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与一对母女有关的故事。先从母亲说起吧——
知青会
晚八点,广场舞准时结束。这是储丽华和一帮老姐妹与周边居民反复争吵乃至残酷斗争,最终达成的君子协定。
当别人觉得是噪音、一帮老姐妹听来是天籁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戛然而止,储丽华这才从左膀臂包中掏出手机,竟有五个来自同一号码的未接来电。她的头一反应是女儿,俗话说儿女在外母担忧:朱思君出门已经第七个年头,四年大学两年研究生,只有假期回家住几天,平常都是电话联系,为此女儿专门从网上淘了这个臂包武装她。前一阵子女儿电话报喜,说工作找好了。储丽华问是什么单位,女儿死活不说。丈夫朱兴年分析,能够在北京注册的单位肯定不差,夫妻俩着实为女儿有出息高兴得一宿没睡。莫非有变故?储丽华明明可以往好的方面想,可她偏偏总是往坏的方面担忧。正要回拨时,储丽华发现区号是上海。女儿在北京,而且有手机,不可能“021”开头。无孔不入的广告!储丽华厌恶地将手机藏回臂包。
回家途中,心中依然放不下那五个来电。储丽华对女儿太了解了,这丫头从来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就说名字吧,朱思君原来不叫朱思君,而叫朱想男——当然对朱兴年起这个名字她是有看法的——上了初中,朱思君被同学怪腔怪调故意大喊“想男、想男”叫得面红耳赤、羞辱难当,便一气之下拿着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民警开始压根不当一回事,不予受理。想不到这丫头挺机灵,说自己受伤害要报警。派出所不得不重视,问她受什么伤害?她说是名字,哪有大姑娘被当众喊“想男”的?严重侵犯女性人格,“受害人恳求人民公安伸张正义,还民女一身清白。”民警被她逗乐了,接着问她,“伤害你的人是谁?抓到必将绳之以法。”民警的潜台词是哪有闺女告亲爹的?他们依然把她当小孩子看。朱思君——不——朱想男义愤填膺控诉道,伤害她的不是具体人而是重男轻女的封建迷信思想。小姑娘杏眼圆瞪,“你们受不受理?假如今天不帮我改名字,就告你们同流合污!”这下性质严重了,好在“思”与“想”、“君”与“男”意思差不多,民警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破例为这位未成年人改了名字。事后,朱兴年气得骂女儿毁了朱家念想。
莫非女儿在上海?储丽华不敢耽搁,赶紧掏出手机回拨过去。
“你好,找谁?”电话那头不是女儿的声音。
“对不起,打错了。”储丽华心中石头落地,正要揿掉手机,电话那头匆匆传来一句上海普通话,“你是丽华吧?”
储丽华脑筋急转弯,先搜索自家的远亲近朋,再搜索朱兴年家祖宗八辈,怎么也想不出能脱口叫得出自己名字的上海人。“你是……”储丽华只好等对方自报家门。
“谢天谢地,总算寻到你啦!”电话那头传来无比喜悦的声音,“丽华,我是萍萍,韩萍萍呀!”
叫萍萍的女人滿大街多得是,储丽华再次脑筋急转弯,依然想不起这个自称韩萍萍的上海女人是谁。
“介快忘记,太让人伤心啦。”对方似乎有点唏嘘,“阿拉一道下过乡,吃过苦,你忘了?”
提起下乡,储丽华终于想起来了。韩萍萍是隔壁龙坞大队知青,论理算不上一道下过乡,同储丽华一道在花坞大队下过乡的是汪衍智。因为一同来自上海,他俩常有走动,一来二去搞上了对象。在这方面,汪衍智木讷,韩萍萍精明,须凰求凤才有故事,好在花坞大队知青房造得多,回不去有地方住,韩萍萍成了花坞大队编外知青。聪明过人的韩萍萍自然要与花坞大队唯一的女知青搞好关系,可储丽华嫌她精巴,表面上看着两人热乎,其实人心隔着老远。汪衍智是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他走后韩萍萍从此杳无音信。当韩萍萍埋怨“介快忘记”时,储丽华想三十多年还叫“介快”?
“汪衍智好吧?”相逢是缘,不管编内编外没有不打招呼的道理。储丽华寒暄道。
“唉,”韩萍萍叹息道,“听说患绝症,死了。”
储丽华震惊于汪衍智的英年早逝。从群体来说,知青是被耽误的一代,大多命运坎坷终身窘迫,但个体不泛出类拔萃者。储丽华一直以为,假如身边有知青出人头地的话,非汪衍智莫属。震惊过后,储丽华回味着韩萍萍的口气,“听说……”她辨出了韩萍萍话里藏话。
“阿拉两人最后没有走到一道,他这个人……算啦,死都死了,提他干吗?”韩萍萍欲言又止。
猜得没错。“你还好吧?”储丽华没话找话,当年就跟韩萍萍说不到一块,何况时过境迁。既然汪衍智已死,在她心中韩萍萍便成陌路。
不料韩萍萍见问到自己,“接翎子”一样滔滔不绝把回城以后点点滴滴一股脑儿倒出来,大意是不幸中之万幸,她虽然被工农兵大学生汪衍智抛弃,嫁了个在小弄堂里做烧饼油条的面点师傅,但阴错阳差反而押中了宝,在街道企业改制中,老公先承包后接盘,先小本生意后贷款扩充,先做小吃店后开大酒楼……“生意好得一塌糊涂。”言外之意她家的钵呀盆呀满之又满。韩萍萍说前男友,说自己,说老公,说女儿,当话题绕上五环以后,这才想起正事。
“丽华,今朝我要同你商量一件大事。”
已经烦不胜烦的储丽华为之一振,急忙把散落一地的心思收拢回来,洗耳恭听大事的降临。
“丽华,阿拉办个知青会好不好?”
这年头只要一道同过学、当过兵、上过山、下过乡……但凡沾点儿边的都要办个什么会,老了老了愈加疯狂,总想时光倒流,枯木逢春。也难怪,小时候亏欠咱太多,趁现在有能力,尤其是残剩的荷尔蒙蹦跶不了几天,赶紧来一场时空穿越,补偿补偿。
储丽华参加过几次同学会,慢慢品出尴尬和无聊。同学会成了成功人士展示会,有钱有资源的买单,没钱没能力的捧场,身份、地位、财富,甚至女士保养、子女优学都可以拿出来炫耀。因为成功,哪怕学生时代隐藏心底的单相思,也可以拿出来当成谈笑风生的资本,就怕当事人不知情,争先恐后坦白交待,并暗暗收获“后悔了吧”的快意,甚至发出“还来得及”的暗号,以至同学会后真有死灰复燃、“一夜情”的传奇故事,但最后往往以悲剧收场。殊不知,昨夜星辰已坠落,哪有重新来过这一说?储丽华当然属于捧场一族,就为了白吃一顿饭,别人喝彩跟着喝彩,别人起哄跟着起哄,太作贱自己。于是再有此类活动,储丽华一概拒绝,毫不嘴软。 看来三十多年前沦落乡下的“落汤鸡”,已经变成上海滩上的金凤凰,到了出来显摆显摆的时候。八竿子打不着却千方百计找上门来,无非是想让当年一同风里来雨里去的知青作个见证、当个陪衬。储丽华不傻,但不便太驳面子,便搪塞道:“人家知青会起码几十个人,我们一共四个知青,况且汪衍智不在了,太冷清,不办也罢。”
“人多热闹当然好,但人少有人少的好处,想办就办,随叫随到。”韩萍萍竭力怂恿。
听韩萍萍这么一说,储丽华更不敢了。韩萍萍有钱有饭店,想办就办没问题,其他人怎么好意思?如果人多,喊买单的自然多,脸皮厚厚躲在后面算了。现在总共三四个人,脸皮最厚也经不起三番五次挥霍吧?因此,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萍萍,我们一起办知青会条件不具备。”储丽华直截了当拒绝道,“我跟你不是同一个大队,只有加上汪衍智才勉强算。如果你用汪衍智的身份发起知青会,请大家到你家酒楼聚会,不光我们别扭,你先生恐怕也不答应。”她知道上海人讲面子,最怕当众坍台。“萍萍,别好心办坏事,弄得收不了场!”
“没关系,他知道我跟汪衍智的关系。”韩萍萍说,“这次办知青会还是我老公出的主意。本来他是想请大家到上海来热闹一下,后来想想第一场知青会办在花坞更有意义。”
想不到这个男人挺大度,或许跟旧人已死有关系吧?拒绝的理由被堵死,储丽华无路可退。
“你有其他知青的联系方式吗?”韩萍萍问。
“没有呀,要不是你来电话,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联系你。”储丽华口是心非地答道。
“没关系,说不定村里有。我也是从花坞一名大学生村官那里才知道你的手机号码。”原来,前两天韩萍萍一家到乡下“农家乐”吃饭,开车去了曾经插过队的龙坞,又顺路去了花坞。“花坞变化特别大,”韩萍萍带着夸张的语调说,“漫山遍野开满鲜花,我女儿说叫花坞可惜了,应该叫花海。我老公特别喜欢,主动提出他来作东,帮我们把知青会办起来。”
当年韩萍萍总是把花坞大队叫成猪污(上海话“粪”的意思)大队,没有半句好听话。现在不光恭维,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尽管韩萍萍说得天花乱坠,储丽华依然不为心动,农村总是农村,好得过城市?其实心里真正的原因是:你们有车一族来去方便,我要舟车劳顿,去一趟容易吗?
好似看穿了储丽华的心思,韩萍萍说:“我们开车来接你,反正顺路。”
“折腾来折腾去,猴年马月才能到?”储丽华谢绝她的好意,“算了吧!”
“你奥特了。”韩萍萍说了一句时髦话,“现在高速公路多发达,算上从上海来接你的时间,中饭之前肯定能到。想宽松的话晚上住民宿,還能串串老乡家的门。”韩萍萍像想起什么,突然问,“你记得魏志峰吗?”
储丽华说:“当然记得,我跟他妹妹魏志岚一同住过,算半个房东吧。”记忆的闸门被打开,由遥远而清晰。记得下乡第二天,储丽华收工回屋,看见灶台上盘着一条蛇,惊得她毛骨悚然;蛇游走后也不敢回屋睡觉,在魏志岚家住了半年多,后来魏志岚又陪她回知青点一同睡,害怕的心理才渐渐消散。
“你见到魏志峰了?”储丽华估计魏志岚早已出嫁。
“这次没见着。”韩萍萍说,“听说魏志峰出了车祸,瘫痪在床,随时有生命危险。丽华,我知道你跟魏家关系不错,是否应该去看看?”
纵然有千条理由不赴知青会,却找不出半点借口拒绝探望垂危中的病人吧!储丽华说:“那好,我们抓紧去一趟花坞。”
大学生村官
“上山下乡”运动掀起初期,花坞大队连续两年没有接收一名知青。因为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养活自己都困难,是老县长——一位戴着“走资派”帽子发配花坞、后又复出的“三八式”干部顶住指令性分配计划,生生剥夺了花坞大队响应伟大号召的政治资格,这令阶级感情朴素的花坞大队广大社员群众十分不理解,更伤自尊心。他们在老支书带领下,真心实意学大寨,开垦荒山,劈山造田,硬是把九山降为七山、半分田提高至二分半田,在硬件指标上与兄弟大队平起平坐。老支书站在儿子魏志坤驾驶的手扶拖拉机上,昂首挺胸驶入公社大院,踌躇满志地向公社知青办张口要人。
经过这些年的轮番分派,绝大多数生产大队接收知青的热情和能力已大大下降,要不是太上皇一样的老县长下过死命令,公社哪管得了这些?既然花坞大队主动请缨,又传来“三八式”光芒不再、老县长被第二次打倒的消息,知青办求之不得,格外大方送给老支书两个指标,头一批来的是本县知青“老贼”和“牛肚”。毕竟,花坞大队的穷和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从第二年起本地知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不明就里的汪衍智是第二批来、头一个走的上海知青,储丽华是点名道姓自投罗网的本省市里知青,来得晚,走得更晚。如今,储丽华已叫不出老贼和牛肚的真名,只记得老贼偷鸡摸狗技术高超,牛肚的本领是连皮带骨头吞噬得干干净净,不留偷鸡摸狗一丝痕迹。当然,他俩的绰号只在知青内部流传,旁人概不知晓。
反倒是村民依然叫得出他俩的全名。韩萍萍让大学生村官四处打听,虽说是本县知青,可谁都不知道他们的联系方式。知青会终究没办成,但探望病人是应有礼节,推脱和食言的话储丽华说不出口,约定日期,韩萍萍一家驱车来接。临行,韩萍萍老公拽着朱兴年非一道去不可,好在朱兴年退休赋闲,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路上,韩萍萍说现在上海人有空就往乡下跑,什么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乌镇……凡是好白相的地方统统白相过了。“今朝借了看望病人的由头,正好来一趟农家乐,何乐而不为?”
大地方人千方百计往乡下跑,小地方人削尖脑袋往大地方挤,看来储丽华夫妇又“奥特”了。
当初女儿告诉家里工作找好时,夫妻俩激动得一宿没睡。朱兴年捅捅储丽华,“咱女儿岂不是要做北京人啦?” 没熟人帮忙,只能靠自己。父亲像流浪汉一样在城里寻找活计,最落魄的时候捡过破烂,睡过桥洞,贴过小广告,蹲过派出所……直到遇见邻村一伙做家政服务的农民工,老乡帮老乡,这才找了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有了个歇脚的地方。
原本以为进城打工就能挣钱,后来明白实在天真幼稚。城里的确比农村好赚钱,但开销更大,能够攒下的余钱非常有限。遇到黑心老板拖欠工资颗粒无收不说,还要倒贴自家饭钱。你想,即便城里普通家庭要送子女上民办学校也非易事一桩,何况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太不自量力啦!
可儿子年龄等不起,再不下决心就来不及了!
家政公司给跑外勤的农民工配了一部小灵通——当然必须从工资中扣除购机成本。父亲不光接听公司派工电话,而且隔三岔五接到银行、保险公司推销广告。一开始他烦不胜烦,没好气回绝他们:农民哪有钱存银行?农民的命根本不值钱!后来推销电话接多了,渐渐听出了名堂。做家政服务磕磕碰碰是常事,难免受伤。如果事先花上五元十元,买一份保险,一旦受伤,譬如断一根手指或脚趾,就能获得保险公司数千甚至数万元的赔偿,买得越多赔得越多。父亲觉得,人体身上有些“零件”多一个少一个并无大碍,于是,他一下替自己买了十份《人身意外伤残险》。
魏宇鹏是回村以后无意中发现这些合同的。就算被同龄人瞧不起,人格受侮辱,魏宇鹏全都咬牙坚忍,从不落泪,可一叠轻轻的合同书犹如击中命门,令魏宇鹏彻底泪奔。20世纪90年代,一个农民竟然为自己购买人身意外险?而且一买数十份,太不可思议啦!父亲的如意算盘是:一个控制在自己手上的意外事故,何不让它利益最大化?魏宇鹏终于找到了自己一连串幸运,与父亲一连串厄运的逻辑关系。
父亲的智商,哪里比得过保险公司精明?头天投保,次日推销员找上门来,专门为他上了一堂保险理赔辅导课。重点讲解什么叫自戕,保险公司不承担自戕造成的任何后果,以及专业部门对检测自戕的高明手段。犹如一桶冰水,兜头盖脸浇醒了父亲的发财梦。穷人的底线是:赔本买卖不做!可保险公司的原则是:只保不退!!
魏宇鹏采取迂回曲折、旁敲侧击等手法,一点点挖掘,凭想象推测,不断还原他所不知道的父亲。
父亲毕竟教过书,头脑活络。他干的是家政服务,整天在城里转悠,自然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当他明白斑马线上发生任何交通事故,行人一方都无过错后,他看到了赎回赔本买卖的曙光。
父亲长时间在斑马线附近徘徊,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本意是,身上可有可无的“零件”少一个无所谓,但假如失去身家性命,或者重要“零件”瘫痪,以至成为家庭包袱和沉重负担,这样的思想准备他并没有——不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呀!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一桩意外,让父亲卷入其中……
交警对事故的描述是:一伙不明身份者利用斑马线“碰瓷”,其中两人逃之夭夭,一人被汽车撞倒。父亲的辩解则是:一位行走困难的老人过斑马线,避让不及眼看要被汽车撞上,出于本能,他不顾一切冲上去推开老人。不料,却被背后另一辆抢黄灯的汽车撞个正着。他不知道什么叫“碰瓷”。
魏宇鹏更相信父亲说的才是真相,因为他真的不知道什么叫“碰瓷”。交警不信,他问那个行走困难的老人呢?父亲说跑了。能跑还叫行走困难吗?父亲不能自圆其说。交警进一步拿出证据,“我们查过监控,发现你天天在马路上转来转去,想干什么呀?别装了,像你这种盲流我们见多了!”
肇事司机乘机煽风点火,引得路人纷纷指责:
——瞧这些农民工,想钱想疯了吧!搭上性命的事都敢做,还要拉上一个垫背买单的。
——什么乌七八糟的人都想进城,城市变成难民收容所啦,像什么样子?
——对这种人,不应该可怜!跑了运气,撞了活该,自认倒霉吧!
……
在交警和路人眼中,像父亲这种没有身份的农民工,有个专用名词叫“盲流”。交警想大事化小:“你们是公了还是私了?想公了的话各承担一半责任。”见父亲不明白,交警耐心解释,“就是去医院检查,费用你自己付一半。”父亲揉揉腰,觉得很沉很沉,比年轻时重担挑过头还难过。父亲相信睡一觉会自动缓解,便一口回绝道,“用不着去医院。”交警说,“那就私了,你们好好协商吧。”或许出于同情,或许终究是在斑马线上出的车祸,司机扔下三百块钱,一脚油门走了。
睡了一觉,父亲的腰既像自己又不像自己,麻痹欺骗了他。父亲照常上班,在替客户疏通污水管道时,好似数万只火球排山倒海袭卷后背,等不及末梢神经传递,脊髓以更快速度瞬间断电,毫无知觉的身躯訇然倒下……
高位截瘫,下半辈子父亲只能在病床上度过。他用自己作代价,为魏宇鹏换来了一张就读民办初中和借读重点高中的入场券。
事实证明,父亲的决策和付出有多重要、多英明。尽管不允许异地高考,但全省试卷统一,花坞村出了头一名县文科状元,读完人大读北大,魏宇鹏是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
高飞的金凤凰怎么又落了回来?大家的思维方式几乎跟魏志峰毫厘不差。如此结局,别说当事人无法接受,就连旁人也直叹可惜呀!储丽华想,做父亲的赌上身家性命,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吐血还嫌来不及吧?
“我爸將终身与床为伴,我妈虚岁五十八岁,实际看上去像八十五岁。”魏宇鹏说,“不能让上一辈人做牺牲品,我做赢家啊!”
魏宇鹏在报告会上曾多次讲过父亲的故事,许多网友发表评论和留言:
——伟大的农民工,城市欠你一个说法。
——还父亲公道,还农民工公道!
——纵然你断了脊梁骨,可你依然是家中顶梁柱!
——儿子,争气啊!
……
魏宇鹏觉得需要还父亲公道的人首先是自己,他必须续上家中的脊梁骨。魏宇鹏心知肚明,以他的条件在城里找份工作容易,但要买套房子安个家,尤其是把父母接到身边,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地养老,对一个白手起家的草根来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未必办得到。不跳农门有悖父命,跳农门良心谴责。与其左右为难,不如先回乡下跟父母在一起,毕竟来日方长。 有出息的未必懂孝顺,懂孝顺的未必有出息。储丽华不由对魏宇鹏刮目相看:魏志峰这个儿子没有白养!
“我在这里任第一书记,至少能天天见到父母,也能为村里做点事。其实,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青天天背诵的语录,魏宇鹏同样滚瓜烂熟。“不过,我和父亲的关系闹得很僵,他讨厌见我,坚决不同意我回村里工作,甚至以死相逼。因此,在他面前你们尽量不要提我。”魏宇鹏有言在先,“他现在最想见的人是朱思君,就是我们村里的大学生村官。”
魏宇鹏说,为了帮他们父子改善关系,分散病人注意力,朱思君把自己开的淘宝店转交给父亲打理,教他怎么使用电脑,怎么打字,怎么接单,怎么回复客户意见等等。随着一单单生意做成,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淘宝,晚上生意忙,朱思君常常眼睛熬得通红。过去看她无精打采、一脸疲惫的样子,父亲心痛却帮不上忙。朱思君正是以这样的理由,激励父亲身残志不残,拿出超越常人的劲头学习电商知识。瘫痪之人无所谓白天黑夜,做淘宝正好劣势变优势。一个废人,竟然恢复了劳动能力?可见,只要找到用武之地,英雄人人可做。
“现在只要有人上门,我爸总是夸不绝口。”魏宇鹏故意伤感地说,“在他眼里,朱思君比亲闺女还亲,我这个儿子反倒成了他的眼中钉,巴不得叫我早点死回城里去。”
韩萍萍抢白道:“她的亲爹亲妈都不叫冤,你吃哪门子醋?”
魏宇鹏不知所云。
“你不知道朱思君跟他们的关系?”韩萍萍有些意外,随之似有所悟,便主动介绍起来,“这位是大学生村官的爹爹,这位是大学生村官的姆妈。这位姆妈当年在花坞大队下过乡,还在你们家住过呢。”
“啊——”这回轮到魏宇鹏错愕不已,“瞒得这么好?连我都骗了,回头非找她算账不可!”
储丽华逮住机会,急切地问道:“朱思君到这里来,当……什么大学生村官,究竟怎么回事呀?”储丽华顾不了那么多,她必须趁热打铁,弄个水落石出。
第一书记
现在,有必要解释一下大学生村官制度。
大学生村官并非新生事物。20世纪90年代个别省份已探索试行,2008年全国普及,由当地组织部门负责。大学生村官选聘对象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聘期两至三年,参照事业单位办理“五险一金”。聘期结束,主要出路有: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留村续聘、自主创业、另择职业等。表面上看,大学生村官的确是上级派来的,但本质上不含半点“官”的成分,说白了就是一个拿工资干农活的临时工。国家之所以推广,一是“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二是真正的人才需要基层历练。
在农村,只要提起大学生村官人人皆知,而在城市则不如知青那样耳熟能详。个中原委除了宣传没有“上山下乡”那般高调,政策没有“上山下乡”那般强制以外,跟绝大多数市民对农村漠不关心不无关系。过去,城市家庭十之八九有知青,城里人往往比想家还魂牵梦萦农村。如今,除了休闲游乐,哪个城里人会为农村操心?储丽华夫妇不知大学生村官为何物,不足为奇。
按理说大学生村官既非国家一包到底的公务员和事业身份,又非具有诱惑力的高薪行业——绝对属于低薪,且生活条件艰苦,还面临二次就业,何必自讨苦吃呢?朱思君之所以先斩后奏当上大学生村官,完全是受了第一书记的“盅惑”。“所以,你必须对我负责到底。”她赖上了魏宇鹏。
朱思君高考没有发挥好,读的是一个三本专业,她当然不甘心只拿一张三本文凭过一辈子,所以决定考研,发誓非要拿一张211或985大学证书证明自己不可!
毕业季临近,绝大多数同学已心不在焉,朱思君却依然安坐教室,潜心苦读。那天,校学生会针对毕业生最关心的留学、考研、创业三条阳关大道,举办“三字经”报告会。海报介绍嘉宾有:顺利拿到美国Top10大学Offer的北大、清华高材生,去北大、清华读研读博的本校佼佼者,合伙注册公司的IT幸运儿。同龄人的故事特别适合同龄人,同龄人的成功特别诱惑同龄人,那天的报告厅已经人山人海,可人潮依旧从学校的各个角落、甚至外校源源不断涌来。
朱思君忙于复习,去的时候报告已经开讲。远远听到报告厅传来雷鸣般的掌声,预感一定很精彩。正当她加快脚步准备进门时,却被拦住了,问她是哪个学院,几年级,叫什么名字?对方人多眼生,朱思君认得她是校团委组织委员。朱思君为迟到不好意思,心想不让进就算了。
组织委员一番游说朱思君才明白,原来校团委组织了一场“面向农村、展示才华”报告会,由于两场报告时间冲突,结果报告厅人满为患,阶梯教室门可罗雀。这可是党委书记亲自布置的政治任务!不得已,校团委只好四处拉人凑数。朱思君对这种为完成政治任务而完成政治任务的做法很反感,可组织委员是无辜的,看着她几乎要哭的样子,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她掂量自己既没有本事创业,更没有家底留学,北大、清华读研也指望不上,听不听别人的“三字经”意义不大,倒不如给这位可怜巴巴的组织委员一个面子——也是给学校一个面子,就当捧个人场吧!便这样,朱思君与三条阳关大道擦肩而过,阴错阳差地进了阶梯教室。
由于空曠,朱思君进门时成了全场焦点,一点没有心理准备的她闹了个大红脸。朱思君为迟到不好意思,更为受冷落的嘉宾怀抱歉疚。以往听大课她总喜欢躲在后排或角落里,这回一反常态,她要用虔诚还台上嘉宾一个公道和尊严。朱思君一边红着脸,一边干脆利落在第一排中间位置坐下,犹如替自己、也替大家赔罪似的。她的这一壮举让组织委员很有面子。
报告由担任农村第一书记的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宣传较多,而选调生则属于组织行为,知者甚少。所谓选调生,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具备“应届生、学生干部、中共党员”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所在学校推荐,生源地省委组织部门考察,遴选产生的后备干部培养苗子。起步阶段,选调生需要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岗位磨练二至三年,然后正式步入政坛。因此,选调生比公务员更难考,可一旦选上,其前程远非普通公务员可比。 从主持人的介绍里,朱思君知道这些嘉宾个个师出名门。特别是他们的报告泥土气息浓,家乡情谊深,感恩之心溢于言表,他们的胸中充满着当代青年应有的血性和担当,不像有些大学生要么自命不凡,要么心浮气躁,要么眼高手低,要么消极避世。
一位叫魏宇鹏的报告人,格外吸引朱思君眼球。这位农村青年不简单,在强手如林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本科上的是人大,研究生上的是北大,可谓人中俊杰。她猜想,像这样既是学霸又有活动能力的名校生,日后可栖的梧桐枝一定不少吧?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断崖式地从首都一个猛子扎回农村,如今是花坞村的第一书记。
朱思君有些惊讶:不会这么巧吧?她掏出手机百度:没错,正是母亲当年插队落户的那个花坞大队——如今叫花坞的村庄。在朱思君的印象里,母亲很少提花坞,即便提起也要模仿上海知青的腔调,把花坞说成“猪污”、“狗污”,坞溪说成“污溪”。插队落户是母亲那代人的一个痛,她不想让母亲再痛一次,因此从来不问母亲插队落户的情况。对花坞这片土地,朱思君既陌生又毫无兴趣。眼下,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似乎与自己有缘,她极想知道魏宇鹏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
“我跳出农门又重回农门,大家一定想知道究竟為什么?”魏宇鹏的声音厚重,带一点点磁性。“实话实说,我离不开农村,农村需要我。”
朱思君点开微信,边听边发朋友圈——
我离不开农村,是因为我有一个卧病在床的瘫痪父亲和一个操劳过度过早憔悴的母亲。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我没有能力带他们到城里生存——至少若干年内我看不到希望。
至于农村需要我,试问大家:如果一个国家受过最好教育的精英都跳出国门、跳出农门,那么国门内、农门内的事情谁来做?当然,留下来的肯定是绝大多数,但是有精英跟没精英,精英多跟精英少,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美国为什么称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吸引了无数精英,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帮它立国,帮它建国,帮它与各国竞争,甚至遏制打压别国——包括精英们曾经的祖国。当今中国,融入全球化和发展城市化同步进行,如果说制造业是中国的拳头,那么农业则是中国的软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我们连农业机械化、城市化的门槛都没迈过,却要直接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农产品质量还是价格,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谁来种粮?谁来开创中国农业现代化?这是摆在当下一个刻不容缓、必须回答的严峻问题。假如没有人才,一切免谈!
