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贫困生是高校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其思想和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高校应采取经济资助和思想相结合、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引导高校贫困生正视自身贫困,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宽贫困大学生的資助体系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随着国家对贫困学生扶助力度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他们勤奋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向上,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经济等压力的影响,其思想、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高校,如何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日常生活没有保障的学生。为了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教育部、各高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通绿色贷款通道、勤工助学、减免学生学费等措施来缓解贫困学生经济的压力。然而,贫困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压力,他们还要面临学习、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压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从心理上来讲,贫困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偏远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变得沉默寡言,自我封闭,不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群体生活,久而久之形成自私、孤僻、抑郁、冷漠等性格;还有的学生因为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太大而愤愤不平,产生仇恨心理并通过一些极端行为爆发出来,如自残、斗殴、盗窃等伤害自己获危及社会的行为,甚至走上自毁前程的不归路。其次,在思想上,大部分大学贫困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但也有少数大学贫困生认为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扶助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缺乏感恩的意识,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发生故意拖欠、逃避还款等情况。再次,在学习方面,绝大多数贫困生的学习都比较刻苦努力,很多贫困生为了减轻家庭的压力,还边打工边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够正视学习和经济上的困难,自暴自弃;也有的不能很好地处理打工赚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各个高校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注重对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面也就越来越广,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的政策,因此,对贫困生的进行经济的资助也就成为了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但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显得重视不够,以至于在贫困生中出现了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不良现象,影响贫困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同时,对贫困生的教育上,很多高校都采取的是“大众式”的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二)忽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修课,健康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农村贫困生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压力的增大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紧跟着出现。目前,高校普遍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很多高校缺乏相应的心理教育设备,没有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很少开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活动,引导和宣传贫困生自我心理保健和预防。
(三)对贫困生群体的认识不全面
随着新农村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都到显著提高,这向部分教育工作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认为高校不应再有贫困生。其实,在大部分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山区,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仍未摆脱贫困线,还存在贫困生。另一方面,我国各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各地区尤其是农村孩子为了摆脱贫困的噩梦,纷纷努力考进高校。贫困生虽然成绩优秀、勤奋刻苦,是老师口中常提的好学生,但由于他们家境贫寒,生活困难,经济条件与其他学生相差甚远,当学习上的优越感被生活上的自卑感打败时,就会产生的心理上的不平衡,独来独往。久而久之,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也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完成。
(一)坚持经济资助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贫困生思想问题的源头是经济的困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经济问题相结合起来。首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工作者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时候,要平等看待、尊重每一个贫困生,着力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思想。其次,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加强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对于享受社会援助和助学金的学生,加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的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次,在资助程序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做好没有得到相应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避免他们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
(二)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第一,在高校,对学生来说辅导员既是家长,又是老师。因此,辅导员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是最容易的。辅导员从开学第一天,应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对班上每位学生尤其贫困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了能收集到更多关于贫困生的资料,辅导员就应该在空暇时间跟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及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积极参加的学校及班上组织的集体活动给予表扬,多通过一些传递“正能量”的实例鼓励他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第二,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在情感上更敏感,更怕被忽视,也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更需要老師在教育过程中多关注他们。可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总爱标榜高高在上,无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只为教书而教书,但对于自卑的贫困生而言,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因为他们会因为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而告诉自己:我们的身边还是充满爱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特别强调“感情投入”,做到“以情动人”,让他们在生活中把感受到的温暖转化为对同学的关爱、对师长的尊敬、对社会的感恩。总之,老师在讲学过程中流露出对学生更多的爱,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教育的效果就越好。长此以往,贫困生从生活中积累的点滴,再经过内外起因相互作用,贫困生也会在无形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自觉塑造健康、稳定、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三)引导高校贫困生正视自身贫困,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师要积极引导贫困生敢于面对现实,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一方面,要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身现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把贫困化成前进的动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迎接所有挑战;另一方面,老师应使贫困生明白,回避贫困,不可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接受现实,直面贫困,才会脱离贫困。只要贫困生敢于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和身边每一个人做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他们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就不会把苦闷憋在心里,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压力。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教育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学会正确处理一些事情和问题。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
