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5
活动背景:
益智区里的数字纸牌一直是我们班孩子最得宠的游戏材料,他们总是能变着法地玩出新花样。这次他们不局限于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利用纸牌进行了建构游戏。韬韬将两张纸牌的两头立起并紧靠一起,尝试做出站立的三角形,不一会他成功站立起了两张纸牌,并说:“瞧!我做了一个屋顶。”他的举动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兴趣,纷纷过来围观并且尝试。由此我迅速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建构区投放了普通纸牌,引导孩子们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如何用纸牌这种平滑的、特殊的材料构建出高高的房屋,于是,一场“纸牌屋”的游戏开启了。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游戏进展一:尝试让纸牌站起来
冉冉用两张纸牌竖着面对面站立在桌面上,一边用手扶着纸牌,一边用另一只手在两张竖着的纸牌上面横躺一张纸牌,试图用这种方式站立纸牌,但当她放手时,下面的两张纸牌支撑不住上面的纸牌,三张纸牌一起倒了下来。冉冉尝试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月月也用了不同的方式来搭建“房子”,也都没有成功。依涵尝试用其它的辅助工具来帮助纸牌站立,她拿来了雪花片,尝试将纸牌夹在雪花片上,但是雪花片的缝隙太大,夹不住纸牌。她又用其它的积木夹住纸牌,纸牌虽然站立起来,却不能继续向上搭建。
于是,在游戏讲评时,我引导孩子们一起来思考:纸牌为什么站不起来?经过孩子们的交流与讨论得出:纸牌是平面的所以站不起来。那怎样能将纸牌站起来呢?孩子们边思考便尝试,最终,他们有的说可以将纸牌折一折,有的说可以卷一卷。
经过几次的尝试,孩子们掌握了树立纸牌的技巧,有的采用短边对折的方法,有的采用长边对折的方法,有的甚至用了多次对折的方法。
分析: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点,转变预设的目标,及时投放新的材料,通过幼儿自主讨论,教师讲解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在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中拓展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
游戏进展二:尝试垒高,探索搭建
有了把纸牌竖立起来的经验后,孩子们开始尝试用纸牌搭房子,毅凡将折叠后的纸牌依次排队立好,再将未折叠的纸牌轻轻的放在那一排已折叠的纸牌上面,依次类推。但不知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搭高的房子“哗啦”一下倒了,毅凡叹了口气,决定重新搭起,这一次比前一次搭的动作要慢很多。
其它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可杰将纸牌折了三、四次,形成了瓦楞状的外形。孩子们纸牌竖立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分析:
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得出了经验:不是所有的纸牌都需要折叠,需要未折叠的纸牌作为每一層的过渡和衔接。在探索和比较之后,孩子们大多采用了立体纸牌和平面纸牌交替使用的方法,逐层向上垒高。
在垒高的过程中,尽管孩子们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遇到了立不稳、搭一次垮一次的状况,为什么搭高的房子老是倒下来?我引导孩子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的思考,孩子们通过交流与讨论,不断的探索,最后发现了如果纸牌在折叠时没有对整齐,那么在不断垒高的过程中,纸牌就会一点点倾斜,到达一定高度时,纸牌屋就会倒下。于是,在之后的纸牌建构游戏中,孩子们在折叠纸牌时,都会尽量保证边、角对整齐。
游戏进展三:初具雏形,尝试合作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能搭出各种有趣的房子了,形状不同,高度也越来越高,房子也越来越稳固了。孩子们操作的时间也在不断的缩短。毅凡在搭建自己的房子,一层一层的垒高,旁边的可杰也并排建了好几座房子,两个人越搭越近,毅凡说:“你别往我这里搭,我没地方了。”可杰说:“我这里也没有地方了。正当两个人争执起来没完没了的时候,我干预到游戏中去,有意识的引导两个孩子化解矛盾,并支持他们进行合作建构:“大家都想搭这个地方,那怎么办呢?”毅凡想了想说:“要不我们一起搭吧,这一块地方属于我们两个人。”可杰说:“好啊,我们可以搭一座桥,这样我就可以去你家了。”两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
分析:
孩子们的搭建技能一次比一次娴熟,表现得手法也越来越大胆,不同构造的房屋也体现了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环境、周围房屋的不同写照和理解。随着建构游戏的开展,中班年龄阶段的合作游戏也在逐步的发展,引导孩子们合作建构,有利于孩子们相互学习,丰富自身的经验,拓展视野,从同伴的身上认识和学习到一些经验和技能,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建构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小小的纸牌在孩子们的手中玩出了层出不穷的花样,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生活视角。纸牌不仅小巧灵活可以随时拿出来建构,而且易于收放和整理。用纸牌搭出的建筑作品观赏性强,有常规建构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纸牌是一种没有固定玩法的低结构建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建构出各种建筑,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在搭建纸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性,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纸牌建构也能很好的锻炼幼儿的空间定位能力、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背景:
