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种标准判定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一致性,并调查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5年9至12月,连续收集在北京安贞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最终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3 018例。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标准判定应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人群。定量标准:2011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标准,即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的人群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定性标准:2013年发布的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的相关标准:合并下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男性年龄≥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高血压,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8 kg/m2);吸烟;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采用面对面询问、现场测量以及既往就诊记录查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入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为判定标准,3 018例入选者中2 024例(67.1%)应口服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以危险因素≥3个为判定标准,3 018例入选者中2 350例(77.9%)应口服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为判定金标准,以危险因素个数作为判定标准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61%,两种标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5%。经一致性评估,Kappa值=0.628(U=35.824,P<0.001),提示两种判定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标准,风险≥10%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53.1%(1 074/2 024),风险<10%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12.7%(126/994)。以危险因素个数为判定标准,≥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49.2%(1 156/2 350),<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口服阿司匹林者占6.6%(44/668)。以模型计算出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标准判定口服阿司匹林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率明显高于以危险因素个数为判定标准的患者[53.1%(1 074/2 024)比49.2%(1 156/2 350),χ2=6.523,P=0.011]。阿司匹林应用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有关,OR值分别为1.047(95%CI 1.035~1.060)、1.969(95%CI 1.403~2.762)、2.065(95%CI 1.623~3.629)、3.493(95%CI 2.726~4.475)、1.344(95%CI 1.109~1.628)。而与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未见相关性,OR值分别为1.137(95%CI 0.828~1.562)和0.986(95%CI 0.767~1.266)。
结论两种标准判定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一致性较好,判定为应该服用的患者中约半数服用了阿司匹林,是否服用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