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阶段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提高和优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广大思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针对90后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职院校采用什么途径与措施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思政课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新思想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很多中学生看来,思政课不外乎是空洞、抽象、枯燥、乏味的说教,距离自己很远,学了并没有什么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而建立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见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二、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思政课要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并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和认知特点,始终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入脑入心”。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要求统一的前提下,为更好地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我们精心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应当和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热点剖析为主线,以具体生动形象的事实数据材料为载体,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引领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往往采用 “注入式”、“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缺少辩证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以本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实施互动教学,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在思政课的课堂上纷纷涌现; 针对不同阶段中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而采用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层出不穷,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要你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导人,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拓展拔尖人才培养方式
思政课要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实践教学。以自身的做法为例,为有效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科学引领和指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选择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有责任感。让大学生在受教育和做贡献的同时增长才干,达到自我教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五、创新考核评价标准,科学构建评价创新体系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摈弃传统的单一的成绩型模式,引进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突出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考评,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体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和过程推动作用,最终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以自身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为例,我们注意坚持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知行合一的形成性综合考核方法。
总之,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人成才。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把握学生的脉搏,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双向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于学生的“心”,外化于学生的“行”。实践证明,我们的思政课改革, 以其务实的内容、新颖的观点和鲜活的形式,是吸引中职学生学好思政理论的法宝。让我们每一位思政教育者都开动脑筋,不断改革创新,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网站
[3]张莞昀.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研究型教学,清华新闻网,2006,08,29.
(作者单位:泰州技师学院)
针对90后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职院校采用什么途径与措施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思政课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努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新思想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很多中学生看来,思政课不外乎是空洞、抽象、枯燥、乏味的说教,距离自己很远,学了并没有什么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而建立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见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二、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思政课要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并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和认知特点,始终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入脑入心”。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要求统一的前提下,为更好地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我们精心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应当和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热点剖析为主线,以具体生动形象的事实数据材料为载体,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引领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往往采用 “注入式”、“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缺少辩证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以本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实施互动教学,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在思政课的课堂上纷纷涌现; 针对不同阶段中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而采用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层出不穷,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要你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导人,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拓展拔尖人才培养方式
思政课要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实践教学。以自身的做法为例,为有效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科学引领和指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选择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有责任感。让大学生在受教育和做贡献的同时增长才干,达到自我教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五、创新考核评价标准,科学构建评价创新体系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摈弃传统的单一的成绩型模式,引进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突出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考评,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体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和过程推动作用,最终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以自身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为例,我们注意坚持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知行合一的形成性综合考核方法。
总之,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人成才。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把握学生的脉搏,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双向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于学生的“心”,外化于学生的“行”。实践证明,我们的思政课改革, 以其务实的内容、新颖的观点和鲜活的形式,是吸引中职学生学好思政理论的法宝。让我们每一位思政教育者都开动脑筋,不断改革创新,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网站
[3]张莞昀.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 研究型教学,清华新闻网,2006,08,29.
(作者单位:泰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