(四)拓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虽然国家政策采取了多方面政策来扶助贫困生,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资助的力度、范围也就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各个高校必须发挥社会的力量,多方面筹措经费,拓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实现扶助资金多样化。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结合本校的情况,尽量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尽可能地打开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通道。有一些专业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如社会工作专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半工半读中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高校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对于自主创业成效显著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贫困生是高校教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贫困生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扶助,同时,也要给予人文的关怀、思想政治的教育,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使之能够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抓住机遇,自立自强,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随着国家对贫困学生扶助力度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他们勤奋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向上,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经济等压力的影响,其思想、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高校,如何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日常生活没有保障的学生。为了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教育部、各高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通绿色贷款通道、勤工助学、减免学生学费等措施来缓解贫困学生经济的压力。然而,贫困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压力,他们还要面临学习、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压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从心理上来讲,贫困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偏远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变得沉默寡言,自我封闭,不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群体生活,久而久之形成自私、孤僻、抑郁、冷漠等性格;还有的学生因为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太大而愤愤不平,产生仇恨心理并通过一些极端行为爆发出来,如自残、斗殴、盗窃等伤害自己获危及社会的行为,甚至走上自毁前程的不归路。其次,在思想上,大部分大学贫困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但也有少数大学贫困生认为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扶助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缺乏感恩的意识,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发生故意拖欠、逃避还款等情况。再次,在学习方面,绝大多数贫困生的学习都比较刻苦努力,很多贫困生为了减轻家庭的压力,还边打工边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够正视学习和经济上的困难,自暴自弃;也有的不能很好地处理打工赚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各个高校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注重对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面也就越来越广,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的政策,因此,对贫困生的进行经济的资助也就成为了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但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显得重视不够,以至于在贫困生中出现了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不良现象,影响贫困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同时,对贫困生的教育上,很多高校都采取的是“大众式”的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二)忽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修课,健康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农村贫困生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压力的增大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紧跟着出现。目前,高校普遍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很多高校缺乏相应的心理教育设备,没有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很少开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活动,引导和宣传贫困生自我心理保健和预防。
(三)对贫困生群体的认识不全面
随着新农村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都到显著提高,这向部分教育工作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认为高校不应再有贫困生。其实,在大部分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山区,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仍未摆脱贫困线,还存在贫困生。另一方面,我国各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各地区尤其是农村孩子为了摆脱贫困的噩梦,纷纷努力考进高校。贫困生虽然成绩优秀、勤奋刻苦,是老师口中常提的好学生,但由于他们家境贫寒,生活困难,经济条件与其他学生相差甚远,当学习上的优越感被生活上的自卑感打败时,就会产生的心理上的不平衡,独来独往。久而久之,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也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完成。
(一)坚持经济资助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贫困生思想问题的源头是经济的困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经济问题相结合起来。首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工作者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时候,要平等看待、尊重每一个贫困生,着力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思想。其次,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加强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对于享受社会援助和助学金的学生,加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的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次,在资助程序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做好没有得到相应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避免他们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
(二)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第一,在高校,对学生来说辅导员既是家长,又是老师。因此,辅导员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是最容易的。辅导员从开学第一天,应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对班上每位学生尤其贫困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了能收集到更多关于贫困生的资料,辅导员就应该在空暇时间跟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及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积极参加的学校及班上组织的集体活动给予表扬,多通过一些传递“正能量”的实例鼓励他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第二,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在情感上更敏感,更怕被忽视,也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更需要老師在教育过程中多关注他们。可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总爱标榜高高在上,无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只为教书而教书,但对于自卑的贫困生而言,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因为他们会因为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而告诉自己:我们的身边还是充满爱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特别强调“感情投入”,做到“以情动人”,让他们在生活中把感受到的温暖转化为对同学的关爱、对师长的尊敬、对社会的感恩。总之,老师在讲学过程中流露出对学生更多的爱,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教育的效果就越好。长此以往,贫困生从生活中积累的点滴,再经过内外起因相互作用,贫困生也会在无形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自觉塑造健康、稳定、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三)引导高校贫困生正视自身贫困,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师要积极引导贫困生敢于面对现实,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一方面,要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身现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把贫困化成前进的动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迎接所有挑战;另一方面,老师应使贫困生明白,回避贫困,不可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接受现实,直面贫困,才会脱离贫困。只要贫困生敢于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和身边每一个人做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他们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就不会把苦闷憋在心里,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压力。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教育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学会正确处理一些事情和问题。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
(四)拓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虽然国家政策采取了多方面政策来扶助贫困生,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资助的力度、范围也就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各个高校必须发挥社会的力量,多方面筹措经费,拓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实现扶助资金多样化。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结合本校的情况,尽量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尽可能地打开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通道。有一些专业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如社会工作专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半工半读中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高校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对于自主创业成效显著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贫困生是高校教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贫困生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扶助,同时,也要给予人文的关怀、思想政治的教育,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使之能够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抓住机遇,自立自强,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