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在城市、机关单位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在村里我是上过顶尖大学的第一人。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摆在我面前最合适的一条路就是回乡创业。生我、养我、培养我的是农村,我不返乡谁返乡?不是说我有多伟大——充其量只是为自己村做了点小事;不是说有多无私——出发点首先是为了父亲;不是说有多崇高——毕竟系着选调生这根保险绳。我选择走这条路,就是为了开启回馈兑现模式:不至于回首往事的时候,留下悔恨和羞愧——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能背。
魏宇鹏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年轻人可以在农村大有作为!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今天还有保持三十年原貌不变的穷山恶水,用发展的眼光看,那一定是不可多得的绿水青山。过去三十年,创业成功的最大机会集中于城市;今后三十年最大的金山银山非绿水青山莫属!尤其对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到农村去,参与乡村振兴,不失为一条现实的创业之路。
同学们,农村等着你们啊!
不愧是人大、北大的学生干部,魏宇鹏的演讲极富鼓动性。报告会结束,朱思君就近跑上台去,加了魏宇鹏微信,还悄悄自拍了一张合影。
别看报告作得好,回到家里照样焦头烂额。两人在私聊中,朱思君知道魏宇鹏父亲以死相逼,非要赶他离开农村不可。朱思君教他把“保险绳”拿给父亲看。魏宇鹏说打死他都不信,哪有国家干部到农村当第一书记的?父亲断定,他回来是因为女人的缘故。朱思君咯噔一下:有故事,如实交代。农家子弟实诚,便一五一十道来,不打半点埋伏。
指腹为婚、订娃娃亲是农村老一辈人的一大嗜好。魏宇鹏、应舒梅打小便被无数姑婆姨婶撮合,只要见到两个小不点,大人们总爱问:宇鹏,大了娶谁当老婆?应——舒——梅。声音从胸腔里迸出。又问:舒梅,大了给谁当老婆?魏宇鹏。奶声奶气,却说得一本正经。大人的捉弄总是没完没了:什么时候吃你们喜糖呀?两个小不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总是应舒梅抢先:我跟妈妈要钱去,你们等着。羊角辫上下翻飞,一溜烟往家里跑,引得大人捧腹大笑:上辈人的姻缘怕要下辈人来圆吧?议论总在背后,人们怕魏志峰听见。魏宇鹏进城上学后,玩笑从此绝迹。一门心思要送儿子进城的父亲,哪会娶农村儿媳妇?人们怕自讨没趣。应舒梅也像一夜之间长大似的,躲着藏着避而不见,两小无猜的日子戛然而止。如果不是父亲提起,魏宇鹏早已把儿时的玩笑抛到九霄云外。
死灰复燃了吧?朱思君不放心。
人家全家进城做生意,根本不见人影,拿什么复燃?况且物是人非,哪怕没有嫁人也该名花有主了。我爸自作多情,你瞎搅和什么?
替你解围呀。朱思君发了一个爱管闲事的表情包,亲,我献你一个金点子:告诉你爸,你有女朋友了,一准饶你。
口说无凭。(表情包无奈)
这好办。朱思君随手把两个人的照片发了过去。(羞羞羞三个表情包)
你让我冒充?
我让你冒充!朱思君纠正道。
弄虚作假,我倒无所谓,会坏你名声的,不行!魏宇鹏当真一般。
难道你想弄假成真?(三个生气表情包)本姑娘陪你过家家——是假的;帮你度难关——是真的。(两肋插刀表情包)
两天过去,魏宇鹏垂头丧气再次出现,我爸说相片上的姑娘肯定见过,是PS画报上的美人,糊弄他的。你说他一个瘫痪老人,竟然知道PS?太奇怪了。 别忘啦,这世上没你时,你爸叫魏老师。话虽这么说,朱思君同样诧异。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朱思君决定利用暑假去一趟花坞。
她要给魏家一个意外惊喜。
换亲
储丽华兄弟姐妹四个。
姐姐储美华是“老三届”高中生,成绩好却生不逢时,与她同时代前后有十余届高中生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机会。哥哥储建华是“老三届”初中生,与姐姐相反,要他读书好比革他的命,“文革”神助似地从天而降,一夜之间把他从囚禁一样的学生生活解救出来。学生生涯的结束便意味着自谋生路的开始,可城市早已停止招工,家里一下子冒出两个吃闲饭的社会青年,给这个原本负担较重的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子女家庭很普遍,尽管都是自己亲生的,但家长总会有偏心。妈妈和奶奶宠的是储建华,即便同样吃闲饭,储建华在家里听不到闲言碎语。父亲宠的是小妹储爱华,“幺”的资本是可以发嗲。相对来说储美华、储丽华姐妹俩在家里显得无足轻重,当储美华赋闲在家却依然做着进大学深造的白日梦时,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会心痛用最难听的话数落她。儲丽华与姐姐同睡一床,半夜醒来常常听见储美华在抽泣。
储美华不怨父母亲,只怪自己没工作,成了家庭的累赘。储美华知道自责没用,必须找点事情做做,替自己的赋闲赎罪。母亲骂归骂,终究要面对现实,像这样待业在家的初、高中毕业生,何止他们一家才有?当务之急必须解决吃饭问题。母亲东打听、西托人,总算替大女儿争取到糊火柴盒的挣钱门路。虽然糊一百只才四分钱,但聊胜于无总算一项进账吧!关键是随着大女儿有活干,全家焦虑不安的心情稍稍宽慰了些。
每天一坐十几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白天黑夜,不管严冬酷暑,周而复始做同一件事——糊火柴盒,在今天看来,对一位花样年华做着大学美梦的姑娘来说极其不公,甚至很不人道,但在那时储美华求之不得,梦中都会笑醒——这是她在家里保持自尊的最后一点心理安慰。储美华非常看重这份活计,做得特别投入,从上糨糊、折叠、粘连、压实到包装送货,每一道环节都非常仔细,从不马虎,更不偷懒。她一点儿不觉得辛苦、无聊,相反常常从孤寂中为自己营造无数乐趣:她跟自己搞劳动竞赛,赛一赛这个小时比上个小时多糊几只,下午比上午增产多少,今天比昨天多赚几分,这个月比上个月多收入几元……如果少了,鼓励自己不气馁;多了,勉励自己不骄傲。一样的劳动,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特别是当储美华熟练后,她可以一边双手糊火柴盒,一边双眼看书本,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美差?她甚至愿意这样糊一辈子火柴盒。头一个月,储美华按件计酬挣了九块钱,比政府给五保户的补助还多一块钱。半年后,储美华靠糊火柴盒每月能挣十七八块,已经抵上学徒工工资,出校门以来,储美华脸上第一次漾起笑容。
可储丽华亲眼目睹,姐过的是一种比奴隶还不如的生活:早晨,她还没有起床姐就开始糊了;半夜起夜时,看见姐依然在糊。虽说劳动强度不大,但每天同一个姿势一坐十几个小时,腰酸脖子痛不说,下肢慢慢肿胀变形。夏天,两条小臂和大腿焐出痱子,看得人起鸡皮疙瘩;冬天,双手和双脚皮肤开裂长满冻疮,看得人心惊肉跳。储丽华心痛姐,多次劝她别这么卖命,又不是揭不开锅,哪里差这点钱?储美华却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有活干心里才踏实。
储丽华见劝不动姐,便想做些分担,放学后主动陪姐一起糊火柴盒。刚开始,储美华不让,怕影响妹妹学习,后来得知学校正课时间都“放羊”,也就不再推让,还手把手教她,或许在为妹妹毕业后提前准备吧?虽然储丽华手法生疏,糊的数量有限,但总归减轻了姐的一些压力。然而,储丽华发现姐并没有改变作息时间,依然起早贪黑只顾完成设定的工作量。原来,她把储丽华糊的火柴盒单独计数,结账时把自己挣的钱一分不少交给家里,而把储丽华应得的报酬悄悄塞给妹妹,“拿去买个发夹吧,那种有机玻璃做的,很漂亮。”“又不是为了零花钱,我是为了帮你!”储丽华不要姐的钱。储美华再次塞给她,“跟你说过,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快收好,小心被爱华看见。”姐的提醒让储丽华迅速改变观念,是呀,这笔钱要是被家里充公,最后得益的肯定是爱华,凭什么?
有了私房钱,储丽华并没花在自己身上,而是积少成多攒起来。她买了一个竹枕头垫在椅子上,让姐坐在上面凉爽些,又买了一双绒线无指手套,让姐戴着既保暖又不影响手指灵活,还一本本买来样板戏连环画,让姐不出门也能“看戏”、“看电影”。
储美华算是基本安稳了,可储建华怎么办?一个个子比父亲还高出半头的小伙子,成天不是在家里晃来晃去,就是到街头荡来荡去,即便是独养儿子、家里最宠,长此以往也会看不顺眼的。
这天,母亲只给自己盛了半碗饭。父亲问:“身体不舒服?”
母亲说:“这个月的粮票用完了。”
父亲突然用筷子指着储建华,开口就骂:“你是一架造粪的机器!”
“谁不是造粪的机器?难道你屙的是黄金?”储建华依然嘴硬。
“我们造粪,可我们吃自己挣的,你靠别人养活,是这个家里最没用的寄生虫!”把儿子贬到如此地步,可见父亲有多么地恨铁不成钢。
“好啦,好啦,都少说两句吧。”奶奶出来打圆场,“又不是建华一个人吃闲饭,大家都在等分配。孩子长身体,哪能不吃饱?我那里还有一些粮票,你们来拿吧。”
有奶奶撑腰,储建华碗一摔,“不吃啦!”出门就往街上跑。
“有本事永远别回来吃饭!”父亲追着脚后跟,又抛给儿子一句狠话。
不吃饭显然是赌气话,不过吃的味道大不如前,储建华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有一阵子他神神秘秘不知道在外面搞什么名堂,终于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他向全家大声宣布:“我要去支边,我要到黑龙江插队落户!” 伟大领袖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可眼前这一幕还是让一家人毫无心理准备。母亲头一个坚决反对,“要去也轮不到你,上面还有姐姐呢!”
“对,应该我去。”储美华反应迅速,“明天我去报名。”
“哪能叫妇女去支边?”储建华挺男子汉地说,“不用争,争也没用,名已经报好了,东西我也拿来了。”
“什么东西?”母亲急切地问道。
“棉衣棉裤棉鞋棉帽,连手套都是棉的。”储建华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背包,一样样掏给大家看。“喏,还有钱,全国粮票,布票,棉花票……”
眼见为实,储建华显然不是开玩笑。母亲眼泪唰地流下来,她哽咽道,“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为什么不跟家里商量商量再去报名呢?你是成心要气死你妈呀!”
“要是事先告诉你们,肯让我去吗?”储建华嘟哝道,“又不是没有教训。”储建华所说的教训是指红卫兵大串联,那阵子坐火车不要火车票,吃饭不要饭钱,住旅馆不要住宿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井冈山韶山冲延安窑洞……只凭一只“红卫兵”袖箍,全国各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储建华眼睁睁地看着高年级同学一批批出去又一批批回来,羡慕得眼睛发直,可母亲还有奶奶嫌他年紀小,就是不许他串联,白白耽误了大好机会。这回他吸取教训,来了个先斩后奏,何况插队的是牡丹江地区,那可是杨志荣打虎上山智取威虎山的所在地呀!储建华的如意算盘是,正好借此机会补偿错失大串联的遗憾。
不久,街道敲锣打鼓送来支边插队的批准书和鲜艳的大红花。显然儿子不再属于这个家庭,也不再属于这个城市。储建华满载着光荣与梦想,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储建华的第一封信说:这里的床底下烧火,不盖棉被也要出汗。父亲说那叫炕。尽管东北是以极度寒冷而著名的,然而躺在床上还暖和得出汗,于是家人的想象不再把东北与寒冷联系在一起。
储建华的第二封信说:这里的馒头很大,比奶奶的奶还大。母亲说口无遮拦,不害臊,那叫窝窝头。奶奶说,不害臊,吃得饱就好。于是家人的心又放下了一半。
储建华的第三封信寄来的是一叠照片:有羊皮长大衣反穿,手握匣子枪装扮成少剑波的;有虎皮短袄裹身,手挥马鞭装扮成杨志荣的;有身披白斗蓬,脚踩滑雪板装扮成剿匪战士的……储爱华不敢相信,“跟明信片一模一样,是我哥吗?”奶奶戴上老花镜,瞧了一遍又一遍,一锤定音,“是华华,是咱家华华。”于是家人的心完全放下。
第一年新鲜,第二年勉强,第三年度日如年……就像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哪天才能见到出头之日呀?生活不是样板戏,支边不是一日游。恶劣的环境,残酷的现实,把储建华的美梦击得粉碎。可梦醒之后,他再也回不去了——家乡无此人,户口在北国。
家里人急啊,奶奶寻死觅活,甚至闹到派出所要跟孙子对调户口。爸爸嘴上骂儿子自作自受,内心却难免烦恼牵挂。反倒母亲沉着冷静,考虑更加长远,既然一步走错,不能一错再错。在母亲倡议下,储家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商量支边青年的出路问题:储建华今后能不能回来,关键看对象在哪里找。母亲分析道,一个支边青年想回老家找对象,谈何容易!好在出去支边的不止建华一人,人家的儿子也盼着回来安家,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换亲。
母亲看了一眼储美华和储丽华,这才转入正题,“根据国家政策,我们有一个招工名额。本来这个名额奶奶肯定留给建华,既然建华去了东北,爱华太小,美华到了工作年龄,丽华也快毕业了,你们姐妹好好想想,谁愿意替建华换亲?如果愿意,家里这个招工名额就给她,不愿意的到农村插队落户。”
姐妹俩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母亲并没要她俩当场表态,而是给了“好好想想”的充裕时间。
储丽华弄不懂母亲所说的“换亲”是什么意思。储美华告诉她,就是拿她们中的一个嫁给另一个支边青年,另一个支边青年的姐姐或妹妹嫁给储建华。“交易,拿我们作交易?”储丽华愤怒地喊道,“要换她换,我俩坚决不当替罪羊!”
储美华说:“建华毕竟是弟弟,哪能不管?”
“那也不能把我们的幸福搭进去呀!”储丽华不敢想象,仅仅为了替别人着想,要她嫁给一个毫不相识的人。
储美华很无奈地说:“我有什么幸福可言?说不定阴错阳差还是嫁出去好。”她转头对储丽华说,“你还小,这事与你不相干,我去跟妈说。”储美华的想法是既换亲又下乡,全由她一人来承担。
“你以为人家傻呀?他一个支边青年,你一个下乡知青,哪家肯跟我们换亲?”母亲当场把储美华驳了回去,“咱们家的姑娘必须留在城里有正式工作,跟人家才有商量余地。”
“我年龄大,插队落户应该我去。丽华还不到结婚年龄,换亲不合适。”储美华继续替妹妹说话。
“又不是马上结婚,只要她答应,把关系确定下来。”母亲毫不松口。
“你知道丽华的脾气,是个宁死不屈的丫头。”
“那就下乡呗。总不能建华替她支边,她留城却一点表示都没有吧?”母亲看了眼大女儿说,“我看还是你替建华换亲吧?”
储美华点了点头。接着她替妹妹恳求道,“妈,别让丽华马上下乡,她还小吃不起苦。只要街道办不催,能拖就拖吧。”其实,储美华知道四个子女的家庭有两个工作名额,要留城储丽华也是符合政策的。只不过父母替小女儿着想,她不便在这件事情上顶撞大人,只好替妹妹多争取一点留在家里的时间。
手心手背都是肉,母亲答应了大女儿的恳求。
储美华真心想让妹妹在家里多待一天是一天,城里总比农村好,可偏偏肚子不争气:换亲计划非常顺利,两家大人认可,两对换亲男女满意。探亲结束,鸿雁传书,情意蜜蜜。本来事情发展正常,关键是三个月后储美华发现有了,这让双方家长措手不及。男方家长建议打胎,储美华母亲多了个心眼:一旦对方反悔,咱家不是吃大亏了?所以必须以肚子里的孩子为借口,催他们赶紧结婚。而且两桩婚事必须同时举办,否则自家会失去主动权,日后毫无还手之力。 事已至此,只能如此。
结婚至少得有房子。对方女儿出嫁后,多出来的一间屋子正好做婚房。可储家条件不允许,两间公租房一间夫妻住,另一间随着孩子越添越多,不得已搭了个阁楼。储建华在家时与奶奶住下面,姐妹仨住閣楼;储建华支边后,储爱华搬下来与奶奶住。即使储美华出嫁,这个家庭腾不出一间像样的屋子做新房。
关键时刻做父母的只能委屈自己成全儿女。母亲说:“我们搬到阁楼上住,至于丽华……”
父亲接过话碴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丽华迟早要下农村,不如趁早下去吧!”
储美华说:“插队落户又不是嫁给农村,要是丽华回来,住哪里?”
父亲不耐烦地说:“回来……等她回来再说吧,实在不行就跟她妈睡,我去火柴厂找地方住。”
储丽华说:“姐,不用替我操心,我早想离开这个家了,现在就去报名。”说完,果真摔门而去。见父母没有阻拦,储美华只好追着出去,“我陪你一道去。”
这几年为动员上山下乡,街道办工作人员跑穿鞋底磨破嘴皮,甚至得罪了不少老街坊邻居,可依然完不成任务。见有人主动上门,工作人员拿出所有插队落户大队的名单,任姐妹俩挑。储美华说:“选个近一点的,这样你回家方便,我们看你也方便。”
储丽华想,要去就去远一点,省得回来没地方住。她故意撇开城郊结合部的公社大队,专门从县里报上来的插队名单中挑选:东方红公社红旗大队……北斗公社东风大队……前进公社长征大队……此时此刻对她来说,地名仅仅只是符号而已,背后真实的农村状况一无所知,所谓挑选其实跟瞎子摸象毫无区别。突然,储丽华眼睛一亮,“花坞公社花坞大队。姐,这地名好听。”
“好听有什么用?还是选个离家近一点的吧?”储美华不认同。
储丽华不容置疑,“就选这里!”仿佛解脱一般,储丽华心情大悦,“我要到花坞公社花坞大队插队落户啦!”
为了替哥哥结婚腾地方,储丽华卷起铺盖,迁走户口,成了花坞大队的一名新社员。
在去花坞之前,朱思君对母亲插队落户的前因后果做了一番秘密探寻。
格拉斯
马云夸下海口并砸下真金白银:打造二十四小时全国送达物流帝国。花坞连市都没出,在中国版图上犹如咫尺,何须弹指工夫?由于有了高速,有了村村通,母亲要走一天的路程,朱思君花个把小时便到了。
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白云朵朵,虫鸟啁啁。距离产生美的实质是反差,从寸土寸金的繁华闹市,到郁郁葱葱的野趣乡村,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乍一看乡村的阡陌田野、小桥流水,哪怕最没有情调的人也会触景生情的。朱思君被这货真价实的绿水青山深深吸引,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
罐头似的农村班车不敢恭维,朱思君跳下班车,狠狠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扑入口鼻的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纯净,朱思君闻到了淡淡的果蔬味、清冽的杂草味、发酵的粪便味、混浊的家禽味、变馊的泔水味……像反应釜一样五味杂陈。一群小飞虫既像好客又像欺生,她走到哪跟到哪,怎么驱赶都无济于事。农村毕竟是农村,朱思君有思想准备。
她向一位老奶奶打听魏宇鹏家的住址,老奶奶二话不说,直接吩咐小孙女为客人带路。小女孩五六岁模样,上穿连衣裙,下穿运动裤,脚上趿着发光鞋,搭配不伦不类。朱思君停下脚步,替小女孩梳好头发,用餐巾纸擦去结痂的鼻涕。不用问,肯定又是一个留守儿童。
村庄沿溪而筑,从房屋新旧程度看,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新建的,粉墙黛瓦,独门独院。朱思君透过敞开的大门朝里望,有几户装璜挺考究,不输于城里人家,至少比她家要好。特别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院落,是城里家庭望尘莫及的。朱思君羡慕至极,所不理解的是大多数村民喜欢硬化地面,要是留点泥土种种果树、花草岂不更好?
路上,朱思君与小女孩话家常,小女孩要么摇头点头,要么一脸茫然。小女孩不善言谈,路倒挺熟,别看人小,走路不亚于大人。经过一座廊桥时,朱思君故意放慢脚步,小女孩不懂欣赏,只顾埋头一走到底,朱思君只好紧随其后。过了廊桥,台阶开始往山坡延伸,越往上走,里面的房屋越老旧。墙是土坯垒的,柱子是木头做的,有些年代久远的房子歪歪扭扭,一副不经风雨颓败的样子。小女孩立定不走,朱思君估计眼前这户便是魏宇鹏家。朱思君掏了半天包,没有找到合适的礼物,她取下一支发夹别在小女孩头上。谢过小女孩,朱思君并没有马上进屋,而是以魏宇鹏家做背景,自拍了一张照片发给魏宇鹏。
手机叮咚一声:你也跟我玩PS呀?有空来花坞玩。
朱思君有点失望,还高材生呢?她再次以魏宇鹏家做背景,拍了段视频发给他。
这次不是短信的叮咚声,而是直接响起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铃声,“你真的在我家呀?”
朱思君能想象出魏宇鹏的一脸惊讶。别说他,连自己也觉得疯狂。“刚刚还主动发出邀请,不会这么快反悔吧?”
“我……”总不能说开玩笑吧?魏宇鹏哑口无言,“来得也实在太快了。”何止是快,简直是“想你时你在眼前”般的“传奇”。
“没听说过地球是村么?”朱思君露出小小得意。
“欢迎欢迎!”魏宇鹏终于从措手不及中镇定下来,“你先到我家稍坐片刻,我马上回来。”
得到正式邀请,门又洞开,朱思君大大方方进了魏宇鹏的家。这是一幢三开间二层楼的木结构老房子,正大门除了一张方桌和几条长凳,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唯有整面墙上贴满了魏宇鹏从小学一年级到研究生毕业获得的各种奖状。古话说:门面即脸面,看来这个家的财富集中在魏宇鹏一个人身上。正门的右侧是柴房,三口大锅排成弧形固定在灶台上,看架势曾经人丁兴旺过。正门的左侧原本是储粮的仓房,此刻安放着一张木板床,床上躺着一个人,毫无疑问是魏宇鹏瘫痪的父亲魏志峰。听到异常响声,无力抬身的病人只好侧过头来,他用特别的眼神瞪着不速之客。朱思君正要上去打招呼,只见他迅捷举起手臂,做了个拒绝靠拢的动作。怕他误会,朱思君连忙自我介绍:“您见过我的照片,我是魏宇鹏……”“女朋友”三个字终究没好意思说出口。不过,从他脸上由疑惑转惊喜的表情变化,朱思君相信他听懂了。可他依然高举着手,不让她靠近。 朱思君离他五六米样子,随着病人挥舞手臂,一阵阵气味源源不断地从病床上散发开来,飘得满屋子都是。朱思君以为病人大小便失禁,闻了闻不是那种恶臭,而是反复出汗加长期不洗澡、不洗头的汗馊味和油腻味。朱思君最见不得活人受罪,心里一阵酸楚。她不管不顾走到病床前,亲切地叫了声:“魏伯伯。”随手把营养品搁在床头。魏志峰嘴上说着:“用不着为我破费,心意到就好啦。”手臂却依然高举,做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动作,好像进入了一种似梦非梦的迷糊状态。好在直觉告诉她,魏宇鹏即将现身。
狗的狂吠接力赛似地由远及近渐次传来。这么热的天,这么毒的日,魏宇鹏以力所能及的最快速度,急火攻心般往家赶。朱思君明白,他是怕怠慢她呀!农家子弟质朴敦厚的本性一目了然。刚刚还在为自己疯狂之举莫名其妙的朱思君,此刻涌上心头的是一股莫名喜悦。
同样心存感激的还有魏宇鹏。一位城里姑娘,对农家子弟、寒门学子不但不嫌弃、不歧视,反而充满恻隐、关切和包融之心,仅凭大老远专程跑来帮他圆一个谎言,就令他担待不起呀!何况她那股干脆利落、说到做到的热乎劲头,魏宇鹏特别欣赏。
听见魏宇鹏进门,魏志峰把举着的手指向儿子,“快,去把你妈找来!这鬼天气实在太热,身上难过死啦。”
魏宇鹏偷偷一乐,“爸,我来帮你擦洗吧!”
“不,去把你妈找来。这里用不着你!”魏志峰显得不太耐烦,“你带……带她到楼上去,上面风大,凉爽。”虽说瘫在床上,看得出这个家仍然是他做主。魏宇鹏母亲在后门山坡地里干活,听到儿子叫喊,放下农活碎步往家里赶。朱思君发现,魏宇鹏喊她妈妈好像差了辈分,应当叫奶奶似乎更像。
“我爸作贱自己,就是想趕我走。”到了楼上,魏宇鹏用真诚表达心中谢意。“我爸下了最后通牒,给我半个月时间,否则就变本加厉,拒绝吃饭、喝水。你帮了我大忙,真不知该怎么谢你?”若说谢就生分了,朱思君不爱听。“你一出现他就不再折腾,这就说明你是我的救星呀!”魏宇鹏说的是大实话,朱思君爱听由衷之言。
这一路过来看了不少新房子,朱思君说:“太出乎预料了。”
魏宇鹏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领着朱思君走到窗前,这里可以俯看大半个村庄,黛色的瓦片在强光直射下熠熠生辉。“看着挺光鲜吧?其实不然。”魏宇鹏告诉朱思君,凡是盖新房子的,家里肯定有青壮年在城里打工;凡是住旧房子的,家里肯定有老弱病残,目前仍有一半多家庭没盖新房,说明不富裕的还是多数。即使同样进城打工的壮劳力,能挣到大钱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干的是苦力活,省吃俭用积攒点钱就是为了风风光光回家盖新房。房子盖好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甚至还要背债。可偌大的新房盖好后,除了老人小孩留守照看,挣钱盖房子的主人往往轮不到住——最多春节回来住几天——在城里照样花钱租房住。“是不是很讽刺呀?”魏宇鹏一脸苦涩。
朱思君听明白了,不进城打工就盖不起新房,进城打工就住不了新房,农民工的窘境和无奈暴露无遗。朱思君再次低头扫视溪两岸一家家新农居,唯有怜悯和同情。
魏宇鹏说自己有三大心愿:一是让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再“裸奔”,要让他们把抛荒的承包地和空置的房屋通过流转、出租产生经济效益,尝尝做“地主”和房东的滋味;二是让农业有钱赚,让留在村里和返乡的农民有尊严地劳动,告别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双手起老茧肩膀磨破皮的苦力劳动,用机械代替人工、无人代替有人,像做“二产”和“三产”那样做“一产”,尝尝每月领工资、做工人的滋味;三是让农村变宜居,住在乡下跟住在城里一样舒适,甚至让人更向往农村,因为农村抬头见山,低头见水,乡里乡亲亲密无间……尝尝品质生活的滋味。朱思君随魏宇鹏的描述展开遐想,那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朱思君曾无数次萌发这样的憧憬,她喜欢有情调的生活。
魏宇鹏收回远眺的目光,突然问朱思君:“你知道格拉斯吗?”
一个靠种花名闻遐迩的欧洲小镇,被誉为法国的香水之都,香奈儿5号便诞生于此。尽管朱思君从未用过这款风靡世界的女士香水,但作为都市女孩,这点常识是知道的,她点了点头。
“人们只知道今天的格拉斯香,却不一定了解昨天的格拉斯臭。”魏宇鹏说,17世纪格拉斯以皮革闻名,随之而来的是臭气熏天,无奈的人们在作坊四周种蔷薇、茉莉等花香植物,用以去除异味。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香料栽培竟取代揉皮制革——浪漫之国不能缺了香水的调情——格拉斯凤凰涅磐,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相得益彰的双赢路子。
莫非他想移花接木?
