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场馆馆校合作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馆校合作有了长足发展。关于馆校合作现状,目前散见于各类文献或相关报道,未有针对我国馆校合作全面且广泛的调研,我国馆校合作的整体画像仍不清晰。研究采用基于场馆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三角互证法面向全国开展问卷调研,了解我国馆校合作的开展情况、参与情况、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并根据调研结论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馆校合作;现状;需求;三角互证
  中图分类号:G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3-0060-13
  作者简介:胡芳,上海科技馆副研究员,从事博物馆科学教育相关研究;沈嫣,上海科技馆科普研究人员,从事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一、我国馆校合作概述
  科普场馆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与中小学开展馆校合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我国馆校合作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几个阶段[1]。自21世紀以来,国内兴建了一批以科技馆、科学中心为代表的科普场馆,随着理念的不断改变,场馆在设施、展陈和活动等方面都逐渐重视其教育效果,进一步为馆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启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更是扩大了馆校合作的覆盖面,提升了场馆的教育质量,促进了馆校合作的长足发展。
  馆校合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浙江省科技馆构建了馆校立体式互动,在活动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建立了完善的参与机制、沟通机制、活动实施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并为活动的设计开发构建了丰富的资源库[2]。青海科技馆在馆校沟通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机制,每月科技馆内部员工都会召开馆校合作情况小结会,总结上个月的合作情况,并规划好下个月的合作计划;在外联方面,该馆专门设置对接负责人制度,为五所合作学校分别安排了五位兼职外联馆员,与学校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3]。在学校课程与场馆课程结合方面,科普场馆也进行了较多尝试,既有学校课堂外的拓展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与课程标准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浙江省科技馆与区教育局合作,把学校科学课的课堂搬到了科技馆的展厅,结合展品展项实施科学教育课并进行竞赛活动[4]。广州博物馆更是与广东实验中学共同推出2学分的选修课“广府历史文化专题课程”,这将计入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业成绩,有力促进了馆校合作的深度[5]。
  在多年的馆校合作中,各场馆在与学校合作的运行机制、沟通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种种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合作过程中仍然面临多种难题。例如,教育活动在内容设置上缺乏系统性,与学校课程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需求[3];合作模式单一,缺少研究性科学课题、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6];学生参观时只能简单参观而非深入探究[7][8]。
  我国馆校合作的情况,多见于各类文献中不同场馆的点状情况,或是对馆校合作机制和策略的理论探讨。目前,还未有针对我国馆校合作的全面且广泛的调研,我国馆校合作的整体画像仍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各类科普场馆的大范围调研,以了解目前场馆馆校合作的现状及未来需求,为科普场馆馆校合作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为了解我国馆校合作的整体情况,在保证数据收集覆盖面的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客观,研究采用基于三个数据来源的三角互证的问卷调研法。三角互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从多个角度收集针对同一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不同视角的信息是否相互证实,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不同的维度是指不同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资料来源或不同的研究参与者等。收集信息的维度超过两个,则可称为三角互证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分别是场馆参与馆校合作项目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师,以及参与馆校合作项目的学生。调研采用线上与线下方式面向全国发放问卷。内容包括参与者的基本信息、活动开展情况、活动参与情况、参与动机、活动开展效果、遇到的问题及需求。关于活动开展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开展效果,本研究从场馆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收集数据;关于工作人员和参与动机、遇到的问题和需求等馆校合作未来发展相关的问题,则从场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两方收集数据。由于不同数据的特殊性,因此不是所有数据的收集都是基于两个或三个视角,研究也包括基于一个视角收集的数据。
  三、研究结果
  (一)样本描述
  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线上发放的形式,具体发放方式为通过全国科普场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微信管理群向全国138家科普场馆的工作人员发放问卷,再由这些工作人员向与其所在场馆开展馆校合作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发放问卷。考虑到学生填写问卷的便利性,部分学校的学生问卷采用纸质版。最终,针对场馆工作人员的问卷,线上回收有效问卷304份;针对学校教师的问卷,线上回收有效问卷377份;针对学生的问卷,线上回收有效问卷2608份,线下回收有效问卷3810份,学生问卷共计6418份。
  从图1可以看出,填写问卷的场馆工作人员主要来自省部级(42.43%)和地市级(42.43%)的场馆;少部分来自国家级(9.87%)和县区级(5.26%)的场馆。因此,通过本研究问卷收集的数据,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全国不同级别场馆馆校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
  (二)馆校合作项目开展情况
