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向未来——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我的安居梦 陈严进
197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江苏建湖县一个两乡交界的村子里,乡与乡的边缘,这里的群众也有点边缘化。交通不便是最大的问题,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最真实的写照。我出生时,家庭经济十分窘迫。祖父修建的那个茅草房,又矮又小,单砖墙,内墙是土块垒的,房梁、中柱是自家种植的树,夏秋时节,蚂蚁、虫子很多,而蚊虫的叮咬,更是不胜其烦。
父亲曾经从事过生产队农机维修工作,拥有一技之长,改革开放后,在城里谋得一份合同制工人的工作,并渐渐站稳了脚跟。我经常想,我父亲其实也属于最早的进城打工人员。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举家搬迁至城关镇,亲友帮忙,几经周折,在城郊结合部获得一块宅基地。倾其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旧房的变卖,加上七拼八凑的一些资金,砌起了3间砖混结构的平房。风雨无虞,一家人倒也安然自得。
2001年,我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程序,在近百名报名者中,幸运地走进一家区级报社,成了一个媒体人,工作处所也从城郊转入城区。
在乡镇工作时,生活在父母身边,妹妹、弟弟还未工作,一家7口人,挤在父母自建的三间平房里。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有相互照应、人多热闹等妙处,但也免不了拥挤不堪、磕磕碰碰的烦恼。进入报社工作后,人少事多,编务繁,采访忙,加之个人存折上少得可怜的数字,购房无从谈起,只好先在报社附近的洋西新村租一间房,独自居住。
那种10几户人家租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中午午睡时,谁家有人打一喷嚏,全院子人惊醒。特别是夏天的早晨,院子里特别热闹,女人抢着院子里唯一的水龙头洗衣服,男人在懒散地做早饭,孩子跟着收录机学英语,还有孩子哭闹着不肯起床上学。而前一天加班到十一二点的我,只能早早起床,洗把脸,早早来到办公室寻觅片刻宁静。
起初,老婆孩子依然届住在乡镇。后来女儿要到城里上学,为选择相对安静一点的居住环境,我只好离开最初租住的大院。此后经历多次择邻搬迁,备受寻房之烦、搬家之累。当然,在此期间,还得到一些领导和朋友的关心,帮助我克服困难,走过那段苦中有乐的时光。
2004年7月,在父母的资助和亲戚的支持下,我利用公积金政策贷了点款,完成个人首次置业,在市区购置了一套二手房,过上了城里人的安居乐业生活。
2008年底,阳光工资、绩效工资在省、市、区陆续启动,涨工资利好信息不断,对未来收入倍增的信心日盛,二次置业的念头在心里像气球一样持续膨胀。2009年秋天,我圆了自己的新房梦,三口之家,住在100多平方的小高层楼房里,乐享生活的安定和甜美。
中国梦,人民梦,就我个人而言,圆了安居梦体会最深,感慨最多。
安居乐业,个人之幸,全民之福。
梦想的互信桥梁 张广宇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中华民族在文化源头上关于诚信的认识,对于今天我们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人言则无不信者”。可见,“诚”与“信”二者互训,含义相通,互为依赖。“诚”要人们内心真诚、真实,做事才能成功;“信”要人们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言行一致,信守诺言,才能立足于社会。诚信对于个人、集体和国家都至关重要。一个诚信的人,得到人们的信赖,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帮助最终走向成功;一个诚信的政党,得到人们的信任,最终必然“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诚信的政府,得到人们的信服,必将上下一心凝聚力量,共克时艰、固若金汤。所以,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纵览千年兴衰后得出结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当代西方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著作《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也强调,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由文化、习惯和宗教等所决定,与经济资本无关,但是这种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所以,诚信度高的国家,经济就繁荣;反之,诚信度低的国家经济就落后。
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跨越阶段,全省人民在“两个率先”目标指引下,围绕“八项工程”和“三個重点”,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精神,在江苏大地上放飞希望、追逐梦想,急需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创新、社会和谐、生态宜人的大好局面。而撬起这一局面的杠杆正是诚信建设,用诚信托起“两个率先”的梦想。
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政府为引领。“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机制为支撑。诚信是全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协同合作来共同应对,努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一时失信,长久受制”的机制。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文化为涵养。诚信文化是孕育滋养诚信的“阳光雨露”和“精神家园”。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法治为保障。法律是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诚信的法治化可以大大提高失信行为的法律成本和经济成本,从而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谱写“中国梦”姜堰篇章 李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姜堰撤市设区后,加快融入泰州,实现与中心城市同步发展、同标准民生水平,成为姜堰群众的衷心向往,我们积极顺应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富民强区战略,推进姜堰崛起苏中、跨越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努力谱写“中国梦”姜堰生动篇章。 共创“富民”之路,提升群众收入水平。以产业促进富民。加快发展以大棚蔬菜、葡萄种植、食用菌菇等为特色的生态高效农业,以智能电网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新型工业,以国家5A级溱湖旅游景区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保障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创业带动富民。健全创业培训、审批服务、财税扶持、融资信贷等政策体系,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业者在宽松的环境中勇于创业、创成大业。以帮扶激励富民。通过帮理思路、帮引项目、帮扶资金等措施,真正使困难群众有稳定收入保障、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
落实“惠民”之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与泰州中心城市之间的道路连接,形成泰姜之间快捷通道;全力做好供水、排污、电力、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扩容、延伸,加速与中心城市空间上的融合发展。加大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传承力度,建设生态秀美的宜居环境。加快城乡社会保障接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实现与泰州“同城同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保障机制并轨,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以及失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增强公众安全感、幸福感。扩大城乡公共服务范围。加强与泰州公共交通的对接,力争三年内全部开通镇村公交,提升公共交通同城度。放大姜堰“教育品牌”效应,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大病救助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的问题,与泰州中心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