果然如朱思君所料,魏宇鹏夸张地做了次深呼吸,“你闻闻,是不是有股味道?”朱思君早有同感。魏宇鹏对比道,昨天的格拉斯就是今天的花坞。花坞走的是一条养猪、积肥、增产粮食的传统路子,过去村民把粪便、垃圾、污水当作“宝”,至今仍然熟视无睹,缺少无害化处理,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农村味道”。魏宇鹏感慨道,“香战胜臭是文明的必然!我的理想是:打造花坞版格拉斯。”
怪不得怎么赶他都不肯走,原来是有未竟之志啊!
魏宇鹏却叹起了苦经,当今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人气不旺,特别是年轻人太少。国家对农村政策越来越好,出台了那么多“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税,基础设施建到家门口,让农民享受“新农合”、“新农保”……可以说现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佳时机。可这最后一公里总得靠农民自己对接、自己走吧?指望留守老人肯定不行,唯有年轻人、特别是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参与,农村才有希望!魏宇鹏坦陈,“我让父亲失望,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包括返乡和外地想到农村创业的青年,从我这里得到启发:到农村同样有发展前途。”
到底是选调生,看问题视角和想问题境界就是不一样,朱思君有肃然起敬之意。她认定:这位年长自己三岁的学长,是个男子汉。她怀疑自己:这是真的帮他圆谎吗?她讨厌自己胡思乱想。
老照片
楼上光线明显昏暗,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朱思君才看清屋内的结构和摆设。
楼梯上来用木板隔成三个房间,西南一间堆放稻谷等杂物,看样子没有住人;正中一间摆着一张笨重的大床,估计是魏宇鹏父母住处;东南一间有电脑和简易书架,估计是魏宇鹏卧室。除了电脑和书,这个家庭与时代差了大约半个世纪。
魏宇鹏对自家的寒酸不加掩饰,笑笑说:“致富路上一个都不会落下,何况我家还有我。”一个立志改变村庄面貌的人,不可能改变不了自己的家,朱思君相信他准行。
对魏宇鹏来说,跟朱思君毕竟素昧平生,能说的话差不多说完了,他怕冷场却又想不出别的说辞,便问朱思君:“要不要玩电脑?”说着,随手打开书桌上的台灯。
这是一张有点像书桌的梳妆台,镜子已经生锈发黄、斑驳脱落。魏宇鹏解释道,“以前这里是我姑住的,我用的东西基本是姑姑留下的。”
朱思君凑近梳妆台,看见玻璃台板下压着几十张黑白照片,尽管有些褪色,但母亲的形象一眼认了出来。正愁无话可讲的魏宇鹏见朱思君对老照片好奇,便移开手提电脑,主动当起了“解说员”。
朱思君指尖点住一个扎蝴蝶结的姑娘问:“这是你姑姑?”魏宇鹏摇摇头,“这是上海知青韩萍萍。”“你见过她?”“从没见过。”魏宇鹏说,“姑姑每次回来都要看这些老照片,把照片里的人物讲给我听。”朱思君觉得可信。
魏宇鹏指着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把从姑姑那里听来的点滴故事,演绎给朱思君听。
有一次,韩萍萍来花坞看望男朋友汪衍智,不慎踩进了猪的粪窖,本来鞋子上沾的猪粪并不多,由于她拼命跺脚,结果溅得满身都是。特别爱干净的韩萍萍非要立马洗上熱水澡不可。天寒地冻,知青点就三四只小灶头,猴年马月才能烧得出供她洗澡的热水?汪衍智智商高,他找来两根竹竿和两股电缆,用竹竿将电缆的一头挂在裸露的低压电网上,另一头接上铜片浸入水桶,不出三五分钟一桶水咕咕烧开了。自从尝到这一甜头后,韩萍萍每次来都要洗了热水澡再走。
这天汪衍智正在搭电烧水,被供电所巡检员逮个正着。电是国家财产,电网是工农业生产命脉,此事非同小可。任知青们怎么赔礼道歉,巡检员就是不依不饶:要么把人绑了送公社派出所处理,要么赔偿国家三百块钱损失。知青们掏遍口袋,没钱。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我爸闻讯赶来,替上海知青交齐了赔款。一个挣工分的代课老师,哪来这么多现钱?
原来爷爷给我爸订了门娃娃亲,还付给女方五百块钱彩礼。我爸自从当上代课老师就变了——别以为我爸见异思迁,严红英阿姨可是方圆三十里的大美人——我爸有根深蒂固跳出农门的思想,要是讨一个农民做老婆,子女随母亲落户,即便自己转成正式老师又有什么意义?爷爷说只要讨回彩礼便依我爸——总不能人财两空吧!爷爷知道我爸找不出女方半点错,没理由退婚。我爸决定自己来还爷爷付的这笔彩礼。他把大队每月发的三块钱补助省下来,把去县里、公社备课的出差费省下来,把投给县广播站的稿费攒起来……日积月累,渐渐看到了希望。我爸相信上海知青有能力还钱,开头一段时间,两个上海知青家里的确寄来过几十块钱,可后来再怎么催就是不见钱。冬天是农村操办喜事的好季节,女方家多次上门催问,我爸不知如何回复。
我爸一有空就去知青点磨蹭,他想把话挑明又说不出口,寂静中唯有喇叭格外刺耳:下面播送特约通讯员魏志峰写的《科学养猪小窍门》,请农民朋友们注意收听。犹如醍醐灌顶,韩萍萍喊道:“投稿,挣稿费!”县广播站一篇稿子才五毛钱,谁有本事一下子写出成百上千篇稿子,并且保证篇篇都发表?大家觉得韩萍萍想钱想疯了。韩萍萍胸有成竹,中国有三千个县,要是把这篇稿子每个县投一篇,哪怕一半……不,一半的一半被广播,稿费是多少?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大家觉得妙不可言,唯有我爸反对:不能一稿多投,万一被发现怎么办?韩萍萍不以为然,“谁会为这点屁事全国总动员搞大调查呢?要是魏老师担心,就署汪衍智的名字好啦。”这时又有人质疑,光买三千张邮票就要两百四十块钱,付得出这笔本钱何须多此一举?韩萍萍讪笑道,投稿只须注明“新闻稿件,邮资总付”就行,这叫无本万利。还犹豫什么,说干就干。知青点有的是写标语、大字报的免费纸张,裁剪一下糊信封、做稿纸绰绰有余,问题是人手少,誊抄速度太慢。韩萍萍头脑灵活,她让我爸当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我爸知道不妥,但在急于要钱心态的驱使下,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汇款单雪片似地从全国各地飘来:三毛、五毛、八毛、一块,稿费累计三百五十六元三角四分。有的地方虽然没寄汇款单,却寄了《毛主席语录》、钢笔、稿纸、邮票等实物充抵稿费。韩萍萍不但还清了借我爸的钱,还给每人买了一支虎头牌手电筒,并将实物全部让我爸带到学校奖励学生。
“你说我爸一险多保是不是受了一稿多投的启示呀?”魏宇鹏的联想不无道理,但朱思君最关心的是他爸有没有退婚?“退了,不过代价沉重。”
魏宇鹏说父亲因为擅自叫学生代抄稿子这件事,先后两次被检举揭发,第一次被县教育局取消代课老师资格,爷爷抬不起头,说魏家活该;第二次被公社革委会取消工农兵大学生推荐资格。魏姓的人都说严家做事太绝,爷爷说农民最老实,非被逼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手。爷爷断定落井下石的人不是严家,爷爷至死不恨严家。
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朱思君为魏宇鹏父亲唏嘘。听完一对知青恋人的故事,朱思君又指着一胖一瘦两个小伙子,她猜他们是知青。魏宇鹏两眼追随朱思君纤纤手指,“瘦的那个叫牛肚,胖的那个叫老贼。”老贼?名字怪怪的,朱思君料定有故事。“那是知青内部给他俩取的绰号,其实贫下中农眼睛是雪亮的,是老支书硬压着不让查而已。”“老贼是贼呀!”朱思君厌恶地在老贼脸上划了个叉叉。“老支书说知青娃娃也要菜蔬下饭,没有钱,又不珍惜自留地,怎么办?”“那也不能做贼呀!”“你说得对,老支书临死前常常自责:愧对一个家庭。”后来,家人在整理遗物时,从老支书枕席内发现了一张1983年的布告,上面有老贼名字: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朱思君体会不到罪有应得的快感。
一位姑娘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的照片引起了朱思君好奇,由于拍摄距离较远,人的脸型不易看清,但从模样看,好像是母亲。魏宇鹏告诉她,坐在车架上的姑娘叫储丽华,骑自行车的人是父亲。爷爷有一笔钱叫父亲退还给储丽华,父亲还了几次没还成,便用这笔钱从乡邮电所买了这辆报废的凤凰28英寸加重自行车,“喏,这儿还加装了两块放邮件的搁板,正好用来搁脚。”朱思君看见母亲的两只脚果然踏在搁板上,既舒适又有型。魏宇鹏说别看不起这辆老爷车,在当年绝对比如今拥有一辆小汽车还稀奇。这辆车父亲谁都不许用,是储丽华的专车,父亲是专职驾驶员,从此以后储丽华每次去轮渡码头或从轮渡码头回来,再也不用走路,有专车接送。看电影也不用老早出门,天一黑肯定能赶到,而且连凳子都不用带。有一次看印度电影《流浪者》,放映员跑片,父亲带着储丽华跑场,一晚上连看了三场。
“你爸喜欢储丽华?”朱思君看出了端倪。魏宇鹏不置可否,“每次帮储丽华干自留地的农活,我爸都会采一束狗尾巴草送她,储丽华爱不释手可从来没有反应。”“什么反应?”朱思君反问道。魏宇鹏见她不明就里,便凑近朱思君耳朵,“不可以被我妈听见。”随之说了几句悄悄话。顿了顿,他又自言自语道,“你说,要是我爸不借钱给汪叔叔,没有被检举揭发,他们会不会成为一对呀?”“那这世上还有你吗?”朱思君想,也绝不会有自己。魏宇鹏接受事实,“倒也是,看来我真该好好谢谢汪叔叔。”
朱思君把目光聚焦在母亲和另一位姑娘的合影上,照片的背景是一片梯田,两位姑娘好像刚从田里插秧上来,母亲的一条腿悬空在田埂上,半个身子倚着伙伴才不至于滑倒。母亲很漂亮,虽然衣服土里土气,但挺会赶时髦,一根军用皮带不协调地系在襯衣外面,愈加凸显出姣好的身材。
“臭美。”朱思君一不当心说走了嘴。好在魏宇鹏大意,他指着照片纠正道,“别以为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是为了好看,那是不得已为之。你看,我姑系的是绳子。”
朱思君仔细察看,果然是一根极其普通的麻绳。她疑惑地看着魏宇鹏。“连这点都不懂,怎么你们城里姑娘都一样?”魏宇鹏越卖关子,朱思君越想知道。魏宇鹏说在农村这是公开的秘密,那时女人出工只穿一件衬衣,插秧时或者割稻时只要一弯腰,后面有人想不看都不行。“她有没有……走过光?”朱思君用了一个现代概念,红着脸问。
魏宇鹏摇摇头,“储丽华刚来第二天,在屋内看见一条蛇,歇斯底里的尖叫划过半个生产大队。当地人都说蛇是镇宅之宝,不会伤害主人。可储丽华死活不敢进屋睡觉,老支书指名道姓让她跟我姑一起住。喏——这是这张床。”魏宇鹏手指一点,接着说,“当天晚上她们说了很多悄悄话,姑姑还把对象送的一根军用皮带让给她用。”
怎么从来没听母亲讲过这些?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老照片呢?“你姑现在在哪里?”朱思君想,一定要去看看姑姑。“我姑嫁在龙溪村,她这里有点不太正常。”魏宇鹏指指脑袋说。“出什么事啦?”朱思君焦急地问道。“早些年,我姑和姑夫一起到市里打工,孩子太小只好留下,爷爷奶奶一时没看住,四岁的表弟淹死了。姑姑抱着遗体不松手,当别人从她怀里夺走遗体时,姑姑崩溃了,从此精神失常,再没好过。”
朱思君一阵揪心,她怪姑姑,为什么到了城里也不来找曾经的闺蜜呢?母亲在幼儿园工作,那时每个老师允许开后门安排一名幼童入园。她更怪母亲,为什么返城后跟农村断了一切往来,帮不上大忙总不至于眼睁睁看着当年的恩人住桥洞吧!难道摊上一批农民朋友,真会麻烦不断?
朱思君突然有了一个大胆想法,她要颠覆母亲的观念,“你家有剪刀吗?”
“当然有。”魏宇鹏想不出她要剪刀干什么。
“快找来,我帮你爸剪头发去。”不等魏宇鹏做出反应,朱思君噔噔噔抢先跑下了楼梯。
开学后,朱思君“挪用”伙食费上淘宝买了一张多功能护理床,并让商家快递到花坞。
在此之前,朱思君对农民工群体毫无概念,现在她开始重新审视:学校门口的保安大哥、食堂烧饭做菜的大叔大婶、楼道宿舍的保洁阿姨……他们背后恐怕都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一本户口簿的背后,竟有如此天壤之别的差异,让读研后的朱思君开始了思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有两次大的逆城市化运动。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城镇粮食不够吃的紧迫问题,中央决定三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城镇人口。将心比心想一想,这时候的农村刚刚刮完“共产风”,“大锅饭”把家底几乎吃空了,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农民自己都揭不开锅。可就是这位穷兄弟,爽快接纳了将近六分之一的城镇人口,使城市获得了喘息机会。另一次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农村安置了几千万城镇青年。要知道这是在“文革”期间,本来社会极度混乱,再加上数千万无业青年浪迹天涯,弄不好城市不知乱成怎样一锅粥!好在历史翻开新篇,中国迈出了城市化脚步。既然是城市化,就必然有大量农民进城。市民能不能像当年农民欢迎城镇精减人员和知识青年插队落户那样,抱着感恩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从乡村走出来的农民?我、你、他,扪心自问:有吗?
第二年暑假,朱思君又去了一趟花坞。最后一学期,她把全部精力用在大学生村官报考上,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花坞村首批大学生村官。
茉莉花
村庄的面貌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小桥流水旁一幢幢新造的别墅,沿溪修筑的平整马路,人行道上的花坛、分类垃圾桶,以及若隐若现的阵阵花香,犹如进入城市的高档社区;熟悉的是这里的山水、环境、氛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储丽华边走边仔细辨别,依稀能回想起沿途的原容原貌,离魏志峰家越近,跟脑海中的记忆越吻合。当年全大队最好的房子——否则老支书哪会指名道姓叫她上这户人家住呢?——如今早已让一路恢弘气派的新房盖住了风头,站在熟悉的院墙外,储丽华百分百肯定魏志峰家到了,却犹豫着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魏宇鹏以手带路,“叔叔、阿姨,我家到啦,请进来吧!”
“太美了!简直难以相信。”韩萍萍女儿掏出手机,“让我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围墙还是那道土围墙,房子还是那座木板房,这座过去人与猪仔同住共生的老院子,经过一番别出心裁的装点打理,竟然从旧貌旧颜中焕发出一种韵味独特的新景象,跟当今城市流行的会所好有一比。年轻人都那么喜欢,何况熟悉这座院子历史的过来人,储丽华止步不前的原因跟韩萍萍女儿如出一辙。
与周边人家裸露颓败的泥墙不同,魏志峰家的围墙种满了铁线莲、牵牛花、蔷薇花、月季花、凌霄花、炮仗花等爬藤花卉,像一道绿色屏障,把丑陋不堪遮掩得严严实实。一朵朵喇叭形的小花,铃铛一样挂满了整面墙壁,微风中一齐摇晃,发出无声的邀请。围墙本无门,顺着敞开的口子,一道用毛竹搭建的连廊呈S型通往院内,产生庭院深深的错觉。连廊的顶上南瓜藤、丝瓜藤、葫芦藤相互缠绕,隔三岔五有金色的老南瓜、白色的药葫芦、绿色的长丝瓜垂挂下来,集遮荫、好看、实惠于一体。透过连廊,按照黄金分割定律栽花种草留白,凸显院子的休闲功能。城市居民种在盆里的花草,这里有条件成片栽种,勿忘我、彼岸花、万寿菊、紫罗兰、蒲公英、风铃草……姹紫嫣红。两只喂猪投料的石槽被用来种莲藕,一只打年糕的石臼被用来养金鱼,看似潦草无序的混搭,却演绎出匠心独运,精彩无比。
破旧的板房门面,经蜡染布、花边、彩色麻绳等传统布艺一番装饰,让人产生穿越时间、穿越地理、回归自然的感觉。进入屋内,最突兀的是房中有房,一座毛竹搭建的竹屋占据了厅堂的三分之一,魏宇鹏撩开竹屋的门帘,“爸,你看谁来啦?”
走进竹屋俨然是一间像样的卧室,顶棚和四周用墙布装饰,整洁亮丽。一张护理床摆放在竹屋的正中央,一头摇起,魏志峰以半卧位姿势躺在病床上,胸前的护理板上,一臺手提电脑正连在网络上运行。外侧的床头柜上,茉莉花盛开,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花盆是一只绘有鲤鱼跳龙门图案的精致瓷器,储丽华觉得有些眼熟。魏志峰闻声抬起头来,瞅了一眼怔住了,“储丽华?”他显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敲敲键盘,看看来人,确认不是在做梦,连连说,“太难得啦!太难得啦!”
知青岁月让储丽华对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诗词耳熟能详,此刻突然冒出了《七律·到韶山》中的一句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里何尝不是她的第二故乡?从抽调回城到这次重返,掐指一算正好三十二年,诗的后半句仿佛为她量身定制,可三十二年“别梦依稀”的牵挂,她有吗?很遗憾,储丽华没找着。
床两边摆着两条长椅,平时可以陪坐,关键时还能陪夜。寒暄过后,魏志峰让大家在长椅上就座,“没办法站起来招待你们,只好委屈大家在这里陪我。”他吩咐儿子为叔叔阿姨泡茶、切瓜。
正在闲聊时,电脑传来蛐蛐的叫声,魏志峰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客户是上帝,不好怠慢,我先应付一下。”一边熟练地点击鼠标,打几个字,不一会做成了一单生意。
“魏老师,”韩萍萍习惯用过去的称呼叫他,“你都卖什么东西呀?”
魏志峰如数家珍,“土蜂蜜、土鸡蛋、蕃薯干、辣椒酱、桃、梨、瓜、果……地里种什么卖什么,家里养什么卖什么,有什么手艺卖什么,越是土得掉渣、连我们农民都嫌寒酸的东西,城里人越喜欢,你说怪不怪?”
“有生意吗?”储丽华无法相信,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还能做得成生意?
“有,白天晚上单子不断,电商这东西真好。”魏志峰甩甩手臂,好像很累的样子,“幸亏我有得是时间。”
“能挣到钱吗?”韩萍萍持怀疑态度。
“直到今天我才弄明白,之前的大半世人白做了,苦死累死攒不下几个钱。你们猜,现在我一天能做多少生意?”魏志峰喜悦无比,不等答复自己先说,“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
“全部是你赚的?”朱兴年吓了一跳,堂堂国营企业退休工人,退休费竟不如农村一个“废人”半天的收入,能不吓一跳吗?
“当然不是。”魏志峰实话实说。当初,朱思君开网店的初衷是帮村民免费推销农产品,因此除了快递、包装等成本外,不加任何提成。魏志峰主要接手网上订单,其余事项仍然要靠健全人做。不过开网店最辛苦的莫过于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因此委托代销的村民都会主动付他辛苦费,但统统被魏志峰一口谢绝。他十分赞赏朱思君的初心,并乐意同她一道完成这一心愿。每当看到村民因卖到好价钱而笑得合不拢口的样子,他比村民获得的幸福感、满足感还强烈。由于心甘情愿,这种白天黑夜连轴转的不正常生活,反倒让他精神焕发,上门来道谢的村民都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
“那也不能叫你一个病人光尽义务、劳而不获呀?”朱兴年替他叫屈。
“自家生意还是有的。”魏志峰说宇鹏妈腌菜做得好,别小看这种过去连猪都不爱吃的雪里蕻菜,现在每个月能卖两万多块钱,而且生意越来越好,眼下家里存货越来越少,打算明年扩大种植,肯定比今年挣得多。
“想不到魏大哥生意做得这么好。”储丽华不明白一根网线竟有如此神通广大的魔力,她对创造这一商业模式的企业为什么取名阿里巴巴有了直观认识:发财秘诀一学就会。
“不是我会做生意,而是他们年轻人有本事。”都说网店必须“红”,生意才红,魏志峰说朱思君有大学生村官朋友圈、大学同学朋友圈,各种各样的朋友圈相互推送,知名度随之扩大。而且朱思君专门注册了商标,凡是委托网店销售的商品,经检验合格后使用统一包装,网店的信用等级水涨船高。“我们的商标叫末利。”魏志峰像想起什么,指着床头柜上的花盆问储丽华,“这是你走以后我从你屋里搬来的,还记得吗?”
难怪这么眼熟,这盆陪伴储丽华整个知青岁月的茉莉花,故事里面还有故事呢。
储丽华下了火车乘汽车,下了汽车乘渡轮,是老支书和魏志坤驾着手扶拖拉机把她从轮渡码头拉回花坞大队的。老支书喋喋不休说了一路,拖拉机嘭嘭嘭的噪音响了一路,储丽华一句没听清。不过,看得出老支书对她很热情,这让她打消了初来乍到的陌生心理。拖拉机驶入村庄,人们站在坑坑洼洼的路两边,仿佛夹道欢迎,孩子们更是追着拖拉机一路奔跑,泥巴溅到身上也不在乎。储丽华却闻到了从泥浆中散发出来的猪粪臭,不由掏出手绢捂住鼻子。老支书目中透着怜惜,头却无奈地摇着。 知青点一溜建了七八间房屋,储丽华被安插在两个本地男知青的中间。每间知青屋被一隔为二,外半间砌了一口两眼柴灶,灶边摆着一只水缸和一张饭桌,里半间搁着一张竹床,紧挨竹床的是一张四根柱子加一块木板钉起来的简易书桌。条件虽然简陋,但对于刚刚从阁楼上搬出来的储丽华来说,敞亮得有点不太适应。她坐在灶口前,秸秆火柴一应俱全;掀起水缸盖,盛得满满的;伸手一拉开关,喇叭响起了盼水妈和江水英的对唱。她又走进里半间,打开朝南的窗户,太阳可以晒到床上,不似逼仄的阁楼终日不见阳光;趴在书桌上,遐想着看书、写信、记日记,再也不必与人争抢,再也不怕被人看见啥秘密。十八岁的大姑娘头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闺房,储丽华唯有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正在储丽华整理行李时,手扶拖拉机嘭嘭嘭的声音由远及近,老支书和魏志坤再次上门。魏志坤从车斗扛下一袋大米,老支书说:“知道你要来,志坤帮你领了一百斤稻谷,已经舂成大米,年终分红时从你工分里扣。”老支书接着补充道,“队里男劳力每天十分,女劳力七分,十四岁以下小孩三分。你刚来,队里决定先定六个工分,你看怎样?”储丽华对工分毫无概念,老支书怎么说她统统点头,既不反对也不感谢。事后知道,老支书是顶着压力给知青定的工分。每到年底工分评议大会,许多女社员指桑骂槐,一致要求提高孩子的工分,老支书每年都用一句“头发长见识短”搪塞过去。
魏志坤放下米袋,转身又从车斗捧下一盆茉莉花。“一卉能薰一室香。”老支书说了句文绉绉的话,“这花香,可以驱臭。”父子俩不等储丽华说声谢谢,手扶拖拉机嘭嘭嘭喷出一团黑烟又开走了。
等到熟悉以后,储丽华才知道这盆茉莉花是当过新四军的老县长特意送给支书的,老县长说一卉能熏一室香,就用这盆茉莉花替他赎罪吧。
历史上,花坞地少坡多肥薄,是出了名的穷光蛋(队)。“四清”时老县长带领工作组进驻花坞,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翻箱倒柜折腾了半天,结果没啥可清。老县长坐在坞溪边沉思,想了一天一夜才把支书叫来,说了两个字:“养猪。”他特别交代要给每头猪记半个工分,猪养肥归社员个人,肥料全部归公。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即使后来农业学大寨造了许多梯田,花坞照样不缺肥料,不光集体有了余粮,而且社员口袋有了余钱,逢年过节还有肉吃。由于老县长是无锡人,社员都把他当作财神菩萨范蠡的化身。老县长料事如神,不肯戴这顶高帽子,反而送给支书一盆茉莉花谢罪,他希望哪天农民靠种花也能养家糊口。
老县长被打倒期间没事做,便天天给孩子们讲故事。有一天,他讲了茉莉花的故事:传说在苏州虎丘住着一位姓赵的农民,由于生活贫苦,赵老汉不得不外出谋生,每隔两三年回家看看。三个儿子渐渐大了,赵老汉把地分成三块,每个儿子一块,以种茶树为生。有一年赵老汉带回家一捆花树苗,在大儿子的茶树边栽下。来年春天,茶园开满了小白花,香气扑鼻。大儿子不声不响采了一筐沾上香气的茶叶,到苏州城里试卖,想不到含香的茶叶十分走俏。大儿子卖香茶发了财,两个弟弟知道后找哥哥算账,兄弟间争吵不休,两个弟弟甚至要把香花强行毁掉。有位乡贤知晓后,对三兄弟说:“你们是兄弟,应该亲密无间才对,不能只为眼前一点小利闹得四分五裂。哥哥卖香茶发财是好事,怎么财神菩萨进门,你们反倒打起来啦?要是你们三兄弟都栽上香花,岂不人人都发财?为了吸取这次教训,我看就把这种香花叫末利花吧!让你们记住,个人私利必须放在末尾才能一道发大财的道理。”从此以后兄弟三人和睦相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后来,文人为了字形美,把末利花写成茉莉花,不过末利的含义始终留在百姓的心中。
储丽华是从魏志峰那里听到这一则故事的,如今女儿用末利注册商标,肯定也是受了这一故事的启发吧!
“宇鹏,快去把朱思君叫来,你们陪叔叔阿姨一道吃饭。”魏志峰不无喜悦地说,“我被我这个儿子气都快气死了,唯一满意的是他找的女朋友不错。”
“爸,你瞎说什么呀?”魏宇鹏捧瓜进来,正好听见父亲炫耀般地爆出他俩的秘密,不由面红耳赤,显得不知所措。
所有人既惊愕又好似在预料之中,唯有魏志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瞎說什么啦?村里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哪个不羡慕?她能看上你这个农民后代,是我们魏家前世修来的福分!”
