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安全管理不仅关系着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是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十三五”以来,随着各大企业规模和业务的快速扩张,直接导致安全风险日益增大,潜在的次生风险也在逐步叠加。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难以再有新的提升,因此需要尊重现实,顺势而为,从管理体系上入手进行加强和创新。基于此,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大型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应用效果,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安全管理;企业集团;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1-433
1 新时期安全管理的核心理解
自十二五开始,国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至十三五末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国家意志更加坚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1]。
1.2 法律约束更加严格
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的《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强调了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突出了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十一)》,针对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拒不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未经审批擅自开展高危生产等条款作出修改完善。修正案典型特点之一就是规定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一改以前发生事故后追究相关责任的做法,针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力也有可能构成犯罪,追究相关刑事责任,修正案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可见,国家从法律层面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3 事故代价更加沉重
新时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贯彻落实,安全事故的代价变的越来越高,一起事故足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死不起、不敢死”“零死亡”已成为多数企业安全管理的共识。具体来说:一是安全事故对员工带来的伤残、死亡,给家庭造成严重创伤,不符合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国家主流价值观。二是对企业的直接处罚加大,高额的事故赔偿、停工整顿、吊销营业许可、限制市场投标等多重惩罚措施并举,高昂的事故代价倒逼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来规避事故的发生。
2 企业简介及安全管理现状
中铁工业是中国中铁深化国企改革战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重组整合旗下工业板块企业成立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于2017年3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北京,旗下产品涉及钢结构、道岔、隧道掘进机、大型施工机械、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等的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有12家子分公司,员工总数达1.2万人,在全国拥有生产基地40余个,工程服务项目200余个。从安全管理角度看,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庞大,业务繁杂,上下管理层级较多等,每一条都是安全管理的棘手难题。
3 安全管理改革措施
3.1 精简总部安全机构配置
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层级众多,以中铁工业为例,从总部到一线项目存在多达3重管理(公司层级、子分公司层级、子分公司下属单位层级)情况。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之一,倘若监管定位不善,很容易陷入“一个项目,多层管控”“层层施压,让基层苦不堪言”“谁都在管,却还是管不好”的怪圈。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造成以上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组织体制、职能定位不清晰,每个层级到底管什么,怎么管,管到哪一步。因此,中铁工业在成立的第一时间就定位总部机关是“把握企业发展大方向,服务为主”的小型机关,定员更是控制在120人以内,安全管理方面仅设置安全总监与安全主管2个专职岗位。对于4个作业层级,1.2万员工的企业,总部仅2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放到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还必须创新配套的安全监管机制。
3.2 规范所属单位安全机构配置
公司总部只涉及宏观战略管控,安全专职机构及人员配置相对精简,但针对子分公司层面,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保质保量配置专职安监机构与人员,在符合国家及行业规范基础上,加强整体安监队伍建设,目前全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配比安全员2人,达到国家建筑行业的配比标准。在风险较大的现场项目上,公司硬性规定超过0.5亿元合同的必须配置合格的安全总监,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专职安监队伍能力建设上,公司通过引进专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组织培训、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安监队伍,力促让专业的人去管专业的事。
3.3 推进安全“管”“監”责任落实
3.3.1 安全思维纠偏。纠正传统安全管理中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安全员的责任”的错误思维,“安全不出事故”是优秀的管理和生产人员,在可靠的技术方案和充沛达标的物资保障基础上“干”出来的,不是靠安全人员“检查”“监督”出来的,所有涉及生产主过程的人力资源、技术保障及资源配置等叫做“管”。安监系统的职能是服务、巡视和发现偏差,通过立即纠偏、限时纠偏、报告纠偏等方式来保障生产安全受控,这一过程叫做“监”。理论上优秀的生产人员在可靠的技术方案和配套物资保障下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安监机构是对生产过程出现“偏差”后的修正,是服务、保障和补充,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安全“管”“监”两个系统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统一于安全生产过程中,过去对“监”提出了过度的要求,职责权限不清晰,淡化了“管”的责任,公司结合这一情况进行了安全思维纠偏。 3.3.2 制定安全“管”“监”责任制度。厘清安全管理的核心后,公司编制出台涉及全员的安全责任制,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属于自己的安全责任,如人力部要牵头组织安全教育培训,财务部要充分保障安全生产费用足额计提,市场部投标时要充分考虑中标项目的安全风险问题,物资部要保障采购的产品安全可靠等。为形象展示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公司建立安全责任矩阵清单,并针对具体事项明确是否为安全主责、辅责及监督责任,所有部门均可直观辨析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责任,使安全职责一目了然。
3.3.3 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公司针对各项具体生产过程及生产安全事故大小建立配套的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安全考核包括相关领导、人力部门、技术部门、物资部门、安监部门等安全责任人员及部门。责任追究加大了对生产车间及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的追究力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3.4 組建安全稽查大队