坚持“乐民”之举,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创新、团结拼搏奋进”的姜堰精神。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使奋发图强、跨越赶超成为姜堰新时期主旋律。彰显文化独特魅力。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城区“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放大“激情三水”等文艺品牌效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服务。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深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動,借助“姜堰好人”评选平台,大力宣传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人与人之间亲善友爱、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社会风尚。
夯实“安民”之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扩大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持久地推进法治姜堰建设、和谐姜堰建设,把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当作捍卫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教育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办事、维护权益,以法治促进和保障和谐,以和谐检验法治的成效,确保社会公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力争城市和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95%以上。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强重大决策、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建立区委民情巡视办和督查办,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事有人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三解三促”和大走访、大下访,进一步钝化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提高执政能力 包卫兵 徐培华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取得知识,“习”就是付之实践,“说”字和“悦”字通用,就是喜悦愉快。一句话中包含了知识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真是内容丰富,言简意赅。
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勤奋学习是一个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话题。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20世纪40年代,党在延安就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毛泽东曾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与时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对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学习进行了阐述。学习力是一个组织和一个人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的形势下惟一持久的竞争力,也是一个政党惟一持久的发展动力。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提高学习力。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通过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才能拓宽视野、判明人势,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人民最火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
雪莱曾说:“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同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真正担负起领导13亿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夏玉兰
我的安居梦 陈严进
197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江苏建湖县一个两乡交界的村子里,乡与乡的边缘,这里的群众也有点边缘化。交通不便是最大的问题,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最真实的写照。我出生时,家庭经济十分窘迫。祖父修建的那个茅草房,又矮又小,单砖墙,内墙是土块垒的,房梁、中柱是自家种植的树,夏秋时节,蚂蚁、虫子很多,而蚊虫的叮咬,更是不胜其烦。
父亲曾经从事过生产队农机维修工作,拥有一技之长,改革开放后,在城里谋得一份合同制工人的工作,并渐渐站稳了脚跟。我经常想,我父亲其实也属于最早的进城打工人员。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举家搬迁至城关镇,亲友帮忙,几经周折,在城郊结合部获得一块宅基地。倾其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旧房的变卖,加上七拼八凑的一些资金,砌起了3间砖混结构的平房。风雨无虞,一家人倒也安然自得。
2001年,我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程序,在近百名报名者中,幸运地走进一家区级报社,成了一个媒体人,工作处所也从城郊转入城区。
在乡镇工作时,生活在父母身边,妹妹、弟弟还未工作,一家7口人,挤在父母自建的三间平房里。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有相互照应、人多热闹等妙处,但也免不了拥挤不堪、磕磕碰碰的烦恼。进入报社工作后,人少事多,编务繁,采访忙,加之个人存折上少得可怜的数字,购房无从谈起,只好先在报社附近的洋西新村租一间房,独自居住。
那种10几户人家租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中午午睡时,谁家有人打一喷嚏,全院子人惊醒。特别是夏天的早晨,院子里特别热闹,女人抢着院子里唯一的水龙头洗衣服,男人在懒散地做早饭,孩子跟着收录机学英语,还有孩子哭闹着不肯起床上学。而前一天加班到十一二点的我,只能早早起床,洗把脸,早早来到办公室寻觅片刻宁静。
起初,老婆孩子依然届住在乡镇。后来女儿要到城里上学,为选择相对安静一点的居住环境,我只好离开最初租住的大院。此后经历多次择邻搬迁,备受寻房之烦、搬家之累。当然,在此期间,还得到一些领导和朋友的关心,帮助我克服困难,走过那段苦中有乐的时光。
2004年7月,在父母的资助和亲戚的支持下,我利用公积金政策贷了点款,完成个人首次置业,在市区购置了一套二手房,过上了城里人的安居乐业生活。
2008年底,阳光工资、绩效工资在省、市、区陆续启动,涨工资利好信息不断,对未来收入倍增的信心日盛,二次置业的念头在心里像气球一样持续膨胀。2009年秋天,我圆了自己的新房梦,三口之家,住在100多平方的小高层楼房里,乐享生活的安定和甜美。
中国梦,人民梦,就我个人而言,圆了安居梦体会最深,感慨最多。
安居乐业,个人之幸,全民之福。
梦想的互信桥梁 张广宇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中华民族在文化源头上关于诚信的认识,对于今天我们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人言则无不信者”。可见,“诚”与“信”二者互训,含义相通,互为依赖。“诚”要人们内心真诚、真实,做事才能成功;“信”要人们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言行一致,信守诺言,才能立足于社会。诚信对于个人、集体和国家都至关重要。一个诚信的人,得到人们的信赖,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帮助最终走向成功;一个诚信的政党,得到人们的信任,最终必然“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诚信的政府,得到人们的信服,必将上下一心凝聚力量,共克时艰、固若金汤。所以,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纵览千年兴衰后得出结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当代西方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著作《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也强调,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由文化、习惯和宗教等所决定,与经济资本无关,但是这种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所以,诚信度高的国家,经济就繁荣;反之,诚信度低的国家经济就落后。