“爸,朱思君是储阿姨女儿!”儿子的爆料令父亲更加意外。
韩萍萍反应敏捷,“你们两亲家头一次团聚,我们外人就不打搅啦。何况,我老公还有重要事情找村里头头脑脑商量。”说完,韩萍萍拽上老公和女儿朝屋外走去。
知青屋
午饭是在魏志峰家吃的。魏志峰要有人照顾,老俩口在竹屋里吃。
饭桌上,储丽华与朱兴年坐对面,朱思君与魏宇鹏坐对面。朱兴年侧视女儿,有点晕晕乎乎,一上午的大起大落让朱兴年脸面丢尽,直到女儿悄悄透露给父母一个消息:组织部刚刚派人考察过魏宇鹏的试用期,马上要调他到省直机关担任领导秘书。朱兴年这才吃下一颗定心丸,未来女婿在省城安家,一旦当上领导秘书肯定前途无量,女儿哪有不一同进城的道理?可见,朱家的上升曲线依然没变。他甚至暗暗庆幸,越级上升未必可取,这样至少为下下一代继续上升留下了空间。
储丽华没他想得那么远,她终于弄明白朱思君暗底下一手策划她来花坞,并公开跟魏宇鹏的恋爱关系,她清楚女儿的真实意图是:名正言顺接过照料瘫痪病人的家庭重担,让魏宇鹏走得放心。
趁着女儿对象近在咫尺,储丽华不由仔细打量起来。魏宇鹏顶着一头乌黑浓密、刷子一样刚劲有力的短发,前额宽阔饱满,两道眉毛干脆利落,高耸笔直的鼻梁犹如临空而立的山峰,露出阳刚之气,鼻翼两侧的法令线上窄下宽延展至颏底,雕刻一般烙在脸上。常做红娘的储丽华略微懂得一点面相,听人说有这种面相的男人比较有主见,能成大事。客观地讲,储丽华对魏宇鹏的总体印象不错,像这样有学历有前程有相貌的小伙子,若不是农民出身,女儿倒不一定般配得上。好在农民的身份到魏宇鹏这辈结束了,女儿能够嫁给一名即将到省城工作的公务员,即使短期为他家里作点付出也是应该的。一旦闯过丈母娘头一次挑剔的目光,准女婿在丈母娘心中的地位很快跟女儿平起平坐,甚至更喜欢。看着在自家请客反倒忸怩不自在的魏宇鹏,储丽华反客为主,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魏宇鹏碗里,劝他多吃菜。 魏宇鹏从失态中幡然醒悟,随即当起了东道主,“朱叔叔、储阿姨,这是本地土猪肉,肥而不腻,你们多吃呀。”
储丽华乐意准女婿为她夹菜,一口咬下去,果然吃出了老底子的猪肉味道。
由于储美华肚子日渐隆起,换亲的日子定得十分仓促,但再仓促喜宴总不能少。按照女方家喜宴由男方家送的习惯,储建华娶亲的排场至少也得跟储爱华出嫁旗鼓相当吧!
那时物资供应匮乏,生活必需品几乎都要凭票购买。搜罗全家外加亲戚朋友处借来的肉票,也才区区几十斤。这样寒酸的酒席怎么办?家里想到了在农村插队的储丽华。
那段时间,储丽华正好住在魏志岚家。魏大伯会杀猪,每到逢年过节、乡里乡亲婚丧嫁娶,总会请他帮忙杀猪。魏大伯凭杀猪手艺挣了些外快,还盖了三间楼房,托房东买肉算是找对了人。可一向爽快的魏大伯迟迟不吭声,储丽华想莫非魏大伯怕吃亏,便一再强调价格高点没问题。魏大伯却说:“什么买不买的,自家养的猪,拿一头去便是。何况你的口粮全搁在我们家,一个锅里吃饭,一个茅坑拉屎,家里养的猪自然有你一份。关键是这么热的天,路又那么远,猪肉会臭的。”魏志峰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把猪拉进城里再杀,不就成了!”魏大伯大腿一拍,愁绪全解,“就这么办,挑上去年养的那头肥猪,再把那口大锅捎上,叫你堂哥开拖拉机,我跟他一道进城去。”
储丽华本想随拖拉机走,可魏志坤无论如何不答应,他叫储丽华把家里地名、门牌号码写下来,只管自己先走。“别忘了多准备一些烧水的柴火呀!”离开时魏志坤特别关照道。
储丽华不知道这两天路程,他俩是如何开着手扶拖拉机过来的。当再次见面时,只见两人又是汗水又是灰尘,像从井底爬上来的煤矿工人。要不是每人肩上扛着半扇猪肉,储丽华差一点没敢认人。原来,交警不准手扶拖拉机进城,更不允许一头活猪招摇过市。他俩在郊外找了个地方,魏大伯杀猪,魏志坤捡柴禾烧水,手脚麻利把一头活猪变成了两爿大肉。
让储丽华难为情的是家里实在太小,连个洗澡换衣服的地方都没有。她歉疚地要带他们去旅馆歇脚,魏大伯知趣地说:“今天是你们家大喜的日子,我们这副邋遢样子不成体统,不打搅啦。”说完急匆匆地回去了。
由于两家喜事前后日操办,喝喜酒的又是同一批人,自然做起了对比。宾客都说储家喜宴上的猪肉不仅好吃,而且量足,真是大快朵颐。若干年过去,每每遇到当年喝过这顿喜酒的人,仍然念念不忘那头猪留在舌尖上的回味。
如今回想起来,魏大伯前脚刚走,母亲从储丽华手中夺过魏大伯死活不收的一把票子,后脚追出门去。母亲送钱回来交代女儿:“绝对不要占农民的便宜。”觉得没说透,又加重语气特别关照道,“记住,千万不要跟农民攀亲结友。乡下小伙子哪怕再好,也不要动心,绝对不许在农村找对象呀!”因此,即使跟朱兴年结婚以后,储丽华始终拒绝跟夫家的农村亲戚有任何往来。储丽华之所以体会不到“别梦依稀”,原来是母亲的基因在作怪呀!
吃完一顿午饭,储丽华夫妇对女儿的选择无可挑剔,魏志峰夫妇更是对朱思君赞不绝口。既然两家亲都认了,哪有说走就走的道理?魏志峰非要储丽华夫妇住几天再走。于是,韩萍萍一家开车先走,朱思君把父母安顿在应舒梅开的红梅民宿住下。
午后,村两委班子临时开会,魏宇鹏公务在身,由朱思君陪同父母参观新农村建设,看望当年老熟人,重温知青岁月。
秋分之后,太阳由烈转温,田野金风送爽,吹在身上犹如婴儿之手在抚摸,十分惬意。朱思君陪父母在梯田间穿行,已是晚稻泛黄季节,由下往上看,山坡仿佛披上了黄金甲,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梯田的坡度尽管比较缓,但累积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高度,朱兴年显得气喘吁吁,不由打起了退堂鼓,“景色不错,不过看一眼就够了,何必非要爬到顶上不可?”朱思君为父亲加油,“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稻田谁没见过?难道还能种出花来不成?”朱兴年流露出不屑。“老爸,算你说对啦。我们的稻田就是能种出花来,信不信?”朱思君激将父亲。“不信!”祖籍农村的朱兴年又不是三岁小孩。
储丽华在这里插过秧、耘过田、施過肥、割过稻,对水稻的基本常识不会忘记。虽说水稻也会开花,但小得像虱子,毫无欣赏价值,况且现在是晚稻的灌浆期,花期早过了,她责怪女儿说大话。
只见朱思君一边嘴巴咕嘟着:“可见头发长短都一样,见识短!”一边推着父母往坡上跑,到了一处高地,她掰过父母的肩膀强扭他们转过身来,“眼见为实,总该相信了吧?”
一块块梯田就像一张张画板,一片片水稻就是一幅幅图案:长城、熊猫、泰山、西湖……不仅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图画,而且有气势恢弘的中英文大字:花坞欢迎您(WELCOME TO HUAWU)!
储丽华看了半天没醒过神来,稻田怎么可能长出画来?记得割稻的时候,小孩子喜欢“打地道”,最多也就拐着弯割,自诩为“迷宫”,可眼前展示的是真画呀!凭储丽华的见识,无论如何想不出所以然来。
朱思君乐了,“这叫3D稻田画,是从国外学来的。”知道他们听不懂,就用绣花做比照,“就是事先在稻田用九宫格放样,然后把两种以上颜色不同的水稻秧苗插在标注的位置上,随着水稻生长,图案或字体就显示出来了。”
两位中老年人听懂了,但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稻田里“绣花”,难道为了好玩?
“当然不是。”朱思君解释道,前两年,梯田几乎全被村民抛荒。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国家一再延长土地承包期,可农民为什么不买账?原因在于种水稻不光不赚钱,反而要赔钱。去年春耕时,魏宇鹏想了个法子,挨家挨户动员做民宿生意的村民在自家田里试种3D稻田画,每当客人上门,总要带客人到田里欣赏3D稻田画,一传十、十传百,民宿价格一涨再涨,客人照样应接不暇。种水稻虽然亏了点小钱,但民宿收入普遍比上年翻了一番,应了那句“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老话。赚钱效应是最好的动员,今年所有抛荒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为3D稻田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空间,粉丝量倍增,即使新增了七八家民宿仍供不应求。不仅如此,魏宇鹏鼓励村民在稻田放养鱼苗,让鱼为稻田松土、除虫、提供鱼粪,省了农药和化肥,稻花、虫卵、杂草又是现成的鱼饲料,形成了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目前,稻田鱼是农家乐餐桌上的当家菜,每斤能卖五六十元,做成田鱼干,网上要卖两百来块钱一斤。 显然,当年的知识青年跟当下的知识青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储丽华心悦诚服,愈加欣赏准女婿的才干。
最自豪的莫过于朱思君,“魏宇鹏的想法是用三年时间,实现一亩稻田收获一百斤鱼一千斤粮一万元钱的‘四个一’目标。”
“要这样,农村不是比城里还挣钱?”朱兴年大感意外。
“人家发达国家,只有中产以上的家庭才会待在农村,而城市是留给富人和穷人挣扎的地方。”朱思君说,“总有一天,中国的城里人也会羡慕农民,向往过农村生活的。”
站在坡顶,风从四面八方拂来,储丽华闻到了夹裹在风中的阵阵花香。她溯风俯视,一轮轮灌木布满了山坡的阴面,齐刷刷的绿叶碧波荡漾,多如繁星的洁白花朵掩映在碧波中一闪一闪。毋庸赘言,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定发端于此!
朱思君问母亲:“有没有陶醉的感觉?”储丽华辨别出那是茉莉的香气,她闭上眼睛,做了几个吐故纳新的动作,只觉得心律平缓,神清气爽,通体舒畅,进入更年期以来,像这样身心俱佳的状态并不多见。
“茉莉花是东方女性的象征和福音,用茉莉花窨制的花茶,不仅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而且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调节功能,故民间有‘一朵茉莉一生莫离’的谚语。”朱思君侃侃而谈,“爸、妈来得正是时候,现在是茉莉的第三个盛花期。我们目前采摘的茉莉主要用于窨制花茶,杭州的制茶企业有多少要多少。魏宇鹏的想法是将来要从窨制花茶向萃取精油进军,那是一种比黄金还贵的香料,格拉斯每公斤茉莉花创造的财富已经超过两万欧元。尤其是采花劳动强度不大,正好解决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魏宇鹏的想法是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那些无法留在城里的农民回乡就业,在家门口挣钱,挣大钱。”一口一个“魏宇鹏的想法”,储丽华听得出闺女痴他有多深。
从山上下来,朱思君带父母顺路看了各级政府拨款兴建的污水厌氧处理罐、沼气发酵池、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老年食堂,最后来到知青点。
知青点一溜八间平房,门前是一方平整出来的晒场,大小跟储丽华跳广场舞的地盘差不多。外墙上油漆斑驳的标语依旧醒目: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敢教日月换新天、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革命青年志在四方、扎根农村一辈子……深深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四间住过知青的房屋原封不动,储丽华走进自己的房子,糊在屋顶和四周墙上的《人民日报》已经发黄发霉,曾经用过的双眼灶、小竹榻、写字桌、煤油灯,甚至还有那支三节头虎牌手电筒,跟她在时一样活灵活现摆放着。另外四间没有住人的房屋则被打通,放了许多锄头铁耙、水车风车、蓑衣草帽等农机农具。储丽华疑惑不解,难道有人专门看管?
“这里现在是农家乐的一处体验点,不过差一点不保。”朱思君揭开谜底。知青点的土地属于村集体,房屋是国家拨专款造的,知青走后一直关着。现任支书魏志坤说与其派不上用场,倒不如拆了知青点,趁国家对土地整理出台补助政策,至少能拿百八十万补贴费,村集体经济太薄弱、太需要输血了。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硬是被魏宇鹏劝阻没办成。为此,堂伯父对第一书记满肚子不满。“魏宇鹏的想法是只要农家乐火起来,农民就能长期得实惠,村集体经济暂时少收一点无所谓。何况,魏宇鹏的想法是……”发现母亲用怪异的目光瞪她,朱思君紧急打住,后面的话生生憋了回去。
“魏宇鹏的想法,魏宇鹏的想法,不能说点你自己的想法吗?”储丽华又好气又好笑。
“妈,带你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说出我的想法。”朱思君傍住母亲的肩膀,故意撒娇道,“说了,你可不许拒绝呀?”
“你不说,我哪知道要不要拒绝。”储丽华已经无法控制女儿的小心思。
“魏宇鹏的想法是……”朱思君吐吐舌头,依然不得不说,“他想利用打通的四间知青屋办个幼儿园。妈,我想请你到这里当一名幼教志愿者,好吗?”
女儿的这一想法,是储丽华万萬没有想到的。
弯弯的月亮
晚饭是在红梅民宿吃的。
在城里打过工的应舒梅落落大方,穿一身区别于服务员的银灰色套装,略施淡妆,满面春风,不逊于五星级宾馆大堂经理,哪里看得出是个农民?席间,她把母亲严红英介绍给储丽华。因为魏志峰的缘故,两人彼此大名早就如雷贯耳,见面却是头一次,储丽华自然看得入木三分。
看似不经意,严红英其实是作过精细装扮的:着一袭宝姿衣裳,款式柔软舒适;佩一根心形项链,钻石若隐若现;握一只巴宝莉手包,品牌不言自明。不描眉,不涂口红,闻不到香水味,头发蓬松,脸上无皱,不论气质抑或保养,别说魏宇鹏母亲无法比,就是天天生活在童真缠绕、夜夜跳广场舞的储丽华也自愧不如,果然名不虚传呀!
“你属猴,我属鸡,名正言顺我该叫你姐。”严红英很会说话,“百闻不如一见,姐夫好福气呀!”严红英拉着储丽华的手,眼睛却盯着朱兴年看。
假如储丽华是替魏志峰暗暗懊悔的话,严红英则是在话中有话奚落储丽华。什么叫姐夫好福气呀?不就是揶揄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么!
朱兴年的长相的确上不了台面,既没有官运,又没有财运,更没有体型,凭什么有桃花运?
“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储建华顶替母亲进了木材厂,储丽华顶替父亲进了火柴厂,她被安排在工资低很多的厂幼儿园当老师。虽然回了城,但储丽华的无奈是城里没她一张床。
朱兴年是铁合金厂国营工人,经常去木材厂选购模具用料,一来二去跟储建华混熟了,便拿待字闺中的储丽华开玩笑。储建华一口回绝:自个照照镜子,人模猪样的,配吗?朱兴年脸皮厚,猪八戒娶的全是美女,说不定你妹妹愿意呢!
一次,储建华当笑话说起此事,不料储丽华一口答应。社会上盛传铁合金厂工人只要领到结婚证,立马分新房。储丽华深知,只有拥有一套房子才算得上真正的城里人,而集体企业是没条件建房分房的。 储丽华如愿住进了新房,也把自己套进了这套三十平米的劳保房再也没能出来。不出几年,财大气粗的国营大厂说破产就破产,产业工人说下岗就下岗,原先附属于集体企业的幼儿园反倒因祸得福,改制中被剥离成了事业单位。在日后一次次调资中,储丽华工资噌噌噌上涨,朱兴年不但没工资拿,反而要倒贴一部分钱为退休金提早买单。
魏志峰错失红颜,储丽华红颜薄命,归根到底全是户口惹的祸。这便是所谓的命运吧!
心情不爽,味同嚼蜡,这顿饭储丽华吃得并不开心。预料夜晚的农村一定很冷清,储丽华本想回房间早早休息,不料朱思君说:“今晚文化礼堂放映《白鹿原》、《杨善洲》两部电影,去看看吧,又不用买票。”储丽华从小爱看电影,只是如今看场电影至少几十块钱,于她已是一种奢侈。想不到几十年过去,农村的免费电影一直在放映,储丽华来了兴趣。
进场时,电影已经开映。正好演到杨善洲说:“我真正退休,就是我死的那天!”
看电影可以说是知青岁月最幸福的时刻,哪怕露天——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哪怕跑路——翻山越岭赶场子;哪怕重复——一部电影看几年,照样乐此不疲。去的路上精神抖擞,回来路上活学活用,像刚才杨善洲“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白孝文“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那样的经典台词,肯定会一遍又一遍地被模仿,演绎出五花八门的意思。记得老贼最喜欢学《小兵张嘎》胖翻译官的话:“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也没问过价!”牛肚爱学《列宁在十月》瓦西里的话:“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汪衍智说得最多的是《青春之歌》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一句诗。在油嘴滑舌的知青面前,当地青年显得笨嘴拙舌,他们连普通话都不会,基本只有捧场的份。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月亮像秀气的眉毛挂在天上,山川、田野、房屋、村庄在弯弯的眉月下显得朦朦胧胧,呈现出诗一般的梦境美。霜降在田塍上,闪着点点银光,脚踩上去,能听见细微的嚓嚓声。嚓嚓声不太协调地从屋外传来,储丽华听出是两个人的脚步。知青点只剩下储丽华孤身一人,眼看明天就要返城,难道是有人打劫?再一想知青没财,那是要劫色!储丽华惊出一身冷汗。她操起一根扁担,躲在门背后——这是她从电影学来的——打他们一个冷不防。
屋外阒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响动。储丽华知道他们没走,她怕拖下去斗志消沉,正要冲出去一决雌雄,传来一声比她更快、压低了的声音:“阿米尔,冲!”是魏志坤在说,储丽华悬着的一颗心瞬间回落。她扑哧笑了起来,平常不敢说,半夜三更偷偷学,有贼心没贼胆,终究不能跟知青比。学完《冰山上的来客》中杨排长的话,魏志坤接着用自己的语气说,“再不冲就来不及啦!”好像在催促另一个人。缓缓传来另一个人的声音:“城里人的儿子一定是城里人,农民的儿子一定是农民。”说话的是魏志峰,而模仿的是《流浪者》中大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賊”的腔调,毕竟当过老师,魏志峰的模仿跟配音演员白景晟如出一辙。储丽华不可思议,俩兄弟天寒地冻跑来知青点学台词,唱的是哪出戏呀?
“你跟红英分手,不就是为了找个城里姑娘吗?”魏志坤说,“你不是一直喜欢储丽华,花都敢送,话为什么不敢说?”
“那不是花,是狗尾巴草!”魏志峰纠正道,“况且她一个城里人又不懂。”
“所以你不能暗示,应当亲口告诉她。”魏志坤继续催他,“看得出她也喜欢跟你在一起,别不好意思开口,错过今夜你就没有机会啦!”
只听魏志峰说:“如果我继续当老师,肯定向她表白。如果我能够推荐上大学,肯定会找她。可我现在是农民,没机会翻身,而她马上要做城里人,我不配!”说完,魏志峰管自己噔噔噔地跑了。
储丽华开门出去,两人早已不见踪影。寒夜里,只有弯弯的月亮朝着她笑。储丽华站着发呆,两行热泪悄悄涌出。
从文化礼堂出来,镰刀似的月亮挂在空中,晶莹剔透的星星布满穹顶,城里丢失的夜景在这里找着了。村里有了路灯,民宿用上了LED广告箱,有亮便有夜生活,游客仍在三三两两地漫步,土特产铺子仍在等待最后一笔生意。
朱思君送父母回到房间,特意打开窗户,“通通气。”话音刚落,香气一下子灌满了整个房间。临走,朱思君不忘关照母亲,“睡时别忘了关窗,夜里温差大。”储丽华嫌她多嘴,“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年,难道还不如你晓得?”不过心是甜的,有“小棉袄”就是暖和。
“你知道魏宇鹏跟魏志坤闹翻了吗?”
“不知道呀。”
“你快去劝劝魏宇鹏,让他别做傻事。”
窗外传来说话声,储丽华听出是女儿朱思君和民宿老板应舒梅,不由听起了壁脚。
“上午还好好的,中午以后没见他人影,怎么啦?”是朱思君在问。
“下午村两委班子开会,商量上海老板来村里投资的事情。”
“是韩萍萍老公吗?”
“好像是他俩。”应舒梅说,上海老板答应投资一千万,条件是拆了知青点,再从茉莉花种植园整出一块地皮,兴建一座星级宾馆。志坤叔喜出望外,说天上掉馅饼,花坞终于迎来了财神爷。宇鹏哥据理力争,说这是陷阱,农民的财神爷是土地,建了宾馆势必要跟农家乐抢生意,村民利益怎么办?他建议继续扩大茉莉花种植面积,并且要建大棚,用现代设施为茉莉花保温保湿防病治虫。志坤叔问他钱呢?宇鹏哥说用土地流转向农商银行贷款,还能享受免息、低息政策。志坤叔说亏你想得出来,叫我背债,你自己拍拍屁股走人?门都没有!除非你回来,死心塌地做农民,我这个村支书位置让给你。志坤叔本来是想吓唬吓唬他,谁知宇鹏哥当真答应了志坤叔的无理要求。宇鹏哥说我把其他青壮年叫回村里创业,自己拍拍屁股走人,的确说不过去。他对天发誓,双休日一过就去组织部辞职。还说中国最不缺公务员,尤其是开开门、拎拎包的所谓秘书。“后天就是星期一。思君,你快去劝劝他吧!”应舒梅急出一头大汗。 储丽华对严红英没好感,可对应舒梅的一番真心劝说充满了感激。此前,之所以觉得女儿有眼光,还不是看在魏宇鹏是选调生、公务员的份儿上。假如这些光环突然消失,会怎样?储丽华毫无思想准备。
就在储丽华开小差的一会儿工夫,应舒梅跟朱思君吵了起来。
“我早就气不过了,我妈被人夺爱,我又被人夺爱。他要是辞去公务员,我就跟你抢,看谁抢得过谁。”是应舒梅的声音。
“是你先不理他的,早前你干吗去了?”朱思君逼问应舒梅。
“他上城里读书,考上了大学,我是农民,我不配。”应舒梅实话实说。
“我们俩都好上了,你凭什么藕断丝连、横刀夺爱?”朱思君咄咄逼人,储丽华从未见女儿如此愤怒。
“凭我们俩都是农民,而你不是。”应舒梅带一点顽皮地说。“除非……”
“除非什么?”朱思君像抓到救命稻草。
“除非你立马跟他结婚,在他辞职之前。”
“为什么?”
“就怕你拍拍屁股走人呀!”应舒梅说,“虽然我们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知道煮熟的鸡不会飞。”
“只要他留下,我是不会走的!”朱思君斩钉截铁地说。
“口说无凭,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应舒梅不相信她的话,“况且,志峰叔怎么办?他要是知道宇鹏哥后天辞职,非出人命不可,你们担待得起吗?”
“我担心的也是魏伯伯。”朱思君左右为难,“可即使我们结婚,也改变不了魏宇鹏辞职后重新变成农民的事实呀!”
“有你这个城里儿媳妇做靠山,宇鹏哥即使上天入地再折腾,志峰叔也会看在你的面子上不问不管的,这叫爱屋及乌。”应舒梅一语道破,“做人要讲末利!现在唯一能救他们父子俩的人是你,你看着办吧!”
一句“做人要讲末利”似乎点中了朱思君死穴,她毫不犹豫答应了应舒梅的苛刻要求,“那好,我们明天就结婚。”最后不忘趁机报复她一下,“省得你又死灰复燃。”
死丫头,这么大的事情也敢自作主张?储丽华憋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那你爸妈怎么办?”应舒梅反过来替她担心。
“我想没问题。只要人好,其他身外之物都是浮云,算不了什么?”朱思君蛮有把握地说,“这也叫爱屋及乌。”
站在窗前,储丽华知道女儿又在给她做局,目的是要由她来解决朱兴年的面子问题。储丽华仰头叹息,一勾弯弯的月亮正朝着她笑。难道这便是所谓的宿命?
尾声
婚礼于第二天举行。
白天,先举行山地实景婚礼。3D水稻画来不及种,干脆用小孩子“打地道”的办法,现割了“白云做媒、青山作证,花坞村父老乡亲祝魏宇鹏、朱思君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几十个大字。一群小孩手牵缤纷汽球,沿着字的轨迹走“迷宫”,一遍,一遍,又一遍……犹如在大地上用彩笔描红,格外鲜艳夺目。
严红英主动献出为女儿准备的嫁衣。最精彩的莫過于新郎亲自走进茉莉花园精挑细选,亲手摘了一束茉莉捧花献给新娘:“思君,我爱你!嫁给我吧!”
空中无人机航拍,四周数不清的“长枪短炮”和手机,有人惊呼点击量突破一万。在直播+村民、游客的共同见证下,朱思君接过代表忠贞不渝爱情的茉莉捧花,同时伸出左手无名指。魏宇鹏的脑袋轰地炸响,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储丽华直怪女儿任性,新郎连衣服都来不及准备,哪来结婚戒指?知道底细的人都替新郎捏一把汗。
正在新郎不知如何收场的关键时刻,只见朱思君朝地上努了努嘴,魏宇鹏豁然开朗,伸手采来三根狗尾巴草,编成辫子结成圈,套进了朱思君的无名指。朱思君同样采了三根狗尾巴草,套在魏宇鹏的无名指上。然后,任魏宇鹏牵着手,走进了属于他们两人的幸福之门,看得无数小情侣羡慕嫉妒,恨不得当场亲身体验一把。
为弄懂魏志峰那句“她一个城里人又不懂”的话,储丽华专门向幼儿园老师请教,终于知道狗尾巴草表示暗恋,三根草茎编成麻花戒指代表私定终身。朱思君敢作敢为,竟然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把私定终身进行到底!储丽华相信,女儿的婚姻一定幸福。
夜晚,在家里举行传统婚礼。每家每户自带桌椅,院子里摆不下,干脆绵延至路上。猪、羊、鸡、鸭等活物现抓现杀,瓜果蔬菜等地里长的现摘现采,几家民宿纷纷派出得力厨师,上门掌勺做流水席。拜天地仪式在竹屋进行,一对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改口,婚礼进入了高潮。
先由女婿魏宇鹏向岳父岳母敬茶,魏宇鹏亲热地叫了声:“爸爸。”朱兴年兴奋得满脸通红,不知道是终于有了儿子,还是想显摆显摆,他拿出一张银行卡交给魏宇鹏,“爸在城里一辈子窝囊,今天嫁女儿一定得风风光光。爸知道这里造一幢房子三五十万就够了。爸妈出钱,帮你们造一套,算给思君的嫁妆吧!”现场掌声雷动,朱兴年被抬举得云里雾里一般。
担任司仪的魏志坤大声宣布:“请岳父岳母放心,我保证一个礼拜办妥宅基地,一个月造好毛坯房,三个月装修好,让你们全家在新房过上团圆年!”
轮到朱思君敬茶,她双膝跪地,饱含深情地叫了声:“爸爸,您辛苦啦!”魏志峰高兴得顾不上喝茶,他塞给儿媳妇一张存折,“孩子,爸一辈子不顺,到老了才活出人模人样。你们去城里买个小套,把首付付了。”
“爸,我们来日方长,不用您操心。这钱您和妈留着自己用。”朱思君不肯收。
“傻孩子,是不是觉得爸不中用啦?”魏志峰嗔怪道,“有你妈的手艺,加上我这个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电商达人,你爸、你妈还要帮你们一道还房贷呢!”像想起什么,魏志峰问朱思君,“你们的山地实景婚礼成了网红,订单一大堆,你说收不收呀?”
“收!”应舒梅抢着答应,“每场十万元,奉送二十桌流水席。志峰叔,我给你十个点的提成,你看够不够?”
魏志峰再次把存折塞给朱思君,“好儿媳,你说呢?”
恰在此时,韩萍萍打进电话,“恭喜啊,丽华!听说你要住别墅了,而我的宾馆项目却黄了。”
储丽华想,何止是住别墅,朱兴年要开民宿,我还要当幼儿园园长、做广场舞领队呢!
