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马克杯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n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解呢?马克杯是什么?马克杯来自英文mug。意为有柄的杯子,杯身一般为圆柱形,杯身上必有一个把手。马克杯不仅造型新颖别致无所不用其极,而且相当能装,大约在150毫升至350毫升不等,杯体很厚实,保温效果良好,冲一杯水在杯子里能喝很久很久……在西方,马克杯既没有特别的材质,也不是专属某种饮品的杯子。它代表了一种务实的生活方式,一种简单的文化。
  马克杯,一种纯粹的舶来文化,散发着欧罗巴大陆中世纪的气息,深深地嵌入了这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的子民的生活,在她茶具史上画上了不重不浅的一笔,也毫无疑问地写进了她的历史。
  马克杯从何时出现?或许应该从那足以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外销瓷时期开始吧。让我们从那些有幸遗留的历史文物中,一起回顾那段璀璨的过往,一步步探寻马克杯到来的足迹。
  
  康熙青花
  
  这款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的青花马克杯,经历岁月的洗礼,已经不那么完好。它的口沿破了,杯身裂了,连那最初光滑的闪耀着迷人光芒的釉色也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华。黯淡下来了只剩下经年历月后的古朴。这是西方典型的马克杯杯形,杯底厚重平整,直筒形的杯身直径12厘米,高15.5厘米,应该是它那个年代的“巨人”了吧?设计精巧的手柄与杯身相衔接处独具匠心地装饰着葡萄,与巨大厚重的杯身相得益彰。让整个器物看起来协调美观。这褪尽了光华的杯子静静地立在那里,在向我们述说着什么呢?定是那段属于它的家族——外销瓷的辉煌历史吧。
  康熙以极为锐利长远的眼光解除了海禁,自此广州、泉州、宁波的航道上舶满了前来“天朝上国”寻觅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东方瑰宝——瓷器的船舶,一艘艘的巨型货轮满载白银与大清国交换瓷器。这些为了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而特别烧制的“订烧瓷”或叫“来样加工”更贴切些,它们有的不加装饰,有的装饰简率,外销到西方后被进一步装饰、美化。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的中产阶级竞相购买中国瓷器,用它们美化餐具、改变室内的装饰风格,掀起了西方“中国热”的高潮。
  这场贸易从16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这是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是中国瓷器创造的神话。
  
  清末粉彩
  
  她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体态轻盈,身段婀娜,一袭白色的玻璃釉外衣上绣着清丽秀雅的花卉图案,婷婷袅袅更显得风姿卓越。她就是最美的粉彩瓷,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她总是那么生动形象,楚楚动人,清丽粉润、柔和、细腻而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各式各样的静物图案遇到了她,都极富诗情画意。
  这款清朝末年的粉彩马克杯,是绝对的“混血儿”。她的器形是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杯,可是已不是典型的马克杯模样,融入了东方含蓄内敛的气质。杯身不再巨大厚重,而是轻巧灵秀;纹饰不再是“来样加工”时的西方流行图案,而是中式的花卉图案,一个完美的中西混血儿。只是她生不逢时,出生时家道已中落,再见不到家族兴旺时的胜景。康熙时创立,雍正、乾隆两朝达到顶峰。盛极一时的粉彩瓷曾一度达到了连青花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清末的时候社会已不像康乾盛世时那样富足,工匠们也都没有了前辈们的记忆与创作热情,只是能勉强地维持下去这一份产业。
  所以用心体会她的时候,便会感觉出她深藏着的那一种忧伤,这淡淡的忧伤是她轻轻叹息地无奈于对自己家族的感伤吧。看着她哀婉的模样,真的心痛,忍不住爱怜地抚摸她,轻声地安慰。
  
