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标准判定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一致性分析及其应用现状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两种标准判定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一致性,并调查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5年9至12月,连续收集在北京安贞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最终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3 018例。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标准判定应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人群。定量标准:2011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标准,即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的人群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定性标准:2013年发布的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的相关标准:合并下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男性年龄≥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高血压,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8 kg/m2);吸烟;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采用面对面询问、现场测量以及既往就诊记录查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入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为判定标准,3 018例入选者中2 024例(67.1%)应口服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以危险因素≥3个为判定标准,3 018例入选者中2 350例(77.9%)应口服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为判定金标准,以危险因素个数作为判定标准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61%,两种标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5%。经一致性评估,Kappa值=0.628(U=35.824,P<0.001),提示两种判定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标准,风险≥10%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53.1%(1 074/2 024),风险<10%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12.7%(126/994)。以危险因素个数为判定标准,≥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49.2%(1 156/2 350),<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6.6%(44/668)。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标准判定口服阿司匹林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率明显高于以危险因素个数为判定标准的患者[53.1%(1 074/2 024)比49.2%(1 156/2 350),χ2=6.523,P=0.011]。阿司匹林应用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有关,OR值分别为1.047(95%CI 1.035~1.060)、1.969(95%CI 1.403~2.762)、2.065(95%CI 1.623~3.629)、3.493(95%CI 2.726~4.475)、1.344(95%CI 1.109~1.628)。而与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未见相关性,OR值分别为1.137(95%CI 0.828~1.562)和0.986(95%CI 0.767~1.266)。

结论

两种标准判定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一致性较好,判定为应该服用的患者中约半数服用了阿司匹林,是否服用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其他文献
NLRP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3)炎性小体是细胞内一类多蛋白复合体,活化后能促进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释放,参与炎性反应的进程。近年关于NLRP3炎性小体在眼表和眼底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的结
期刊
目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段。近年来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行IOL置换术的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IOL置换术作为一种非常规手术,常需联合其他手术,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是否所有IOL异常均需要行IOL置换术?能否且如何避免行IOL置换术?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强调严格掌握IOL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中华眼科杂志,2018,54
目的了解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因并发性白内障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葡萄膜炎患者7例(7只眼)[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49±20)岁],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为对照[3例(3只眼),均为女性,年龄54、71、74岁]。术中撕取前囊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前囊膜上皮细胞,记录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细
现代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目的不再是简单追求复明,而必须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尤其角膜散光情况,通过手术进行矫正,达到屈光手术的效果,获得更好的术后全程视力。术前角膜散光、手术源性散光、术后散光度数残留均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给予充分认识和重视。本文提出关注术源性散光及其矫正角膜散光、积极选择适宜的方法矫正术前角膜散
目的探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外斜视猫模型内直肌肌分化因子5(Myf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选择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幼猫(4~6周)2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无菌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再根据药物干预时间分为4周亚组、8周亚组、12周亚组,每亚组3只。通过缩短外直肌并前徙制作右眼外斜视幼猫模型后,实验组将外源性IGF-Ⅰ 0
期刊
目的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或微导管无法通过闭塞病变,或者球囊虽然可以通过闭塞病变但无法充分预扩张,因此采用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手术成功的标准为冠状动脉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