(责任编辑:丁小宁)
知青会
晚八点,广场舞准时结束。这是储丽华和一帮老姐妹与周边居民反复争吵乃至残酷斗争,最终达成的君子协定。
当别人觉得是噪音、一帮老姐妹听来是天籁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戛然而止,储丽华这才从左膀臂包中掏出手机,竟有五个来自同一号码的未接来电。她的头一反应是女儿,俗话说儿女在外母担忧:朱思君出门已经第七个年头,四年大学两年研究生,只有假期回家住几天,平常都是电话联系,为此女儿专门从网上淘了这个臂包武装她。前一阵子女儿电话报喜,说工作找好了。储丽华问是什么单位,女儿死活不说。丈夫朱兴年分析,能够在北京注册的单位肯定不差,夫妻俩着实为女儿有出息高兴得一宿没睡。莫非有变故?储丽华明明可以往好的方面想,可她偏偏总是往坏的方面担忧。正要回拨时,储丽华发现区号是上海。女儿在北京,而且有手机,不可能“021”开头。无孔不入的广告!储丽华厌恶地将手机藏回臂包。
回家途中,心中依然放不下那五个来电。储丽华对女儿太了解了,这丫头从来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就说名字吧,朱思君原来不叫朱思君,而叫朱想男——当然对朱兴年起这个名字她是有看法的——上了初中,朱思君被同学怪腔怪调故意大喊“想男、想男”叫得面红耳赤、羞辱难当,便一气之下拿着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民警开始压根不当一回事,不予受理。想不到这丫头挺机灵,说自己受伤害要报警。派出所不得不重视,问她受什么伤害?她说是名字,哪有大姑娘被当众喊“想男”的?严重侵犯女性人格,“受害人恳求人民公安伸张正义,还民女一身清白。”民警被她逗乐了,接着问她,“伤害你的人是谁?抓到必将绳之以法。”民警的潜台词是哪有闺女告亲爹的?他们依然把她当小孩子看。朱思君——不——朱想男义愤填膺控诉道,伤害她的不是具体人而是重男轻女的封建迷信思想。小姑娘杏眼圆瞪,“你们受不受理?假如今天不帮我改名字,就告你们同流合污!”这下性质严重了,好在“思”与“想”、“君”与“男”意思差不多,民警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破例为这位未成年人改了名字。事后,朱兴年气得骂女儿毁了朱家念想。
莫非女儿在上海?储丽华不敢耽搁,赶紧掏出手机回拨过去。
“你好,找谁?”电话那头不是女儿的声音。
“对不起,打错了。”储丽华心中石头落地,正要揿掉手机,电话那头匆匆传来一句上海普通话,“你是丽华吧?”
储丽华脑筋急转弯,先搜索自家的远亲近朋,再搜索朱兴年家祖宗八辈,怎么也想不出能脱口叫得出自己名字的上海人。“你是……”储丽华只好等对方自报家门。
“谢天谢地,总算寻到你啦!”电话那头传来无比喜悦的声音,“丽华,我是萍萍,韩萍萍呀!”
叫萍萍的女人滿大街多得是,储丽华再次脑筋急转弯,依然想不起这个自称韩萍萍的上海女人是谁。
“介快忘记,太让人伤心啦。”对方似乎有点唏嘘,“阿拉一道下过乡,吃过苦,你忘了?”
提起下乡,储丽华终于想起来了。韩萍萍是隔壁龙坞大队知青,论理算不上一道下过乡,同储丽华一道在花坞大队下过乡的是汪衍智。因为一同来自上海,他俩常有走动,一来二去搞上了对象。在这方面,汪衍智木讷,韩萍萍精明,须凰求凤才有故事,好在花坞大队知青房造得多,回不去有地方住,韩萍萍成了花坞大队编外知青。聪明过人的韩萍萍自然要与花坞大队唯一的女知青搞好关系,可储丽华嫌她精巴,表面上看着两人热乎,其实人心隔着老远。汪衍智是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他走后韩萍萍从此杳无音信。当韩萍萍埋怨“介快忘记”时,储丽华想三十多年还叫“介快”?
“汪衍智好吧?”相逢是缘,不管编内编外没有不打招呼的道理。储丽华寒暄道。
“唉,”韩萍萍叹息道,“听说患绝症,死了。”
储丽华震惊于汪衍智的英年早逝。从群体来说,知青是被耽误的一代,大多命运坎坷终身窘迫,但个体不泛出类拔萃者。储丽华一直以为,假如身边有知青出人头地的话,非汪衍智莫属。震惊过后,储丽华回味着韩萍萍的口气,“听说……”她辨出了韩萍萍话里藏话。
“阿拉两人最后没有走到一道,他这个人……算啦,死都死了,提他干吗?”韩萍萍欲言又止。
猜得没错。“你还好吧?”储丽华没话找话,当年就跟韩萍萍说不到一块,何况时过境迁。既然汪衍智已死,在她心中韩萍萍便成陌路。
不料韩萍萍见问到自己,“接翎子”一样滔滔不绝把回城以后点点滴滴一股脑儿倒出来,大意是不幸中之万幸,她虽然被工农兵大学生汪衍智抛弃,嫁了个在小弄堂里做烧饼油条的面点师傅,但阴错阳差反而押中了宝,在街道企业改制中,老公先承包后接盘,先小本生意后贷款扩充,先做小吃店后开大酒楼……“生意好得一塌糊涂。”言外之意她家的钵呀盆呀满之又满。韩萍萍说前男友,说自己,说老公,说女儿,当话题绕上五环以后,这才想起正事。
“丽华,今朝我要同你商量一件大事。”
已经烦不胜烦的储丽华为之一振,急忙把散落一地的心思收拢回来,洗耳恭听大事的降临。
“丽华,阿拉办个知青会好不好?”
这年头只要一道同过学、当过兵、上过山、下过乡……但凡沾点儿边的都要办个什么会,老了老了愈加疯狂,总想时光倒流,枯木逢春。也难怪,小时候亏欠咱太多,趁现在有能力,尤其是残剩的荷尔蒙蹦跶不了几天,赶紧来一场时空穿越,补偿补偿。
储丽华参加过几次同学会,慢慢品出尴尬和无聊。同学会成了成功人士展示会,有钱有资源的买单,没钱没能力的捧场,身份、地位、财富,甚至女士保养、子女优学都可以拿出来炫耀。因为成功,哪怕学生时代隐藏心底的单相思,也可以拿出来当成谈笑风生的资本,就怕当事人不知情,争先恐后坦白交待,并暗暗收获“后悔了吧”的快意,甚至发出“还来得及”的暗号,以至同学会后真有死灰复燃、“一夜情”的传奇故事,但最后往往以悲剧收场。殊不知,昨夜星辰已坠落,哪有重新来过这一说?储丽华当然属于捧场一族,就为了白吃一顿饭,别人喝彩跟着喝彩,别人起哄跟着起哄,太作贱自己。于是再有此类活动,储丽华一概拒绝,毫不嘴软。 看来三十多年前沦落乡下的“落汤鸡”,已经变成上海滩上的金凤凰,到了出来显摆显摆的时候。八竿子打不着却千方百计找上门来,无非是想让当年一同风里来雨里去的知青作个见证、当个陪衬。储丽华不傻,但不便太驳面子,便搪塞道:“人家知青会起码几十个人,我们一共四个知青,况且汪衍智不在了,太冷清,不办也罢。”
“人多热闹当然好,但人少有人少的好处,想办就办,随叫随到。”韩萍萍竭力怂恿。
听韩萍萍这么一说,储丽华更不敢了。韩萍萍有钱有饭店,想办就办没问题,其他人怎么好意思?如果人多,喊买单的自然多,脸皮厚厚躲在后面算了。现在总共三四个人,脸皮最厚也经不起三番五次挥霍吧?因此,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萍萍,我们一起办知青会条件不具备。”储丽华直截了当拒绝道,“我跟你不是同一个大队,只有加上汪衍智才勉强算。如果你用汪衍智的身份发起知青会,请大家到你家酒楼聚会,不光我们别扭,你先生恐怕也不答应。”她知道上海人讲面子,最怕当众坍台。“萍萍,别好心办坏事,弄得收不了场!”
“没关系,他知道我跟汪衍智的关系。”韩萍萍说,“这次办知青会还是我老公出的主意。本来他是想请大家到上海来热闹一下,后来想想第一场知青会办在花坞更有意义。”
想不到这个男人挺大度,或许跟旧人已死有关系吧?拒绝的理由被堵死,储丽华无路可退。
“你有其他知青的联系方式吗?”韩萍萍问。
“没有呀,要不是你来电话,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联系你。”储丽华口是心非地答道。
“没关系,说不定村里有。我也是从花坞一名大学生村官那里才知道你的手机号码。”原来,前两天韩萍萍一家到乡下“农家乐”吃饭,开车去了曾经插过队的龙坞,又顺路去了花坞。“花坞变化特别大,”韩萍萍带着夸张的语调说,“漫山遍野开满鲜花,我女儿说叫花坞可惜了,应该叫花海。我老公特别喜欢,主动提出他来作东,帮我们把知青会办起来。”
当年韩萍萍总是把花坞大队叫成猪污(上海话“粪”的意思)大队,没有半句好听话。现在不光恭维,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尽管韩萍萍说得天花乱坠,储丽华依然不为心动,农村总是农村,好得过城市?其实心里真正的原因是:你们有车一族来去方便,我要舟车劳顿,去一趟容易吗?
好似看穿了储丽华的心思,韩萍萍说:“我们开车来接你,反正顺路。”
“折腾来折腾去,猴年马月才能到?”储丽华谢绝她的好意,“算了吧!”
“你奥特了。”韩萍萍说了一句时髦话,“现在高速公路多发达,算上从上海来接你的时间,中饭之前肯定能到。想宽松的话晚上住民宿,還能串串老乡家的门。”韩萍萍像想起什么,突然问,“你记得魏志峰吗?”
储丽华说:“当然记得,我跟他妹妹魏志岚一同住过,算半个房东吧。”记忆的闸门被打开,由遥远而清晰。记得下乡第二天,储丽华收工回屋,看见灶台上盘着一条蛇,惊得她毛骨悚然;蛇游走后也不敢回屋睡觉,在魏志岚家住了半年多,后来魏志岚又陪她回知青点一同睡,害怕的心理才渐渐消散。
“你见到魏志峰了?”储丽华估计魏志岚早已出嫁。
“这次没见着。”韩萍萍说,“听说魏志峰出了车祸,瘫痪在床,随时有生命危险。丽华,我知道你跟魏家关系不错,是否应该去看看?”
纵然有千条理由不赴知青会,却找不出半点借口拒绝探望垂危中的病人吧!储丽华说:“那好,我们抓紧去一趟花坞。”
大学生村官
“上山下乡”运动掀起初期,花坞大队连续两年没有接收一名知青。因为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养活自己都困难,是老县长——一位戴着“走资派”帽子发配花坞、后又复出的“三八式”干部顶住指令性分配计划,生生剥夺了花坞大队响应伟大号召的政治资格,这令阶级感情朴素的花坞大队广大社员群众十分不理解,更伤自尊心。他们在老支书带领下,真心实意学大寨,开垦荒山,劈山造田,硬是把九山降为七山、半分田提高至二分半田,在硬件指标上与兄弟大队平起平坐。老支书站在儿子魏志坤驾驶的手扶拖拉机上,昂首挺胸驶入公社大院,踌躇满志地向公社知青办张口要人。
经过这些年的轮番分派,绝大多数生产大队接收知青的热情和能力已大大下降,要不是太上皇一样的老县长下过死命令,公社哪管得了这些?既然花坞大队主动请缨,又传来“三八式”光芒不再、老县长被第二次打倒的消息,知青办求之不得,格外大方送给老支书两个指标,头一批来的是本县知青“老贼”和“牛肚”。毕竟,花坞大队的穷和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从第二年起本地知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不明就里的汪衍智是第二批来、头一个走的上海知青,储丽华是点名道姓自投罗网的本省市里知青,来得晚,走得更晚。如今,储丽华已叫不出老贼和牛肚的真名,只记得老贼偷鸡摸狗技术高超,牛肚的本领是连皮带骨头吞噬得干干净净,不留偷鸡摸狗一丝痕迹。当然,他俩的绰号只在知青内部流传,旁人概不知晓。
反倒是村民依然叫得出他俩的全名。韩萍萍让大学生村官四处打听,虽说是本县知青,可谁都不知道他们的联系方式。知青会终究没办成,但探望病人是应有礼节,推脱和食言的话储丽华说不出口,约定日期,韩萍萍一家驱车来接。临行,韩萍萍老公拽着朱兴年非一道去不可,好在朱兴年退休赋闲,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路上,韩萍萍说现在上海人有空就往乡下跑,什么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乌镇……凡是好白相的地方统统白相过了。“今朝借了看望病人的由头,正好来一趟农家乐,何乐而不为?”
大地方人千方百计往乡下跑,小地方人削尖脑袋往大地方挤,看来储丽华夫妇又“奥特”了。
当初女儿告诉家里工作找好时,夫妻俩激动得一宿没睡。朱兴年捅捅储丽华,“咱女儿岂不是要做北京人啦?” 没熟人帮忙,只能靠自己。父亲像流浪汉一样在城里寻找活计,最落魄的时候捡过破烂,睡过桥洞,贴过小广告,蹲过派出所……直到遇见邻村一伙做家政服务的农民工,老乡帮老乡,这才找了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有了个歇脚的地方。
原本以为进城打工就能挣钱,后来明白实在天真幼稚。城里的确比农村好赚钱,但开销更大,能够攒下的余钱非常有限。遇到黑心老板拖欠工资颗粒无收不说,还要倒贴自家饭钱。你想,即便城里普通家庭要送子女上民办学校也非易事一桩,何况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太不自量力啦!
可儿子年龄等不起,再不下决心就来不及了!
家政公司给跑外勤的农民工配了一部小灵通——当然必须从工资中扣除购机成本。父亲不光接听公司派工电话,而且隔三岔五接到银行、保险公司推销广告。一开始他烦不胜烦,没好气回绝他们:农民哪有钱存银行?农民的命根本不值钱!后来推销电话接多了,渐渐听出了名堂。做家政服务磕磕碰碰是常事,难免受伤。如果事先花上五元十元,买一份保险,一旦受伤,譬如断一根手指或脚趾,就能获得保险公司数千甚至数万元的赔偿,买得越多赔得越多。父亲觉得,人体身上有些“零件”多一个少一个并无大碍,于是,他一下替自己买了十份《人身意外伤残险》。
魏宇鹏是回村以后无意中发现这些合同的。就算被同龄人瞧不起,人格受侮辱,魏宇鹏全都咬牙坚忍,从不落泪,可一叠轻轻的合同书犹如击中命门,令魏宇鹏彻底泪奔。20世纪90年代,一个农民竟然为自己购买人身意外险?而且一买数十份,太不可思议啦!父亲的如意算盘是:一个控制在自己手上的意外事故,何不让它利益最大化?魏宇鹏终于找到了自己一连串幸运,与父亲一连串厄运的逻辑关系。
父亲的智商,哪里比得过保险公司精明?头天投保,次日推销员找上门来,专门为他上了一堂保险理赔辅导课。重点讲解什么叫自戕,保险公司不承担自戕造成的任何后果,以及专业部门对检测自戕的高明手段。犹如一桶冰水,兜头盖脸浇醒了父亲的发财梦。穷人的底线是:赔本买卖不做!可保险公司的原则是:只保不退!!
魏宇鹏采取迂回曲折、旁敲侧击等手法,一点点挖掘,凭想象推测,不断还原他所不知道的父亲。
父亲毕竟教过书,头脑活络。他干的是家政服务,整天在城里转悠,自然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当他明白斑马线上发生任何交通事故,行人一方都无过错后,他看到了赎回赔本买卖的曙光。
父亲长时间在斑马线附近徘徊,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本意是,身上可有可无的“零件”少一个无所谓,但假如失去身家性命,或者重要“零件”瘫痪,以至成为家庭包袱和沉重负担,这样的思想准备他并没有——不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呀!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一桩意外,让父亲卷入其中……
交警对事故的描述是:一伙不明身份者利用斑马线“碰瓷”,其中两人逃之夭夭,一人被汽车撞倒。父亲的辩解则是:一位行走困难的老人过斑马线,避让不及眼看要被汽车撞上,出于本能,他不顾一切冲上去推开老人。不料,却被背后另一辆抢黄灯的汽车撞个正着。他不知道什么叫“碰瓷”。
魏宇鹏更相信父亲说的才是真相,因为他真的不知道什么叫“碰瓷”。交警不信,他问那个行走困难的老人呢?父亲说跑了。能跑还叫行走困难吗?父亲不能自圆其说。交警进一步拿出证据,“我们查过监控,发现你天天在马路上转来转去,想干什么呀?别装了,像你这种盲流我们见多了!”
肇事司机乘机煽风点火,引得路人纷纷指责:
——瞧这些农民工,想钱想疯了吧!搭上性命的事都敢做,还要拉上一个垫背买单的。
——什么乌七八糟的人都想进城,城市变成难民收容所啦,像什么样子?
——对这种人,不应该可怜!跑了运气,撞了活该,自认倒霉吧!
……
在交警和路人眼中,像父亲这种没有身份的农民工,有个专用名词叫“盲流”。交警想大事化小:“你们是公了还是私了?想公了的话各承担一半责任。”见父亲不明白,交警耐心解释,“就是去医院检查,费用你自己付一半。”父亲揉揉腰,觉得很沉很沉,比年轻时重担挑过头还难过。父亲相信睡一觉会自动缓解,便一口回绝道,“用不着去医院。”交警说,“那就私了,你们好好协商吧。”或许出于同情,或许终究是在斑马线上出的车祸,司机扔下三百块钱,一脚油门走了。
睡了一觉,父亲的腰既像自己又不像自己,麻痹欺骗了他。父亲照常上班,在替客户疏通污水管道时,好似数万只火球排山倒海袭卷后背,等不及末梢神经传递,脊髓以更快速度瞬间断电,毫无知觉的身躯訇然倒下……
高位截瘫,下半辈子父亲只能在病床上度过。他用自己作代价,为魏宇鹏换来了一张就读民办初中和借读重点高中的入场券。
事实证明,父亲的决策和付出有多重要、多英明。尽管不允许异地高考,但全省试卷统一,花坞村出了头一名县文科状元,读完人大读北大,魏宇鹏是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
高飞的金凤凰怎么又落了回来?大家的思维方式几乎跟魏志峰毫厘不差。如此结局,别说当事人无法接受,就连旁人也直叹可惜呀!储丽华想,做父亲的赌上身家性命,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吐血还嫌来不及吧?
“我爸將终身与床为伴,我妈虚岁五十八岁,实际看上去像八十五岁。”魏宇鹏说,“不能让上一辈人做牺牲品,我做赢家啊!”
魏宇鹏在报告会上曾多次讲过父亲的故事,许多网友发表评论和留言:
——伟大的农民工,城市欠你一个说法。
——还父亲公道,还农民工公道!
——纵然你断了脊梁骨,可你依然是家中顶梁柱!
——儿子,争气啊!
……
魏宇鹏觉得需要还父亲公道的人首先是自己,他必须续上家中的脊梁骨。魏宇鹏心知肚明,以他的条件在城里找份工作容易,但要买套房子安个家,尤其是把父母接到身边,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地养老,对一个白手起家的草根来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未必办得到。不跳农门有悖父命,跳农门良心谴责。与其左右为难,不如先回乡下跟父母在一起,毕竟来日方长。 有出息的未必懂孝顺,懂孝顺的未必有出息。储丽华不由对魏宇鹏刮目相看:魏志峰这个儿子没有白养!
“我在这里任第一书记,至少能天天见到父母,也能为村里做点事。其实,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青天天背诵的语录,魏宇鹏同样滚瓜烂熟。“不过,我和父亲的关系闹得很僵,他讨厌见我,坚决不同意我回村里工作,甚至以死相逼。因此,在他面前你们尽量不要提我。”魏宇鹏有言在先,“他现在最想见的人是朱思君,就是我们村里的大学生村官。”
魏宇鹏说,为了帮他们父子改善关系,分散病人注意力,朱思君把自己开的淘宝店转交给父亲打理,教他怎么使用电脑,怎么打字,怎么接单,怎么回复客户意见等等。随着一单单生意做成,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淘宝,晚上生意忙,朱思君常常眼睛熬得通红。过去看她无精打采、一脸疲惫的样子,父亲心痛却帮不上忙。朱思君正是以这样的理由,激励父亲身残志不残,拿出超越常人的劲头学习电商知识。瘫痪之人无所谓白天黑夜,做淘宝正好劣势变优势。一个废人,竟然恢复了劳动能力?可见,只要找到用武之地,英雄人人可做。
“现在只要有人上门,我爸总是夸不绝口。”魏宇鹏故意伤感地说,“在他眼里,朱思君比亲闺女还亲,我这个儿子反倒成了他的眼中钉,巴不得叫我早点死回城里去。”
韩萍萍抢白道:“她的亲爹亲妈都不叫冤,你吃哪门子醋?”
魏宇鹏不知所云。
“你不知道朱思君跟他们的关系?”韩萍萍有些意外,随之似有所悟,便主动介绍起来,“这位是大学生村官的爹爹,这位是大学生村官的姆妈。这位姆妈当年在花坞大队下过乡,还在你们家住过呢。”
“啊——”这回轮到魏宇鹏错愕不已,“瞒得这么好?连我都骗了,回头非找她算账不可!”
储丽华逮住机会,急切地问道:“朱思君到这里来,当……什么大学生村官,究竟怎么回事呀?”储丽华顾不了那么多,她必须趁热打铁,弄个水落石出。
第一书记
现在,有必要解释一下大学生村官制度。
大学生村官并非新生事物。20世纪90年代个别省份已探索试行,2008年全国普及,由当地组织部门负责。大学生村官选聘对象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聘期两至三年,参照事业单位办理“五险一金”。聘期结束,主要出路有: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留村续聘、自主创业、另择职业等。表面上看,大学生村官的确是上级派来的,但本质上不含半点“官”的成分,说白了就是一个拿工资干农活的临时工。国家之所以推广,一是“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二是真正的人才需要基层历练。
在农村,只要提起大学生村官人人皆知,而在城市则不如知青那样耳熟能详。个中原委除了宣传没有“上山下乡”那般高调,政策没有“上山下乡”那般强制以外,跟绝大多数市民对农村漠不关心不无关系。过去,城市家庭十之八九有知青,城里人往往比想家还魂牵梦萦农村。如今,除了休闲游乐,哪个城里人会为农村操心?储丽华夫妇不知大学生村官为何物,不足为奇。
按理说大学生村官既非国家一包到底的公务员和事业身份,又非具有诱惑力的高薪行业——绝对属于低薪,且生活条件艰苦,还面临二次就业,何必自讨苦吃呢?朱思君之所以先斩后奏当上大学生村官,完全是受了第一书记的“盅惑”。“所以,你必须对我负责到底。”她赖上了魏宇鹏。
朱思君高考没有发挥好,读的是一个三本专业,她当然不甘心只拿一张三本文凭过一辈子,所以决定考研,发誓非要拿一张211或985大学证书证明自己不可!
毕业季临近,绝大多数同学已心不在焉,朱思君却依然安坐教室,潜心苦读。那天,校学生会针对毕业生最关心的留学、考研、创业三条阳关大道,举办“三字经”报告会。海报介绍嘉宾有:顺利拿到美国Top10大学Offer的北大、清华高材生,去北大、清华读研读博的本校佼佼者,合伙注册公司的IT幸运儿。同龄人的故事特别适合同龄人,同龄人的成功特别诱惑同龄人,那天的报告厅已经人山人海,可人潮依旧从学校的各个角落、甚至外校源源不断涌来。
朱思君忙于复习,去的时候报告已经开讲。远远听到报告厅传来雷鸣般的掌声,预感一定很精彩。正当她加快脚步准备进门时,却被拦住了,问她是哪个学院,几年级,叫什么名字?对方人多眼生,朱思君认得她是校团委组织委员。朱思君为迟到不好意思,心想不让进就算了。
组织委员一番游说朱思君才明白,原来校团委组织了一场“面向农村、展示才华”报告会,由于两场报告时间冲突,结果报告厅人满为患,阶梯教室门可罗雀。这可是党委书记亲自布置的政治任务!不得已,校团委只好四处拉人凑数。朱思君对这种为完成政治任务而完成政治任务的做法很反感,可组织委员是无辜的,看着她几乎要哭的样子,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她掂量自己既没有本事创业,更没有家底留学,北大、清华读研也指望不上,听不听别人的“三字经”意义不大,倒不如给这位可怜巴巴的组织委员一个面子——也是给学校一个面子,就当捧个人场吧!便这样,朱思君与三条阳关大道擦肩而过,阴错阳差地进了阶梯教室。
由于空曠,朱思君进门时成了全场焦点,一点没有心理准备的她闹了个大红脸。朱思君为迟到不好意思,更为受冷落的嘉宾怀抱歉疚。以往听大课她总喜欢躲在后排或角落里,这回一反常态,她要用虔诚还台上嘉宾一个公道和尊严。朱思君一边红着脸,一边干脆利落在第一排中间位置坐下,犹如替自己、也替大家赔罪似的。她的这一壮举让组织委员很有面子。
报告由担任农村第一书记的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宣传较多,而选调生则属于组织行为,知者甚少。所谓选调生,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具备“应届生、学生干部、中共党员”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所在学校推荐,生源地省委组织部门考察,遴选产生的后备干部培养苗子。起步阶段,选调生需要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岗位磨练二至三年,然后正式步入政坛。因此,选调生比公务员更难考,可一旦选上,其前程远非普通公务员可比。 从主持人的介绍里,朱思君知道这些嘉宾个个师出名门。特别是他们的报告泥土气息浓,家乡情谊深,感恩之心溢于言表,他们的胸中充满着当代青年应有的血性和担当,不像有些大学生要么自命不凡,要么心浮气躁,要么眼高手低,要么消极避世。
一位叫魏宇鹏的报告人,格外吸引朱思君眼球。这位农村青年不简单,在强手如林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本科上的是人大,研究生上的是北大,可谓人中俊杰。她猜想,像这样既是学霸又有活动能力的名校生,日后可栖的梧桐枝一定不少吧?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断崖式地从首都一个猛子扎回农村,如今是花坞村的第一书记。
朱思君有些惊讶:不会这么巧吧?她掏出手机百度:没错,正是母亲当年插队落户的那个花坞大队——如今叫花坞的村庄。在朱思君的印象里,母亲很少提花坞,即便提起也要模仿上海知青的腔调,把花坞说成“猪污”、“狗污”,坞溪说成“污溪”。插队落户是母亲那代人的一个痛,她不想让母亲再痛一次,因此从来不问母亲插队落户的情况。对花坞这片土地,朱思君既陌生又毫无兴趣。眼下,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似乎与自己有缘,她极想知道魏宇鹏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
“我跳出农门又重回农门,大家一定想知道究竟為什么?”魏宇鹏的声音厚重,带一点点磁性。“实话实说,我离不开农村,农村需要我。”
朱思君点开微信,边听边发朋友圈——
我离不开农村,是因为我有一个卧病在床的瘫痪父亲和一个操劳过度过早憔悴的母亲。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我没有能力带他们到城里生存——至少若干年内我看不到希望。
至于农村需要我,试问大家:如果一个国家受过最好教育的精英都跳出国门、跳出农门,那么国门内、农门内的事情谁来做?当然,留下来的肯定是绝大多数,但是有精英跟没精英,精英多跟精英少,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美国为什么称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吸引了无数精英,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帮它立国,帮它建国,帮它与各国竞争,甚至遏制打压别国——包括精英们曾经的祖国。当今中国,融入全球化和发展城市化同步进行,如果说制造业是中国的拳头,那么农业则是中国的软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我们连农业机械化、城市化的门槛都没迈过,却要直接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农产品质量还是价格,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谁来种粮?谁来开创中国农业现代化?这是摆在当下一个刻不容缓、必须回答的严峻问题。假如没有人才,一切免谈!