  图2为场馆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针对馆校合作开展项目类型反馈的统计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馆校合作中不同类型活动的开展情况,三者的反馈是相互印证的。在三者的认知中,展览展品讲解与辅导、展厅科学实验演示与游戏是开展最多的活动;不在选项中的其他活动类型、科学研究类项目、户外考察研究是开展最少的项目,除上述活动类型之外的活动类型的开展频次则居于中间。虽然在场馆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认识中,处于中间频次的活动排序各不相同,但是相互之间差异不大。由此可以看出馆校合作中不同类型活动的开展情况,场馆、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认知是比较一致的。从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场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馆校合作项目形式;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为观看型的参观活动,以满足大批量学生的需求,少部分为动手参与类活动,最少的是耗时耗力的研究性项目。这说明当前馆校合作比较欠缺研究性项目。   为了进一步验证场馆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相互印证,本研究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由于研究属于3个及以上观察者的有序分类变量的一致性检验,因此采用Kendall’s W检验。判断检验结果的Kendall’s W系数分布在0~1之间,数值越大,一致程度越高。本研究检验结果显示Kendall’s W系数为0.67,可见三方的意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馆校合作项目参与情况
  1.学生参与动机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参加馆校合作项目的内部动机“主动参加”和外部动机“学校安排”是主要原因。这说明学校为学生提供参与场馆课程的机会,以及促使学生认识到场馆学习的价值,是学生认可场馆学习的重要条件。另外,少部分学生提及是父母要求促使他们参观场馆学习,由此可见,父母在学生利用场馆课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参与学生的学段分布情况
  图4为从场馆人员视角与学校教师视角来看,参与馆校合作项目学生的年级分布图。从图4可以看出,两者趋势相同,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幼儿园的人数依次递减,其中小学生的占比为一半左右,为馆校合作的主要受众。关于幼儿园学生的占比,学校教师视角与场馆人员视角差异较大,从场馆人员的视角,参与馆校合作项目中幼儿园占比最少,但其比例与高中生比例差异较小,但从学校教师视角,幼儿园的比例明显少于其他学段。由此可见,虽然幼儿园和高中学段的学生参加馆校合作项目的占比差异不大,但是幼儿园及其教师与场馆的沟通联系不如高中紧密,因为本研究问卷的发放,教师和学生的问卷是由各场馆发放,因此参与问卷调研的幼儿园教师占比较少。
  3.学生参与次数分布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学生参加馆校合作项目的次数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1~3次(72.42%)、4~7次(21.15%)、8~10次(3.49%)、10次以上(2.94%)。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参与人数却急剧减少,其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为1~3次,这说明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场馆的学习还处于兴趣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或其所在学校)对场馆学习的黏性;而8次及以上所占比例仅为6.43%,这说明已有部分学生(或其学校)喜欢场馆的学习并愿意多次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开展成体系的场馆课程具备一定受众。
  4.每次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分布情况
  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活动的人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参与的项目类型,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效果。从图6可以看出,每批次人数的分布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30~50人(27.32%)、100人以上(24.93%)、10~30人(23.08%)、10人以下(13.53%)、50~100人(11.14%)。可见参加项目的学生通常以两个班级或整个年级的规模参与活动,所以场馆提供的活动多为参观式或简单体验型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不利于吸引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场馆课程。
  (四)馆校合作实施效果
  1.最受欢迎的活动分布情况
  从图7可以看出,场馆工作人員与学校教师均认为“科学知识拓展补充课标的教育活动”最受欢迎,其次是“科学知识完全契合课标的教育活动”“科学知识部分契合课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和场馆教育的差异主要在于场馆更倾向于拓展性活动,而老师则希望在开展拓展性活动的同时,也开展相当数量的与学校课程标准相契合的活动。
  注:在进行占比运算后保留两位小数精度的情况下,图7中场馆人员和学校教师各自所有选项占比加和不为1。
  2.参加馆校合作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本问卷从“对在校学习成绩的影响”“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态度”“对科学事业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三个或四个小方面)来调查学生参加馆校合作项目对其发展的影响,以了解参加项目对学生当前升学需要和未来科学素养发展的影响情况。这部分问卷采用李克特四点量表的形式,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依次是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实验数据依次按4、3、2、1计分,均值超过2即代表产生积极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在校学习成绩的影响”“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每道题目的平均分均在3.5分以上。这说明学生参加馆校合作项目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满足当前迫切的升学需求,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并对科学产生比较正确的认识。尽管在“对科学事业的影响”这方面的均值为3.0~3.4之间,积极影响不如其他方面大,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未来愿意从事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工作,这说明目前场馆开发的课程应当适当关注对学生科学事业观的影响。
  (五)馆校合作未来发展
  1.馆校双方人员参与的动机
  后期要推动馆校合作更好地发展,首先要了解直接参与工作的人员的动机,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需求。
  在参与馆校合作工作的动机方面(图8),学校教师和场馆人员参与馆校合作工作的前三种动机是:馆校合作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价值,能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能为学校教学提供新思路或提升场馆的社会影响力。这三种动机都是基于教师对场馆教育价值及独特性认可所激发的内部参与动机,是他们参与工作的大部分原因。“领导安排”这一因素占比较大,说明已有较多学校领导认可馆校合作的价值并将之纳入工作范畴;但是极少有学校出台相关的奖惩制度,这说明大部分学校未将馆校合作纳入考核体系,合作主要凭借学校领导和教师自发推动,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馆校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2.双方各自遇到的困难
