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中的战利品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g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票”和《军人手帖》
  
  日军将军人用于确定身份的“军牌”称之为“认识票”。上面刻印有佩戴者所属联队、中队及个人的番号,军官还有姓名和军衔,以便在军人战死或面部受伤、军服破损的情况下确认其身份。“认识票”每个出征的官兵都有,为椭圆形金属制,用绳系于衣内右肩左肋下,也有将其镶在佩挂军刀用的腰带上,即所谓“略刀带”上的。这种“认识票”以往我国市面较少流通,军品收藏者们较为忽视,我仅在美国出版的《二战日本帝国陆军军服与装具》(UNIFORMS AND EQUIP MENT OF THE IMPERIAL JAP A NESE ARMY IN WORLD WARⅡ)一书中见到过美军收集到的实物照片。2005年从黑龙江某原日军筑垒地域出土了一批侵华日军的“认识票”,沈阳朋友宋柏赠送我两枚。这两枚“认识票”分别有刻字。
  这里我们首先要从侵华日军的部队代字,即所谓“兵团文字符”说起。日军为保密起见,从1937年9月1日,日本陆军省规定出征部队以部队长的名代称其番号。例如第一师团步兵第一联队第一中队,则称为中国战线上海派遣山田部队,铃木部队小林队。此后,随着部队长的战死和调任,称呼开始混乱。1940年日军在《昭和一六年度陆军动员计划细则》中规定,军、师团、旅团实行“兵团文字符”,即以一到二个汉字作为部队代字。如“德”为关东军,“统”为第六方面军,“甲”为北支方面军,“吕”为第8军,“龙” 为第56师团,“衣”为第59师团,“桐”为第5混成旅团;又如两个字的“武甲”为第354师团,“东旭”为第119独立混成旅团等等。
  
  
  我得到的“认识票”,其“光”字,我认为应为“光集团”,即日军第4军的代字;“六国守炮中三番五○”应为第六国境守备队炮兵三中队五○号。据日本菊池实《苏满国境要塞遗迹群研究》和小林静雄《遥远的黑龙江》等书载,当年日军第六国境守备队在日本关东军第4军编成内,驻黑龙江的瑷辉县,由3个步兵大队、炮兵二大队、工兵一大队编成。装备100mm榴弹炮12门,100mm加农炮4门,中型迫击炮14门,高射炮12门,主阵地位于瑷辉县的北镇台。此外,“独炮一中番二一六”应为独立炮兵一中队二一六号。独立炮兵在日军第4军编成内单位较多,有独立速射炮第3、第5 大队,独立重炮兵第1、第8、第9大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军队官兵金属制成的身份牌,历经战火,不易损毁。美军的身份牌用金属链连接更为可靠。而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个人身份识别是佩于左胸的布制胸章,其上有佩戴者的姓名、部别、军衔。侵华日军步兵第34联队少尉河村太美在《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一书中写道,他在湖南常德作战时“看见五六个穿着青灰色衣服的敌人正规军躺在那里。他们衣服上的符号已被撕去。敌人来不及收尸,为了保密,把符号撕了去。”保密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作为官兵阵亡的依据。但布制的识别符号若烧毁,则无法确定其身份。像随后1950~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布制胸章(背后为姓名、部别、佩戴年份等),以及我军 1965~1985年沿用20年的红领章背面的“姓名、部别、血型”的记录,其虽有优点,但未考虑领章织物的战火损毁。按军事斗争“真准备”的要求,我军作战部队官兵战时佩发金属身份牌是值得考虑的。这是以人为本,对参战官兵家属负责的具体体现。
  
  
  另外,日军个人物品中还有人手一册的《军人手帖》,大正和明治时期称《军队手牒》。该手册是陆军士官和士兵的身份和服役的履历书。手册中首先是天皇的所谓《军人谕》,接下来才是士兵本人姓名、出生年月、籍贯、管区、兵种、入伍退伍的服役情况,奖罚和军衔的晋升、战斗经历等的记载。日军的《军队手帖》是重要的情报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的官兵很注意从日军尸体上搜寻这种《军队手帖》,并作为战争纪念品。
  与此相反,我国军队对战利品的态度限于当时的条件,大多从实用主义出发,注重武器、装具、地图的收集,而对于日军“认识票”、《军队手帖》之类的个人物品,大概出于对侵略者的仇恨,或忌讳,对此是不屑的。因而我手中藏界朋友相赠的“认识票”历经60余年,颇为珍贵,具有史证意义。
  