益智区里的数字纸牌一直是我们班孩子最得宠的游戏材料,他们总是能变着法地玩出新花样。这次他们不局限于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利用纸牌进行了建构游戏。韬韬将两张纸牌的两头立起并紧靠一起,尝试做出站立的三角形,不一会他成功站立起了两张纸牌,并说:“瞧!我做了一个屋顶。”他的举动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兴趣,纷纷过来围观并且尝试。由此我迅速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建构区投放了普通纸牌,引导孩子们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如何用纸牌这种平滑的、特殊的材料构建出高高的房屋,于是,一场“纸牌屋”的游戏开启了。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游戏进展一:尝试让纸牌站起来
冉冉用两张纸牌竖着面对面站立在桌面上,一边用手扶着纸牌,一边用另一只手在两张竖着的纸牌上面横躺一张纸牌,试图用这种方式站立纸牌,但当她放手时,下面的两张纸牌支撑不住上面的纸牌,三张纸牌一起倒了下来。冉冉尝试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月月也用了不同的方式来搭建“房子”,也都没有成功。依涵尝试用其它的辅助工具来帮助纸牌站立,她拿来了雪花片,尝试将纸牌夹在雪花片上,但是雪花片的缝隙太大,夹不住纸牌。她又用其它的积木夹住纸牌,纸牌虽然站立起来,却不能继续向上搭建。
于是,在游戏讲评时,我引导孩子们一起来思考:纸牌为什么站不起来?经过孩子们的交流与讨论得出:纸牌是平面的所以站不起来。那怎样能将纸牌站起来呢?孩子们边思考便尝试,最终,他们有的说可以将纸牌折一折,有的说可以卷一卷。
经过几次的尝试,孩子们掌握了树立纸牌的技巧,有的采用短边对折的方法,有的采用长边对折的方法,有的甚至用了多次对折的方法。
分析: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点,转变预设的目标,及时投放新的材料,通过幼儿自主讨论,教师讲解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在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中拓展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
游戏进展二:尝试垒高,探索搭建
有了把纸牌竖立起来的经验后,孩子们开始尝试用纸牌搭房子,毅凡将折叠后的纸牌依次排队立好,再将未折叠的纸牌轻轻的放在那一排已折叠的纸牌上面,依次类推。但不知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搭高的房子“哗啦”一下倒了,毅凡叹了口气,决定重新搭起,这一次比前一次搭的动作要慢很多。
其它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可杰将纸牌折了三、四次,形成了瓦楞状的外形。孩子们纸牌竖立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分析:
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得出了经验:不是所有的纸牌都需要折叠,需要未折叠的纸牌作为每一層的过渡和衔接。在探索和比较之后,孩子们大多采用了立体纸牌和平面纸牌交替使用的方法,逐层向上垒高。
在垒高的过程中,尽管孩子们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遇到了立不稳、搭一次垮一次的状况,为什么搭高的房子老是倒下来?我引导孩子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的思考,孩子们通过交流与讨论,不断的探索,最后发现了如果纸牌在折叠时没有对整齐,那么在不断垒高的过程中,纸牌就会一点点倾斜,到达一定高度时,纸牌屋就会倒下。于是,在之后的纸牌建构游戏中,孩子们在折叠纸牌时,都会尽量保证边、角对整齐。
游戏进展三:初具雏形,尝试合作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能搭出各种有趣的房子了,形状不同,高度也越来越高,房子也越来越稳固了。孩子们操作的时间也在不断的缩短。毅凡在搭建自己的房子,一层一层的垒高,旁边的可杰也并排建了好几座房子,两个人越搭越近,毅凡说:“你别往我这里搭,我没地方了。”可杰说:“我这里也没有地方了。正当两个人争执起来没完没了的时候,我干预到游戏中去,有意识的引导两个孩子化解矛盾,并支持他们进行合作建构:“大家都想搭这个地方,那怎么办呢?”毅凡想了想说:“要不我们一起搭吧,这一块地方属于我们两个人。”可杰说:“好啊,我们可以搭一座桥,这样我就可以去你家了。”两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
分析:
孩子们的搭建技能一次比一次娴熟,表现得手法也越来越大胆,不同构造的房屋也体现了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环境、周围房屋的不同写照和理解。随着建构游戏的开展,中班年龄阶段的合作游戏也在逐步的发展,引导孩子们合作建构,有利于孩子们相互学习,丰富自身的经验,拓展视野,从同伴的身上认识和学习到一些经验和技能,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建构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小小的纸牌在孩子们的手中玩出了层出不穷的花样,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生活视角。纸牌不仅小巧灵活可以随时拿出来建构,而且易于收放和整理。用纸牌搭出的建筑作品观赏性强,有常规建构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纸牌是一种没有固定玩法的低结构建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建构出各种建筑,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在搭建纸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性,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纸牌建构也能很好的锻炼幼儿的空间定位能力、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