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手段。但任何的音乐作品,都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而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诗词,以她简洁、凝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提炼,成为千古传唱,至今仍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如果音乐老师在教学语言中,能把音乐与诗词两者恰当的有机结合起来,在音乐中创造诗词的意境,把诗词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达到一种可意会也可言传的艺术效果,这不失为一种珠联璧合的结合。
一、用诗词来启发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我国古代《乐汇》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但一首音乐作品出来,马上要让同学们进入所特定的情感之中,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同学们所熟悉的诗词,首先把同学们带进诗的意境中,随后潜移默化到音乐的情感中。
如在教学《念故乡》这首歌时,我首先用比较低沉、缓慢地语速背诵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马上把学生带入了思故乡、思亲人的情感之中,接着让同学们分析这两首诗所表露出来的基调与感受。而音乐与诗又是融会贯通的,那首《念故乡》所要表现倾吐的思乡之情,与无声的思乡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深沉、怅惘的意境之中。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诗能把人类感情中最崇高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之中。
再如在教学朝鲜民歌《哩哩哩》时,我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开场白;在教学《江南春早》时,把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搬上了“舞台”,使学生以境传情,以情传声。
二、用诗词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
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具有自己特殊的教育和审美作用,不管艺术家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反映出艺术家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反映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看法,并潜移默化的,运用美学的原理去影响人、感化人、使人的灵魂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用诗词来诠释作者心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是最恰当的。
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传统的变奏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上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表现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但那种借镜抒情的意境,又似乎只有用李白的两句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诠释更合适,因为诗与音乐都无法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它们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一种艺术提炼。
如在教学《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又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来诠释歌中所蕴含的那种意境。在欣赏《翻身的日子》时,我引用了毛泽东的“雄鸡一唱天下白”、在教学《爱我中华》时,我搬出了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三、用诗词来概括音乐作品的主题
音乐作品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一首曲子学完后,最后用简短的诗句来概括一下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使学生们更加明了。
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时,老师首先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学唱5 1;1 3;3 5这一连串的层层递进的“起来”时,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们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于是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诗作为该首曲子的主题而结束。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中,我用“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作为该首曲子的主题等
75%的同学觉得教师用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并富有诗意,并从中也对音乐长生了浓厚的兴趣;有8.3%的同学觉得教师用诗词的语言可有可無;有16.7%的学生觉得教师的语言太深奥,有点听不懂。
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如果音乐老师在教学语言中,能把音乐与诗词两者恰当的有机结合起来,在音乐中创造诗词的意境,把诗词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达到一种可意会也可言传的艺术效果,这不失为一种珠联璧合的结合。
一、用诗词来启发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我国古代《乐汇》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但一首音乐作品出来,马上要让同学们进入所特定的情感之中,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同学们所熟悉的诗词,首先把同学们带进诗的意境中,随后潜移默化到音乐的情感中。
如在教学《念故乡》这首歌时,我首先用比较低沉、缓慢地语速背诵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马上把学生带入了思故乡、思亲人的情感之中,接着让同学们分析这两首诗所表露出来的基调与感受。而音乐与诗又是融会贯通的,那首《念故乡》所要表现倾吐的思乡之情,与无声的思乡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深沉、怅惘的意境之中。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诗能把人类感情中最崇高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之中。
再如在教学朝鲜民歌《哩哩哩》时,我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开场白;在教学《江南春早》时,把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搬上了“舞台”,使学生以境传情,以情传声。
二、用诗词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
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具有自己特殊的教育和审美作用,不管艺术家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反映出艺术家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反映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看法,并潜移默化的,运用美学的原理去影响人、感化人、使人的灵魂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用诗词来诠释作者心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是最恰当的。
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传统的变奏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上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表现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但那种借镜抒情的意境,又似乎只有用李白的两句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诠释更合适,因为诗与音乐都无法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它们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一种艺术提炼。
如在教学《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又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来诠释歌中所蕴含的那种意境。在欣赏《翻身的日子》时,我引用了毛泽东的“雄鸡一唱天下白”、在教学《爱我中华》时,我搬出了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三、用诗词来概括音乐作品的主题
音乐作品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一首曲子学完后,最后用简短的诗句来概括一下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使学生们更加明了。
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时,老师首先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学唱5 1;1 3;3 5这一连串的层层递进的“起来”时,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们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于是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诗作为该首曲子的主题而结束。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中,我用“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作为该首曲子的主题等
75%的同学觉得教师用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并富有诗意,并从中也对音乐长生了浓厚的兴趣;有8.3%的同学觉得教师用诗词的语言可有可無;有16.7%的学生觉得教师的语言太深奥,有点听不懂。
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