圆馍,游乾县风光,穿越美好时光。  乾县属陕西省咸阳市管辖,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东邻礼泉县,西接扶风县、麟游县
期刊
随着日前大运河项目和丝绸之路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绝活儿、绝技、手艺,跟随“洗脚上楼”的农民一同走进新的城市社区?“村改居”的武汉江欣苑社区,为当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树立了一个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实现社区文化再造的样本。  “
期刊
记得汪曾祺写过一篇咸菜和文化的文章,说,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不多,但各有特色。有人尝试写一本咸菜谱,但往往受地域和阅历所限而不得不放弃,写这样的一本书,是很难的。比如我,只能写老家的咸菜儿。我这个人,口味有点偏咸,一般的菜拿上来总觉淡洗洗的,无味,什么原因造成的,吃咸菜吃的。  山村海拔1300多米,只能在夏天的两三个月才能吃到地里种的新鲜瓜菜。清明前后,还能吃到鲜笋,其余的菜基本上是腌腊酱菜和腊肉
期刊
“老板,一碗豆花饭!”听见涪陵人如此吆喝,你就可知,重庆辖区内这座小城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早晨。你稍加留意,许多火锅店、炒菜馆、面馆,一大清早,就不约而同地做起豆花饭的生意。  豆花饭,就像“套餐”:一碗豆花、一盘蘸料,加一碗白米饭。  涪陵人爱吃豆花饭。夹一块豆花,蘸上一点调好的蘸料,配着香喷喷的蒸子饭,慢慢咀嚼,滋味无穷。豆花的鲜嫩,米饭的韧劲,简单而复杂,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和谐而绝美。  工
期刊
在北京,有这么一位就很爱玩,也有一帮同样爱玩的朋友。他们有个圈子,养马玩车,搜古玩藏洋表。他圈子里的朋友,都是些有钱有势有话语权的家伙。虽然这个说法显得势利,但事实如此。此人叫王中军,国内首家上市电影公司的老板。  1999年的时候,王中军投资的第一部电影《鬼子来了》没挣着钱,因为内地院线没有公映。不过,幸运的是。这买卖,让他认识了董平,后者给王中军带来了继续投资电影的门路和圈子;接着,他认识了冯
期刊
近日,京东商城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句标语:“既能出国,也要下乡;高大上起来进得了纽约时代广场,接地气下去能涂遍农村的红砖墙。”并配上了两幅照片:一张是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幅广告,而另一张则是红底白字刷在农民家墙上的宣传语。  这家市值近400亿美元的电商巨头正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而在这个战场上角逐的绝非京东一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淘宝在去年就已经在这个领域发出声音:“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在这条标
期刊
梅亚村的家  2014年6月27日,中午12点。高原清洌的空气和大雨。青海共和县倒淌河镇。肤色黝黑,人高马大的南加开车接上在小卖部避雨的我。  南加的家住青海湖边梅亚村,2013年秋天,法国人布朗专门为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湖神》。二十几年来,他带领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村民,一直坚持在青海湖边巡湖捡垃圾,为青海湖的生态作出了努力。与青海湖紧密相连的小泊湖湿地,因为他的治理,生态状况渐渐好转,成为许多珍稀
期刊
城乡户籍对立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不再区分“农户”“非农户”,横亘千载的城乡二元对立,有望走向全新的均衡。这将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再迈一步。然而,把好事办好,各级治理者可能还得颇费一番脑筋。  漂泊在城乡边缘的农民工群体,应该是进城落户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从更广范围看,不见得每一户农民都买账。有人故土难离,城里再好,不如祖上留下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印度拉贾斯坦邦曾掀起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活动,当地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每栽一棵树就奖励13卢比。这项激励措施让很多农民抱起树苗、拎着镐子,一见到荒地就栽上一棵小树,然后到当地村部申报确认后,就能领到奖励。然而,政府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树苗的成活率很低,普遍不到60%,有的地方甚至低至37%。原来,一些农民为了追求植树数量,栽起来偷工减料,极少浇水、施肥,更没有细致的后期管理,牲畜破
期刊
自打我记事起,奶奶就住在我的家,沙埠是奶奶永远割不断的根。小时候,每当寒暑假,奶奶便会带我去她的老家小住。  沙埠,是江南水乡一个深藏不露的小山村。三面环山,与县城相距几十公里。奶奶的老屋建在溪边那块隆起的高地上。房子虽然陈旧简陋,但坐望远山,闲看庭前,倒也“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沙埠村庄虽小,但名声很大,有唐宋青瓷窑址,有“九龙透天”的民间传说,更有青山绿水孕育出来的各种乡土特产和美食,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