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要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积极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進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思政课教育也不例外,也需要能够基于网络化发展积极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慕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很受师生欢迎,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能够基于“慕课”背景进行教学创新,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关 键 词] “慕课”;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03-01
一、“慕课”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慕课”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是突出的。具体而言,“慕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因为“慕课”应用能够凸显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慕课”背景下,教师需要将知识内化为视频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掌握知识,并能够与教师在线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组织课堂教学,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并能够对教育内容进行反思,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种颠覆。不仅如此,“慕课”还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变化。在“慕课”背景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材,甚至不同的教师进行思政学习,学生也可以在家中实现学习,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环境更为多元和开放,这能够极大地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另外,“慕课”还能有效丰富教育资源,实现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在高校内共享。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慕课”向不同院校的名师进行学习,可以利用“慕课”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可以利用“慕课”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大数据搜集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慕课”平台,教育者可以获得大量系统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能够促进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最后,在“慕课”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能够积极进行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能够积极改革课堂,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这样,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二、“慕课”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思政教育管理理念
在“慕课”背景下,新手段和新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成功应用,必须要借助管理者管理理念的转变。作为学校领导,在思政教育管理中,要能够积极更新管理观念,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领导要能够认识到“慕课”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积极教育广大思政教育者能够转变观念,真正接受“慕课”教育;要能够创新管理制度并加强环境建设,为“慕课”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要能够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引导师生关注“慕课”的应用。
(二)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
很多学校目前还没有独立开展思政课“慕课”教育,因此,学校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慕课”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加入一个“慕课”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聆听到专家的讲课,跟着专家进行思政知识学习。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并能够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的遗留问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保障学生思政学习效果。
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线上学习,自学相关教育专家的教育内容。同时,在线下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小组讨论、个体辅导、观看专家视频、做报告等方式进行教育活动的创新,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观看视频和名师课件,自主完成作业,参加测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在线下,师生互动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师生也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甚至可以开展演讲活动。这种教育模式设计的有学生的自学环节,有讨论、辩论,有解答,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必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提升教师能力素养
“慕课”模式要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还要依靠教师素养能力的提升。思政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依然要借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教师能力素养是工作重点。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慕课”环境下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迎接新的挑战。思政教师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能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另外,思政教师在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中,要能够自觉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积极研究“慕课”应用,并在教育活动中自觉践行这种应用。思政教育者应根据教育规律,自觉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加强多方面的学习,能够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增加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以有效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关 键 词] “慕课”;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03-01
一、“慕课”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慕课”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是突出的。具体而言,“慕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因为“慕课”应用能够凸显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慕课”背景下,教师需要将知识内化为视频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掌握知识,并能够与教师在线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组织课堂教学,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并能够对教育内容进行反思,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种颠覆。不仅如此,“慕课”还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变化。在“慕课”背景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材,甚至不同的教师进行思政学习,学生也可以在家中实现学习,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环境更为多元和开放,这能够极大地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另外,“慕课”还能有效丰富教育资源,实现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在高校内共享。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慕课”向不同院校的名师进行学习,可以利用“慕课”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可以利用“慕课”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大数据搜集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慕课”平台,教育者可以获得大量系统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能够促进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最后,在“慕课”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能够积极进行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能够积极改革课堂,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这样,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二、“慕课”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思政教育管理理念
在“慕课”背景下,新手段和新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成功应用,必须要借助管理者管理理念的转变。作为学校领导,在思政教育管理中,要能够积极更新管理观念,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领导要能够认识到“慕课”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积极教育广大思政教育者能够转变观念,真正接受“慕课”教育;要能够创新管理制度并加强环境建设,为“慕课”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要能够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引导师生关注“慕课”的应用。
(二)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
很多学校目前还没有独立开展思政课“慕课”教育,因此,学校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慕课”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加入一个“慕课”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聆听到专家的讲课,跟着专家进行思政知识学习。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并能够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的遗留问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保障学生思政学习效果。
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线上学习,自学相关教育专家的教育内容。同时,在线下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小组讨论、个体辅导、观看专家视频、做报告等方式进行教育活动的创新,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观看视频和名师课件,自主完成作业,参加测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在线下,师生互动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师生也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甚至可以开展演讲活动。这种教育模式设计的有学生的自学环节,有讨论、辩论,有解答,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必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提升教师能力素养
“慕课”模式要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还要依靠教师素养能力的提升。思政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依然要借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教师能力素养是工作重点。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慕课”环境下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迎接新的挑战。思政教师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能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另外,思政教师在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中,要能够自觉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积极研究“慕课”应用,并在教育活动中自觉践行这种应用。思政教育者应根据教育规律,自觉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加强多方面的学习,能够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增加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以有效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