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使用字典及词典的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课后复习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目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0-0064-02
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简要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探究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及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掌握学习内容,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若能实现自主学习,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则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目标及途径
1.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教师就应教会学生以下预习方法。其一,在自主阅读文本期间,可使用铅笔画出生字及无法理解的内容;其二,将文本中的生字词记录下来,并通过查字典了解其含义;其三,对文本进行分层、分段,可以运用文本中的话或自己的语言总结文本内容;其四,将自主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无法自主解答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课,或者向教师请教。这样,学生就能对课堂产生强烈的期待,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例如,预习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的《好的故事》一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如“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这段话比较难理解,学生可以将其标注出来,并试着加以分析,将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给出的答案进行对比,以验证自己的思路,明确自身的不足。
2.培养学生使用字典及词典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及词典。字典及词典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学生可以随时“请教的老师”。教师应教会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如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字词的含义,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其一,在听说读写练习期间,学生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可以先标注出来,再继续阅读,以免影响对文本整体结构及内容的感知。其二,学生可以借助字典查找所标注的字词,了解其音形义。其三,学生了解该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后,将其放入所对应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下所表达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对课文有完整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主旨。其四,同一字词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学生在掌握其在本篇文本中的释义基础上,还要了解其他释义,以拓展语言文字知识。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最后面有常用偏旁名称表,此表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偏旁部首查字典。但一年级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汉字结构,不懂偏旁部首。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教授字词时加入对汉字结构及偏旁部首的讲解。如在《小蜗牛》一文中,学生需要掌握“妈”字,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一笔一画地书写,使学生掌握其笔顺,并了解其为左右结构,偏旁为“女”。这样,便能教会学生查字典,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就要借助教学内容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并以课后习题为引子,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通过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原因在于课后习题往往反映了文章的精华,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文本阅读,梳理和整合重难点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及“组织者”,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导式”及“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掌握思考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五点。其一,认真阅读。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学生能够读懂字词、句子、段落及全文,能够掌握文本内容及思想。其二,深入分析。阅读完文本后,学生应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文本所写的内容及其采取了何种写作方式,此种方式有何作用,等等。其三,准确判断。总结完文本后,学生应根据课后问题加以分析,掌握作者叙述的思路。其四,信息整合。学生需将所掌握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合理概括,进一步分析,得出文本主旨。其五,课后小结。学习完文本后,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收获进行总结,包括感受心得、学习方法等。例如,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中《灰雀》一文的课后习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另一道习题是:“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看看课后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
4.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复习来加深印象,否则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逐渐丧失印象。因此,学生在课后应及时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需要从最基本的字词开始,由点及面,进行整句、段、全篇的复习,采取阶梯式的推进方式。同时,还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以保证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复习,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达到吃透文本的目的。例如,学习完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的《观潮》一文后,学生可以针对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课后习题是:“文章以何种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对此,学生可以通读全文并回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學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完成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其一,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期间,尽量理解文本内容,完成相应任务;其二,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思路,积极表达个人观点,并吸收教师讲解的内容及同学反馈的信息,判断自己在课前预习中获得的答案是否正确;其三,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学生需要保证作业完成的独立性、及时性,并做到保质保量。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的《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何问题要直接写出来。这样,学生预习时就可以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整合,并提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反馈。课后完成作业时,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加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反馈及课后复习,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使用字典及词典的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课后复习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米春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2019(17).
[2]李千秋.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4(10).
[3]初景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林区教学,2016(09).
[4]袁晓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Exploration of the Objectives and
Ways of Chinese Self Study Ability Training
Jin Chengcheng
(Qingyanggang School,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elf-study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which is helpful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self-study ability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preview ability before class, the ability to use dictionaries and dictionaries,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he ability to review after class, and the ability to finish homework independentl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self-study ability; training; objectives; channel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目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0-0064-02
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简要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探究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及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掌握学习内容,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若能实现自主学习,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则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目标及途径
1.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教师就应教会学生以下预习方法。其一,在自主阅读文本期间,可使用铅笔画出生字及无法理解的内容;其二,将文本中的生字词记录下来,并通过查字典了解其含义;其三,对文本进行分层、分段,可以运用文本中的话或自己的语言总结文本内容;其四,将自主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无法自主解答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课,或者向教师请教。这样,学生就能对课堂产生强烈的期待,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例如,预习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的《好的故事》一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如“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这段话比较难理解,学生可以将其标注出来,并试着加以分析,将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给出的答案进行对比,以验证自己的思路,明确自身的不足。
2.培养学生使用字典及词典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及词典。字典及词典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学生可以随时“请教的老师”。教师应教会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如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字词的含义,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其一,在听说读写练习期间,学生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可以先标注出来,再继续阅读,以免影响对文本整体结构及内容的感知。其二,学生可以借助字典查找所标注的字词,了解其音形义。其三,学生了解该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后,将其放入所对应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下所表达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对课文有完整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主旨。其四,同一字词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学生在掌握其在本篇文本中的释义基础上,还要了解其他释义,以拓展语言文字知识。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最后面有常用偏旁名称表,此表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偏旁部首查字典。但一年级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汉字结构,不懂偏旁部首。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教授字词时加入对汉字结构及偏旁部首的讲解。如在《小蜗牛》一文中,学生需要掌握“妈”字,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一笔一画地书写,使学生掌握其笔顺,并了解其为左右结构,偏旁为“女”。这样,便能教会学生查字典,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就要借助教学内容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并以课后习题为引子,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通过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原因在于课后习题往往反映了文章的精华,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文本阅读,梳理和整合重难点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及“组织者”,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导式”及“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掌握思考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五点。其一,认真阅读。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学生能够读懂字词、句子、段落及全文,能够掌握文本内容及思想。其二,深入分析。阅读完文本后,学生应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文本所写的内容及其采取了何种写作方式,此种方式有何作用,等等。其三,准确判断。总结完文本后,学生应根据课后问题加以分析,掌握作者叙述的思路。其四,信息整合。学生需将所掌握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合理概括,进一步分析,得出文本主旨。其五,课后小结。学习完文本后,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收获进行总结,包括感受心得、学习方法等。例如,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中《灰雀》一文的课后习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另一道习题是:“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先看看课后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
4.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复习来加深印象,否则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逐渐丧失印象。因此,学生在课后应及时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需要从最基本的字词开始,由点及面,进行整句、段、全篇的复习,采取阶梯式的推进方式。同时,还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以保证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复习,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达到吃透文本的目的。例如,学习完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的《观潮》一文后,学生可以针对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课后习题是:“文章以何种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对此,学生可以通读全文并回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學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完成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其一,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期间,尽量理解文本内容,完成相应任务;其二,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思路,积极表达个人观点,并吸收教师讲解的内容及同学反馈的信息,判断自己在课前预习中获得的答案是否正确;其三,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学生需要保证作业完成的独立性、及时性,并做到保质保量。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的《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何问题要直接写出来。这样,学生预习时就可以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整合,并提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反馈。课后完成作业时,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加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反馈及课后复习,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使用字典及词典的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课后复习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米春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2019(17).
[2]李千秋.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4(10).
[3]初景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林区教学,2016(09).
[4]袁晓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Exploration of the Objectives and
Ways of Chinese Self Study Ability Training
Jin Chengcheng
(Qingyanggang School,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elf-study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which is helpful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self-study ability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preview ability before class, the ability to use dictionaries and dictionaries,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he ability to review after class, and the ability to finish homework independentl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self-study ability; training; objectives;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