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在城市、机关单位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在村里我是上过顶尖大学的第一人。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摆在我面前最合适的一条路就是回乡创业。生我、养我、培养我的是农村,我不返乡谁返乡?不是说我有多伟大——充其量只是为自己村做了点小事;不是说有多无私——出发点首先是为了父亲;不是说有多崇高——毕竟系着选调生这根保险绳。我选择走这条路,就是为了开启回馈兑现模式:不至于回首往事的时候,留下悔恨和羞愧——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能背。
魏宇鹏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年轻人可以在农村大有作为!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今天还有保持三十年原貌不变的穷山恶水,用发展的眼光看,那一定是不可多得的绿水青山。过去三十年,创业成功的最大机会集中于城市;今后三十年最大的金山银山非绿水青山莫属!尤其对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到农村去,参与乡村振兴,不失为一条现实的创业之路。
同学们,农村等着你们啊!
不愧是人大、北大的学生干部,魏宇鹏的演讲极富鼓动性。报告会结束,朱思君就近跑上台去,加了魏宇鹏微信,还悄悄自拍了一张合影。
别看报告作得好,回到家里照样焦头烂额。两人在私聊中,朱思君知道魏宇鹏父亲以死相逼,非要赶他离开农村不可。朱思君教他把“保险绳”拿给父亲看。魏宇鹏说打死他都不信,哪有国家干部到农村当第一书记的?父亲断定,他回来是因为女人的缘故。朱思君咯噔一下:有故事,如实交代。农家子弟实诚,便一五一十道来,不打半点埋伏。
指腹为婚、订娃娃亲是农村老一辈人的一大嗜好。魏宇鹏、应舒梅打小便被无数姑婆姨婶撮合,只要见到两个小不点,大人们总爱问:宇鹏,大了娶谁当老婆?应——舒——梅。声音从胸腔里迸出。又问:舒梅,大了给谁当老婆?魏宇鹏。奶声奶气,却说得一本正经。大人的捉弄总是没完没了:什么时候吃你们喜糖呀?两个小不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总是应舒梅抢先:我跟妈妈要钱去,你们等着。羊角辫上下翻飞,一溜烟往家里跑,引得大人捧腹大笑:上辈人的姻缘怕要下辈人来圆吧?议论总在背后,人们怕魏志峰听见。魏宇鹏进城上学后,玩笑从此绝迹。一门心思要送儿子进城的父亲,哪会娶农村儿媳妇?人们怕自讨没趣。应舒梅也像一夜之间长大似的,躲着藏着避而不见,两小无猜的日子戛然而止。如果不是父亲提起,魏宇鹏早已把儿时的玩笑抛到九霄云外。
死灰复燃了吧?朱思君不放心。
人家全家进城做生意,根本不见人影,拿什么复燃?况且物是人非,哪怕没有嫁人也该名花有主了。我爸自作多情,你瞎搅和什么?
替你解围呀。朱思君发了一个爱管闲事的表情包,亲,我献你一个金点子:告诉你爸,你有女朋友了,一准饶你。
口说无凭。(表情包无奈)
这好办。朱思君随手把两个人的照片发了过去。(羞羞羞三个表情包)
你让我冒充?
我让你冒充!朱思君纠正道。
弄虚作假,我倒无所谓,会坏你名声的,不行!魏宇鹏当真一般。
难道你想弄假成真?(三个生气表情包)本姑娘陪你过家家——是假的;帮你度难关——是真的。(两肋插刀表情包)
两天过去,魏宇鹏垂头丧气再次出现,我爸说相片上的姑娘肯定见过,是PS画报上的美人,糊弄他的。你说他一个瘫痪老人,竟然知道PS?太奇怪了。 别忘啦,这世上没你时,你爸叫魏老师。话虽这么说,朱思君同样诧异。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朱思君决定利用暑假去一趟花坞。
她要给魏家一个意外惊喜。
换亲
储丽华兄弟姐妹四个。
姐姐储美华是“老三届”高中生,成绩好却生不逢时,与她同时代前后有十余届高中生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机会。哥哥储建华是“老三届”初中生,与姐姐相反,要他读书好比革他的命,“文革”神助似地从天而降,一夜之间把他从囚禁一样的学生生活解救出来。学生生涯的结束便意味着自谋生路的开始,可城市早已停止招工,家里一下子冒出两个吃闲饭的社会青年,给这个原本负担较重的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子女家庭很普遍,尽管都是自己亲生的,但家长总会有偏心。妈妈和奶奶宠的是储建华,即便同样吃闲饭,储建华在家里听不到闲言碎语。父亲宠的是小妹储爱华,“幺”的资本是可以发嗲。相对来说储美华、储丽华姐妹俩在家里显得无足轻重,当储美华赋闲在家却依然做着进大学深造的白日梦时,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会心痛用最难听的话数落她。儲丽华与姐姐同睡一床,半夜醒来常常听见储美华在抽泣。
储美华不怨父母亲,只怪自己没工作,成了家庭的累赘。储美华知道自责没用,必须找点事情做做,替自己的赋闲赎罪。母亲骂归骂,终究要面对现实,像这样待业在家的初、高中毕业生,何止他们一家才有?当务之急必须解决吃饭问题。母亲东打听、西托人,总算替大女儿争取到糊火柴盒的挣钱门路。虽然糊一百只才四分钱,但聊胜于无总算一项进账吧!关键是随着大女儿有活干,全家焦虑不安的心情稍稍宽慰了些。
每天一坐十几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白天黑夜,不管严冬酷暑,周而复始做同一件事——糊火柴盒,在今天看来,对一位花样年华做着大学美梦的姑娘来说极其不公,甚至很不人道,但在那时储美华求之不得,梦中都会笑醒——这是她在家里保持自尊的最后一点心理安慰。储美华非常看重这份活计,做得特别投入,从上糨糊、折叠、粘连、压实到包装送货,每一道环节都非常仔细,从不马虎,更不偷懒。她一点儿不觉得辛苦、无聊,相反常常从孤寂中为自己营造无数乐趣:她跟自己搞劳动竞赛,赛一赛这个小时比上个小时多糊几只,下午比上午增产多少,今天比昨天多赚几分,这个月比上个月多收入几元……如果少了,鼓励自己不气馁;多了,勉励自己不骄傲。一样的劳动,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特别是当储美华熟练后,她可以一边双手糊火柴盒,一边双眼看书本,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美差?她甚至愿意这样糊一辈子火柴盒。头一个月,储美华按件计酬挣了九块钱,比政府给五保户的补助还多一块钱。半年后,储美华靠糊火柴盒每月能挣十七八块,已经抵上学徒工工资,出校门以来,储美华脸上第一次漾起笑容。
可储丽华亲眼目睹,姐过的是一种比奴隶还不如的生活:早晨,她还没有起床姐就开始糊了;半夜起夜时,看见姐依然在糊。虽说劳动强度不大,但每天同一个姿势一坐十几个小时,腰酸脖子痛不说,下肢慢慢肿胀变形。夏天,两条小臂和大腿焐出痱子,看得人起鸡皮疙瘩;冬天,双手和双脚皮肤开裂长满冻疮,看得人心惊肉跳。储丽华心痛姐,多次劝她别这么卖命,又不是揭不开锅,哪里差这点钱?储美华却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有活干心里才踏实。
储丽华见劝不动姐,便想做些分担,放学后主动陪姐一起糊火柴盒。刚开始,储美华不让,怕影响妹妹学习,后来得知学校正课时间都“放羊”,也就不再推让,还手把手教她,或许在为妹妹毕业后提前准备吧?虽然储丽华手法生疏,糊的数量有限,但总归减轻了姐的一些压力。然而,储丽华发现姐并没有改变作息时间,依然起早贪黑只顾完成设定的工作量。原来,她把储丽华糊的火柴盒单独计数,结账时把自己挣的钱一分不少交给家里,而把储丽华应得的报酬悄悄塞给妹妹,“拿去买个发夹吧,那种有机玻璃做的,很漂亮。”“又不是为了零花钱,我是为了帮你!”储丽华不要姐的钱。储美华再次塞给她,“跟你说过,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快收好,小心被爱华看见。”姐的提醒让储丽华迅速改变观念,是呀,这笔钱要是被家里充公,最后得益的肯定是爱华,凭什么?
有了私房钱,储丽华并没花在自己身上,而是积少成多攒起来。她买了一个竹枕头垫在椅子上,让姐坐在上面凉爽些,又买了一双绒线无指手套,让姐戴着既保暖又不影响手指灵活,还一本本买来样板戏连环画,让姐不出门也能“看戏”、“看电影”。
储美华算是基本安稳了,可储建华怎么办?一个个子比父亲还高出半头的小伙子,成天不是在家里晃来晃去,就是到街头荡来荡去,即便是独养儿子、家里最宠,长此以往也会看不顺眼的。
这天,母亲只给自己盛了半碗饭。父亲问:“身体不舒服?”
母亲说:“这个月的粮票用完了。”
父亲突然用筷子指着储建华,开口就骂:“你是一架造粪的机器!”
“谁不是造粪的机器?难道你屙的是黄金?”储建华依然嘴硬。
“我们造粪,可我们吃自己挣的,你靠别人养活,是这个家里最没用的寄生虫!”把儿子贬到如此地步,可见父亲有多么地恨铁不成钢。
“好啦,好啦,都少说两句吧。”奶奶出来打圆场,“又不是建华一个人吃闲饭,大家都在等分配。孩子长身体,哪能不吃饱?我那里还有一些粮票,你们来拿吧。”
有奶奶撑腰,储建华碗一摔,“不吃啦!”出门就往街上跑。
“有本事永远别回来吃饭!”父亲追着脚后跟,又抛给儿子一句狠话。
不吃饭显然是赌气话,不过吃的味道大不如前,储建华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有一阵子他神神秘秘不知道在外面搞什么名堂,终于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他向全家大声宣布:“我要去支边,我要到黑龙江插队落户!” 伟大领袖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可眼前这一幕还是让一家人毫无心理准备。母亲头一个坚决反对,“要去也轮不到你,上面还有姐姐呢!”
“对,应该我去。”储美华反应迅速,“明天我去报名。”
“哪能叫妇女去支边?”储建华挺男子汉地说,“不用争,争也没用,名已经报好了,东西我也拿来了。”
“什么东西?”母亲急切地问道。
“棉衣棉裤棉鞋棉帽,连手套都是棉的。”储建华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背包,一样样掏给大家看。“喏,还有钱,全国粮票,布票,棉花票……”
眼见为实,储建华显然不是开玩笑。母亲眼泪唰地流下来,她哽咽道,“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为什么不跟家里商量商量再去报名呢?你是成心要气死你妈呀!”
“要是事先告诉你们,肯让我去吗?”储建华嘟哝道,“又不是没有教训。”储建华所说的教训是指红卫兵大串联,那阵子坐火车不要火车票,吃饭不要饭钱,住旅馆不要住宿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井冈山韶山冲延安窑洞……只凭一只“红卫兵”袖箍,全国各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储建华眼睁睁地看着高年级同学一批批出去又一批批回来,羡慕得眼睛发直,可母亲还有奶奶嫌他年紀小,就是不许他串联,白白耽误了大好机会。这回他吸取教训,来了个先斩后奏,何况插队的是牡丹江地区,那可是杨志荣打虎上山智取威虎山的所在地呀!储建华的如意算盘是,正好借此机会补偿错失大串联的遗憾。
不久,街道敲锣打鼓送来支边插队的批准书和鲜艳的大红花。显然儿子不再属于这个家庭,也不再属于这个城市。储建华满载着光荣与梦想,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储建华的第一封信说:这里的床底下烧火,不盖棉被也要出汗。父亲说那叫炕。尽管东北是以极度寒冷而著名的,然而躺在床上还暖和得出汗,于是家人的想象不再把东北与寒冷联系在一起。
储建华的第二封信说:这里的馒头很大,比奶奶的奶还大。母亲说口无遮拦,不害臊,那叫窝窝头。奶奶说,不害臊,吃得饱就好。于是家人的心又放下了一半。
储建华的第三封信寄来的是一叠照片:有羊皮长大衣反穿,手握匣子枪装扮成少剑波的;有虎皮短袄裹身,手挥马鞭装扮成杨志荣的;有身披白斗蓬,脚踩滑雪板装扮成剿匪战士的……储爱华不敢相信,“跟明信片一模一样,是我哥吗?”奶奶戴上老花镜,瞧了一遍又一遍,一锤定音,“是华华,是咱家华华。”于是家人的心完全放下。
第一年新鲜,第二年勉强,第三年度日如年……就像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哪天才能见到出头之日呀?生活不是样板戏,支边不是一日游。恶劣的环境,残酷的现实,把储建华的美梦击得粉碎。可梦醒之后,他再也回不去了——家乡无此人,户口在北国。
家里人急啊,奶奶寻死觅活,甚至闹到派出所要跟孙子对调户口。爸爸嘴上骂儿子自作自受,内心却难免烦恼牵挂。反倒母亲沉着冷静,考虑更加长远,既然一步走错,不能一错再错。在母亲倡议下,储家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商量支边青年的出路问题:储建华今后能不能回来,关键看对象在哪里找。母亲分析道,一个支边青年想回老家找对象,谈何容易!好在出去支边的不止建华一人,人家的儿子也盼着回来安家,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换亲。
母亲看了一眼储美华和储丽华,这才转入正题,“根据国家政策,我们有一个招工名额。本来这个名额奶奶肯定留给建华,既然建华去了东北,爱华太小,美华到了工作年龄,丽华也快毕业了,你们姐妹好好想想,谁愿意替建华换亲?如果愿意,家里这个招工名额就给她,不愿意的到农村插队落户。”
姐妹俩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母亲并没要她俩当场表态,而是给了“好好想想”的充裕时间。
储丽华弄不懂母亲所说的“换亲”是什么意思。储美华告诉她,就是拿她们中的一个嫁给另一个支边青年,另一个支边青年的姐姐或妹妹嫁给储建华。“交易,拿我们作交易?”储丽华愤怒地喊道,“要换她换,我俩坚决不当替罪羊!”
储美华说:“建华毕竟是弟弟,哪能不管?”
“那也不能把我们的幸福搭进去呀!”储丽华不敢想象,仅仅为了替别人着想,要她嫁给一个毫不相识的人。
储美华很无奈地说:“我有什么幸福可言?说不定阴错阳差还是嫁出去好。”她转头对储丽华说,“你还小,这事与你不相干,我去跟妈说。”储美华的想法是既换亲又下乡,全由她一人来承担。
“你以为人家傻呀?他一个支边青年,你一个下乡知青,哪家肯跟我们换亲?”母亲当场把储美华驳了回去,“咱们家的姑娘必须留在城里有正式工作,跟人家才有商量余地。”
“我年龄大,插队落户应该我去。丽华还不到结婚年龄,换亲不合适。”储美华继续替妹妹说话。
“又不是马上结婚,只要她答应,把关系确定下来。”母亲毫不松口。
“你知道丽华的脾气,是个宁死不屈的丫头。”
“那就下乡呗。总不能建华替她支边,她留城却一点表示都没有吧?”母亲看了眼大女儿说,“我看还是你替建华换亲吧?”
储美华点了点头。接着她替妹妹恳求道,“妈,别让丽华马上下乡,她还小吃不起苦。只要街道办不催,能拖就拖吧。”其实,储美华知道四个子女的家庭有两个工作名额,要留城储丽华也是符合政策的。只不过父母替小女儿着想,她不便在这件事情上顶撞大人,只好替妹妹多争取一点留在家里的时间。
手心手背都是肉,母亲答应了大女儿的恳求。
储美华真心想让妹妹在家里多待一天是一天,城里总比农村好,可偏偏肚子不争气:换亲计划非常顺利,两家大人认可,两对换亲男女满意。探亲结束,鸿雁传书,情意蜜蜜。本来事情发展正常,关键是三个月后储美华发现有了,这让双方家长措手不及。男方家长建议打胎,储美华母亲多了个心眼:一旦对方反悔,咱家不是吃大亏了?所以必须以肚子里的孩子为借口,催他们赶紧结婚。而且两桩婚事必须同时举办,否则自家会失去主动权,日后毫无还手之力。 事已至此,只能如此。
结婚至少得有房子。对方女儿出嫁后,多出来的一间屋子正好做婚房。可储家条件不允许,两间公租房一间夫妻住,另一间随着孩子越添越多,不得已搭了个阁楼。储建华在家时与奶奶住下面,姐妹仨住閣楼;储建华支边后,储爱华搬下来与奶奶住。即使储美华出嫁,这个家庭腾不出一间像样的屋子做新房。
关键时刻做父母的只能委屈自己成全儿女。母亲说:“我们搬到阁楼上住,至于丽华……”
父亲接过话碴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丽华迟早要下农村,不如趁早下去吧!”
储美华说:“插队落户又不是嫁给农村,要是丽华回来,住哪里?”
父亲不耐烦地说:“回来……等她回来再说吧,实在不行就跟她妈睡,我去火柴厂找地方住。”
储丽华说:“姐,不用替我操心,我早想离开这个家了,现在就去报名。”说完,果真摔门而去。见父母没有阻拦,储美华只好追着出去,“我陪你一道去。”
这几年为动员上山下乡,街道办工作人员跑穿鞋底磨破嘴皮,甚至得罪了不少老街坊邻居,可依然完不成任务。见有人主动上门,工作人员拿出所有插队落户大队的名单,任姐妹俩挑。储美华说:“选个近一点的,这样你回家方便,我们看你也方便。”
储丽华想,要去就去远一点,省得回来没地方住。她故意撇开城郊结合部的公社大队,专门从县里报上来的插队名单中挑选:东方红公社红旗大队……北斗公社东风大队……前进公社长征大队……此时此刻对她来说,地名仅仅只是符号而已,背后真实的农村状况一无所知,所谓挑选其实跟瞎子摸象毫无区别。突然,储丽华眼睛一亮,“花坞公社花坞大队。姐,这地名好听。”
“好听有什么用?还是选个离家近一点的吧?”储美华不认同。
储丽华不容置疑,“就选这里!”仿佛解脱一般,储丽华心情大悦,“我要到花坞公社花坞大队插队落户啦!”
为了替哥哥结婚腾地方,储丽华卷起铺盖,迁走户口,成了花坞大队的一名新社员。
在去花坞之前,朱思君对母亲插队落户的前因后果做了一番秘密探寻。
格拉斯
马云夸下海口并砸下真金白银:打造二十四小时全国送达物流帝国。花坞连市都没出,在中国版图上犹如咫尺,何须弹指工夫?由于有了高速,有了村村通,母亲要走一天的路程,朱思君花个把小时便到了。
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白云朵朵,虫鸟啁啁。距离产生美的实质是反差,从寸土寸金的繁华闹市,到郁郁葱葱的野趣乡村,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乍一看乡村的阡陌田野、小桥流水,哪怕最没有情调的人也会触景生情的。朱思君被这货真价实的绿水青山深深吸引,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
罐头似的农村班车不敢恭维,朱思君跳下班车,狠狠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扑入口鼻的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纯净,朱思君闻到了淡淡的果蔬味、清冽的杂草味、发酵的粪便味、混浊的家禽味、变馊的泔水味……像反应釜一样五味杂陈。一群小飞虫既像好客又像欺生,她走到哪跟到哪,怎么驱赶都无济于事。农村毕竟是农村,朱思君有思想准备。
她向一位老奶奶打听魏宇鹏家的住址,老奶奶二话不说,直接吩咐小孙女为客人带路。小女孩五六岁模样,上穿连衣裙,下穿运动裤,脚上趿着发光鞋,搭配不伦不类。朱思君停下脚步,替小女孩梳好头发,用餐巾纸擦去结痂的鼻涕。不用问,肯定又是一个留守儿童。
村庄沿溪而筑,从房屋新旧程度看,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新建的,粉墙黛瓦,独门独院。朱思君透过敞开的大门朝里望,有几户装璜挺考究,不输于城里人家,至少比她家要好。特别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院落,是城里家庭望尘莫及的。朱思君羡慕至极,所不理解的是大多数村民喜欢硬化地面,要是留点泥土种种果树、花草岂不更好?
路上,朱思君与小女孩话家常,小女孩要么摇头点头,要么一脸茫然。小女孩不善言谈,路倒挺熟,别看人小,走路不亚于大人。经过一座廊桥时,朱思君故意放慢脚步,小女孩不懂欣赏,只顾埋头一走到底,朱思君只好紧随其后。过了廊桥,台阶开始往山坡延伸,越往上走,里面的房屋越老旧。墙是土坯垒的,柱子是木头做的,有些年代久远的房子歪歪扭扭,一副不经风雨颓败的样子。小女孩立定不走,朱思君估计眼前这户便是魏宇鹏家。朱思君掏了半天包,没有找到合适的礼物,她取下一支发夹别在小女孩头上。谢过小女孩,朱思君并没有马上进屋,而是以魏宇鹏家做背景,自拍了一张照片发给魏宇鹏。
手机叮咚一声:你也跟我玩PS呀?有空来花坞玩。
朱思君有点失望,还高材生呢?她再次以魏宇鹏家做背景,拍了段视频发给他。
这次不是短信的叮咚声,而是直接响起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铃声,“你真的在我家呀?”
朱思君能想象出魏宇鹏的一脸惊讶。别说他,连自己也觉得疯狂。“刚刚还主动发出邀请,不会这么快反悔吧?”
“我……”总不能说开玩笑吧?魏宇鹏哑口无言,“来得也实在太快了。”何止是快,简直是“想你时你在眼前”般的“传奇”。
“没听说过地球是村么?”朱思君露出小小得意。
“欢迎欢迎!”魏宇鹏终于从措手不及中镇定下来,“你先到我家稍坐片刻,我马上回来。”
得到正式邀请,门又洞开,朱思君大大方方进了魏宇鹏的家。这是一幢三开间二层楼的木结构老房子,正大门除了一张方桌和几条长凳,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唯有整面墙上贴满了魏宇鹏从小学一年级到研究生毕业获得的各种奖状。古话说:门面即脸面,看来这个家的财富集中在魏宇鹏一个人身上。正门的右侧是柴房,三口大锅排成弧形固定在灶台上,看架势曾经人丁兴旺过。正门的左侧原本是储粮的仓房,此刻安放着一张木板床,床上躺着一个人,毫无疑问是魏宇鹏瘫痪的父亲魏志峰。听到异常响声,无力抬身的病人只好侧过头来,他用特别的眼神瞪着不速之客。朱思君正要上去打招呼,只见他迅捷举起手臂,做了个拒绝靠拢的动作。怕他误会,朱思君连忙自我介绍:“您见过我的照片,我是魏宇鹏……”“女朋友”三个字终究没好意思说出口。不过,从他脸上由疑惑转惊喜的表情变化,朱思君相信他听懂了。可他依然高举着手,不让她靠近。 朱思君离他五六米样子,随着病人挥舞手臂,一阵阵气味源源不断地从病床上散发开来,飘得满屋子都是。朱思君以为病人大小便失禁,闻了闻不是那种恶臭,而是反复出汗加长期不洗澡、不洗头的汗馊味和油腻味。朱思君最见不得活人受罪,心里一阵酸楚。她不管不顾走到病床前,亲切地叫了声:“魏伯伯。”随手把营养品搁在床头。魏志峰嘴上说着:“用不着为我破费,心意到就好啦。”手臂却依然高举,做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动作,好像进入了一种似梦非梦的迷糊状态。好在直觉告诉她,魏宇鹏即将现身。
狗的狂吠接力赛似地由远及近渐次传来。这么热的天,这么毒的日,魏宇鹏以力所能及的最快速度,急火攻心般往家赶。朱思君明白,他是怕怠慢她呀!农家子弟质朴敦厚的本性一目了然。刚刚还在为自己疯狂之举莫名其妙的朱思君,此刻涌上心头的是一股莫名喜悦。
同样心存感激的还有魏宇鹏。一位城里姑娘,对农家子弟、寒门学子不但不嫌弃、不歧视,反而充满恻隐、关切和包融之心,仅凭大老远专程跑来帮他圆一个谎言,就令他担待不起呀!何况她那股干脆利落、说到做到的热乎劲头,魏宇鹏特别欣赏。
听见魏宇鹏进门,魏志峰把举着的手指向儿子,“快,去把你妈找来!这鬼天气实在太热,身上难过死啦。”
魏宇鹏偷偷一乐,“爸,我来帮你擦洗吧!”
“不,去把你妈找来。这里用不着你!”魏志峰显得不太耐烦,“你带……带她到楼上去,上面风大,凉爽。”虽说瘫在床上,看得出这个家仍然是他做主。魏宇鹏母亲在后门山坡地里干活,听到儿子叫喊,放下农活碎步往家里赶。朱思君发现,魏宇鹏喊她妈妈好像差了辈分,应当叫奶奶似乎更像。
“我爸作贱自己,就是想趕我走。”到了楼上,魏宇鹏用真诚表达心中谢意。“我爸下了最后通牒,给我半个月时间,否则就变本加厉,拒绝吃饭、喝水。你帮了我大忙,真不知该怎么谢你?”若说谢就生分了,朱思君不爱听。“你一出现他就不再折腾,这就说明你是我的救星呀!”魏宇鹏说的是大实话,朱思君爱听由衷之言。
这一路过来看了不少新房子,朱思君说:“太出乎预料了。”
魏宇鹏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领着朱思君走到窗前,这里可以俯看大半个村庄,黛色的瓦片在强光直射下熠熠生辉。“看着挺光鲜吧?其实不然。”魏宇鹏告诉朱思君,凡是盖新房子的,家里肯定有青壮年在城里打工;凡是住旧房子的,家里肯定有老弱病残,目前仍有一半多家庭没盖新房,说明不富裕的还是多数。即使同样进城打工的壮劳力,能挣到大钱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干的是苦力活,省吃俭用积攒点钱就是为了风风光光回家盖新房。房子盖好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甚至还要背债。可偌大的新房盖好后,除了老人小孩留守照看,挣钱盖房子的主人往往轮不到住——最多春节回来住几天——在城里照样花钱租房住。“是不是很讽刺呀?”魏宇鹏一脸苦涩。
朱思君听明白了,不进城打工就盖不起新房,进城打工就住不了新房,农民工的窘境和无奈暴露无遗。朱思君再次低头扫视溪两岸一家家新农居,唯有怜悯和同情。
魏宇鹏说自己有三大心愿:一是让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再“裸奔”,要让他们把抛荒的承包地和空置的房屋通过流转、出租产生经济效益,尝尝做“地主”和房东的滋味;二是让农业有钱赚,让留在村里和返乡的农民有尊严地劳动,告别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双手起老茧肩膀磨破皮的苦力劳动,用机械代替人工、无人代替有人,像做“二产”和“三产”那样做“一产”,尝尝每月领工资、做工人的滋味;三是让农村变宜居,住在乡下跟住在城里一样舒适,甚至让人更向往农村,因为农村抬头见山,低头见水,乡里乡亲亲密无间……尝尝品质生活的滋味。朱思君随魏宇鹏的描述展开遐想,那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朱思君曾无数次萌发这样的憧憬,她喜欢有情调的生活。
魏宇鹏收回远眺的目光,突然问朱思君:“你知道格拉斯吗?”
一个靠种花名闻遐迩的欧洲小镇,被誉为法国的香水之都,香奈儿5号便诞生于此。尽管朱思君从未用过这款风靡世界的女士香水,但作为都市女孩,这点常识是知道的,她点了点头。
“人们只知道今天的格拉斯香,却不一定了解昨天的格拉斯臭。”魏宇鹏说,17世纪格拉斯以皮革闻名,随之而来的是臭气熏天,无奈的人们在作坊四周种蔷薇、茉莉等花香植物,用以去除异味。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香料栽培竟取代揉皮制革——浪漫之国不能缺了香水的调情——格拉斯凤凰涅磐,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相得益彰的双赢路子。
莫非他想移花接木?
