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不断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对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在这里我选择从体育教师的性格入手,浅谈一下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重要作用,从而总结出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价值。
  
  一、性格的定义及其类型的分析
  
  1、性格的定义
  性格作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是从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中,从其他一些人对个人的反应中,从一个人对其他一些的反应中,从个人对社会作用的发展中,从一个人根据自我概念把这些社会作用内化过程中产生的,总体可把它定义为: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2、外倾型性格
  外倾型者倾向于外部世界,开朗活跃、善于交际,气质基础是胆汁质和多血质,这类性格具体表现为:适应能力强,对人对事都能很快熟悉起来。表情丰富,情感外露,易激发情绪。善交往,不太注意客观环境的反应。自己喜欢自由,反映敏捷,动作迅速,好动但不太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
  3、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动机的影响
  能够引起一个人参加体育活动的诱因有很多。在学校体育中,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同伴之间的情绪感染、分数、奖励更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诱因。体育活动的竞争性、运动竞赛的激烈性,是激发参加或引发观看的重要诱因。从体育活动需要来说,它同样是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参加体育活动的意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推动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从生理方面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促使身体活动、增强体力、增加耐力、促使动作机敏的需要。
  更多的情况则是外界条件(如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等)的诱发使个体已有的需要从潜伏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产生了动机性的参与行为。由此可见,形成参与体育的需要是根本的条件;而创造参与的外在条件,使二者相互作用与影响,则是使潜伏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外显行为的必要途径。
  从实地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更喜欢上性格开朗,表情丰富,平易近人,适应能力强的体育老师上的体育课,再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更容易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二、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来分析
  
  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教育性。这种交往作为教育的手段不仅能传授知识、技能,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从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这方面来分析一下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的效应。
  1、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主要内容
  ①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讲述有关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动作要领、练习方法、比赛规则、道德规范等,又要通过身体的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②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知觉别人,确定人的外部特征及其语言风格,行为特征,因而形成相互交往的表象,理解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特征。
  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发口令、打手势和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学生,以及发出暗示信号等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以达到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
  ④解决体育教学中不和睦学生间的矛盾,消除不利于团结的因素。
  2、良好的师生交往的主要心理效应
  从师生交往的内容再结合我自己的实地调查访谈分析来看,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能更好的处理好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产生更好的心理效应,其内容如下:
  ①能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交往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教师热情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教师毫无保留的向学生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才干和学识,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信赖老师,愿意向老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决心以教师为榜样,按教师的指示去行动。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②能改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它既能传播健康的思想,促进行为的规范化,练习的刻苦性、主动性,还可以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使小群体处于和谐稳定、有秩序和有高涨的情绪状态之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泼,能提高学生的情绪,提高知识信息的感受性,表现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的特点。相反,则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情绪不稳,理智活动能力下降,机械重复的练习多,混乱反应多,以至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学习任务难以完成。
  从以上的分析很显然可以看出外倾型体育教师更适合于体育教学工作.
  
  三、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1、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当这两种动机达到互相“融合”时,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取得最佳的成效。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如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交往过程,最终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群体凝聚力的人际氛围,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不断的激励、维持、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而且,在这样的人际氛围中,学生容易体验到体育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学习的内、外部动机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体育教学过程,真正的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同时,长期的潜移默化是学生的各种个性品质发生变化,并内化为个性的稳定构成部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目标。
  2、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环境反应可以影响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导致气质性格某种程度的改变”,这是个性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已经证实的结论。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个性特征力量,在体育教学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具有群体凝聚力的人际氛围,对于维持和促进学生思维的通畅、兴趣的持久、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对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和良好的自我评价等内部过程都是极为有益的。在这样的氛围中,长期的耳濡目染会使学生的各种个性品质发生变化,并内化为他们的个性的稳定构成部分,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久而久之,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充分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的目的。在教学中,他们善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个性、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特殊性,激活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进而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其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对其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优秀体育教师在他们的教学风格中蕴涵着许多个性化的东西,反映出他们的个性特征,他们善于“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个性优势,并从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突破口。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会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从而对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个人的心理由于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具有社会意义,因此,教学风格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师个人心理的表现,它必然是社会的产物,而浸润着社会思潮。作为体育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无比热忱,对体育专业无比热爱,对教育改革十分积极,对学生十分挚爱,才有可能成为体育教学艺术家。因此,体育教学风格可以具体表现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一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体育教师,他不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教学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独特的魅力。独特可行的教学风格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外倾型性格的体育教师更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其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满腔热忱,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关心以及融洽、和谐的教与学的环境,都会激起师生共鸣,对塑造学生的优秀行为品德,培养奋发学习的心理都发生巨大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其他课的教学方式,体育课的教学是以“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讲解结合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的教学方式本身就决定了需要一位外倾型性格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出体育教学方式的特点,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活动,加强锻炼自己与别人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性格朝着外倾型发展,以便在日后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良好的效应,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425900湖南省东安澄江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科学研究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按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的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公式、公理和性质,只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长久下去,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中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若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
期刊
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人才的首要品质,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关键地位。基于“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理念和学生是学校主人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县始终如一地把德育工作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实加强对学生“五项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常规教育、法制
期刊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或原子团间的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守恒关系: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体积守恒等,这些守恒关系是构成化学学科的基础,而守恒法是一种典型的解题方法,运用守恒法解题,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一、质量守恒    从宏观上讲质量守恒的含义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从微观讲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各类原子总数相等。  例1、在反应X+2Y=R+2M中,
期刊
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的生长发育期,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初中生的教育要德育、智育并举。学校中的各科教学是向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要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不要脱离物理教学和学生实验生硬地灌输。笔者为此作了如下探讨。    一、物理实验中的德育因素    物理是研究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的现
期刊
职业中学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而奖励和处罚是学校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好这两种手段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学校对学生的奖励一般来说有优秀学生个人和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对学生的处罚有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查看等。  以前我在学校政教处工作时,一直把这两项工作当作常规任务来操作,并常与班主任的月奖挂钩。当初的想法是,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细胞,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
期刊
众所周知, 语言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后者影响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因为文化具有同时和历时的变异性。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共同参与了解码活动。解码者异文化意识的不足和本族文化的负迁移使解码意义不能达到与编码意义的对等,从而成为交际和学习的障碍。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异文化尤其是英美民族的文化也随之更多更广泛地传入中国, 中国人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国的文化。但是,由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要转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利用标题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编排上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四题”:⑴单元题,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建立的一级标题。⑵课题,以体现价值取向为主建立的二级标题,这是支撑生活主题的重要环节
期刊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道德为首,品德优先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古语云: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更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十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中发挥表率作用。为什么强调共产党员在“以德治国”中的表率作用呢?  首先
期刊
所有的学科中,德育是比较抽象的,但是,抽象的德育又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德育是一切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证学生思想好,成绩好,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否则,就可能使学生成为次品甚至危险品。所以,加强德育教育,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怎样才能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状况有较大的改观,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同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教育的不均衡性依然突出,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依然明显,在一些地方城乡距离越来越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这给农村教育,农村音乐教育带来一个发展机遇。面对这一形势,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师,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作了一点浅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