  文革印记
  
  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所有人都狂热地崇拜领袖,推崇英雄。所有经历过的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所有遗留下来的物也都深深地刻上了它的烙印。
  “文革瓷”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尤以革命圣地图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最能刻画那个年代陶瓷艺术特征。
  这个在与老手表静静对视的文革瓷马克杯便是那个年代的典型物件。它通体白色。杯盖上写着“为人民服务”,杯身上立成一排的毛主席语录闪耀着代表无产阶级的红光,旁边则是经典的毛主席语录“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看着它遥想那狂热的年代。这应该是那个年代里在知识分子中最流行的杯子吧,因为奔走全国各地的人们携带这样易碎的瓷杯是不方便的,当年意气风发的他们背在身上的应该是那种搪瓷质地的马克杯,牢固耐用,能经受住四处奔走的颠簸。
  马克杯与中国传统茶杯不同的是,马克杯体积较大,杯体也较厚。很多人都有收藏马克杯的爱好,好看的马克杯可是时尚一族的心头之爱哦!
其他文献
儒为国学,茶为国饮,两者情相连理相通。  儒学尚“礼”,视礼为立身处世之道;茶道也尚礼,将礼茶品茗作为敬师会友之仪。儒学重“仁”,以“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为君子之德;茶道崇静,静心修身静神养德,以善良之心接纳世间万物、儒学尚“和”,儒者“学而优则仕,不仕则后隐”,心境平和,祈福天下和谐;茶道崇“和”,以品茶求得气清神爽,旨在天人合一  儒与茶有不解之缘。学者考证,《左传》记载鲁国蒲园有六棵大茶树
期刊
四大违和莫嗟呀,日长且颂赵州茶。  江山劫历曾刘手,王谢堂经燕雀家。  多病怜君悲愿重,无情笑我咏空花、  闲来修订合香谱,封寄僧伽供法华。  这是我前年写的一首旧体诗,题作:步元玉奉和宗舜法师《四十感怀》。与宗舜法师结缘于河北赵州柏林禅寺,此后品茗说香,诗笺往来,大有相知恨晚之慨。法师曾任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西园寺副寺、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寓居北京。从事弘法利生工作
期刊
历来中国文人墨客都有风雅闲逸之好。或月下听琴,或竹下对弈,或品评书画,或吟诗作赋,或独酌对饮,或围坐品茗,故曰“琴棋书画诗酒茶”为文人七宝。在这七样宝贝中,不消说,“琴棋书画诗”是作为“合格”文人的必备资质,而酒和茶就更是历朝历代文人的文化符号了,一个浓烈,一个清淡,一个让人“举杯消愁愁更愁”,一个则令人“两腋习习清风生”。二者虽品性不同,但文化意味却是脉脉相通的,皆为文人所钟爱。皆为激发文人文思
期刊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茶、制茶、饮茶到利用茶已有几千年历史。  1600多年前,正值晋室刚刚东渡60个春秋,闽人就在南安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郑重地刻下了“莲花茶襟”4个犬字,闽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由此滥觞。只可惜。唐时的陆羽没到福建来,《茶经》中关于闽茶的论述也仅仅只是吉光片羽,  400多年后,在宋都东京皇宫里,徽宗赵佶摩挲着蔡襄在北苑刚刚焙好的龙团凤饼,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写道:“本朝之兴
期刊
备受关注的2010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澳门茶博会)于6月10日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及巴西等国的政府部门官员、参展企业代表、各大主流媒体记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市民观众上千人见证了盛大的开幕典礼。  本届澳门蔡博会,展会面积8000平方米,设展位250个,150家中外企业参展,展品囊括了6大茶类上千个品种;还有来自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茶具及各地木制、竹制、石制、根雕工
期刊
一年多前,中国北京奥运给全世界在21世纪的“零零年代”末画上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惊叹号,让世人切身感受到了正昂首向前的中国那充满活力的呼吸。一年多后,中国上海世博又给全世界在21世纪“一零年代”之始奉上了一场五光十色的“飨宴”。若说历时半月的奥运会是世界体育水准的顶级较量,那么世上博会则是世界各国“综合素质”的顶级较量,它几乎辐射到了世界各国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它无论在时间的长度上,还是所
期刊
曾志挥何许人,他是中华总商会驻澳门区域茶誉理事,澳门茶艺协会永远会长,澳门人称其为“普洱茶王”。  认识曾志挥先生是在澳门的茶事活动上,那时他正在表演台上为众多茶人“粉丝”作激情讲演,他站在舞台上并不“安分”,前后左右踱着步,比划着手,说到兴头上,还“灵犀一指”向台下的听众反问,给他们来个小测试。  看着很精彩,听着却不过癌,因为曾志挥的讲座从头到尾全是粤语,让笔者和另一位从云南来的记者很是头痛,
期刊
爱茶的人都有一份“野心”:遍访天下名茶,共品世间好茶。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空灵的口感、丰富的内涵,更在于它是“结缘”的良伴,以茶结缘,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享尽天下名茶。  安徽一位名为“且饮且读”的茶友策划了一个与10位茶友共同分享好茶的活动——流浪的茶多拉盒子,首先由台湾的茶友“莉森”在盒子里放进几款台湾的产区茶,然后寄出茶盒到安徽茶友且饮且读的手上,分享盒子里的台茶之后,他在
期刊
策划/组稿 陈 莹 杨 巍 林更生  6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也许是意味着从呱呱坠地到不断成熟,进而步入花甲;对于一个战后获得新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从百废待举到百业兴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在其成长或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荆棘遍布、艰难重重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对于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和旺盛生命力的茶业而言,这个定律自然也是不二法门。  回首60年来的新中国茶业,筚路蓝缕地一路走来,每一个深深
期刊
在茶意浓浓、欢声笑语的“闽茶中国行”暨首站台湾行的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海峡荼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以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义杰、《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为“闽茶中国行”活动送上美好祝福。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