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指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成聆听教师讲授的信徒,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思维的跨越和激荡中,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和快乐。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增强尝试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
一、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创新、敢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和平的使者、爱的使者、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
2.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学、主动地学,这种学习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提倡过教学最优化——就是师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目标导读——自读自悟——展示学效——讨论交流——实践创新”完全符合巴班斯的理论,此模式最大的特色是课堂开放、生动活泼,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能说会道、大家都有创新意识。
3.利用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教学中教者应当巧妙地利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而富有创造性的说法和观念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观点”。
当学生提出的观点和说法出现明显的偏差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创新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二、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容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提倡思维的新、奇、活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如教学《买椟还珠》时,可以老课生新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是看外表,应抓住实质,防受骗;产生新知识,假如你是位经理,想使产品畅销,你会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同中求异求新也是开放思维的好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续想、扩想、假想和补想。从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这样的思维训练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教学内容要既遵循课本,又不囿于课本。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在一个学期中教给学生90篇课文,学生学得很轻松,这是一个教学不囿于课本的著名范例。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应囿于课文,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放开,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跳出课文,让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查找资料和实际观察(春天农村田头),从而让学生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语文学科拓展到自然学科,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学生乐意创新和实践的基础。小学生有喜欢动手、善于动的特点。动手,可使人的头脑发达,可使小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当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新成果时,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学生不断创新的兴趣。小语教材没有美术、劳技课动手机会多,但我们教者要善于挖掘动手的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学习《乌鸦喝水》之类的课文时,可让学生动手自制试验教具,边做试验边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做,在乐中获得创新。
四、开放的赏析性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
1.精读深思,体味创新的喜悦。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形式生动活泼、新颖的赏析性训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性的体味,并在创新性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赏析性理解——赏析性朗读——赏析性绘画——赏析性表演——赏析性作文,这样让学生为课文配画,当一个小画家;把课文改编课文剧,当个小戏剧家;把课文续编一个故事,当个小作家。在这样的赏析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创新兴趣、思维主动灵活,并在创新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2.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教材只是例子,课堂阅读训练只是途径。要真正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主动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吸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关注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一、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创新、敢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和平的使者、爱的使者、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
2.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学、主动地学,这种学习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提倡过教学最优化——就是师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目标导读——自读自悟——展示学效——讨论交流——实践创新”完全符合巴班斯的理论,此模式最大的特色是课堂开放、生动活泼,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能说会道、大家都有创新意识。
3.利用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教学中教者应当巧妙地利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而富有创造性的说法和观念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观点”。
当学生提出的观点和说法出现明显的偏差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创新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二、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容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提倡思维的新、奇、活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如教学《买椟还珠》时,可以老课生新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是看外表,应抓住实质,防受骗;产生新知识,假如你是位经理,想使产品畅销,你会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同中求异求新也是开放思维的好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续想、扩想、假想和补想。从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这样的思维训练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教学内容要既遵循课本,又不囿于课本。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在一个学期中教给学生90篇课文,学生学得很轻松,这是一个教学不囿于课本的著名范例。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应囿于课文,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放开,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跳出课文,让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查找资料和实际观察(春天农村田头),从而让学生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语文学科拓展到自然学科,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学生乐意创新和实践的基础。小学生有喜欢动手、善于动的特点。动手,可使人的头脑发达,可使小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当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新成果时,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学生不断创新的兴趣。小语教材没有美术、劳技课动手机会多,但我们教者要善于挖掘动手的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学习《乌鸦喝水》之类的课文时,可让学生动手自制试验教具,边做试验边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做,在乐中获得创新。
四、开放的赏析性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
1.精读深思,体味创新的喜悦。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形式生动活泼、新颖的赏析性训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性的体味,并在创新性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赏析性理解——赏析性朗读——赏析性绘画——赏析性表演——赏析性作文,这样让学生为课文配画,当一个小画家;把课文改编课文剧,当个小戏剧家;把课文续编一个故事,当个小作家。在这样的赏析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创新兴趣、思维主动灵活,并在创新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2.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教材只是例子,课堂阅读训练只是途径。要真正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主动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吸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关注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