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教学的对象是非操本族语的人。要使操汉语本族语的人能够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教学,将学生学习外语的心态调整好。这是一种直接涉及能否学习好外语的心理因素。必须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热情。主要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正确引导、树立信心、静心刻苦、善于张口、勤于动手、不怕错误、循序渐进、一视同仁。
【关键词】外语;教学;学生;心理
众所周知, 外语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因为教学的对象是非操本族语的人。对于一个掌握了一门母语以后再学第二门语言的人要比学习本族语言要难得多。因为一个人在学会了一种语言之后,就意味着他已经具有了一种民族思维和这个民族的完整思维习惯。当他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母语的思维习惯就要时刻与其对抗和干扰。要摆脱母语习惯性干扰通常是比较难的。因此,我认为,要使操汉语本族语的人能够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我们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学习外语的心态调整好。这是一种直接涉及能否学习好外语的心理因素。要搞好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
中国改革开方以后,受西方教育影响,现代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自由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不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指标,造成了某些学生随意不来上课的现象,有的个别学生经常不来上课,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学习外语不同于学其它专业,它的见效程度是极为缓慢的,学习效果不是一目了然的,单靠考试时突击,是不能奏效的。如果学习外语的人不能持之以恒,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具有学习外语的良好心理素质,最终就不会学好外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外语的心理素质,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具有学习外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扫除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总结多年我外语教学的经验,应该注意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引导;二是树立信心;三是静心刻苦;四是善于张口;五是勤于动手;六是不怕错误;七是循序渐进; 八是一视同仁。
一、 正确引导
目前选择學习俄语的学生并非都是出自于内心的自愿,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被动的。其原因是在高考报自愿时,填写了服从分配,就被分来学俄语了。有的同学一听学俄语心里就不乐意,有的根本就没有兴趣。有的同学认为,学习俄语没有前途,不好找工作。还有的同学认为,俄语很难,还没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学生学好俄语的拦路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里障碍,所需要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通过实际例子告诉学生学习外语的益处和未来光明的前途。
二、树立信心
树立信心是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为难情绪和厌倦情绪。学习外语的枯燥性往往会导致厌学,厌学会导致错误増多,错误増多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成绩下降会导致丧失学习信心。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求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鼓励,要少批评,多表扬。要让学生尝到学习外语的甜头,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必要性。总之,要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外交和人民日常生活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渗透,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学习外语的信心。
三、静心刻苦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句话经常是对人的身体而言。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事事不争、不抢、不要,不过多的操心费神,不为琐事烦脑,遇事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他就不会上火,不上火,也就不会得病。其实,学习外语也是一样,人必须静下心来,能够坐住櫈子,耐得住寂寞。努力刻苦记好每一个单词, 造好每一个句子,学好每一篇课文。
四、善于张口
学习外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外语和学习其它专业不同,它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因素,尽管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决定性的。要想使学生学好外语,首先要让学生开口用外语讲话,要让学生多说、多读、多听,只有反复让学生多进行语言训练,才能使学生正确的发好每一个外语字母的音,正确读好每个外语句子的语调,做到流利而自如的表达外语。
五、勤于动手
学习外语还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记忆深化的过程。记忆深化是从初浅记忆向深层的记忆转化的过程。从认知学的角度讲,一个语言符号一般不能被第一次接受后就立刻深入脑海永不忘记,要使它在脑海里深深扎根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同一个信息反复多次在脑好里出现,大脑被同一种语言符号反复刺激,才能得以实现。勤于动手就是要反复书写这些语言符号,使之不断深化记忆。一般来说,一个语言符号,不经过100次在脑字中的反复出现是不会牢牢记住的。写是其中一个增强记忆的最好途径。
六、不怕错误
学习外语的人多半不敢开口说话,更不善于动手用外语写文章。经常是一开口就说错,一提笔就忘字。这是困扰学习外语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因此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往往是越怕出错越出错,越不敢说越不想说,越不爱写越写不好,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学习障碍。要告诉学生学习外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出错,正确的语言表达往往都是从多次和反复的错误中产生出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让学生能够从最初学会的一个生词,发展到会组合自由词组,再发展到会造完整的句子,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语言的方法。常此以往,学生不可能不将大脑里储存的语言信息在必要的语言使用场合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是对所学语言的归纳和总结,是语言实践的自我表现,也是对所学语言的净化。所以说,不怕错误、反复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一个良好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会了用外语思维,才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才能写出一篇象样的外语文章。
七、循序渐进
学习外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速战速决,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一锹挖一口井,而是要循序渐进,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学习外语的成效不是一眼就能看得见的,不是唾手可得。学习外语是积累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的过程,是由少到多的过程,是从低到高的过程,是阶梯式的递增的过程。每个学习外语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了很长时间的外语,好象什么也不会说,没有感到自己的外语水平的提高。只有当他回过头来看时,才发现自己积累了不少知识,记住了很多词汇,有时会突然感到自己会用外语说话了,那种兴奋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的确,学习外语的成效是会有阶段性的飞跃感。一般半年至一年就会产生一个阶段性的飞跃。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人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提高了。
八、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是教外语的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学习外语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经常性的语言训练。这也是帮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的一个慢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还需要教师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获得同等的教学待遇。同等的教学待遇是指同等的课堂训练的机会,同等的改作业的机会,特别是获得公平公正的考试分数。总之,教师要将课上练习时间合理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从心里感到所得的成绩和所取得的分数和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关注和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诱导,加之于全方位的培养,必然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英魁,《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98-100页。