  风镜与防蚊手套
  
  日军注重兵要地志即战场环境调查的同时,还注意其单兵装具适应于野战条件下战场特殊环境,如风镜和防蚊手套等装具即是。
  风镜,日军称“防尘镜”,是步兵、骑兵以及战车兵(装甲兵)的个人装具。普通步、骑兵的风镜是可以折叠由4块玻璃组成的,战争初期的风镜是由皮革与玻璃制作,战争中期为布与玻璃制成;到战争末期用其他代用品替代布。我手中的这副风镜,应该是战争中期的制品。风镜在不使用时装在牛皮盒中挂在腰带上,我们从1938年日军骑兵第28联队入侵山西临汾的历史照片中可明显看到骑兵腰间的风镜盒。日军装甲兵坦克乘员的风镜为两块大镜片制成。
  
  
  
  蚊虫是疾病重要的传染途径,对蚊虫防护是军队野战生存一个重要的课题。我有一副崭新的日本陆军“防蚊手袋(套)”,从其中的制作印章可知,这副手套是日军1941年的制品。这副手套从战争中被我军缴获之后便放置于仓库之中从未用过。我从历史照片中发现1938年攻占广州虎门炮台的日本陆军还装备有防蚊覆面,即头罩。另从资料中发现日军还有防蚊眼罩。这些防蚊虫的单兵装具,不仅对广大的中国战场的春、夏、秋三季适用,更适用于印度支那和太平洋战场的热带丛林地区。可见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外的侵略野心之大和着眼之处之具体细微。
  