果然如朱思君所料,魏宇鹏夸张地做了次深呼吸,“你闻闻,是不是有股味道?”朱思君早有同感。魏宇鹏对比道,昨天的格拉斯就是今天的花坞。花坞走的是一条养猪、积肥、增产粮食的传统路子,过去村民把粪便、垃圾、污水当作“宝”,至今仍然熟视无睹,缺少无害化处理,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农村味道”。魏宇鹏感慨道,“香战胜臭是文明的必然!我的理想是:打造花坞版格拉斯。”
怪不得怎么赶他都不肯走,原来是有未竟之志啊!
魏宇鹏却叹起了苦经,当今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人气不旺,特别是年轻人太少。国家对农村政策越来越好,出台了那么多“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税,基础设施建到家门口,让农民享受“新农合”、“新农保”……可以说现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佳时机。可这最后一公里总得靠农民自己对接、自己走吧?指望留守老人肯定不行,唯有年轻人、特别是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参与,农村才有希望!魏宇鹏坦陈,“我让父亲失望,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包括返乡和外地想到农村创业的青年,从我这里得到启发:到农村同样有发展前途。”
到底是选调生,看问题视角和想问题境界就是不一样,朱思君有肃然起敬之意。她认定:这位年长自己三岁的学长,是个男子汉。她怀疑自己:这是真的帮他圆谎吗?她讨厌自己胡思乱想。
老照片
楼上光线明显昏暗,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朱思君才看清屋内的结构和摆设。
楼梯上来用木板隔成三个房间,西南一间堆放稻谷等杂物,看样子没有住人;正中一间摆着一张笨重的大床,估计是魏宇鹏父母住处;东南一间有电脑和简易书架,估计是魏宇鹏卧室。除了电脑和书,这个家庭与时代差了大约半个世纪。
魏宇鹏对自家的寒酸不加掩饰,笑笑说:“致富路上一个都不会落下,何况我家还有我。”一个立志改变村庄面貌的人,不可能改变不了自己的家,朱思君相信他准行。
对魏宇鹏来说,跟朱思君毕竟素昧平生,能说的话差不多说完了,他怕冷场却又想不出别的说辞,便问朱思君:“要不要玩电脑?”说着,随手打开书桌上的台灯。
这是一张有点像书桌的梳妆台,镜子已经生锈发黄、斑驳脱落。魏宇鹏解释道,“以前这里是我姑住的,我用的东西基本是姑姑留下的。”
朱思君凑近梳妆台,看见玻璃台板下压着几十张黑白照片,尽管有些褪色,但母亲的形象一眼认了出来。正愁无话可讲的魏宇鹏见朱思君对老照片好奇,便移开手提电脑,主动当起了“解说员”。
朱思君指尖点住一个扎蝴蝶结的姑娘问:“这是你姑姑?”魏宇鹏摇摇头,“这是上海知青韩萍萍。”“你见过她?”“从没见过。”魏宇鹏说,“姑姑每次回来都要看这些老照片,把照片里的人物讲给我听。”朱思君觉得可信。
魏宇鹏指着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把从姑姑那里听来的点滴故事,演绎给朱思君听。
有一次,韩萍萍来花坞看望男朋友汪衍智,不慎踩进了猪的粪窖,本来鞋子上沾的猪粪并不多,由于她拼命跺脚,结果溅得满身都是。特别爱干净的韩萍萍非要立马洗上熱水澡不可。天寒地冻,知青点就三四只小灶头,猴年马月才能烧得出供她洗澡的热水?汪衍智智商高,他找来两根竹竿和两股电缆,用竹竿将电缆的一头挂在裸露的低压电网上,另一头接上铜片浸入水桶,不出三五分钟一桶水咕咕烧开了。自从尝到这一甜头后,韩萍萍每次来都要洗了热水澡再走。
这天汪衍智正在搭电烧水,被供电所巡检员逮个正着。电是国家财产,电网是工农业生产命脉,此事非同小可。任知青们怎么赔礼道歉,巡检员就是不依不饶:要么把人绑了送公社派出所处理,要么赔偿国家三百块钱损失。知青们掏遍口袋,没钱。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我爸闻讯赶来,替上海知青交齐了赔款。一个挣工分的代课老师,哪来这么多现钱?
原来爷爷给我爸订了门娃娃亲,还付给女方五百块钱彩礼。我爸自从当上代课老师就变了——别以为我爸见异思迁,严红英阿姨可是方圆三十里的大美人——我爸有根深蒂固跳出农门的思想,要是讨一个农民做老婆,子女随母亲落户,即便自己转成正式老师又有什么意义?爷爷说只要讨回彩礼便依我爸——总不能人财两空吧!爷爷知道我爸找不出女方半点错,没理由退婚。我爸决定自己来还爷爷付的这笔彩礼。他把大队每月发的三块钱补助省下来,把去县里、公社备课的出差费省下来,把投给县广播站的稿费攒起来……日积月累,渐渐看到了希望。我爸相信上海知青有能力还钱,开头一段时间,两个上海知青家里的确寄来过几十块钱,可后来再怎么催就是不见钱。冬天是农村操办喜事的好季节,女方家多次上门催问,我爸不知如何回复。
我爸一有空就去知青点磨蹭,他想把话挑明又说不出口,寂静中唯有喇叭格外刺耳:下面播送特约通讯员魏志峰写的《科学养猪小窍门》,请农民朋友们注意收听。犹如醍醐灌顶,韩萍萍喊道:“投稿,挣稿费!”县广播站一篇稿子才五毛钱,谁有本事一下子写出成百上千篇稿子,并且保证篇篇都发表?大家觉得韩萍萍想钱想疯了。韩萍萍胸有成竹,中国有三千个县,要是把这篇稿子每个县投一篇,哪怕一半……不,一半的一半被广播,稿费是多少?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大家觉得妙不可言,唯有我爸反对:不能一稿多投,万一被发现怎么办?韩萍萍不以为然,“谁会为这点屁事全国总动员搞大调查呢?要是魏老师担心,就署汪衍智的名字好啦。”这时又有人质疑,光买三千张邮票就要两百四十块钱,付得出这笔本钱何须多此一举?韩萍萍讪笑道,投稿只须注明“新闻稿件,邮资总付”就行,这叫无本万利。还犹豫什么,说干就干。知青点有的是写标语、大字报的免费纸张,裁剪一下糊信封、做稿纸绰绰有余,问题是人手少,誊抄速度太慢。韩萍萍头脑灵活,她让我爸当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我爸知道不妥,但在急于要钱心态的驱使下,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汇款单雪片似地从全国各地飘来:三毛、五毛、八毛、一块,稿费累计三百五十六元三角四分。有的地方虽然没寄汇款单,却寄了《毛主席语录》、钢笔、稿纸、邮票等实物充抵稿费。韩萍萍不但还清了借我爸的钱,还给每人买了一支虎头牌手电筒,并将实物全部让我爸带到学校奖励学生。
“你说我爸一险多保是不是受了一稿多投的启示呀?”魏宇鹏的联想不无道理,但朱思君最关心的是他爸有没有退婚?“退了,不过代价沉重。”
魏宇鹏说父亲因为擅自叫学生代抄稿子这件事,先后两次被检举揭发,第一次被县教育局取消代课老师资格,爷爷抬不起头,说魏家活该;第二次被公社革委会取消工农兵大学生推荐资格。魏姓的人都说严家做事太绝,爷爷说农民最老实,非被逼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手。爷爷断定落井下石的人不是严家,爷爷至死不恨严家。
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朱思君为魏宇鹏父亲唏嘘。听完一对知青恋人的故事,朱思君又指着一胖一瘦两个小伙子,她猜他们是知青。魏宇鹏两眼追随朱思君纤纤手指,“瘦的那个叫牛肚,胖的那个叫老贼。”老贼?名字怪怪的,朱思君料定有故事。“那是知青内部给他俩取的绰号,其实贫下中农眼睛是雪亮的,是老支书硬压着不让查而已。”“老贼是贼呀!”朱思君厌恶地在老贼脸上划了个叉叉。“老支书说知青娃娃也要菜蔬下饭,没有钱,又不珍惜自留地,怎么办?”“那也不能做贼呀!”“你说得对,老支书临死前常常自责:愧对一个家庭。”后来,家人在整理遗物时,从老支书枕席内发现了一张1983年的布告,上面有老贼名字: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朱思君体会不到罪有应得的快感。
一位姑娘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的照片引起了朱思君好奇,由于拍摄距离较远,人的脸型不易看清,但从模样看,好像是母亲。魏宇鹏告诉她,坐在车架上的姑娘叫储丽华,骑自行车的人是父亲。爷爷有一笔钱叫父亲退还给储丽华,父亲还了几次没还成,便用这笔钱从乡邮电所买了这辆报废的凤凰28英寸加重自行车,“喏,这儿还加装了两块放邮件的搁板,正好用来搁脚。”朱思君看见母亲的两只脚果然踏在搁板上,既舒适又有型。魏宇鹏说别看不起这辆老爷车,在当年绝对比如今拥有一辆小汽车还稀奇。这辆车父亲谁都不许用,是储丽华的专车,父亲是专职驾驶员,从此以后储丽华每次去轮渡码头或从轮渡码头回来,再也不用走路,有专车接送。看电影也不用老早出门,天一黑肯定能赶到,而且连凳子都不用带。有一次看印度电影《流浪者》,放映员跑片,父亲带着储丽华跑场,一晚上连看了三场。
“你爸喜欢储丽华?”朱思君看出了端倪。魏宇鹏不置可否,“每次帮储丽华干自留地的农活,我爸都会采一束狗尾巴草送她,储丽华爱不释手可从来没有反应。”“什么反应?”朱思君反问道。魏宇鹏见她不明就里,便凑近朱思君耳朵,“不可以被我妈听见。”随之说了几句悄悄话。顿了顿,他又自言自语道,“你说,要是我爸不借钱给汪叔叔,没有被检举揭发,他们会不会成为一对呀?”“那这世上还有你吗?”朱思君想,也绝不会有自己。魏宇鹏接受事实,“倒也是,看来我真该好好谢谢汪叔叔。”
朱思君把目光聚焦在母亲和另一位姑娘的合影上,照片的背景是一片梯田,两位姑娘好像刚从田里插秧上来,母亲的一条腿悬空在田埂上,半个身子倚着伙伴才不至于滑倒。母亲很漂亮,虽然衣服土里土气,但挺会赶时髦,一根军用皮带不协调地系在襯衣外面,愈加凸显出姣好的身材。
“臭美。”朱思君一不当心说走了嘴。好在魏宇鹏大意,他指着照片纠正道,“别以为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是为了好看,那是不得已为之。你看,我姑系的是绳子。”
朱思君仔细察看,果然是一根极其普通的麻绳。她疑惑地看着魏宇鹏。“连这点都不懂,怎么你们城里姑娘都一样?”魏宇鹏越卖关子,朱思君越想知道。魏宇鹏说在农村这是公开的秘密,那时女人出工只穿一件衬衣,插秧时或者割稻时只要一弯腰,后面有人想不看都不行。“她有没有……走过光?”朱思君用了一个现代概念,红着脸问。
魏宇鹏摇摇头,“储丽华刚来第二天,在屋内看见一条蛇,歇斯底里的尖叫划过半个生产大队。当地人都说蛇是镇宅之宝,不会伤害主人。可储丽华死活不敢进屋睡觉,老支书指名道姓让她跟我姑一起住。喏——这是这张床。”魏宇鹏手指一点,接着说,“当天晚上她们说了很多悄悄话,姑姑还把对象送的一根军用皮带让给她用。”
怎么从来没听母亲讲过这些?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老照片呢?“你姑现在在哪里?”朱思君想,一定要去看看姑姑。“我姑嫁在龙溪村,她这里有点不太正常。”魏宇鹏指指脑袋说。“出什么事啦?”朱思君焦急地问道。“早些年,我姑和姑夫一起到市里打工,孩子太小只好留下,爷爷奶奶一时没看住,四岁的表弟淹死了。姑姑抱着遗体不松手,当别人从她怀里夺走遗体时,姑姑崩溃了,从此精神失常,再没好过。”
朱思君一阵揪心,她怪姑姑,为什么到了城里也不来找曾经的闺蜜呢?母亲在幼儿园工作,那时每个老师允许开后门安排一名幼童入园。她更怪母亲,为什么返城后跟农村断了一切往来,帮不上大忙总不至于眼睁睁看着当年的恩人住桥洞吧!难道摊上一批农民朋友,真会麻烦不断?
朱思君突然有了一个大胆想法,她要颠覆母亲的观念,“你家有剪刀吗?”
“当然有。”魏宇鹏想不出她要剪刀干什么。
“快找来,我帮你爸剪头发去。”不等魏宇鹏做出反应,朱思君噔噔噔抢先跑下了楼梯。
开学后,朱思君“挪用”伙食费上淘宝买了一张多功能护理床,并让商家快递到花坞。
在此之前,朱思君对农民工群体毫无概念,现在她开始重新审视:学校门口的保安大哥、食堂烧饭做菜的大叔大婶、楼道宿舍的保洁阿姨……他们背后恐怕都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一本户口簿的背后,竟有如此天壤之别的差异,让读研后的朱思君开始了思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有两次大的逆城市化运动。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城镇粮食不够吃的紧迫问题,中央决定三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城镇人口。将心比心想一想,这时候的农村刚刚刮完“共产风”,“大锅饭”把家底几乎吃空了,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农民自己都揭不开锅。可就是这位穷兄弟,爽快接纳了将近六分之一的城镇人口,使城市获得了喘息机会。另一次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农村安置了几千万城镇青年。要知道这是在“文革”期间,本来社会极度混乱,再加上数千万无业青年浪迹天涯,弄不好城市不知乱成怎样一锅粥!好在历史翻开新篇,中国迈出了城市化脚步。既然是城市化,就必然有大量农民进城。市民能不能像当年农民欢迎城镇精减人员和知识青年插队落户那样,抱着感恩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从乡村走出来的农民?我、你、他,扪心自问:有吗?
第二年暑假,朱思君又去了一趟花坞。最后一学期,她把全部精力用在大学生村官报考上,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花坞村首批大学生村官。
茉莉花
村庄的面貌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小桥流水旁一幢幢新造的别墅,沿溪修筑的平整马路,人行道上的花坛、分类垃圾桶,以及若隐若现的阵阵花香,犹如进入城市的高档社区;熟悉的是这里的山水、环境、氛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储丽华边走边仔细辨别,依稀能回想起沿途的原容原貌,离魏志峰家越近,跟脑海中的记忆越吻合。当年全大队最好的房子——否则老支书哪会指名道姓叫她上这户人家住呢?——如今早已让一路恢弘气派的新房盖住了风头,站在熟悉的院墙外,储丽华百分百肯定魏志峰家到了,却犹豫着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魏宇鹏以手带路,“叔叔、阿姨,我家到啦,请进来吧!”
“太美了!简直难以相信。”韩萍萍女儿掏出手机,“让我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围墙还是那道土围墙,房子还是那座木板房,这座过去人与猪仔同住共生的老院子,经过一番别出心裁的装点打理,竟然从旧貌旧颜中焕发出一种韵味独特的新景象,跟当今城市流行的会所好有一比。年轻人都那么喜欢,何况熟悉这座院子历史的过来人,储丽华止步不前的原因跟韩萍萍女儿如出一辙。
与周边人家裸露颓败的泥墙不同,魏志峰家的围墙种满了铁线莲、牵牛花、蔷薇花、月季花、凌霄花、炮仗花等爬藤花卉,像一道绿色屏障,把丑陋不堪遮掩得严严实实。一朵朵喇叭形的小花,铃铛一样挂满了整面墙壁,微风中一齐摇晃,发出无声的邀请。围墙本无门,顺着敞开的口子,一道用毛竹搭建的连廊呈S型通往院内,产生庭院深深的错觉。连廊的顶上南瓜藤、丝瓜藤、葫芦藤相互缠绕,隔三岔五有金色的老南瓜、白色的药葫芦、绿色的长丝瓜垂挂下来,集遮荫、好看、实惠于一体。透过连廊,按照黄金分割定律栽花种草留白,凸显院子的休闲功能。城市居民种在盆里的花草,这里有条件成片栽种,勿忘我、彼岸花、万寿菊、紫罗兰、蒲公英、风铃草……姹紫嫣红。两只喂猪投料的石槽被用来种莲藕,一只打年糕的石臼被用来养金鱼,看似潦草无序的混搭,却演绎出匠心独运,精彩无比。
破旧的板房门面,经蜡染布、花边、彩色麻绳等传统布艺一番装饰,让人产生穿越时间、穿越地理、回归自然的感觉。进入屋内,最突兀的是房中有房,一座毛竹搭建的竹屋占据了厅堂的三分之一,魏宇鹏撩开竹屋的门帘,“爸,你看谁来啦?”
走进竹屋俨然是一间像样的卧室,顶棚和四周用墙布装饰,整洁亮丽。一张护理床摆放在竹屋的正中央,一头摇起,魏志峰以半卧位姿势躺在病床上,胸前的护理板上,一臺手提电脑正连在网络上运行。外侧的床头柜上,茉莉花盛开,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花盆是一只绘有鲤鱼跳龙门图案的精致瓷器,储丽华觉得有些眼熟。魏志峰闻声抬起头来,瞅了一眼怔住了,“储丽华?”他显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敲敲键盘,看看来人,确认不是在做梦,连连说,“太难得啦!太难得啦!”
知青岁月让储丽华对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诗词耳熟能详,此刻突然冒出了《七律·到韶山》中的一句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里何尝不是她的第二故乡?从抽调回城到这次重返,掐指一算正好三十二年,诗的后半句仿佛为她量身定制,可三十二年“别梦依稀”的牵挂,她有吗?很遗憾,储丽华没找着。
床两边摆着两条长椅,平时可以陪坐,关键时还能陪夜。寒暄过后,魏志峰让大家在长椅上就座,“没办法站起来招待你们,只好委屈大家在这里陪我。”他吩咐儿子为叔叔阿姨泡茶、切瓜。
正在闲聊时,电脑传来蛐蛐的叫声,魏志峰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客户是上帝,不好怠慢,我先应付一下。”一边熟练地点击鼠标,打几个字,不一会做成了一单生意。
“魏老师,”韩萍萍习惯用过去的称呼叫他,“你都卖什么东西呀?”
魏志峰如数家珍,“土蜂蜜、土鸡蛋、蕃薯干、辣椒酱、桃、梨、瓜、果……地里种什么卖什么,家里养什么卖什么,有什么手艺卖什么,越是土得掉渣、连我们农民都嫌寒酸的东西,城里人越喜欢,你说怪不怪?”
“有生意吗?”储丽华无法相信,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还能做得成生意?
“有,白天晚上单子不断,电商这东西真好。”魏志峰甩甩手臂,好像很累的样子,“幸亏我有得是时间。”
“能挣到钱吗?”韩萍萍持怀疑态度。
“直到今天我才弄明白,之前的大半世人白做了,苦死累死攒不下几个钱。你们猜,现在我一天能做多少生意?”魏志峰喜悦无比,不等答复自己先说,“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
“全部是你赚的?”朱兴年吓了一跳,堂堂国营企业退休工人,退休费竟不如农村一个“废人”半天的收入,能不吓一跳吗?
“当然不是。”魏志峰实话实说。当初,朱思君开网店的初衷是帮村民免费推销农产品,因此除了快递、包装等成本外,不加任何提成。魏志峰主要接手网上订单,其余事项仍然要靠健全人做。不过开网店最辛苦的莫过于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因此委托代销的村民都会主动付他辛苦费,但统统被魏志峰一口谢绝。他十分赞赏朱思君的初心,并乐意同她一道完成这一心愿。每当看到村民因卖到好价钱而笑得合不拢口的样子,他比村民获得的幸福感、满足感还强烈。由于心甘情愿,这种白天黑夜连轴转的不正常生活,反倒让他精神焕发,上门来道谢的村民都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
“那也不能叫你一个病人光尽义务、劳而不获呀?”朱兴年替他叫屈。
“自家生意还是有的。”魏志峰说宇鹏妈腌菜做得好,别小看这种过去连猪都不爱吃的雪里蕻菜,现在每个月能卖两万多块钱,而且生意越来越好,眼下家里存货越来越少,打算明年扩大种植,肯定比今年挣得多。
“想不到魏大哥生意做得这么好。”储丽华不明白一根网线竟有如此神通广大的魔力,她对创造这一商业模式的企业为什么取名阿里巴巴有了直观认识:发财秘诀一学就会。
“不是我会做生意,而是他们年轻人有本事。”都说网店必须“红”,生意才红,魏志峰说朱思君有大学生村官朋友圈、大学同学朋友圈,各种各样的朋友圈相互推送,知名度随之扩大。而且朱思君专门注册了商标,凡是委托网店销售的商品,经检验合格后使用统一包装,网店的信用等级水涨船高。“我们的商标叫末利。”魏志峰像想起什么,指着床头柜上的花盆问储丽华,“这是你走以后我从你屋里搬来的,还记得吗?”
难怪这么眼熟,这盆陪伴储丽华整个知青岁月的茉莉花,故事里面还有故事呢。
储丽华下了火车乘汽车,下了汽车乘渡轮,是老支书和魏志坤驾着手扶拖拉机把她从轮渡码头拉回花坞大队的。老支书喋喋不休说了一路,拖拉机嘭嘭嘭的噪音响了一路,储丽华一句没听清。不过,看得出老支书对她很热情,这让她打消了初来乍到的陌生心理。拖拉机驶入村庄,人们站在坑坑洼洼的路两边,仿佛夹道欢迎,孩子们更是追着拖拉机一路奔跑,泥巴溅到身上也不在乎。储丽华却闻到了从泥浆中散发出来的猪粪臭,不由掏出手绢捂住鼻子。老支书目中透着怜惜,头却无奈地摇着。 知青点一溜建了七八间房屋,储丽华被安插在两个本地男知青的中间。每间知青屋被一隔为二,外半间砌了一口两眼柴灶,灶边摆着一只水缸和一张饭桌,里半间搁着一张竹床,紧挨竹床的是一张四根柱子加一块木板钉起来的简易书桌。条件虽然简陋,但对于刚刚从阁楼上搬出来的储丽华来说,敞亮得有点不太适应。她坐在灶口前,秸秆火柴一应俱全;掀起水缸盖,盛得满满的;伸手一拉开关,喇叭响起了盼水妈和江水英的对唱。她又走进里半间,打开朝南的窗户,太阳可以晒到床上,不似逼仄的阁楼终日不见阳光;趴在书桌上,遐想着看书、写信、记日记,再也不必与人争抢,再也不怕被人看见啥秘密。十八岁的大姑娘头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闺房,储丽华唯有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正在储丽华整理行李时,手扶拖拉机嘭嘭嘭的声音由远及近,老支书和魏志坤再次上门。魏志坤从车斗扛下一袋大米,老支书说:“知道你要来,志坤帮你领了一百斤稻谷,已经舂成大米,年终分红时从你工分里扣。”老支书接着补充道,“队里男劳力每天十分,女劳力七分,十四岁以下小孩三分。你刚来,队里决定先定六个工分,你看怎样?”储丽华对工分毫无概念,老支书怎么说她统统点头,既不反对也不感谢。事后知道,老支书是顶着压力给知青定的工分。每到年底工分评议大会,许多女社员指桑骂槐,一致要求提高孩子的工分,老支书每年都用一句“头发长见识短”搪塞过去。
魏志坤放下米袋,转身又从车斗捧下一盆茉莉花。“一卉能薰一室香。”老支书说了句文绉绉的话,“这花香,可以驱臭。”父子俩不等储丽华说声谢谢,手扶拖拉机嘭嘭嘭喷出一团黑烟又开走了。
等到熟悉以后,储丽华才知道这盆茉莉花是当过新四军的老县长特意送给支书的,老县长说一卉能熏一室香,就用这盆茉莉花替他赎罪吧。
历史上,花坞地少坡多肥薄,是出了名的穷光蛋(队)。“四清”时老县长带领工作组进驻花坞,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翻箱倒柜折腾了半天,结果没啥可清。老县长坐在坞溪边沉思,想了一天一夜才把支书叫来,说了两个字:“养猪。”他特别交代要给每头猪记半个工分,猪养肥归社员个人,肥料全部归公。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即使后来农业学大寨造了许多梯田,花坞照样不缺肥料,不光集体有了余粮,而且社员口袋有了余钱,逢年过节还有肉吃。由于老县长是无锡人,社员都把他当作财神菩萨范蠡的化身。老县长料事如神,不肯戴这顶高帽子,反而送给支书一盆茉莉花谢罪,他希望哪天农民靠种花也能养家糊口。
老县长被打倒期间没事做,便天天给孩子们讲故事。有一天,他讲了茉莉花的故事:传说在苏州虎丘住着一位姓赵的农民,由于生活贫苦,赵老汉不得不外出谋生,每隔两三年回家看看。三个儿子渐渐大了,赵老汉把地分成三块,每个儿子一块,以种茶树为生。有一年赵老汉带回家一捆花树苗,在大儿子的茶树边栽下。来年春天,茶园开满了小白花,香气扑鼻。大儿子不声不响采了一筐沾上香气的茶叶,到苏州城里试卖,想不到含香的茶叶十分走俏。大儿子卖香茶发了财,两个弟弟知道后找哥哥算账,兄弟间争吵不休,两个弟弟甚至要把香花强行毁掉。有位乡贤知晓后,对三兄弟说:“你们是兄弟,应该亲密无间才对,不能只为眼前一点小利闹得四分五裂。哥哥卖香茶发财是好事,怎么财神菩萨进门,你们反倒打起来啦?要是你们三兄弟都栽上香花,岂不人人都发财?为了吸取这次教训,我看就把这种香花叫末利花吧!让你们记住,个人私利必须放在末尾才能一道发大财的道理。”从此以后兄弟三人和睦相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后来,文人为了字形美,把末利花写成茉莉花,不过末利的含义始终留在百姓的心中。
储丽华是从魏志峰那里听到这一则故事的,如今女儿用末利注册商标,肯定也是受了这一故事的启发吧!
“宇鹏,快去把朱思君叫来,你们陪叔叔阿姨一道吃饭。”魏志峰不无喜悦地说,“我被我这个儿子气都快气死了,唯一满意的是他找的女朋友不错。”
“爸,你瞎说什么呀?”魏宇鹏捧瓜进来,正好听见父亲炫耀般地爆出他俩的秘密,不由面红耳赤,显得不知所措。
所有人既惊愕又好似在预料之中,唯有魏志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瞎說什么啦?村里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哪个不羡慕?她能看上你这个农民后代,是我们魏家前世修来的福分!”
