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产妇DVT患者和378例有DVT倾向产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高龄产妇(>35岁)、肥胖、妊娠期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孕前有盆腔炎、孕期有阴道炎或产后继发有产褥感染的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穿弹力袜,如有产褥感染者使用肝素钠和抗感染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高龄产妇、肥胖、孕期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阴道炎、产褥感染者是分娩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产后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抗凝及穿弹力袜治疗对DVT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妊娠;血栓性静脉炎;低分子量肝素钙;肝素钠
深静脉血栓是产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外科手术后DVT发生率为30%~50%[1],妇科手术后发生率为7%~45%[2-3],而产科手术、自然分娩后DVT的发生率尚无确切统计文献报道。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产科手术后,自然分娩后DVT时有发生,因此对产科手术后、自然分娩后DVT的预防和治疗应高度重视,我科在剖宫产术后、自然分娩后DVT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或自然分娩后并发DVT患者11例作为治疗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有DVT倾向的产妇378例作为预防性治疗组。治疗组年龄27~44岁(平均年龄33.7岁),体重66~99kg(平均83.3kg),单纯高龄产妇1例,糖尿病产妇2例,产褥感染2例,肥胖1例(BMI 40),高血压病产妇1例,高龄又有糖尿病1例,高龄又有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例,其中剖宫产术7例,自然分娩4例。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疼痛、肿胀,较对侧明显增粗,皮温较对侧低,患侧腹股沟区有明显压痛;合并产褥感染者有下肢疼痛及发热,体温38℃以上居多;发生部位以髂静脉为主,可以波及股静脉、腘静脉。预防治疗组产妇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2.2岁);体重61.5~96.9kg(平均84.1kg);在378例中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148例,高龄产妇86例,孕期有盆腔炎、阴道炎4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肥胖7例,高血压高龄4例,高龄伴糖尿病7例,糖尿病合并盆腔炎、阴道炎10例,高龄、肥胖、糖尿病4例,单纯产褥感染6例,糖尿病合并产褥感染2例。预防性治疗组378例均无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
2方法
2.1 诊断方法 (1)对有症状的可疑DVT产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确诊。(2)高龄、肥胖(BMI>30kg/m2)、妊娠期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产妇,孕前有盆腔炎、孕期有阴道炎或产后继发有产褥感染的产妇,都归为有DVT倾向产妇。
2.2 诊断标准 彩超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及频谱信号,静脉加压后血管腔无塌陷。
2.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同时每天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连续治疗7天,同时采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噻肟钠治疗7天;对有产褥感染者,加用甲硝唑治疗10天,同时加用肝素钠250mg+5%葡萄糖液500ml,30~40滴/分,持续注射至体温正常为止,并抬高患肢15~30度。上述治疗结束后,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天3次。(2)预防性治疗组,产后或剖宫产术后6小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一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对有阴道炎、盆腔炎的产妇,同时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治疗;对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使用头孢噻肟钠+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同时用肝素钠250mg+5%葡萄糖液500l,30~40滴/分,持续注射至体温正常为止。
2.4 监测指标(1)治疗组:观察产妇的患肢周径、皮温、色泽,用彩超监测患肢血流变化及有无新血栓形成。(2)预防组:观察有无肢体肿胀、疼痛、会阴切口或腹部切口有无出血及阴道恶露量的多少。两组均监测治疗前后的APTT及PT。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3结果
3.1 产后并发DVT的高危因素 产后并发DVT产妇的平均年龄33.7岁,体重平均83.3kg,其中高龄产妇占36.4%,糖尿病产妇36.4%,高血压产妇36.4%,肥胖9.1%,产褥感染18.2%,因此高龄(>35岁)、肥胖(BMI>30 kg/m2),高血压、糖尿病、产褥感染的产妇易并发DVT,是DVT的高危因素。
3.2 产后DVT的诊断及治疗 3.2.1 诊断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0例,本组病例准确率90.9%,其中1例顺产后2天,患肢仅有轻微肿胀、疼痛,周径较对侧粗2.4cm,彩超检查未见血流信号及频谱改变,产妇拒绝行下肢静脉血管造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诊断性治疗5天后症状缓解,改用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日3次,治疗随访2周痊愈。
3.2.2 治疗 11例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无1例有新血栓形成,有9例治疗7天后肢体肿胀明显消退,超声检查见侧枝循环建立,平均疗程6.1周,另2例治疗效果欠佳,一直穿弹力袜治疗。本组患者均未安血管滤网,未见一例发生血栓脱落。
3.3 产后DVT倾向产妇的预防性治疗效果
3.3.1 临床指标 产后预防性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期内无1例出现会阴切口、腹部切口出血,阴道恶露与其他产妇相比无明显增多,有1例会阴及2例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缝合可吸收线336例,丝线缝合42例)。
3.3.2 实验室指标 (1)APTT治疗第3天、第7天平均分别为44.1秒和39.6秒,均较治疗前32.4秒延长(P<0.01)。(2)治疗后第3天、第7天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正常(除24例轻中度贫血的产妇外,但两次测量均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白细胞计数在用药前后有明显变化(原因是妊娠终止的生理变化所致)。 4 讨论