[2]郑英魁,《研究生外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新形势,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313-320页。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外语;教学;学生;心理
众所周知, 外语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因为教学的对象是非操本族语的人。对于一个掌握了一门母语以后再学第二门语言的人要比学习本族语言要难得多。因为一个人在学会了一种语言之后,就意味着他已经具有了一种民族思维和这个民族的完整思维习惯。当他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母语的思维习惯就要时刻与其对抗和干扰。要摆脱母语习惯性干扰通常是比较难的。因此,我认为,要使操汉语本族语的人能够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我们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学习外语的心态调整好。这是一种直接涉及能否学习好外语的心理因素。要搞好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
中国改革开方以后,受西方教育影响,现代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自由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不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指标,造成了某些学生随意不来上课的现象,有的个别学生经常不来上课,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学习外语不同于学其它专业,它的见效程度是极为缓慢的,学习效果不是一目了然的,单靠考试时突击,是不能奏效的。如果学习外语的人不能持之以恒,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具有学习外语的良好心理素质,最终就不会学好外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外语的心理素质,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具有学习外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扫除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总结多年我外语教学的经验,应该注意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引导;二是树立信心;三是静心刻苦;四是善于张口;五是勤于动手;六是不怕错误;七是循序渐进; 八是一视同仁。
一、 正确引导
目前选择學习俄语的学生并非都是出自于内心的自愿,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被动的。其原因是在高考报自愿时,填写了服从分配,就被分来学俄语了。有的同学一听学俄语心里就不乐意,有的根本就没有兴趣。有的同学认为,学习俄语没有前途,不好找工作。还有的同学认为,俄语很难,还没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学生学好俄语的拦路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里障碍,所需要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通过实际例子告诉学生学习外语的益处和未来光明的前途。
二、树立信心
树立信心是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为难情绪和厌倦情绪。学习外语的枯燥性往往会导致厌学,厌学会导致错误増多,错误増多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成绩下降会导致丧失学习信心。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求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鼓励,要少批评,多表扬。要让学生尝到学习外语的甜头,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必要性。总之,要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外交和人民日常生活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渗透,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学习外语的信心。
三、静心刻苦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句话经常是对人的身体而言。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事事不争、不抢、不要,不过多的操心费神,不为琐事烦脑,遇事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他就不会上火,不上火,也就不会得病。其实,学习外语也是一样,人必须静下心来,能够坐住櫈子,耐得住寂寞。努力刻苦记好每一个单词, 造好每一个句子,学好每一篇课文。
四、善于张口
学习外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外语和学习其它专业不同,它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因素,尽管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决定性的。要想使学生学好外语,首先要让学生开口用外语讲话,要让学生多说、多读、多听,只有反复让学生多进行语言训练,才能使学生正确的发好每一个外语字母的音,正确读好每个外语句子的语调,做到流利而自如的表达外语。
五、勤于动手
学习外语还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记忆深化的过程。记忆深化是从初浅记忆向深层的记忆转化的过程。从认知学的角度讲,一个语言符号一般不能被第一次接受后就立刻深入脑海永不忘记,要使它在脑海里深深扎根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同一个信息反复多次在脑好里出现,大脑被同一种语言符号反复刺激,才能得以实现。勤于动手就是要反复书写这些语言符号,使之不断深化记忆。一般来说,一个语言符号,不经过100次在脑字中的反复出现是不会牢牢记住的。写是其中一个增强记忆的最好途径。
六、不怕错误
学习外语的人多半不敢开口说话,更不善于动手用外语写文章。经常是一开口就说错,一提笔就忘字。这是困扰学习外语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因此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往往是越怕出错越出错,越不敢说越不想说,越不爱写越写不好,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学习障碍。要告诉学生学习外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出错,正确的语言表达往往都是从多次和反复的错误中产生出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让学生能够从最初学会的一个生词,发展到会组合自由词组,再发展到会造完整的句子,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语言的方法。常此以往,学生不可能不将大脑里储存的语言信息在必要的语言使用场合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是对所学语言的归纳和总结,是语言实践的自我表现,也是对所学语言的净化。所以说,不怕错误、反复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一个良好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会了用外语思维,才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才能写出一篇象样的外语文章。
七、循序渐进
学习外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速战速决,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一锹挖一口井,而是要循序渐进,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学习外语的成效不是一眼就能看得见的,不是唾手可得。学习外语是积累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的过程,是由少到多的过程,是从低到高的过程,是阶梯式的递增的过程。每个学习外语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了很长时间的外语,好象什么也不会说,没有感到自己的外语水平的提高。只有当他回过头来看时,才发现自己积累了不少知识,记住了很多词汇,有时会突然感到自己会用外语说话了,那种兴奋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的确,学习外语的成效是会有阶段性的飞跃感。一般半年至一年就会产生一个阶段性的飞跃。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人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提高了。
八、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是教外语的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学习外语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经常性的语言训练。这也是帮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的一个慢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还需要教师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获得同等的教学待遇。同等的教学待遇是指同等的课堂训练的机会,同等的改作业的机会,特别是获得公平公正的考试分数。总之,教师要将课上练习时间合理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从心里感到所得的成绩和所取得的分数和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关注和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诱导,加之于全方位的培养,必然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英魁,《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98-100页。
[2]郑英魁,《研究生外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新形势,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313-320页。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