  绑腿、皮护腿与长靴
  
  绑腿作为陆军,特别是步兵的装具在二战中风行,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军队都曾使用。印度军队甚至在配短裤的长毛袜上再打绑腿。日军士兵也有与其军服相同颜色的绑腿,我手中的这副日军绑腿质地较好,明显是配呢军服的。绑腿通常由脚踝部一直缠绕至膝盖以下的小腿。士兵打绑腿的作用,一是跨越障碍不易钩挂,行动利索;二是绑腿将士兵小腿踝部适度扎紧,以避免受伤时短时间内大量血液流进脚部,造成脚部长时间过度运动而产生肿涨。据我从大量的历史照片中发现,日军士兵打绑腿,通常在小腿下端有两处“人字”的折卷。我听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讲,由于小腿有自然的弧度,绑腿从脚踝到膝的水平缠绕的打法易松脱。而绑腿折卷的“人字”打法则可紧贴小腿起伏的肌肉不易松脱,老兵们讲,打绑腿是个“功夫”。中国军队士兵的绑腿打法较为讲究,一面的“人字”折花从底到顶,而且要在一条线上;两面“人字”的折花,一条腿要两副绑腿,较为费事。此外,绑腿还可以代替绷带应急裹伤,多副绑腿连接还可以作为绳索使用。
  日军步、骑兵的下士官、宪兵,以及野战军乐队配有牛皮原色的护腿,这比士兵打绑腿方便得多。军官是棕色的外光皮护腿,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则是黑色的皮护腿。日军寒区部队冬季还有羊毛毡制成的护腿。
  日军军官都着长皮靴,有黑色和棕色两种颜色。其步、炮和辎重兵军官长靴与骑兵长靴区别在于靴筒,靴筒平口为普通军官长靴,而斜口则为骑兵马靴。步、骑兵士官、士兵的马靴为牛皮原色。我收集到的一双“昭五式”日军骑兵马靴根据靴底的印记是“广支 昭十四制”,可知是1939年制作,这种马靴陆军下士官也使用,因此其又称“下士官长靴”。日军寒区部队还装备有羊毛毡制成的防寒靴,有半靴和长靴两种。我有一双缴获日军的“九六式”防寒长靴,其制作年代为“昭十六”,即1941年。我还见过日军1945 年生产的防寒毛制靴袜。另外,我手中还有几种战时缴获的日本 “手炉”。这种御寒物品虽非军中制式装备,但从这些小物品也能体现日本人细致的民族特性。
  历史上日军觊觎我国东北和俄国远东地区由来已久,视之为预设战场。因而其军队一向注重寒区作战研究及寒区防护。甚至现代日本自卫队(据说马上要改称“自卫军”了)仍重视研究寒区作战。我曾见过日本自卫队上个世纪80 年代的《严寒积雪条件下战斗条令》,从其单兵冬季防护方法的图示看,明显是从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防护教令》中照搬而来。60多年过去了,日本人或许不会想到:我,一个中国陆军的预备役上校还会在假期登山和野营中使用这些缴获的侵华日军的单兵装具,如士兵的皮带、水壶、小刀、军官饭盒等。这些战利品使我缅怀上一代军人反侵略作战的功勋战绩。(完)
  编辑/王辉[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捷克生产的Vz23冲锋枪在外形及设计结构上与以色列乌齐冲锋枪十分类似,但却没有乌齐冲锋枪的名气大,使用范围也不是那么广泛,不过该枪却是早期性能出色的冲锋枪之一……    紧跟潮流设计    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是出现在一战后期的意大利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这一时期的代表产品还有意大利的伯莱塔M1918冲锋枪、德国的MP18冲锋枪以及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  冲锋枪自诞生后发展迅速,到二十世纪二
期刊
以下选出的均是长期参与“读者评刊”活动的幸运读者,每人将赠送2010年上半年杂志。如果您也想获得如此“特别”的奖品,就也请参与我们的活动吧!
期刊
狙击步枪配装消声器后的利弊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引发争议的缘由包括消声器自身的质量、短暂的使用期以及对步枪精度的负面影响等。但毋席质疑的是,加装消声器的确有助于狙击手免于暴露自身位置。当今的消声器,通过对制作材料、技术和设计方面的不断精进,综合效能越来越好。  本文讲述的是在美国进行的一次消声器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其各项效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那么,综合来看又是孰优孰劣?请看——     0.338
期刊
德浪河谷之战是越南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不仅是因为美军在越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下成功突围,还因为这是美军第一次与越军正式交战,且开创了大规模直升机机降作战的先河。由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美国战争大片——《我们曾经是战士》就是以这次作战为背景拍摄的。本文试从战术角度对该片中有关此次作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运用等作一解析——    影片中的装备与运用  影片中的武器道具运用相当考究,基本反映出当时双方的武器装
期刊
举世闻名的陶鲁斯国际公司位于巴西的波尔图·阿雷格里市,成立于1939年,起初只不过是一家小规模的工具制造商,现已成为一个大型的跨国轻武器制造公司。  公司于1941年生产出第一款转轮手枪。到了1974年,意大利的伯莱塔公司获得巴西政府的大量定单,在巴西西南部沿海工业中心圣保罗设厂,为巴西军方和政府生产手枪。合同结束后,伯莱塔将这个工厂卖给了陶鲁斯国际公司,连同工厂一起转手的还包括全部的图纸、工具、
期刊
期刊
在轻武器“装备量大”的重要属性和研发前提下,“价格低廉”成为轻武器的另一重要特征。   “价廉物美”是商业社会中人们所追寻的目标。但是,人们也遵循着“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的消费原则。   武器装备作为劳动产品,虽不同于一般商品,却有着商品的基本属性:武器装备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武器装备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作战或特定的威慑需要,而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作为“价值表现在货币上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近日,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与武器司令部授予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武器与技术产品部一份价值6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通用动力公司研制遥控型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ACSW)。通用动力公司武器与技术产品部主要负责完成系统集成和武器开发,而相应的弹药则由通用动力公司军械与战术系统部完成。按照合同,研制工作将持续到2006年6月。   XM307先进班组支援武器是一种便携式轻型榴弹发射器,可发射25mm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