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生育高峰,张扬、自我、青春的气息还在稚嫩的脸上荡漾,猛然间要从“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当年的“小太阳”们能顺利实现这种角色转换吗?在怀胎十月换来新生命呱呱坠地之后,他们怎样养育孩子呢?
难以适应新角色
25岁的刘影,儿子已经10个月了,生孩子前在外企工作,现在是“专职妈妈”。她说:“妈妈身体不好,婆婆又在外地,我只能自己带孩子。没有经验,于是就一边看书、上网查资料,一边照料宝宝。从宝宝出生到现在,我都没睡过一天好觉。现在才知道妈妈以前带我的辛苦,也体会了当父母的不容易。”母亲这个新角色让她一时难以适应,照顾孩子的吃力程度,远远超出她的想象。
以前,她一觉睡到上午9点,而现在每隔2个小时就要起身为儿子喂奶半个小时。“困得要命,根本不想睁开眼。可是儿子使劲哭,我只能强撑着起来。”刘影觉得给儿子喂奶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光辛苦不说,还经常会出些小状况让人措手不及。儿子吃奶爱打瞌睡,姿势也有点野蛮,动不动就会咬伤妈妈的乳头,还时常吐奶。喂儿子喝奶最让人头疼:儿子三个月时,一瓶奶要一个小时才能喂完,前半截吃得很快,后半截开始哭,含着奶嘴玩。
儿子生病更是令他们感到恐怖的事。有一天半夜,刘影被儿子的哭闹声吵醒,儿子身体滚烫,她一下子慌了神,急急忙忙和老公跑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已经烧到40度了。医生严肃地说,做家长的怎么能这样,太不负责了,孩子要是再这样发烧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当时,吓得刘影出了一身冷汗。
刘影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备受宠爱,单位的同事都觉得她挺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她自己也有同感:“孩子是偶然怀上的,直到生下来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做好准备。宝宝刚出生那几天,我觉得很兴奋,也挺骄傲。可是新鲜感一过就开始担心,自己这么年轻就被小孩缠住,以后就别再想有私人空间了,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一想到这些就会难受,甚至还有点压抑。”
渐渐地,刘影似乎对“母亲”这个称号有些视若畏途了,她甚至羞于在同学或者朋友面前承认自己已经做了母亲。但腹部上那明显的妊娠纹,还有依然尚未恢复的臃肿身材,都时时提醒刘影:自己已经是个当了母亲的人。有时候,刘影也会自责,儿子毕竟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温柔地爱他呢?
但想归想,每当回到尿片、哭闹、整天围着小家伙转的时候,刘影就又感到自己提不起精神来,总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多了一份责任感
1981年出生的Nana,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女儿融融刚刚2岁。她说,生孩子完全没有计划,在她看来,生与不生都无所谓,既没有把孩子的出生当作是二人世界的终结,也没有十分热烈地期待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但这些想法有了改变。孩子毫无保留地把一切托付给你,她不是你的玩具娃娃,玩腻了可以随意丢弃,她是一个属于你的小生命。当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母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想着要去爱护她,抚育她。
Nana说,怀孕时几乎没有妊娠反应,做事依旧随心所欲,她经常上网和同学聊天,有时正聊着突然口渴想去拿水,但是忘了自己是个大肚子,肚子碰到桌子后才想起来。周末也依旧和老公享受二人世界或者与朋友相约出去玩,但自从融融出生后,无论周末有什么事情,都会推掉,专心地在家带女儿。以前出去逛街都是给自己挑衣服、买化妆品,现在出去一心只想给融融买东西。
Nana说,现在思维方式也完全变了,变得“成熟”、“懂事”了,遇到什么事情不再先想到自己,而是一切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毕竟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开始,你就成为了一个母亲,也就多了份责任。
Nana的孩子是交给保姆带,她坐阵指挥。其实,她的父母很想带外孙女,但是在Nana看来,父母的育儿经验已经过时了,专业的保姆要比自己的父母更会照顾孩子,自己的“育儿精神”得以很好的贯彻。她希望孩子得到科学的、独立的教育。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顾,她定期带融融去医院做体检,请专业医生教她带孩子。
Nana刚刚怀孕时就开始在MSN上写日志,记录自己怀孕、生产、育儿的过程。她觉得,对自己来说,日志的写作过程也是年轻父母不断成长的过程。在网上,提出的问题总是会得到其他热心父母的解答,网络能轻易地拉近距离。
她在女儿5个月时接触早教,通过早教班的学习,了解到在每个阶段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比如说到了爬的敏感期,用一些专门的方法引导孩子,一岁左右,手的敏感期到了,这时要锻炼孩子手的活动能力。
现在,Nana的老公又给孩子报了个让孩子玩游戏的辅导班,实行全英文外教,两三个孩子一起上,一节40分钟的课价格在150元左右。根据Nana老公的说法,这叫情商投资。他小时候,父母重视的自然是学习成绩,对于个人性格发展和社交能力是不太在意的。而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以及情商远比考试成绩和智商来得重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合群,善于融入群体,社交能力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在教育方面,她崇尚一切以孩子快乐为目标的“开放式教育”。Nana说,我会带孩子听音乐、看戏剧、到游泳馆健身等。我们这一辈的新妈妈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想法比较先进。一次,女儿在客厅自己跑着玩,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我看在眼里却不去扶,只见她四下张望一下,就自己爬起来去玩了。
对于孩子的未来她并没有过多的考虑,Nana说,孩子喜欢什么她会尽量满足,任其发展。
两代人的差异
陈兰脸色圆润,粉中透白,显然“月子”坐得很成功。陈兰说这是公公婆婆照料的功劳。“不过,”她犹豫了一下,“带孩子,老人家的观念太老了。”
26岁的陈兰结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可是,自从有了孩子后矛盾就凸显出来。
从陈兰怀孕那天起,全家人对她备加呵护。为了增加育儿知识,陈兰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讲座,宝宝还没出生,她就从专家那里了解到了诸如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护理等常识。
孩子出生后,为了能科学地照料孩子,陈兰和老公想找个月嫂,可是遭到了两家四位老人的“集体抵制”。他们认为,月嫂毕竟是外人,肯定不如家里人照顾得尽心。
陈兰在怀孕时买了很多育儿书,她力图把那些现代科学的育儿方法应用到宝宝身上。例如在宝宝洗完澡后,为他做全身各部位的按摩,以促进孩子发育。可是等她把按摩油拿出来,说明用意后,公婆一致反对,说宝宝身体很娇嫩,洗好澡就要立刻包裹起来,否则就会受凉。看到宝宝在床上哭时,她想按照书本上教得那样,“仔细观察,视情况处理,决不轻易把他抱起来”,可公婆一听到孩子哭,就很快冲过来,把宝宝抱到手里。时间一长,宝宝养成了一抱就睡、不抱不睡的习惯。陈兰说现在几乎天天生活在“冲突”中,她感到疲惫不堪。
曾亲手带大三个小孩的婆婆,对于陈兰的“照本宣科”颇有微词。看到月子里的陈兰不断地翻看育儿书,婆婆会劝她多休息,养养眼睛。后来陈兰渐渐地领悟到,婆婆不让她看书,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她认为我一味赞同书本里的‘现代派’育儿观,与她所奉行的育儿‘老理’存在严重冲突,而‘现代派’的许多观点在她看来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噱头。”
初为人母,陈兰说很想成为“主力”来照顾宝宝。可是她发现,在育儿方面根本没有发言权,处于绝对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