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跨越阶段,全省人民在“两个率先”目标指引下,围绕“八项工程”和“三個重点”,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精神,在江苏大地上放飞希望、追逐梦想,急需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创新、社会和谐、生态宜人的大好局面。而撬起这一局面的杠杆正是诚信建设,用诚信托起“两个率先”的梦想。
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政府为引领。“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机制为支撑。诚信是全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协同合作来共同应对,努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一时失信,长久受制”的机制。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文化为涵养。诚信文化是孕育滋养诚信的“阳光雨露”和“精神家园”。托起率先梦想,应以诚信法治为保障。法律是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诚信的法治化可以大大提高失信行为的法律成本和经济成本,从而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谱写“中国梦”姜堰篇章 李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姜堰撤市设区后,加快融入泰州,实现与中心城市同步发展、同标准民生水平,成为姜堰群众的衷心向往,我们积极顺应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富民强区战略,推进姜堰崛起苏中、跨越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努力谱写“中国梦”姜堰生动篇章。 共创“富民”之路,提升群众收入水平。以产业促进富民。加快发展以大棚蔬菜、葡萄种植、食用菌菇等为特色的生态高效农业,以智能电网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新型工业,以国家5A级溱湖旅游景区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保障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创业带动富民。健全创业培训、审批服务、财税扶持、融资信贷等政策体系,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业者在宽松的环境中勇于创业、创成大业。以帮扶激励富民。通过帮理思路、帮引项目、帮扶资金等措施,真正使困难群众有稳定收入保障、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
落实“惠民”之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与泰州中心城市之间的道路连接,形成泰姜之间快捷通道;全力做好供水、排污、电力、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扩容、延伸,加速与中心城市空间上的融合发展。加大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传承力度,建设生态秀美的宜居环境。加快城乡社会保障接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实现与泰州“同城同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保障机制并轨,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以及失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增强公众安全感、幸福感。扩大城乡公共服务范围。加强与泰州公共交通的对接,力争三年内全部开通镇村公交,提升公共交通同城度。放大姜堰“教育品牌”效应,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大病救助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的问题,与泰州中心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
坚持“乐民”之举,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创新、团结拼搏奋进”的姜堰精神。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使奋发图强、跨越赶超成为姜堰新时期主旋律。彰显文化独特魅力。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城区“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放大“激情三水”等文艺品牌效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服务。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深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動,借助“姜堰好人”评选平台,大力宣传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人与人之间亲善友爱、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社会风尚。
夯实“安民”之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扩大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持久地推进法治姜堰建设、和谐姜堰建设,把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当作捍卫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教育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办事、维护权益,以法治促进和保障和谐,以和谐检验法治的成效,确保社会公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力争城市和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95%以上。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强重大决策、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建立区委民情巡视办和督查办,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事有人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三解三促”和大走访、大下访,进一步钝化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提高执政能力 包卫兵 徐培华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取得知识,“习”就是付之实践,“说”字和“悦”字通用,就是喜悦愉快。一句话中包含了知识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真是内容丰富,言简意赅。
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勤奋学习是一个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话题。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20世纪40年代,党在延安就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毛泽东曾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与时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对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学习进行了阐述。学习力是一个组织和一个人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的形势下惟一持久的竞争力,也是一个政党惟一持久的发展动力。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提高学习力。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通过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才能拓宽视野、判明人势,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人民最火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
雪莱曾说:“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同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真正担负起领导13亿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