  对场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是策划和实施活动的主力军,因此他们最大的困难是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其次就是时间紧、人手不足(图9)。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从图10可见,遇到最多的困难均为外部客观条件,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动准备时间紧、经费不足、学生外出管理存在问题以及人手不足,除此之外,家长和学校领导支持与否也是教师参与项目所遇到的困难。   3.双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馆校合作是场馆与学校双方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共同进行的教育项目,因此双方的工作除了本单位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双方的沟通合作也对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图11、图12可以看出,教师认为在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场馆资源或者他们所获知的场馆资源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来自场馆工作人员的反馈可能恰恰回答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因为学校的需求总是集中出现在高峰时期,每次学生人数也较多,因此难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场馆的反馈也可以看出,由于教师较少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合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场馆单方面贡献更多。
  4.双方对己方的需求
  从图13、图14可以看出,场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对己方的需求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实践合作所需的时间与人力。馆方工作人员在提升自我课程开发实施能力方面也有较大需求;次之是希望领导给予更多支持;最后才是作为奖励的外部需求;而与课程相关的评价需求极少,可能是目前大部分馆校合作项目还未将评价作为工作重点的缘故。
  5.双方对对方的需求
  由场馆工作人员对学校的需求反馈可见(见图15),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家长支持对合作有很大影响,因此迫切需求家长、学校及教师能积极支持、参与合作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教师不应仅作为组织者或管理者;同时希望学校将合作项目作为常规课程,并激发学校内在参与动机,而非由于外部要求参与合作,导致活动时间与人数集中。
  从教师的需求来看,从图16可以看出,当前教师对场馆的迫切需求是了解场馆现有的活动菜单以便从中挑出合适的项目,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场馆学习的价值,使得场馆课程供不应求,因此希望能参加更多场馆课程。另外,教师也想了解展品资料及活动管理实施的指导,这表明教师可能想参与或独立实施场馆课程,甚至开发课程;但相比较而言,在课程评价方面,有此需求的教师相对较少,可能学校教师自有一个评价体系。
  6.双方对培训的期望
  针对场馆工作人员的调研结果可见(见图17),当前场馆工作人员最需要场馆情境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型案例分享;其次是活动设计实施的培训,而对于活动效果评估的需求最低,这可能与当前馆校合作暂未关注效果评价有关。针对学校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图18),教师可能对效果评估有自己的方式或他们已认可场馆学习效果无须评估,更关注的是合作案例经验借鉴以及项目实施、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可见双方都需要理论学习、案例分享以及具体活动实施的指导,而对于活动的评估目前涉及较少,有待在未来的项目实施中加强。
  四、总结与建议
  (一)馆校合作项目开展现状与效果
  通过本研究基于场馆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角互证的问卷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馆校合作的受众对象以小学生为主,少部分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最少的是幼儿园儿童,并且填写问卷的幼儿园教师极少,因此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论对于幼儿的馆校合作工作存在局限性。馆校合作项目对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学生的科学兴趣、学生的科学态度、学生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均有积极影响。从调研结果还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场馆具备一定构建学前到高中非正式学习课程体系的基础,当然在幼儿阶段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其次是高中阶段。这与调查揭示的每批次参与活动的学生大班級或整个年级的规模有关,这既增加了参与者管理幼儿安全的难度,也不适用于高年级独立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所以目前大部分项目都以参观性活动和简单的体验性活动为主,欠缺深度且不成体系。因此,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场馆应该提供不同形式和深度的课程,学校方面也应尽量将馆校合作项目作为学校常态化课程,保证每批次学生的参与都能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二)馆校双方未来发展的需求
  从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参与馆校合作项目的场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均以内部动机激励为主,即认可场馆学习价值及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其次是领导要求、奖惩制度等外部动机激励。内部动机的激励对于馆校合作工作的深入发展极其有利,但考虑到“幸存者偏差”,愿意填写问卷的被调查者在很大情况下都是关注馆校结合的,因此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仍然需要场馆方面和教育系统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项目实施人员参与项目的内部动机。另外,还需要双方机构及其主管部门通过顶层设计,合作解决场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遇到的外部问题,包括活动时间、经费、人力和流程等;同时,建立规范的、促进馆校合作项目运行的资源库,以满足他们在项目实践中对彼此的需求。
  (三)馆校双方参与人员专业提升的需求
  馆校合作项目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关实施者专业水平的影响,这同时也会制约项目的辐射学校范围。由于问卷所呈现的场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相似,主要集中在案例借鉴与开发、场馆情境中的教学方法、项目的实施管理等具体操作方面,因此基于此结果,双方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应融合各自资源和利用各自培训体系,合作构建分类分层、立体通用的场馆教育理论、案例及实践相关培训,以满足场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36-42.
