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科学研究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按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的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公式、公理和性质,只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长久下去,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中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若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特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创新思维往往又来源于发散思维。那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过程”一词,但以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走的是题海,跳过的是过程。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数学事实要被学生所接受,必须有学生理解与消化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关键是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新选择、判断、解释与运用,从而有新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地、自主地探索与发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后,要求学生将一块方角形的钢板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从而得出各自的结论。
  
  二、第二课堂引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应用正向一切领域渗透,随着计算机出现,各行各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数学已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数学的作用使数学素质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条件。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数学教育是“掐头去尾烧中段”,只重视数学知识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重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自然不符合当代课改的要求。因此,数学教育改革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而现实数学教育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一是与“现实”生活相关,学生从现实中去学习数学,再把学习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课本中数学与生活中数学相关;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活动发现数学,获得数学知识,所以,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知识的应用,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实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灵感。
  比如,学习了概率与统计后,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调查了解家中几年收支情况,并列表分析如何开源节流,增强了学生的运用数学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社会实践中激发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同学参与,同时,研究性学习方式也便于全体学生学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具有开放性,这就能保证即使是统一的课题,学生也能作出自己的答案。
  例如:我们学习了简单几何图形和二次函数以后,可让学生在某一块居民小区内搞绿化,要在一块长80米,宽50米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方案,要求方案设计的图形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并使花坛面积约占长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这个问题学生参与性很强,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方案,设计出不同图案,学生的研究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了解取得第一手材料,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中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是新世纪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它需要我们所有数学教师认真深入思考,研究并领悟。我们的实践与研究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415500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国富小学)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中。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是:随着知识难度和深度的增加,使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何解决此难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此,我谈下面几点体会。  
期刊
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着重以下几点:  一、 通过重大历史事件阐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增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外历史上有着无数为反对剥削而壮烈牺牲的革命领袖,他们气贯长虹,光照日月、名垂千史。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好,影响大。如果离开历史发展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
期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情,决定了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的现状。受到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及其它社会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都不能进入高中或大学继续深造,初中毕业后他们将直接进入农业生产或其它行业,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物课,是初中毕业生与劳动就业的联系纽带,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初中生物课教育应
期刊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代知识要点,没有结合实际让学生去体会。因此,考试时学生只能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用处。有的同学甚至觉得有些教条和现实生活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我从事中
期刊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对个人的修养有直接好处。人类历史的变迁,历史上的善与恶、正与邪、是非、美丑都将影响着我们,我们认识历史,其实质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关系。理解这种关系,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其中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
期刊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那么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物理教学 艺术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
期刊
多年来,“升学率”一直成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提高课堂“效率”,许多教师在历史课的教学中一味偏爱“讲授法”,采用满堂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了历史课教学的枯燥乏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
期刊
生物学科是一门姿彩纷繁的学科。生物学就是介绍、揭示、探索生物的生存生态原理的科学。生物学科本应是形象生动,趣味活泼的学科,但生物课本上所介绍的却多是纷繁的名称、概念等抽象的知识,若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就课本上所介绍的生物名称的概念进行讲述,学生很难进入状态,于是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势必难以学到知识。所以,生物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述应生动形象。趣味活泼,将学生带进生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确保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情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善于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对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角色应转变    创新教育中的教师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的学者型教师;不再处于知识传播的主体地位和家长角色,而应该是学生创新活动的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