4.1 产妇DVT形成的原因
4.1.1 血流淤滞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本组DVT患者多为高龄、肥胖剖宫产的产妇,其产后卧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而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血液粘滞度较其他妊娠妇女高,使血流缓慢、血流易淤滞,即使其自然分娩,也易发生DVT。
4.1.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基础。剖宫产术和自然分娩对盆腔组织组织均有较大的创伤,创伤后炎症介质释放、妊娠后生殖道炎症未彻底治疗,而分娩创伤使炎症扩散,甚至出现产褥感染,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更易发生产褥感染,上述因素均有大量致炎因子产生,这些致炎因子使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收缩功能差,血流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由于细胞毒性物质和炎症介质如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均可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4]。
4.1.3 高凝状态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 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由于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使血液处于较一般正常妊娠妇女更高凝的状态。
4.1.4 盆腔压力改变,产妇分娩后,盆腔内压力降低,盆腔静脉扩张,血流淤滞容易形成血栓。
4.2 产妇DVT治疗和预防
DVT一旦诊断明确,产妇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度,尽快采用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治血栓进一步发展、等待侧肢循环的建立。为防止血栓脱落,可在血栓近心端血管内安置滤网。本组病例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监测APTT无明显异常。由于DVT是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且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应对有DVT倾向的产妇在分娩后积极地采取预防治疗。本组高危DVT倾向产妇378例,在产后经预防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无一例发生血栓,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437-488
[2]walsh JJ Bonnarj,Wright FW. A study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leg vein thrombosis after major gynecologic surgery using labeled fribinogen-phlebography and lung scanning [J]. J Obstet Gynecol BrCommonw, 1974,81: 311-316.
[3]Clarke-pearson DL,Jelovesk FR,Greasman WT.Thromboembolism complicating surgery for cervical and uterine malignancy: 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prophylaxis[J].Obstet Gynecol, 1983,61: 87-94 .
[4]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07.
[5]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9
【关键词】妊娠;血栓性静脉炎;低分子量肝素钙;肝素钠
深静脉血栓是产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外科手术后DVT发生率为30%~50%[1],妇科手术后发生率为7%~45%[2-3],而产科手术、自然分娩后DVT的发生率尚无确切统计文献报道。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产科手术后,自然分娩后DVT时有发生,因此对产科手术后、自然分娩后DVT的预防和治疗应高度重视,我科在剖宫产术后、自然分娩后DVT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或自然分娩后并发DVT患者11例作为治疗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有DVT倾向的产妇378例作为预防性治疗组。治疗组年龄27~44岁(平均年龄33.7岁),体重66~99kg(平均83.3kg),单纯高龄产妇1例,糖尿病产妇2例,产褥感染2例,肥胖1例(BMI 40),高血压病产妇1例,高龄又有糖尿病1例,高龄又有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例,其中剖宫产术7例,自然分娩4例。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疼痛、肿胀,较对侧明显增粗,皮温较对侧低,患侧腹股沟区有明显压痛;合并产褥感染者有下肢疼痛及发热,体温38℃以上居多;发生部位以髂静脉为主,可以波及股静脉、腘静脉。预防治疗组产妇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2.2岁);体重61.5~96.9kg(平均84.1kg);在378例中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148例,高龄产妇86例,孕期有盆腔炎、阴道炎4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肥胖7例,高血压高龄4例,高龄伴糖尿病7例,糖尿病合并盆腔炎、阴道炎10例,高龄、肥胖、糖尿病4例,单纯产褥感染6例,糖尿病合并产褥感染2例。预防性治疗组378例均无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
2方法
2.1 诊断方法 (1)对有症状的可疑DVT产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确诊。(2)高龄、肥胖(BMI>30kg/m2)、妊娠期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产妇,孕前有盆腔炎、孕期有阴道炎或产后继发有产褥感染的产妇,都归为有DVT倾向产妇。
2.2 诊断标准 彩超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及频谱信号,静脉加压后血管腔无塌陷。