  [2]陈晓君,邓文娥,傅盈.构建馆校立体式互动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J].科技通报,2011,27(04):625-630.
  [3]张若婷.馆校合作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与启示——以青海科技馆为例[J].科普研究,2015,10(05):92-98.
  [4]龚剑.科技馆进校园中科学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科技通报,2013,29(04): 223-225+229.
  [5]罗兴连.博物馆课程入名校学分——广州博物馆与广东实验中学馆校合作模式探究[J].博物院,2019(03):114-120.
  [6]吴千.探索科学教育合作模式 开创馆校结合新思路[C] //中国科普研究所,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
  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015:6.
  [7]刘嵩萍.科技馆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4.37-49.
  [8]郑坚.浅析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实施方案[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85-186.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是国家挑选人才的考试,高考数学要凸显数学文化、数学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求变求新,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彰显区分度。理所当然,无可厚非。高考数学复习一定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让“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股清泉流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启迪其智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考数学 熟能生巧 对策方向  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一结束,不少考生在互联网上吐露心声。什么将文科生视为理科生,把理科生
期刊
【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就必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积极作用。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思考,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积极作用,也为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提供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长 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长作为“车头”,在小组合作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學过程中,审题正确是学生顺利解答数学问题的基础,一旦审题环节出现纰漏,就会造成数学解题的错误和失败,让学生在考场中失利。对于小学生来说,审题技能的具备关系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目前,数学审题障碍的存在已经成为众多小学生的一个通病,亟待进行新的整治。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谈起,对审题障碍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逐一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审题障碍的有效对策,旨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语文是初中学科的三大主科之一,针对初中语文的现状展开分析,根据情景教学法的自身优势进行讨论,从再现课文情景教学法、模拟辩论情景教学法、还原人物情景教学法几个方面对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释。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景教学 实际应用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遭到冲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留有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子,没有做到彻底改变
期刊
【摘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竹雕”是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课程“雕塑”模块中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传承和保护。结合核心素养,立足校本,进行竹雕教学,培养学生根据材料雕塑的能力,运用所学竹雕知识,创造出自己的竹雕作品。  【关键词】美术学科 核心素养 竹雕教学 图像识读 审美判断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
期刊
【摘要】如何让中职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是中职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中专数学课上,传统教学的弊端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可视化教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可视化教学的优势,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证明可视化教学使我们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提高。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 可视化教学 电子白板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已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各种可视化工具与
期刊
摘 要:随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从场所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化是新时期校外教育发展的必然。其中,构建活动课程体系成为校外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性工作之一。从育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策略与机制、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通过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活动项目建设、微观层面的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进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形成具有较好整体育人效能的校外活动课
期刊
【摘要】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主阵地,承载着社区居民的知识再更新、技能再提高、素养再提升的任务,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以二甲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客观反映了社区教育中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寻求困境突破的方法。  【关键词】社区教育现状对策  社区是我们的家,社区教育是全民享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改革开放红利的“主战场”,是开展终身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二甲镇社区教育的现状  
期刊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角色转变的开始,对未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憧憬,是开始进行生涯教育的绝佳时机。以生涯彩虹图作为青少年生涯教育的起始课能够帮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去了解生涯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生涯意识,以贯穿一生、涵盖各种人生角色及其相互联系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涯发展。教师通过探索将生涯彩虹图用于青少年生涯教育起始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之后进行总结反思,以期为青少年生涯教育提供一些有操作性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种能够带给人快乐,让人放松的大众艺术,是艺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的少年宫音乐教育,更要发挥其作用,通过音乐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之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如何开展少年宫音乐活动已经成为了时代给我们的挑战,将深入探讨在人才培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少年宫音乐活动。  【关键词】人才培养少年宫音乐活动  少年宫的音乐活动在本质上和其他的音乐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少年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