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其特定性

来源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讲,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调整对象,即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经济法在我国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根本的依据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所谓特定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否不同于民法、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本文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简单概述并从时间、空间角度,以及其与民法、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区别方面分析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关键词】 经济法;调整对象;特定性
  所谓经济法,即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然而,民法、商法、行政法等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中也都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那么,如何区分经济法与这些部门法律呢?这就需要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特定性进行研究。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概述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众说纷纭,但从总体上进行归类,不外乎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自己的调整对象,即“否定说”;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有自己的调整对象,即“肯定说”。
  “否定说”观点认为,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没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其中有三种著名的观点:一是“经济行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政法论”,該观点以著名学者王利民先生、梁慧星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可以看作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将其称为“经济行政法”。二是“学科经济法论”,该观点以佟柔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只是一个法律学科,而非一个真正的法律部门。这个法律学科“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种基本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①三是“综合经济法论”,该观点以王家福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没有自己独立调整的社会关系,经济法其实是民法、行政法和劳动法中的有关经济的法律规范的综合。
  “肯定说”观点认为,经济法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漆多俊先生认为肯定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观点可分为:全、大、中三派。所谓“全”,是指主张经济法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经济法就是国家为调整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或者说“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谓“大”,是指经济法应调整纵向、横向和内部经济关系。这又被称为“纵横关系说”。所谓“中”,是指经济法只调整国家经济管理关系,或者说经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包括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在内。②在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肯定说”成为研究的重点。经济法学界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1、国家协调论。该观点以杨紫煊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监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
  2、国家干预论。该观点以李昌麒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其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应当促进、限制、取缔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具体包括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市场秩序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3、国家调节论。此种观点以漆多俊教授为代表,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包括市场障碍排除关系、国家投资经营管理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
  4、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论。该观点以刘文华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其调整对象包括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市场运行关系、组织内部经济关系和涉外经济关系。
  5、社会公共性论。该观点以王保树先生为代表,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其调整对象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和对外经济管理关系。
  除了上述主流观点外,还有一些未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来进行探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非一切经济关系,而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范围,是漫无边际、捉摸不定的。对于其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时间上的特定性
  我国的经济法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建国以后到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们国家沿袭了“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商品经济,否定了市场的作用,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和实施的。突出强调国家机关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这形成了我国最初的经济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计划方面、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方面、财政方面、金融方面、价格方面。
  然而,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商品流通和自由竞争,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在这一阶段,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了那种事无巨细都要管的模式,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保障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颁布了大量具有全新内容的经济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大量采用了经济手段,并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更加注重管理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将经济法调整对象更好地特定化、细致化。
  2、空间上的特定性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其对本国经济市场的宏观调控及监督管理范围、力度也不同,调控和监管的效果也将不同。即便在相同的经济体制下,各国、各地区不同的国民经济状况也会导致不同的宏观调控及监管措施的出台,经济结构产生变化,经济法调整或重点调整的对象必将不同。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严重限制了自由竞争,歪曲了价值规律,严重危害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开始介入经济生活。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正式诞生,经济法的功能开始显现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关系。   中国解放后,奉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否定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因此我国经济法是为了兼顾计划和市场的经济调节功能。
  3、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是有区别的,而不是交叉的、重叠的。
  (1)与民法的区别
  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中虽然都有经济性内容,但前者是在国家进行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后者则是在经济活动中,平等主體进行经济交往中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虽然两者都涉及经济领域,但前者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是由“公”及于“私”,而后者则完全处于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之中,是“私”领域的内部关系。前者主要调整公共性经济关系,着眼于社会公共秩序和利益,一般不涉及个人的财产和交易关系;后者则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着眼于私利,保护个人的交易安全。
  (2)与行政法的区别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管理关系,它不是控制政府的权力而是注重国家机关的经济职能,自觉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它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社会公共利益,以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行政法主要以国家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这种行政关系包括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时与行政相对人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行政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具体可以分为四类: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行政内部关系。行政法更加注重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这种政治目的是主要是限制国家公权力,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秩序,以保障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产生时间较晚,发展较不完善,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其中,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其特定性的研究尤为关键,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正确看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断进行探索和争鸣,以促进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佟柔,《佟柔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04页
  ② 漆多俊, “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其他”,《法学评论》1991.5
  参考文献:
  [1]杨紫煊.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2]佟柔.佟柔文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漆多俊.经济法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5]卫永清.从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看经济法的本质及其调整对象的特性[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6
  [6]尹广华.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法理反思[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第9卷第10期.2009.10
其他文献
【摘 要】 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与行政相对人订立的合同。本文分析行政合同的基本特征、原则及行政合同的合同性和行政性,从而明确何为行政合同,并且提出行政合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行政合同;基本特征  1 行政合同概念及基本特征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機关为实现行政管理之目标,为维护公共利益,与相对人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通过对市场经济实现民主管理,是民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经济政策角度,从现象到本质,深度解析房价的涨跌。首先分析货币及其超发的原因,引出房地产在中国吸纳货币的作用。再通过研究国内外形势及中国政策,分析房地产泡沫的堆积情况,得出楼市泡沫挤压的必要性和相对合理的政策导向,指明楼盘精细化设计的必然性。  【关键词】 房地产货币;房价;政府职能;房地产泡沫;调控  1 国际现状  1.1货币超发  (1)原因  哈耶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期刊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集团得以快速扩张,但由于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约束条件,总体看还很脆弱,客观上使集团面临更多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处于各种风险的核心,开展以财务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集团强化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因此,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防范与处理这些方面研究财务风险控制模式,能促使企业集团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控制,从而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国内外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农村住宅建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制度建设,开发商企业介入、施工企业、设计企业,以及资源、信用平台等各方提出如何更好的为农村住宅建设成本控制方面的措施,为农村住宅建设健康合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 农村新型节能建筑;成本控制;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一体化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人们对农村建设项目也非常关
期刊
【摘 要】 节能管理在企业效益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增加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科技进步,加快落实推进节能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向节能要效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共识。甚至,越来越多地企业慢慢将手伸向“污水、废气”等传统废弃物的利用,废弃物作为资源被重新回收利用,就是节能管理对企业效益最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经批准的设计概算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深入分析工程投资超概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工程投资“超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建设工程;设计概算;投资失控;造价控制  前言:  经批准的设计概算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是编制项目投资计划、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结算超概算的现象,因此找出并分析工程投资超概的原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阐述了盈余管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重要性,针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下企业盈余管理空间的尺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给出来些会计信息可比性使企业盈余管理规范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帮助企业束缚盈余管理,规范企业的会计计算操作,使市场经济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 会计信息可比性;盈余管理;应对措施  引言:  会计
期刊
【摘 要】 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建筑投资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将其与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加强造价工程的管理,以此为相关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 建设工程;造价;问题;措施  1、新形势下建设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阶段。建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国家的工程经济管理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在新形势的变化中,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各种类型的风险。我们要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防范,比如:利用专业知识对工程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合同加强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使企业的施工更加完善,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摘 要】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的《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将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的范围,可这仅仅是基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附带审查,并没有将其单独纳入可诉范围。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真正实现依法行政,并且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所有规范性文件都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内容的出现,使规范性文件的可诉成为必然。  【关键词】 规范性文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