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舞蹈家黄豆豆是1995年“春晚”节目《醉鼓》中跳得最高的小伙子,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他以“中国功夫”技惊四座,他曾表示自己要从“舞蹈匠”变为“舞蹈家”。那么,我们地理教师应如何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呢?这一问题应该引起中学地理教师的思考。
  教师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更要仰望星空。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认识世界。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付出努力,却得不到收获。那么,中学地理教师应如何促进专业发展呢?对此,我认为教师要走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且教且学
  1.向自己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从内部打开则是鲜活的生命,因此要想有所突破,教师就要从自身内部着手,打牢基础,促进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展现自我魅力。
  (1)关注教材。
  在所有的教学资料里,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涵,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教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教材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新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求者。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活用教材,扩展和补充教材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往往小心翼翼,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在熟悉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先试着调整单元内知识点的编排顺序,然后试着调整单元间知识点的编排顺序,以使教材逻辑关系更加合理,更贴近学生,从而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运用“5W”原则。
  ①what,即“是什么”,如“什么是洋流”。
  ②when,即“什么时候”,如“洋流的季节分布”。
  ③where,即“什么地点”,如“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④why,即“什么原因”,如“洋流的形成原因”。
  ⑤how,即“什么影响”,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W”原则是阐释地理事物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可以用于很多方面,不一定要局限于教材。教师要由关注教材逐步转变为关注课堂和学生,设计出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教出新意。
  对于一堆土,有人认为它毫无价值,而有人则将其做成雕塑。由此可见,教师要大胆创新,创新教学、创新课堂,充分发挥教学作用。
  (2)关注学生。
  波利亚曾说: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在关注教材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想法、兴趣点、感受,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
  例如,在讲授“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精简教材知识,突出主干内容,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关注地理课程。
  教师在按照学校的地理课时安排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比现在的课时安排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思考改进的原因,以及将来的改进趋势。这样就能理清脉络,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
  2.向专家学者学。
  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教师要虚心学习,勤于请教专家学者。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教师就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例如,南师大附中的孙小红老师在教学时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引入课堂,注重可视性教学资源与地理有效教学的联系。听过孙小红老师讲课的教师都深受启发。
  3.向同事学。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组成团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分享经验。这既有利于教师自身成长,也有利于整个教学团队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震”的相关知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
  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
  学生思考:影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地震灾害?
  活动展开:
  ①危害篇——名“震”一时。
  活动一:众说纷纭——用语言表述地震的危害。
  活动二:慧眼识真——探究地震的分布规律。
  活动三:视频学习——总结地震的成因、分类和主要特征。
  活动四:勇攀高峰——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②预报篇——严“震”以待。
  活动五:看电影,了解地震前兆。
  ③求生篇——临“震”逃生。
  活动六:看电影,观察地震逃生的不正确做法。
  活动七:逃生演习——掌握逃生技能。
  这位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加工和整理,从名“震”一时、严“震”以待、临“震”逃生三个角度,给学生搭建了学习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地震的方方面面,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步——且读且思
  1.做一名善于读书的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可以读一些教学理论书籍,如《地理学思想史》,然后结合自身情况,系统开展教学活动。
  地理教师要读一些教学技能书籍,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板书设计、图示绘制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教师要读一些教学期刊,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以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
  地理教师要读一些人文书籍,如《中国国家地理》,以增长见识,丰富教学素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职业同其他职业不一样,它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因此,在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后,教师就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做一名善于思考的地理教师。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思考,培养思考的习惯,及时对自己、对教学进行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步——且行且写
  读书固然重要,但写作也同样重要。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一活,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理一理思路,使问题更清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们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有的教师不会写也不敢写,其实教师可以从日常教学写起,写教学故事、教学反思、观课笔记等,积极参与论文评比。每过一段时间,教师就可以把所写内容整理成文,进行发表,以传播自己的教学思想。
  教师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读书时记读书笔记,开会时记开会笔记,听课时记听课笔记,只要不断坚持,就能获得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记录教学心得,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就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公开课、示范课和优质课比赛,促进自身教学技能提高。在每一次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不足,积累经验,获得提高。
  总之,要想不断进步与提高,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把教学当作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保持对教学的热情。我相信,只要中学地理教师不断学习,就一定能“破茧成蝶”,获得专业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资产处置工作进程的深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和处置手段,进一步改善处置环境,以达到加快处置速度、提高处置效率、迅速化解金融
从近几年山东省各地市中考地理试题的发展变化趋势看,试题的导向性明确,突出了学科特点及创新教育,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地图有关知识的考查(含无图考图题)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查,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主要涉及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可持续发展观内容试
期刊
区域经济开放度作为一个地区重要标志性指标,可以反映该地区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程度,通过数据分析,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河南经济在全国相对的封闭状态和河南产品在国际市场较弱的竞
装配式钢结构是近几年钢架建筑研究的重要内容,装配式钢结构通过螺栓连接来实现施工现场的快速装配,保证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是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内外
营销环境的变化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合作性学习的兴起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传统课堂提问的误区  由于旧的观念与教学方式使传统课堂提问存在许多缺陷,致使其积极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更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认识传统课堂提问的缺陷,避免走人误区。  1.重讲轻思。传统课堂提问重在“助讲”,注重为教师“讲解”服务、
《园林工程》课是园林、园艺、林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实践性要求强,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是集中安排学生进工场,教学常因教场地等条件限制,实践环节一度很难有效开
当今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师备课能力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提高历史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备课能力  备课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课堂教学达成历史学科教学目标,而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众所周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历史教师要大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1.历史教师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