2.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同时每天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连续治疗7天,同时采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噻肟钠治疗7天;对有产褥感染者,加用甲硝唑治疗10天,同时加用肝素钠250mg+5%葡萄糖液500ml,30~40滴/分,持续注射至体温正常为止,并抬高患肢15~30度。上述治疗结束后,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天3次。(2)预防性治疗组,产后或剖宫产术后6小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一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对有阴道炎、盆腔炎的产妇,同时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治疗;对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使用头孢噻肟钠+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同时用肝素钠250mg+5%葡萄糖液500l,30~40滴/分,持续注射至体温正常为止。
2.4 监测指标(1)治疗组:观察产妇的患肢周径、皮温、色泽,用彩超监测患肢血流变化及有无新血栓形成。(2)预防组:观察有无肢体肿胀、疼痛、会阴切口或腹部切口有无出血及阴道恶露量的多少。两组均监测治疗前后的APTT及PT。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3结果
3.1 产后并发DVT的高危因素 产后并发DVT产妇的平均年龄33.7岁,体重平均83.3kg,其中高龄产妇占36.4%,糖尿病产妇36.4%,高血压产妇36.4%,肥胖9.1%,产褥感染18.2%,因此高龄(>35岁)、肥胖(BMI>30 kg/m2),高血压、糖尿病、产褥感染的产妇易并发DVT,是DVT的高危因素。
3.2 产后DVT的诊断及治疗 3.2.1 诊断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0例,本组病例准确率90.9%,其中1例顺产后2天,患肢仅有轻微肿胀、疼痛,周径较对侧粗2.4cm,彩超检查未见血流信号及频谱改变,产妇拒绝行下肢静脉血管造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诊断性治疗5天后症状缓解,改用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日3次,治疗随访2周痊愈。
3.2.2 治疗 11例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无1例有新血栓形成,有9例治疗7天后肢体肿胀明显消退,超声检查见侧枝循环建立,平均疗程6.1周,另2例治疗效果欠佳,一直穿弹力袜治疗。本组患者均未安血管滤网,未见一例发生血栓脱落。
3.3 产后DVT倾向产妇的预防性治疗效果
3.3.1 临床指标 产后预防性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期内无1例出现会阴切口、腹部切口出血,阴道恶露与其他产妇相比无明显增多,有1例会阴及2例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缝合可吸收线336例,丝线缝合42例)。
3.3.2 实验室指标 (1)APTT治疗第3天、第7天平均分别为44.1秒和39.6秒,均较治疗前32.4秒延长(P<0.01)。(2)治疗后第3天、第7天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正常(除24例轻中度贫血的产妇外,但两次测量均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白细胞计数在用药前后有明显变化(原因是妊娠终止的生理变化所致)。 4 讨论
4.1 产妇DVT形成的原因
4.1.1 血流淤滞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本组DVT患者多为高龄、肥胖剖宫产的产妇,其产后卧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而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血液粘滞度较其他妊娠妇女高,使血流缓慢、血流易淤滞,即使其自然分娩,也易发生DVT。
4.1.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基础。剖宫产术和自然分娩对盆腔组织组织均有较大的创伤,创伤后炎症介质释放、妊娠后生殖道炎症未彻底治疗,而分娩创伤使炎症扩散,甚至出现产褥感染,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更易发生产褥感染,上述因素均有大量致炎因子产生,这些致炎因子使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收缩功能差,血流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由于细胞毒性物质和炎症介质如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均可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4]。
4.1.3 高凝状态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 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由于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使血液处于较一般正常妊娠妇女更高凝的状态。
4.1.4 盆腔压力改变,产妇分娩后,盆腔内压力降低,盆腔静脉扩张,血流淤滞容易形成血栓。
4.2 产妇DVT治疗和预防
DVT一旦诊断明确,产妇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度,尽快采用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治血栓进一步发展、等待侧肢循环的建立。为防止血栓脱落,可在血栓近心端血管内安置滤网。本组病例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监测APTT无明显异常。由于DVT是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且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应对有DVT倾向的产妇在分娩后积极地采取预防治疗。本组高危DVT倾向产妇378例,在产后经预防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无一例发生血栓,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437-488
[2]walsh JJ Bonnarj,Wright FW. A study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leg vein thrombosis after major gynecologic surgery using labeled fribinogen-phlebography and lung scanning [J]. J Obstet Gynecol BrCommonw, 1974,81: 311-316.
[3]Clarke-pearson DL,Jelovesk FR,Greasman WT.Thromboembolism complicating surgery for cervical and uterine malignancy: 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prophylaxis[J].Obstet Gynecol, 1983,61: 87-94 .
[4]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07.
[5]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