在当前国家大环境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仍然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各种检查依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令行禁止依旧是安全隐患整改的有力措施。为及时发现和查处作业现场安全隐患与管理漏洞,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及不良影响事件发生,公司成立了安全稽查大队,大队根据公司业务情况分为工程机械分队和钢结构分队,并根据公司规模及稽查频次配置相应人数。大队以“抓预防、重治本、求实效”为工作目标深查安全问题、深挖隐患并监督各单位彻底整改隐患,协助抓好安全风险防控。
3.5 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
为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监管工作需求,中铁工业结合业务实际建立了一个包括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多层次的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及时、高效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作业审批及线上安全教育培训等,对传统安全管理进行了有效升级,推进了安全管理的无纸化、流程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下一步,公司还将建设安全“铁眼”智能监控系统,以改进传统的“人盯人”“事必躬亲”的安全监管方式,持续通过科技兴安,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3.6 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公司通过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层级述职、安全技术与管理刚性交底及安全承诺机制等措施来落实习总书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要求,积极打造“以人为本、崇尚安全、敬畏生命、知行合一”的安全文化,逐步把安全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深处,营造“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能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以安全文化为引领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2]。
4 实践效果
通过厘清层级安全管监责任、规范安监机构配置、打造专业稽查队伍、全面推进安全信息化及打造安全文化等系列安全举措,中铁工业逐步建立起责任明晰的安全管监责任体系。三年来,在公司业务不断扩张,营业额增长超过50%的基础上,与之对应的是安全事故率的不断下降,期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工伤负伤率从成立之初的3.5‰降低到2020年末的1.4‰左右。
安全生产管监责任体系的建立推广,使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到岗、到人,通过安全“监”督系统的纠偏,及时纠正安全“管”理系统(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技术保障及资源配置等管理系统)运行偏差,合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健康运转,解决了以往职能部门等着安全部门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再整改的被动局面,推动了安全管理各系统认真自主履职、各层级主动尽责的良好氛围,让安全管理变得更加明晰高效。
5 结语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下一步,中铁工业将继续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创新,持续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坚守“红线”的能力,真正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在安全管理经验上不断提炼升华,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安全管理做法,也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指示(2013年6月6日),《人民日报》2013年6月8日.
[2] 董金龙. 浅析企业安全管理创新[J]. 环球市场.2018年26期.
作者简介:周欢(1988-),男,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关键词】安全管理;企业集团;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1-433
1 新时期安全管理的核心理解
自十二五开始,国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至十三五末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国家意志更加坚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1]。
1.2 法律约束更加严格
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的《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强调了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突出了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十一)》,针对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拒不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未经审批擅自开展高危生产等条款作出修改完善。修正案典型特点之一就是规定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一改以前发生事故后追究相关责任的做法,针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力也有可能构成犯罪,追究相关刑事责任,修正案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可见,国家从法律层面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3 事故代价更加沉重
新时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贯彻落实,安全事故的代价变的越来越高,一起事故足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死不起、不敢死”“零死亡”已成为多数企业安全管理的共识。具体来说:一是安全事故对员工带来的伤残、死亡,给家庭造成严重创伤,不符合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国家主流价值观。二是对企业的直接处罚加大,高额的事故赔偿、停工整顿、吊销营业许可、限制市场投标等多重惩罚措施并举,高昂的事故代价倒逼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来规避事故的发生。
2 企业简介及安全管理现状
中铁工业是中国中铁深化国企改革战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重组整合旗下工业板块企业成立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于2017年3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北京,旗下产品涉及钢结构、道岔、隧道掘进机、大型施工机械、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等的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有12家子分公司,员工总数达1.2万人,在全国拥有生产基地40余个,工程服务项目200余个。从安全管理角度看,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庞大,业务繁杂,上下管理层级较多等,每一条都是安全管理的棘手难题。
3 安全管理改革措施
3.1 精简总部安全机构配置
