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精心观察和护理后,41例(74.5%)痊愈,7例(12.7%)中度残疾,3例(7.3%)重度残疾,2例(3.6%)植物生存,2例(3.6%)死亡。结论 加强对重型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护理,可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治疗时机,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0-02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是指治疗前格拉斯哥评分在8分及以下,且持续昏迷6h以上的颅脑损伤,近年来其发生率明显上升[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多存在意识障碍,并伴有多种并发症,护理难度较大[2]。本研究探讨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在12-68岁之间,平均为(34.2±5.7)岁;昏迷时间为2-16d,平均为7.9d。其中,17例颅骨骨折以及脑挫裂伤,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行去骨瓣减压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行保守治疗。
  2 护 理
  2.1 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初期应密切观察并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以便能够及早诊断颅内血肿,在出现脑疝前及时实施手术治疗,这也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之所在。与此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智以及生命体征等,这也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因素。其中,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加深,则表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患者如存在瞳孔大小不一、进行性昏迷加重、呼吸变慢、血压增高以及脉搏较慢等,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应警惕脑疝的形成[3]。应加强护理,由专人看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每15-30min左右检查1次生命体征,每5-10min左右查看1次瞳孔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手术及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2.2 呼吸道护理 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非常重要。主要是昏迷患者的呼吸反射以及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功能明显减弱,无法及时地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且患者的昏迷時间比较长,其口腔中常聚集有分泌物,且呕吐物等可导致呼吸道堵塞而引起窒息,还可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应保持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并定时将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分泌物较多、较难吸出并且深度昏迷者,需要尽快实施气管切开术;对于发生呼吸中枢抑制而影响气体交换者,应予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对于存在脑脊液鼻漏者,切忌经鼻腔吸痰,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等,以促进有效排痰,同时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体位护理 患者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耳部及鼻部的清洁通畅。应尽量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探视以及搬动,如需搬动,应避免屈颈。为了保护患者的脑组织,以免发生脑水肿,应将床头调高约15°-30°,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还可在头部放置冰袋来降低脑部代谢,有效减少脑部的耗氧量。手术期间,仍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以便于术中血肿引流,同时因注意协助患者翻身,1次/2h,以免发生压疮或者坠积性肺炎。
  2.4 24h出入量记录 为避免发生脑水肿,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对液体摄入量进行限制,并适当应用脱水剂。由于昏迷患者无法经口用药、进食等,需准确记录其24h出入量,以便及时制定并完善治疗计划,同时也可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2.5 营养供给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必须及时补充能量以及蛋白质,并减轻机体消耗。对于存在意识障碍者,应予以暂禁食,并及时补液支持,以促进其肠功能的恢复。对于长期昏迷患者,待其肠鸣音恢复以后,则可采用鼻饲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并且容易消化的饮食,注意控制鼻饲量,每次应在300ml以内,并定期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在鼻饲之前,应先将呼吸道中的痰液吸尽,并抬高床头约15°-30°,在鼻饲30min以内切忌翻身,以免发生食物返流。鼻饲管应每周更换1次。
  2.6 五官、皮肤及会阴护理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发生脑脊液耳漏、鼻漏等,且昏迷患者常由于眼险不能完全闭合而发生角膜溃疡以及角膜炎等;患者常因口腔内聚集分泌物而引发口腔感染;由于患者无法自主进行体位更换,如不及时翻身可导致受压部位产生压疮。对于这类患者,应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应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眼部清洗,2-3次/d,并滴入抗生素眼药水2滴,同时以抗生素眼膏外涂;定期进行皮肤擦浴,2次/d;应定期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由于患者在病危期间需要留置导尿管,引流袋应每天更换,同时应保持会阴部位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
  2.7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及预后效果等,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同时使其了解病情以及各项护理方法、目的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8 功能锻炼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肢体瘫痪,应注意每天进行肢体按摩,同时进行必要的关节功能锻炼,以免发生肌肉萎缩或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患者的昏迷时间比较长,则应在其病情稳定以后,与其进行简单的交流,以促进其恢复意识。
  3 结 果
  本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精心观察和护理后,41例痊愈,占74.5%;7例中度残疾,占12.7%;3例重度残疾,占7.3%;2例植物生存,占3.6%;2例死亡,死亡率为3.6%。
  4 小 结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且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以及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加强病情观察以及护理干预,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以及合并症,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陶燕平,王子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2] 邓婉娣.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27):2479-2480.
  [3] 王莉,尹浩,韩国强等.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78-198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在神经外科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对于规避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均在入组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分组符合医疗伦理委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管理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从护理管理的每个环节来进一步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组织结构建设,规范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进一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实时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2009年的4.2%下降到2012年的2.3%,手卫生依从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都有明显的上升。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于
期刊
【关键词】 心理;脊柱骨折;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39-01  由于车祸、外伤等原因导致患者脊柱骨折后,在心理上产生了较大的伤害,如焦虑、恐惧、紧张、疼痛、愤怒、忧郁等。针对此类患者,我们分析了其心理状态,并通过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
期刊
【摘要】 如今,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心理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在日渐严格。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医护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调查显示,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换位思考这一方式方法,能够有效的让我们了解病患的心理需求,促成更多、更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系静脉造影前进行心理干预能降低造影术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400例胆系静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增加造影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处置。结果 观察组造影过程中能有效应对不良反应病例的百分率为97.0%,对照组造影过程中能有效应对不良反应病例的百分率为5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1
期刊
【摘要】 产妇妊高症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健康。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妊高症孕产妇的护理过程,总结了妊高症患者产时、产中、产后的护理方法,经科学护理,68例患者全部痊愈,未发生母婴死亡。  【关键词】 妊高症;孕妇;护理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索思考儿科细化护理的方法。方法 制定儿科细化分级标准,确立Ⅰ、Ⅱ、Ⅲ、Ⅳ4个等级标准。然后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轻重、治疗项目、活动受限度、自理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细化。结果 在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护理等级。依次分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等级,由护士长确认患者的护理级别。结论 儿科患者年龄低下,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医师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1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6例)和综合组(56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综合组肺部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明显优于常规组,综合组疗效总有效率(94.65%)明显高于常规组(80.36%),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并总结自身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老年手术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后,除1例死亡外,其他均恢复良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对普外老年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发生,改善其生存质量,
期刊
【摘要】 目的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接诊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起病急、死亡率高,4-6小时内发病的患者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采取积极得当有效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对三年内静脉溶栓治疗的141例患者溶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时,得当科学的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