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中肢解教材;阅读教学成了考点练习;教师课外很少阅读。其成因使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语文阅读教学思想陈旧;考核评价背道而驰。解决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应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家长沟通,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就阅读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对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大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
1.1 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1.2 阅读教学中肢解教材
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自己仍然不会读。
1.3 阅读教学成了考点练习
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种练习无休无止,机械乏味,而且常常错误百出。用这种常常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训练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无异于马戏团驯兽师的训练方式,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无怪乎出现: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书是语文书,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1.4 教师课外很少阅读
有相当多的教师自己就不阅读,或者说不会阅读。有的教师备课不是把精力放在对教材的钻研与感悟上,而是死背、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或者过分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以至于弄成花架子;有的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而是去背那些文章写法、写作知识、阅读技法之类的东西;还有些农村教师把教学当成“副业”,把精力和课余时间都浸泡在娱乐里。
2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成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当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弊病呢?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2.2 语文阅读教学思想陈旧
初中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3 考核评价背道而驰
在教学业绩中,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初中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解决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做到: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2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只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允许他们性格存在差异,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感受作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去再现文本。例如,学习《社戏》时,我让学生先预习,上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课文。学生热情高涨,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断发表见解。
3.3 与家长沟通,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阅读书籍的问题,我们可联系家长,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让家长从经济上对学生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家少接触通俗读物、电视和游戏,利用不多的课余时间多看点有意义的书籍。
3.4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就阅读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对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大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
1.1 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1.2 阅读教学中肢解教材
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自己仍然不会读。
1.3 阅读教学成了考点练习
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种练习无休无止,机械乏味,而且常常错误百出。用这种常常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训练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无异于马戏团驯兽师的训练方式,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无怪乎出现: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书是语文书,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1.4 教师课外很少阅读
有相当多的教师自己就不阅读,或者说不会阅读。有的教师备课不是把精力放在对教材的钻研与感悟上,而是死背、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或者过分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以至于弄成花架子;有的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而是去背那些文章写法、写作知识、阅读技法之类的东西;还有些农村教师把教学当成“副业”,把精力和课余时间都浸泡在娱乐里。
2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成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当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弊病呢?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2.2 语文阅读教学思想陈旧
初中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3 考核评价背道而驰
在教学业绩中,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初中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解决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做到: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2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只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允许他们性格存在差异,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感受作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去再现文本。例如,学习《社戏》时,我让学生先预习,上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课文。学生热情高涨,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断发表见解。
3.3 与家长沟通,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阅读书籍的问题,我们可联系家长,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让家长从经济上对学生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家少接触通俗读物、电视和游戏,利用不多的课余时间多看点有意义的书籍。
3.4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