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层级众多,以中铁工业为例,从总部到一线项目存在多达3重管理(公司层级、子分公司层级、子分公司下属单位层级)情况。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之一,倘若监管定位不善,很容易陷入“一个项目,多层管控”“层层施压,让基层苦不堪言”“谁都在管,却还是管不好”的怪圈。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造成以上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组织体制、职能定位不清晰,每个层级到底管什么,怎么管,管到哪一步。因此,中铁工业在成立的第一时间就定位总部机关是“把握企业发展大方向,服务为主”的小型机关,定员更是控制在120人以内,安全管理方面仅设置安全总监与安全主管2个专职岗位。对于4个作业层级,1.2万员工的企业,总部仅2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放到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还必须创新配套的安全监管机制。
3.2 规范所属单位安全机构配置
公司总部只涉及宏观战略管控,安全专职机构及人员配置相对精简,但针对子分公司层面,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保质保量配置专职安监机构与人员,在符合国家及行业规范基础上,加强整体安监队伍建设,目前全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配比安全员2人,达到国家建筑行业的配比标准。在风险较大的现场项目上,公司硬性规定超过0.5亿元合同的必须配置合格的安全总监,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专职安监队伍能力建设上,公司通过引进专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组织培训、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安监队伍,力促让专业的人去管专业的事。
3.3 推进安全“管”“監”责任落实
3.3.1 安全思维纠偏。纠正传统安全管理中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安全员的责任”的错误思维,“安全不出事故”是优秀的管理和生产人员,在可靠的技术方案和充沛达标的物资保障基础上“干”出来的,不是靠安全人员“检查”“监督”出来的,所有涉及生产主过程的人力资源、技术保障及资源配置等叫做“管”。安监系统的职能是服务、巡视和发现偏差,通过立即纠偏、限时纠偏、报告纠偏等方式来保障生产安全受控,这一过程叫做“监”。理论上优秀的生产人员在可靠的技术方案和配套物资保障下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安监机构是对生产过程出现“偏差”后的修正,是服务、保障和补充,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安全“管”“监”两个系统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统一于安全生产过程中,过去对“监”提出了过度的要求,职责权限不清晰,淡化了“管”的责任,公司结合这一情况进行了安全思维纠偏。 3.3.2 制定安全“管”“监”责任制度。厘清安全管理的核心后,公司编制出台涉及全员的安全责任制,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属于自己的安全责任,如人力部要牵头组织安全教育培训,财务部要充分保障安全生产费用足额计提,市场部投标时要充分考虑中标项目的安全风险问题,物资部要保障采购的产品安全可靠等。为形象展示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公司建立安全责任矩阵清单,并针对具体事项明确是否为安全主责、辅责及监督责任,所有部门均可直观辨析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责任,使安全职责一目了然。
3.3.3 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公司针对各项具体生产过程及生产安全事故大小建立配套的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安全考核包括相关领导、人力部门、技术部门、物资部门、安监部门等安全责任人员及部门。责任追究加大了对生产车间及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的追究力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3.4 組建安全稽查大队
在当前国家大环境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仍然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各种检查依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令行禁止依旧是安全隐患整改的有力措施。为及时发现和查处作业现场安全隐患与管理漏洞,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及不良影响事件发生,公司成立了安全稽查大队,大队根据公司业务情况分为工程机械分队和钢结构分队,并根据公司规模及稽查频次配置相应人数。大队以“抓预防、重治本、求实效”为工作目标深查安全问题、深挖隐患并监督各单位彻底整改隐患,协助抓好安全风险防控。
3.5 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
为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监管工作需求,中铁工业结合业务实际建立了一个包括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多层次的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及时、高效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作业审批及线上安全教育培训等,对传统安全管理进行了有效升级,推进了安全管理的无纸化、流程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下一步,公司还将建设安全“铁眼”智能监控系统,以改进传统的“人盯人”“事必躬亲”的安全监管方式,持续通过科技兴安,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3.6 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公司通过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层级述职、安全技术与管理刚性交底及安全承诺机制等措施来落实习总书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要求,积极打造“以人为本、崇尚安全、敬畏生命、知行合一”的安全文化,逐步把安全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深处,营造“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能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以安全文化为引领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2]。
4 实践效果
通过厘清层级安全管监责任、规范安监机构配置、打造专业稽查队伍、全面推进安全信息化及打造安全文化等系列安全举措,中铁工业逐步建立起责任明晰的安全管监责任体系。三年来,在公司业务不断扩张,营业额增长超过50%的基础上,与之对应的是安全事故率的不断下降,期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工伤负伤率从成立之初的3.5‰降低到2020年末的1.4‰左右。
安全生产管监责任体系的建立推广,使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到岗、到人,通过安全“监”督系统的纠偏,及时纠正安全“管”理系统(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技术保障及资源配置等管理系统)运行偏差,合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健康运转,解决了以往职能部门等着安全部门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再整改的被动局面,推动了安全管理各系统认真自主履职、各层级主动尽责的良好氛围,让安全管理变得更加明晰高效。
5 结语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下一步,中铁工业将继续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创新,持续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坚守“红线”的能力,真正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在安全管理经验上不断提炼升华,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安全管理做法,也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指示(2013年6月6日),《人民日报》2013年6月8日.
[2] 董金龙. 浅析企业安全管理创新[J]. 环球市场.2018年26期.
作者简介:周欢(1988-),男,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