“爸,朱思君是储阿姨女儿!”儿子的爆料令父亲更加意外。
韩萍萍反应敏捷,“你们两亲家头一次团聚,我们外人就不打搅啦。何况,我老公还有重要事情找村里头头脑脑商量。”说完,韩萍萍拽上老公和女儿朝屋外走去。
知青屋
午饭是在魏志峰家吃的。魏志峰要有人照顾,老俩口在竹屋里吃。
饭桌上,储丽华与朱兴年坐对面,朱思君与魏宇鹏坐对面。朱兴年侧视女儿,有点晕晕乎乎,一上午的大起大落让朱兴年脸面丢尽,直到女儿悄悄透露给父母一个消息:组织部刚刚派人考察过魏宇鹏的试用期,马上要调他到省直机关担任领导秘书。朱兴年这才吃下一颗定心丸,未来女婿在省城安家,一旦当上领导秘书肯定前途无量,女儿哪有不一同进城的道理?可见,朱家的上升曲线依然没变。他甚至暗暗庆幸,越级上升未必可取,这样至少为下下一代继续上升留下了空间。
储丽华没他想得那么远,她终于弄明白朱思君暗底下一手策划她来花坞,并公开跟魏宇鹏的恋爱关系,她清楚女儿的真实意图是:名正言顺接过照料瘫痪病人的家庭重担,让魏宇鹏走得放心。
趁着女儿对象近在咫尺,储丽华不由仔细打量起来。魏宇鹏顶着一头乌黑浓密、刷子一样刚劲有力的短发,前额宽阔饱满,两道眉毛干脆利落,高耸笔直的鼻梁犹如临空而立的山峰,露出阳刚之气,鼻翼两侧的法令线上窄下宽延展至颏底,雕刻一般烙在脸上。常做红娘的储丽华略微懂得一点面相,听人说有这种面相的男人比较有主见,能成大事。客观地讲,储丽华对魏宇鹏的总体印象不错,像这样有学历有前程有相貌的小伙子,若不是农民出身,女儿倒不一定般配得上。好在农民的身份到魏宇鹏这辈结束了,女儿能够嫁给一名即将到省城工作的公务员,即使短期为他家里作点付出也是应该的。一旦闯过丈母娘头一次挑剔的目光,准女婿在丈母娘心中的地位很快跟女儿平起平坐,甚至更喜欢。看着在自家请客反倒忸怩不自在的魏宇鹏,储丽华反客为主,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魏宇鹏碗里,劝他多吃菜。 魏宇鹏从失态中幡然醒悟,随即当起了东道主,“朱叔叔、储阿姨,这是本地土猪肉,肥而不腻,你们多吃呀。”
储丽华乐意准女婿为她夹菜,一口咬下去,果然吃出了老底子的猪肉味道。
由于储美华肚子日渐隆起,换亲的日子定得十分仓促,但再仓促喜宴总不能少。按照女方家喜宴由男方家送的习惯,储建华娶亲的排场至少也得跟储爱华出嫁旗鼓相当吧!
那时物资供应匮乏,生活必需品几乎都要凭票购买。搜罗全家外加亲戚朋友处借来的肉票,也才区区几十斤。这样寒酸的酒席怎么办?家里想到了在农村插队的储丽华。
那段时间,储丽华正好住在魏志岚家。魏大伯会杀猪,每到逢年过节、乡里乡亲婚丧嫁娶,总会请他帮忙杀猪。魏大伯凭杀猪手艺挣了些外快,还盖了三间楼房,托房东买肉算是找对了人。可一向爽快的魏大伯迟迟不吭声,储丽华想莫非魏大伯怕吃亏,便一再强调价格高点没问题。魏大伯却说:“什么买不买的,自家养的猪,拿一头去便是。何况你的口粮全搁在我们家,一个锅里吃饭,一个茅坑拉屎,家里养的猪自然有你一份。关键是这么热的天,路又那么远,猪肉会臭的。”魏志峰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把猪拉进城里再杀,不就成了!”魏大伯大腿一拍,愁绪全解,“就这么办,挑上去年养的那头肥猪,再把那口大锅捎上,叫你堂哥开拖拉机,我跟他一道进城去。”
储丽华本想随拖拉机走,可魏志坤无论如何不答应,他叫储丽华把家里地名、门牌号码写下来,只管自己先走。“别忘了多准备一些烧水的柴火呀!”离开时魏志坤特别关照道。
储丽华不知道这两天路程,他俩是如何开着手扶拖拉机过来的。当再次见面时,只见两人又是汗水又是灰尘,像从井底爬上来的煤矿工人。要不是每人肩上扛着半扇猪肉,储丽华差一点没敢认人。原来,交警不准手扶拖拉机进城,更不允许一头活猪招摇过市。他俩在郊外找了个地方,魏大伯杀猪,魏志坤捡柴禾烧水,手脚麻利把一头活猪变成了两爿大肉。
让储丽华难为情的是家里实在太小,连个洗澡换衣服的地方都没有。她歉疚地要带他们去旅馆歇脚,魏大伯知趣地说:“今天是你们家大喜的日子,我们这副邋遢样子不成体统,不打搅啦。”说完急匆匆地回去了。
由于两家喜事前后日操办,喝喜酒的又是同一批人,自然做起了对比。宾客都说储家喜宴上的猪肉不仅好吃,而且量足,真是大快朵颐。若干年过去,每每遇到当年喝过这顿喜酒的人,仍然念念不忘那头猪留在舌尖上的回味。
如今回想起来,魏大伯前脚刚走,母亲从储丽华手中夺过魏大伯死活不收的一把票子,后脚追出门去。母亲送钱回来交代女儿:“绝对不要占农民的便宜。”觉得没说透,又加重语气特别关照道,“记住,千万不要跟农民攀亲结友。乡下小伙子哪怕再好,也不要动心,绝对不许在农村找对象呀!”因此,即使跟朱兴年结婚以后,储丽华始终拒绝跟夫家的农村亲戚有任何往来。储丽华之所以体会不到“别梦依稀”,原来是母亲的基因在作怪呀!
吃完一顿午饭,储丽华夫妇对女儿的选择无可挑剔,魏志峰夫妇更是对朱思君赞不绝口。既然两家亲都认了,哪有说走就走的道理?魏志峰非要储丽华夫妇住几天再走。于是,韩萍萍一家开车先走,朱思君把父母安顿在应舒梅开的红梅民宿住下。
午后,村两委班子临时开会,魏宇鹏公务在身,由朱思君陪同父母参观新农村建设,看望当年老熟人,重温知青岁月。
秋分之后,太阳由烈转温,田野金风送爽,吹在身上犹如婴儿之手在抚摸,十分惬意。朱思君陪父母在梯田间穿行,已是晚稻泛黄季节,由下往上看,山坡仿佛披上了黄金甲,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梯田的坡度尽管比较缓,但累积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高度,朱兴年显得气喘吁吁,不由打起了退堂鼓,“景色不错,不过看一眼就够了,何必非要爬到顶上不可?”朱思君为父亲加油,“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稻田谁没见过?难道还能种出花来不成?”朱兴年流露出不屑。“老爸,算你说对啦。我们的稻田就是能种出花来,信不信?”朱思君激将父亲。“不信!”祖籍农村的朱兴年又不是三岁小孩。
储丽华在这里插过秧、耘过田、施過肥、割过稻,对水稻的基本常识不会忘记。虽说水稻也会开花,但小得像虱子,毫无欣赏价值,况且现在是晚稻的灌浆期,花期早过了,她责怪女儿说大话。
只见朱思君一边嘴巴咕嘟着:“可见头发长短都一样,见识短!”一边推着父母往坡上跑,到了一处高地,她掰过父母的肩膀强扭他们转过身来,“眼见为实,总该相信了吧?”
一块块梯田就像一张张画板,一片片水稻就是一幅幅图案:长城、熊猫、泰山、西湖……不仅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图画,而且有气势恢弘的中英文大字:花坞欢迎您(WELCOME TO HUAWU)!
储丽华看了半天没醒过神来,稻田怎么可能长出画来?记得割稻的时候,小孩子喜欢“打地道”,最多也就拐着弯割,自诩为“迷宫”,可眼前展示的是真画呀!凭储丽华的见识,无论如何想不出所以然来。
朱思君乐了,“这叫3D稻田画,是从国外学来的。”知道他们听不懂,就用绣花做比照,“就是事先在稻田用九宫格放样,然后把两种以上颜色不同的水稻秧苗插在标注的位置上,随着水稻生长,图案或字体就显示出来了。”
两位中老年人听懂了,但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稻田里“绣花”,难道为了好玩?
“当然不是。”朱思君解释道,前两年,梯田几乎全被村民抛荒。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国家一再延长土地承包期,可农民为什么不买账?原因在于种水稻不光不赚钱,反而要赔钱。去年春耕时,魏宇鹏想了个法子,挨家挨户动员做民宿生意的村民在自家田里试种3D稻田画,每当客人上门,总要带客人到田里欣赏3D稻田画,一传十、十传百,民宿价格一涨再涨,客人照样应接不暇。种水稻虽然亏了点小钱,但民宿收入普遍比上年翻了一番,应了那句“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老话。赚钱效应是最好的动员,今年所有抛荒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为3D稻田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空间,粉丝量倍增,即使新增了七八家民宿仍供不应求。不仅如此,魏宇鹏鼓励村民在稻田放养鱼苗,让鱼为稻田松土、除虫、提供鱼粪,省了农药和化肥,稻花、虫卵、杂草又是现成的鱼饲料,形成了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目前,稻田鱼是农家乐餐桌上的当家菜,每斤能卖五六十元,做成田鱼干,网上要卖两百来块钱一斤。 显然,当年的知识青年跟当下的知识青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储丽华心悦诚服,愈加欣赏准女婿的才干。
最自豪的莫过于朱思君,“魏宇鹏的想法是用三年时间,实现一亩稻田收获一百斤鱼一千斤粮一万元钱的‘四个一’目标。”
“要这样,农村不是比城里还挣钱?”朱兴年大感意外。
“人家发达国家,只有中产以上的家庭才会待在农村,而城市是留给富人和穷人挣扎的地方。”朱思君说,“总有一天,中国的城里人也会羡慕农民,向往过农村生活的。”
站在坡顶,风从四面八方拂来,储丽华闻到了夹裹在风中的阵阵花香。她溯风俯视,一轮轮灌木布满了山坡的阴面,齐刷刷的绿叶碧波荡漾,多如繁星的洁白花朵掩映在碧波中一闪一闪。毋庸赘言,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定发端于此!
朱思君问母亲:“有没有陶醉的感觉?”储丽华辨别出那是茉莉的香气,她闭上眼睛,做了几个吐故纳新的动作,只觉得心律平缓,神清气爽,通体舒畅,进入更年期以来,像这样身心俱佳的状态并不多见。
“茉莉花是东方女性的象征和福音,用茉莉花窨制的花茶,不仅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而且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调节功能,故民间有‘一朵茉莉一生莫离’的谚语。”朱思君侃侃而谈,“爸、妈来得正是时候,现在是茉莉的第三个盛花期。我们目前采摘的茉莉主要用于窨制花茶,杭州的制茶企业有多少要多少。魏宇鹏的想法是将来要从窨制花茶向萃取精油进军,那是一种比黄金还贵的香料,格拉斯每公斤茉莉花创造的财富已经超过两万欧元。尤其是采花劳动强度不大,正好解决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魏宇鹏的想法是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那些无法留在城里的农民回乡就业,在家门口挣钱,挣大钱。”一口一个“魏宇鹏的想法”,储丽华听得出闺女痴他有多深。
从山上下来,朱思君带父母顺路看了各级政府拨款兴建的污水厌氧处理罐、沼气发酵池、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老年食堂,最后来到知青点。
知青点一溜八间平房,门前是一方平整出来的晒场,大小跟储丽华跳广场舞的地盘差不多。外墙上油漆斑驳的标语依旧醒目: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敢教日月换新天、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革命青年志在四方、扎根农村一辈子……深深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四间住过知青的房屋原封不动,储丽华走进自己的房子,糊在屋顶和四周墙上的《人民日报》已经发黄发霉,曾经用过的双眼灶、小竹榻、写字桌、煤油灯,甚至还有那支三节头虎牌手电筒,跟她在时一样活灵活现摆放着。另外四间没有住人的房屋则被打通,放了许多锄头铁耙、水车风车、蓑衣草帽等农机农具。储丽华疑惑不解,难道有人专门看管?
“这里现在是农家乐的一处体验点,不过差一点不保。”朱思君揭开谜底。知青点的土地属于村集体,房屋是国家拨专款造的,知青走后一直关着。现任支书魏志坤说与其派不上用场,倒不如拆了知青点,趁国家对土地整理出台补助政策,至少能拿百八十万补贴费,村集体经济太薄弱、太需要输血了。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硬是被魏宇鹏劝阻没办成。为此,堂伯父对第一书记满肚子不满。“魏宇鹏的想法是只要农家乐火起来,农民就能长期得实惠,村集体经济暂时少收一点无所谓。何况,魏宇鹏的想法是……”发现母亲用怪异的目光瞪她,朱思君紧急打住,后面的话生生憋了回去。
“魏宇鹏的想法,魏宇鹏的想法,不能说点你自己的想法吗?”储丽华又好气又好笑。
“妈,带你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说出我的想法。”朱思君傍住母亲的肩膀,故意撒娇道,“说了,你可不许拒绝呀?”
“你不说,我哪知道要不要拒绝。”储丽华已经无法控制女儿的小心思。
“魏宇鹏的想法是……”朱思君吐吐舌头,依然不得不说,“他想利用打通的四间知青屋办个幼儿园。妈,我想请你到这里当一名幼教志愿者,好吗?”
女儿的这一想法,是储丽华万萬没有想到的。
弯弯的月亮
晚饭是在红梅民宿吃的。
在城里打过工的应舒梅落落大方,穿一身区别于服务员的银灰色套装,略施淡妆,满面春风,不逊于五星级宾馆大堂经理,哪里看得出是个农民?席间,她把母亲严红英介绍给储丽华。因为魏志峰的缘故,两人彼此大名早就如雷贯耳,见面却是头一次,储丽华自然看得入木三分。
看似不经意,严红英其实是作过精细装扮的:着一袭宝姿衣裳,款式柔软舒适;佩一根心形项链,钻石若隐若现;握一只巴宝莉手包,品牌不言自明。不描眉,不涂口红,闻不到香水味,头发蓬松,脸上无皱,不论气质抑或保养,别说魏宇鹏母亲无法比,就是天天生活在童真缠绕、夜夜跳广场舞的储丽华也自愧不如,果然名不虚传呀!
“你属猴,我属鸡,名正言顺我该叫你姐。”严红英很会说话,“百闻不如一见,姐夫好福气呀!”严红英拉着储丽华的手,眼睛却盯着朱兴年看。
假如储丽华是替魏志峰暗暗懊悔的话,严红英则是在话中有话奚落储丽华。什么叫姐夫好福气呀?不就是揶揄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么!
朱兴年的长相的确上不了台面,既没有官运,又没有财运,更没有体型,凭什么有桃花运?
“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储建华顶替母亲进了木材厂,储丽华顶替父亲进了火柴厂,她被安排在工资低很多的厂幼儿园当老师。虽然回了城,但储丽华的无奈是城里没她一张床。
朱兴年是铁合金厂国营工人,经常去木材厂选购模具用料,一来二去跟储建华混熟了,便拿待字闺中的储丽华开玩笑。储建华一口回绝:自个照照镜子,人模猪样的,配吗?朱兴年脸皮厚,猪八戒娶的全是美女,说不定你妹妹愿意呢!
一次,储建华当笑话说起此事,不料储丽华一口答应。社会上盛传铁合金厂工人只要领到结婚证,立马分新房。储丽华深知,只有拥有一套房子才算得上真正的城里人,而集体企业是没条件建房分房的。 储丽华如愿住进了新房,也把自己套进了这套三十平米的劳保房再也没能出来。不出几年,财大气粗的国营大厂说破产就破产,产业工人说下岗就下岗,原先附属于集体企业的幼儿园反倒因祸得福,改制中被剥离成了事业单位。在日后一次次调资中,储丽华工资噌噌噌上涨,朱兴年不但没工资拿,反而要倒贴一部分钱为退休金提早买单。
魏志峰错失红颜,储丽华红颜薄命,归根到底全是户口惹的祸。这便是所谓的命运吧!
心情不爽,味同嚼蜡,这顿饭储丽华吃得并不开心。预料夜晚的农村一定很冷清,储丽华本想回房间早早休息,不料朱思君说:“今晚文化礼堂放映《白鹿原》、《杨善洲》两部电影,去看看吧,又不用买票。”储丽华从小爱看电影,只是如今看场电影至少几十块钱,于她已是一种奢侈。想不到几十年过去,农村的免费电影一直在放映,储丽华来了兴趣。
进场时,电影已经开映。正好演到杨善洲说:“我真正退休,就是我死的那天!”
看电影可以说是知青岁月最幸福的时刻,哪怕露天——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哪怕跑路——翻山越岭赶场子;哪怕重复——一部电影看几年,照样乐此不疲。去的路上精神抖擞,回来路上活学活用,像刚才杨善洲“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白孝文“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那样的经典台词,肯定会一遍又一遍地被模仿,演绎出五花八门的意思。记得老贼最喜欢学《小兵张嘎》胖翻译官的话:“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也没问过价!”牛肚爱学《列宁在十月》瓦西里的话:“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汪衍智说得最多的是《青春之歌》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一句诗。在油嘴滑舌的知青面前,当地青年显得笨嘴拙舌,他们连普通话都不会,基本只有捧场的份。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月亮像秀气的眉毛挂在天上,山川、田野、房屋、村庄在弯弯的眉月下显得朦朦胧胧,呈现出诗一般的梦境美。霜降在田塍上,闪着点点银光,脚踩上去,能听见细微的嚓嚓声。嚓嚓声不太协调地从屋外传来,储丽华听出是两个人的脚步。知青点只剩下储丽华孤身一人,眼看明天就要返城,难道是有人打劫?再一想知青没财,那是要劫色!储丽华惊出一身冷汗。她操起一根扁担,躲在门背后——这是她从电影学来的——打他们一个冷不防。
屋外阒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响动。储丽华知道他们没走,她怕拖下去斗志消沉,正要冲出去一决雌雄,传来一声比她更快、压低了的声音:“阿米尔,冲!”是魏志坤在说,储丽华悬着的一颗心瞬间回落。她扑哧笑了起来,平常不敢说,半夜三更偷偷学,有贼心没贼胆,终究不能跟知青比。学完《冰山上的来客》中杨排长的话,魏志坤接着用自己的语气说,“再不冲就来不及啦!”好像在催促另一个人。缓缓传来另一个人的声音:“城里人的儿子一定是城里人,农民的儿子一定是农民。”说话的是魏志峰,而模仿的是《流浪者》中大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賊”的腔调,毕竟当过老师,魏志峰的模仿跟配音演员白景晟如出一辙。储丽华不可思议,俩兄弟天寒地冻跑来知青点学台词,唱的是哪出戏呀?
“你跟红英分手,不就是为了找个城里姑娘吗?”魏志坤说,“你不是一直喜欢储丽华,花都敢送,话为什么不敢说?”
“那不是花,是狗尾巴草!”魏志峰纠正道,“况且她一个城里人又不懂。”
“所以你不能暗示,应当亲口告诉她。”魏志坤继续催他,“看得出她也喜欢跟你在一起,别不好意思开口,错过今夜你就没有机会啦!”
只听魏志峰说:“如果我继续当老师,肯定向她表白。如果我能够推荐上大学,肯定会找她。可我现在是农民,没机会翻身,而她马上要做城里人,我不配!”说完,魏志峰管自己噔噔噔地跑了。
储丽华开门出去,两人早已不见踪影。寒夜里,只有弯弯的月亮朝着她笑。储丽华站着发呆,两行热泪悄悄涌出。
从文化礼堂出来,镰刀似的月亮挂在空中,晶莹剔透的星星布满穹顶,城里丢失的夜景在这里找着了。村里有了路灯,民宿用上了LED广告箱,有亮便有夜生活,游客仍在三三两两地漫步,土特产铺子仍在等待最后一笔生意。
朱思君送父母回到房间,特意打开窗户,“通通气。”话音刚落,香气一下子灌满了整个房间。临走,朱思君不忘关照母亲,“睡时别忘了关窗,夜里温差大。”储丽华嫌她多嘴,“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年,难道还不如你晓得?”不过心是甜的,有“小棉袄”就是暖和。
“你知道魏宇鹏跟魏志坤闹翻了吗?”
“不知道呀。”
“你快去劝劝魏宇鹏,让他别做傻事。”
窗外传来说话声,储丽华听出是女儿朱思君和民宿老板应舒梅,不由听起了壁脚。
“上午还好好的,中午以后没见他人影,怎么啦?”是朱思君在问。
“下午村两委班子开会,商量上海老板来村里投资的事情。”
“是韩萍萍老公吗?”
“好像是他俩。”应舒梅说,上海老板答应投资一千万,条件是拆了知青点,再从茉莉花种植园整出一块地皮,兴建一座星级宾馆。志坤叔喜出望外,说天上掉馅饼,花坞终于迎来了财神爷。宇鹏哥据理力争,说这是陷阱,农民的财神爷是土地,建了宾馆势必要跟农家乐抢生意,村民利益怎么办?他建议继续扩大茉莉花种植面积,并且要建大棚,用现代设施为茉莉花保温保湿防病治虫。志坤叔问他钱呢?宇鹏哥说用土地流转向农商银行贷款,还能享受免息、低息政策。志坤叔说亏你想得出来,叫我背债,你自己拍拍屁股走人?门都没有!除非你回来,死心塌地做农民,我这个村支书位置让给你。志坤叔本来是想吓唬吓唬他,谁知宇鹏哥当真答应了志坤叔的无理要求。宇鹏哥说我把其他青壮年叫回村里创业,自己拍拍屁股走人,的确说不过去。他对天发誓,双休日一过就去组织部辞职。还说中国最不缺公务员,尤其是开开门、拎拎包的所谓秘书。“后天就是星期一。思君,你快去劝劝他吧!”应舒梅急出一头大汗。 储丽华对严红英没好感,可对应舒梅的一番真心劝说充满了感激。此前,之所以觉得女儿有眼光,还不是看在魏宇鹏是选调生、公务员的份儿上。假如这些光环突然消失,会怎样?储丽华毫无思想准备。
就在储丽华开小差的一会儿工夫,应舒梅跟朱思君吵了起来。
“我早就气不过了,我妈被人夺爱,我又被人夺爱。他要是辞去公务员,我就跟你抢,看谁抢得过谁。”是应舒梅的声音。
“是你先不理他的,早前你干吗去了?”朱思君逼问应舒梅。
“他上城里读书,考上了大学,我是农民,我不配。”应舒梅实话实说。
“我们俩都好上了,你凭什么藕断丝连、横刀夺爱?”朱思君咄咄逼人,储丽华从未见女儿如此愤怒。
“凭我们俩都是农民,而你不是。”应舒梅带一点顽皮地说。“除非……”
“除非什么?”朱思君像抓到救命稻草。
“除非你立马跟他结婚,在他辞职之前。”
“为什么?”
“就怕你拍拍屁股走人呀!”应舒梅说,“虽然我们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知道煮熟的鸡不会飞。”
“只要他留下,我是不会走的!”朱思君斩钉截铁地说。
“口说无凭,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应舒梅不相信她的话,“况且,志峰叔怎么办?他要是知道宇鹏哥后天辞职,非出人命不可,你们担待得起吗?”
“我担心的也是魏伯伯。”朱思君左右为难,“可即使我们结婚,也改变不了魏宇鹏辞职后重新变成农民的事实呀!”
“有你这个城里儿媳妇做靠山,宇鹏哥即使上天入地再折腾,志峰叔也会看在你的面子上不问不管的,这叫爱屋及乌。”应舒梅一语道破,“做人要讲末利!现在唯一能救他们父子俩的人是你,你看着办吧!”
一句“做人要讲末利”似乎点中了朱思君死穴,她毫不犹豫答应了应舒梅的苛刻要求,“那好,我们明天就结婚。”最后不忘趁机报复她一下,“省得你又死灰复燃。”
死丫头,这么大的事情也敢自作主张?储丽华憋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
“那你爸妈怎么办?”应舒梅反过来替她担心。
“我想没问题。只要人好,其他身外之物都是浮云,算不了什么?”朱思君蛮有把握地说,“这也叫爱屋及乌。”
站在窗前,储丽华知道女儿又在给她做局,目的是要由她来解决朱兴年的面子问题。储丽华仰头叹息,一勾弯弯的月亮正朝着她笑。难道这便是所谓的宿命?
尾声
婚礼于第二天举行。
白天,先举行山地实景婚礼。3D水稻画来不及种,干脆用小孩子“打地道”的办法,现割了“白云做媒、青山作证,花坞村父老乡亲祝魏宇鹏、朱思君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几十个大字。一群小孩手牵缤纷汽球,沿着字的轨迹走“迷宫”,一遍,一遍,又一遍……犹如在大地上用彩笔描红,格外鲜艳夺目。
严红英主动献出为女儿准备的嫁衣。最精彩的莫過于新郎亲自走进茉莉花园精挑细选,亲手摘了一束茉莉捧花献给新娘:“思君,我爱你!嫁给我吧!”
空中无人机航拍,四周数不清的“长枪短炮”和手机,有人惊呼点击量突破一万。在直播+村民、游客的共同见证下,朱思君接过代表忠贞不渝爱情的茉莉捧花,同时伸出左手无名指。魏宇鹏的脑袋轰地炸响,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储丽华直怪女儿任性,新郎连衣服都来不及准备,哪来结婚戒指?知道底细的人都替新郎捏一把汗。
正在新郎不知如何收场的关键时刻,只见朱思君朝地上努了努嘴,魏宇鹏豁然开朗,伸手采来三根狗尾巴草,编成辫子结成圈,套进了朱思君的无名指。朱思君同样采了三根狗尾巴草,套在魏宇鹏的无名指上。然后,任魏宇鹏牵着手,走进了属于他们两人的幸福之门,看得无数小情侣羡慕嫉妒,恨不得当场亲身体验一把。
为弄懂魏志峰那句“她一个城里人又不懂”的话,储丽华专门向幼儿园老师请教,终于知道狗尾巴草表示暗恋,三根草茎编成麻花戒指代表私定终身。朱思君敢作敢为,竟然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把私定终身进行到底!储丽华相信,女儿的婚姻一定幸福。
夜晚,在家里举行传统婚礼。每家每户自带桌椅,院子里摆不下,干脆绵延至路上。猪、羊、鸡、鸭等活物现抓现杀,瓜果蔬菜等地里长的现摘现采,几家民宿纷纷派出得力厨师,上门掌勺做流水席。拜天地仪式在竹屋进行,一对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改口,婚礼进入了高潮。
先由女婿魏宇鹏向岳父岳母敬茶,魏宇鹏亲热地叫了声:“爸爸。”朱兴年兴奋得满脸通红,不知道是终于有了儿子,还是想显摆显摆,他拿出一张银行卡交给魏宇鹏,“爸在城里一辈子窝囊,今天嫁女儿一定得风风光光。爸知道这里造一幢房子三五十万就够了。爸妈出钱,帮你们造一套,算给思君的嫁妆吧!”现场掌声雷动,朱兴年被抬举得云里雾里一般。
担任司仪的魏志坤大声宣布:“请岳父岳母放心,我保证一个礼拜办妥宅基地,一个月造好毛坯房,三个月装修好,让你们全家在新房过上团圆年!”
轮到朱思君敬茶,她双膝跪地,饱含深情地叫了声:“爸爸,您辛苦啦!”魏志峰高兴得顾不上喝茶,他塞给儿媳妇一张存折,“孩子,爸一辈子不顺,到老了才活出人模人样。你们去城里买个小套,把首付付了。”
“爸,我们来日方长,不用您操心。这钱您和妈留着自己用。”朱思君不肯收。
“傻孩子,是不是觉得爸不中用啦?”魏志峰嗔怪道,“有你妈的手艺,加上我这个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电商达人,你爸、你妈还要帮你们一道还房贷呢!”像想起什么,魏志峰问朱思君,“你们的山地实景婚礼成了网红,订单一大堆,你说收不收呀?”
“收!”应舒梅抢着答应,“每场十万元,奉送二十桌流水席。志峰叔,我给你十个点的提成,你看够不够?”
魏志峰再次把存折塞给朱思君,“好儿媳,你说呢?”
恰在此时,韩萍萍打进电话,“恭喜啊,丽华!听说你要住别墅了,而我的宾馆项目却黄了。”
储丽华想,何止是住别墅,朱兴年要开民宿,我还要当幼儿园园长、做广场舞领队呢!
(责任编辑:丁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