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初中生进行职业兴趣培养,是希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并以此培养出健康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为自己以后形成“稳定从业”的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体验 职业兴趣
目前。中小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具体如何去实施,在中小学生课堂教育中仍然处于一种几乎空白的状态。对于初中学生,由于一部分学生会面临进入技校进行学习,可是他们大多数不知道自己喜欢或适合做什么,都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着毕业时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或不适合所学专业。最终导致就业后“改行”“跳槽”现象的频繁发生,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极大浪费。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10年发布的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流失率高达70%”“只有8.6%的学生充分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大学生尚且如此,初中生职业规划的盲目性更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对初中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亟待实施,并且笔者认为对初中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围绕“学生是主体”来实施。现将如何“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培养职业兴趣”的观点阐述如下:
1.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地去认识自我,自主构建职业认知体系,奠定学生自主体验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使其认识到每个人性格与能力存在差异性,人各有所长,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环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规划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习不是初中学生的全部,“考大学”也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习是为更好发扬自己的兴趣特长,并使自己将来能够从事和胜任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由于他们社会经验匮乏,对职业的种类及特点知之甚少,教师还应该利用“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国家的就业形式与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及职业资格要求等,引导学生将个人愿景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工具(如心理测验、体能测试、问卷调查等)对学生进行评估指导,对学生明显不合理的观念帮助其分析指正,对其正确的认识予以肯定和加强,对两可的认识暂时保留,留待其日后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充分时由其自主去辨别取舍。
再次,也是核心的环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通过阐述或辩论的形式,总结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对应理想职业的选择,通过这个环节加强“职业兴趣”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建立和固着,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找到“拉力”的所在。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让中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并根据这些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理念。
2.通过“职业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在自主体验中。培养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
“纸上谈来终觉浅”,“职业模拟”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况下体验职业生活。根据实际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体验:
(1)社会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或学生家长的资源,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过程,体验职业生活。
(2)调查采访活动。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在学校或教师的推荐下,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单位,在适当的时机,对现场工作者进行观察和采访,加深对该职业的认识与体验。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等信息资源多方位查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信息,并鼓励其相互交流沟通。
(4)参加社会上组织的“职业体验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在假期时间参加正规机构组织的包含有职业体验的“青少年训练营”,让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体验和尝试,这种体验形式对于類似航空航天、军事、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职业兴趣的发现和培养会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在“职业模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指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满足于了解信息的表面,而是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职业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例如。教一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课题”,首先,学生将自己的“职业模拟”体验形成初步书面总结;其次,以答辩的形式进行口头汇报,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职业体验印象更加深刻,还很有可能在学生自主思考答辩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最后完善自己的“职业课题”总结。
通过“职业模拟”的形式,可以学生帮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获得直接的经验,从内心深处对职业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职业体验”还能唤起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既可使社会各界真正有了培养、教育学生的机会。也可使学校、教师、家长在相互配合中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与能力。
3.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组建不同的社团,为相同职业兴趣的学生创设交流与成长的平台,鼓励其在自主体验中培养职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社团为相同兴趣的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并把这些火花点燃,激发出更大、更持续的动力,以有助于他们对感兴趣的职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促成成长。同时,学校还要结合社团的特点,充分挖掘,系统推进,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取所需。促成成长。
学校社团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社团的建立提供支持,包括场地、相关设施、活动经费等。
(2)组织社团通过游戏、参观、比赛、实践等形式开展活动,增加职业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进而通过兴趣的建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忱。
(3)对优异的社团或个人进行奖励。
一方面,学校社团活动可以为相同职业兴趣的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为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也是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生活的提前演练,对于学生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职业兴趣的培养,非常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在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出击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为形成学生“稳定从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通过这样长期锻炼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体验 职业兴趣
目前。中小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具体如何去实施,在中小学生课堂教育中仍然处于一种几乎空白的状态。对于初中学生,由于一部分学生会面临进入技校进行学习,可是他们大多数不知道自己喜欢或适合做什么,都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着毕业时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或不适合所学专业。最终导致就业后“改行”“跳槽”现象的频繁发生,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极大浪费。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10年发布的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流失率高达70%”“只有8.6%的学生充分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大学生尚且如此,初中生职业规划的盲目性更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对初中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亟待实施,并且笔者认为对初中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围绕“学生是主体”来实施。现将如何“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培养职业兴趣”的观点阐述如下:
1.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地去认识自我,自主构建职业认知体系,奠定学生自主体验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使其认识到每个人性格与能力存在差异性,人各有所长,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环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规划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习不是初中学生的全部,“考大学”也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习是为更好发扬自己的兴趣特长,并使自己将来能够从事和胜任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由于他们社会经验匮乏,对职业的种类及特点知之甚少,教师还应该利用“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国家的就业形式与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及职业资格要求等,引导学生将个人愿景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工具(如心理测验、体能测试、问卷调查等)对学生进行评估指导,对学生明显不合理的观念帮助其分析指正,对其正确的认识予以肯定和加强,对两可的认识暂时保留,留待其日后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充分时由其自主去辨别取舍。
再次,也是核心的环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通过阐述或辩论的形式,总结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对应理想职业的选择,通过这个环节加强“职业兴趣”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建立和固着,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找到“拉力”的所在。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让中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并根据这些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理念。
2.通过“职业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在自主体验中。培养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
“纸上谈来终觉浅”,“职业模拟”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况下体验职业生活。根据实际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体验:
(1)社会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或学生家长的资源,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过程,体验职业生活。
(2)调查采访活动。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在学校或教师的推荐下,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单位,在适当的时机,对现场工作者进行观察和采访,加深对该职业的认识与体验。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等信息资源多方位查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信息,并鼓励其相互交流沟通。
(4)参加社会上组织的“职业体验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在假期时间参加正规机构组织的包含有职业体验的“青少年训练营”,让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体验和尝试,这种体验形式对于類似航空航天、军事、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职业兴趣的发现和培养会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在“职业模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指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满足于了解信息的表面,而是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职业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例如。教一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课题”,首先,学生将自己的“职业模拟”体验形成初步书面总结;其次,以答辩的形式进行口头汇报,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职业体验印象更加深刻,还很有可能在学生自主思考答辩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最后完善自己的“职业课题”总结。
通过“职业模拟”的形式,可以学生帮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获得直接的经验,从内心深处对职业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职业体验”还能唤起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既可使社会各界真正有了培养、教育学生的机会。也可使学校、教师、家长在相互配合中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与能力。
3.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组建不同的社团,为相同职业兴趣的学生创设交流与成长的平台,鼓励其在自主体验中培养职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社团为相同兴趣的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并把这些火花点燃,激发出更大、更持续的动力,以有助于他们对感兴趣的职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促成成长。同时,学校还要结合社团的特点,充分挖掘,系统推进,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取所需。促成成长。
学校社团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社团的建立提供支持,包括场地、相关设施、活动经费等。
(2)组织社团通过游戏、参观、比赛、实践等形式开展活动,增加职业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进而通过兴趣的建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忱。
(3)对优异的社团或个人进行奖励。
一方面,学校社团活动可以为相同职业兴趣的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为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也是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生活的提前演练,对于学生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职业兴趣的培养,非常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在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出击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为形成学生“稳定从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通过这样长期锻炼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