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尼泊尔喝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4两个月,我去了印度、尼泊尔和祖国的宝岛台湾,都是与茶有关的一次旅行。
  印度最好的茶产在喜马拉雅山东北部的大吉岭。做成的红茶汤色不似一般红茶那么红中带黑,而是带琥珀色、香味浓烈。他们习惯把浸泡的茶汤再加进牛奶、糖和柠檬汁一块儿喝。印度也产绿茶,多由喀什米尔地区的茶叶炒制,此外还把茶树的枝叶提炼成透明无色黏稠、味道有如松脂的茶树精油,是印度人常用的香皂、面霜、除臭和消毒杀菌剂中的添加剂。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茶的包装很精致讲究,例如在锡罐外再套一个锦缎布色袋缀以丝绳,或是用红木手工雕刻成类似雪茄烟式的扁盒,图案都极细腻和具民族化。喝完茶,这只盒子就是一只首饰盒。里面的茶叶最多200克,一般是100克左右,小纸盒和竹编的扁包装还有50克的。有一种阿萨姆红茶里就混有豆蔻果、桂皮、丁香和姜,饮用时一定要加糖和牛奶,是极富异域风味的茶。也有类似国内一条香烟的包装,里面分别是3小盒印度东北部大吉岭、阿萨姆和印度南端尼尔吉里的茶,这样包装的茶就称礼品茶。总之,印度的茶行销欧洲久负盛名,除绿茶外都要加进其它调料。品质较好的茶100克是25美元,最一般的混有佛手柑油的茶100克是6.5美元。在选购时还要分别认清首摘和二次采摘的标识,这在我国的包装上是看不到的。当然,也不像中国有的地方要规定统一包装。失去企业和商品的个性。
  飞行大约一个半小时,便从新德里到了尼泊尔。尼泊尔是个高原国家,主人好客,接机献花环,送机系哈达。沿途除了梯田看不到茶,因为从首都加德满都到中国樟木口岸只有4小时的车程,所以那里有不少藏民的村落,喝着中国西藏或印度的茶。加德满都有条神圣的恒河,活着的人浸在水里清洗自己的灵魂。死去的人就在相隔几步的地方架起木柴焚烧。没有啼哭和哀乐,只在遗体上撒着鲜花,烧完了把黑色的灰往河里一推,生与死就是这么无声地贴近轮回着。恒河两岸几百米长的地方除了台阶供人沐浴,就是几十个焚尸台在忙碌,眼前就有4具遗体在冒着呛鼻的浓烟。台阶边的山体上一个个不足3平方米的洞穴就是修行者的家。说是家,却空空如也没有桌椅,地上仅有一条毛毯的“床”,传说当年禅宗始祖达摩在这样的地方面壁9年是可能的。我遇到一位在喝茶的修行者。下体只有一条围布,拿着铜的茶罐与茶杯。他很年轻,眼神明亮友善。我给他拍了照片。他似乎也想请我跟他进去喝茶,但以这么一条河中的水泡茶,我实在不敢受用。后来我又遇见了着装怪异、脸上涂沫着色彩的修行者,我拍了不少照片,并和其中的几位合影,赠送他们喜欢的清凉油。
  在尼泊尔的纳加廓特,有一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巴德岗街区。建筑形式与家家户户门窗上的木雕记录着13世纪以来的东方艺术。街区的中心有一个誉为“露天博物馆”的杜巴广场。广场中,众多各个时期的石砌庙宇与巨大的神兽座雕令人徜徉于古代的文化群体中,就在广场的一角有个独立的茶馆,底层卖茶,中层是个文化展示馆,顶层供应着一般的印度红茶。
  9天时间往返于印度、尼泊尔之间。四、五星级的宾馆客房中都提供洁净瓶装水,但不供应茶叶。有一家宾馆里挂着一位日本旅客写的“一期一会”条幅,让我想到这儿对“茶文化”的词可能是完全陌生的。茶在这里也许就是解乏、解渴和宗教祭祀性的。几天来,幸亏我自己带去了电水壶、茶叶和英式转换插座,休息时,沏上一壶茶慰问一下自己在40~42℃高温下的一天劳累。并胡诌了几句:
  雪头盖顶竞风流,潇洒游走真自由。
  动静相宜合阴阳,人生平仄是春秋。
  言语不通心相近,点头含笑意也投。
  茶味虽异茶缘好,做片茶叶绿油油。
其他文献
策划/组稿 陈 莹 杨 巍 林更生  6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也许是意味着从呱呱坠地到不断成熟,进而步入花甲;对于一个战后获得新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从百废待举到百业兴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在其成长或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荆棘遍布、艰难重重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对于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和旺盛生命力的茶业而言,这个定律自然也是不二法门。  回首60年来的新中国茶业,筚路蓝缕地一路走来,每一个深深
期刊
在茶意浓浓、欢声笑语的“闽茶中国行”暨首站台湾行的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海峡荼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以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义杰、《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为“闽茶中国行”活动送上美好祝福。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
期刊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
期刊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期刊
曾几何时,我在一本艺术理论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艺术世界是相通的,”在璀璨瑰丽的中国艺术殿堂里,细观文学、国画、书法、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虽彼此独立存在,却不相互排斥隔绝,而是五为映衬,互为显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以画入瓷”等,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印诗书,堪称一绝,独步艺坛、其画作尤其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无不
期刊
不知为何,第一眼见到这些陶器时,我的脑中就一直浮现着那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美好又淡然的体验,在我伸手去轻轻触摸它们时,就似有股来自生命最深处的感动,连接彼此。  如若说饮茶是我的爱好,那么体会每款不同的饮器带来的不同感觉便是除了茶叶之外,我更加能够对饮茶如此痴迷的原因了。追随着茶器的香气、茶器的滋味以及茶器与唇间那霎时的触碰,引发的是饮茶的另一番乐趣。    雨过天晴云开处    清雅
期刊
曾几何时,随着“斗茶”蔚然成风,有人把茶界比作群雄纷争的江湖,斗茶则是比武,茶王赛更是武林大会。一时间,各路“英雄”,为争夺市场,纷纷出手过招,一比高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以“岩骨花香”闻名武林的岩茶“世家”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侠士横空出世,其师承武夷“四大名师”之首的大红袍,练就了“岩骨”与“花香”参融的盖世武功。  在喧嚣嘈杂的西营里茶市中,“茶武馆”四处林立,“高手”如云。沿着廊道前行,继
期刊
会所原来是一个舶来品,意思是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北京最早的一家会所“皇家俱乐部”成立于1990年,由境外投资,引进国外高档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模式。1994年,北京出现了会员制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他们的特点是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俱乐部内豪华、高档,休闲娱乐一应俱全。1996年至1997年,以俱乐部为主的会所开始转型,大型的高档社区出现了私家会所,会所的设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受港式会所的
期刊
已是6月,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是热得喘不过气。现在却依然凉爽如春。天气怡人。只是水榭的荷却退迟不见开,着急,甚是着急,有事没事的总在小荷塘边转悠,可连含苞的花蕾都不见踪影,只有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  又是几天连绵的雨,看着飘然而落的雨和被雨水洗过墨绿油亮的荷叶.心中渐渐变得坦然。莲花的开放,都是经历了风霜雨露的洗礼、淤泥河塘的锻造,才次第绽露笑颜的啊,又有哪一朵,会是拔苗助长、偷工减料地蓦然开放呢?
期刊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不像李白的诗,读起来像在喝浓醇甘美的佳酿,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亦有“我醉欲眼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不羁。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读着读着,便不知不觉地微醺,直到酩酊大醉,这是诗仙和酒仙的风范。然而,与他一起闪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