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支持和重视给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我国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芷江侗族自治县因地制宜,依附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收到良好成效。本文以芷江县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芷江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产业对芷江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芷江侗族自治县 旅游产业 现状 作用
一、芷江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齐全,物产丰富,发展旅游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2年,芷江县提出了把“加速推进旅游国际化”列入了芷江“四化”(即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旅游国际化)的进程之一,将旅游产业推向了市场。经过多年的开发,芷江县旅游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旅游业已成为芷江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根据芷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外事侨务局提供的资料,除2003年因“非典”缘故,芷江县历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11年来,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的游客近1128.52万人次,平均年增长22.59%;旅游收入共计230740万元,平均年增长17.06%;2011年旅游产业年收入达8.3亿元,创历史新高。芷江旅游业已成为芷江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并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具体来看,芷江县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可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旅游产业产值的绝对增长量,二是当年旅游业产值较上年的增长率。从绝对增长量来看,2001年仅接待旅游人数40.4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2300万元,而2011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51.2万人次,旅游收入83000万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6.2倍和30.1倍;从芷江县旅游业产值较上年增长率的变化来看,11年间的旅游业产值,除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旅游收入增长率呈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处于10%以上的增长水平。尤其2004—2005年间,芷江县旅游业年平均增速均为70%左右,其在芷江县的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所以旅游业已经成为芷江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芷江经济发展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十五”期间,芷江创新机制,吸引多方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15家星级商务宾馆,接待能力有3180个床位,另建有各类度假宾馆、休闲山庄、农家乐100余家,旅游定点餐馆10余家,歌舞厅、健身中心、休闲酒吧等娱乐场所10余家,形成“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近年来,芷江县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除了公路交通得到完善之外,航空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航、铁路、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均有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在芷江停留时间由过去的1.5天延长到2.5天。
3、旅游市场结构日趋合理
近年来芷江县旅游业发展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信息、商业、娱乐等的蓬勃发展。芷江正从原来的城市旅游向旅游城市转型,由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从芷江旅游市场客源地来看,在国内市场方面,周边省市主要以长株潭、邵阳、衡阳、郴州等地为主要客源,其旅游高峰一般为每年的6—9月份,而对于省内的游客市场已由过去的周边几个城市和景区接待为主,转向全省范围内的各个城市。总体看来,双休、暑假、黄金周等假日旅游的客源量大幅增长。据统计2009年芷江縣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6%,创历史最高纪录。
4、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它具有时间上的时序性和空间上的定点性等特点。目前,芷江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芷江目前己形成三道坑自然旅游区、花山寨、杨溪云树、明山森林公园、茅从河漂流等体现旅游者需求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2)历史类旅游产品。如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坊、飞虎队纪念馆、天后宫、龙津风雨桥、奎文阁、熊公馆、沈从文旧居、天后宫、景星寺、明山观等集结芷江历史文化气息的历史类旅游产品。目前芷江县“国际和平文化节”已成为芷江向外推出的旅游王牌之一。
(3)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如民族文化广场、芷江和平广场、万和鼓楼、龙津风雨桥、泰和塔、侗族大歌、芦笙舞等。同时久负盛名的侗家合拢宴为“天下第一合拢宴”,也是芷江很好的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之一。
二、旅游业发展对芷江县域经济的作用分析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被誉为现代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拓展就业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对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具体来说,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加快芷江县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开发前,2001—2002年,芷江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2003—2004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势产业依然是是第二产业。从2005年以来,旅游发展呈现“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认同”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历史最高,成为芷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2007年起,第一产业的结构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逐年增长;2007—2011年第三产业比例虽逐年下降1—2个百分点,但总体来说第三产业保持了持续发展,且变化速度要快于第一产业的变化速度。因此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对芷江县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旅游业拉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芷江县推动城乡和谐发展、拉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2、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发展旅游业(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还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目前来看,税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旅游者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入境签证费,出入境时交付的商品海关税,机场建设费和执照税等。另一方面来源于旅游业各有关营业部门,包括各旅游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而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旅游收入的增加促进了芷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3、有利于提供城乡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对2003年以来芷江县居民收入情况分析表明,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的提高,分别从2003年的4875元和1740元上升到2011年的11963元和3975元。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与现代化程度高的工业相比,更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直接就业机会。目前,在芷江县郊区的生态旅游区的工作人员90%是芷江城乡居民,当地居民也因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大幅增收。
4、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刺激外界投资
旅游业必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旅游这个渠道招商引资、洽谈贸易,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芷江全年实施招商项目18个,实际到位资金84000万元,同比增长12%。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2011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92900万元,同比增长25.2%。
5、有利于提高芷江居民的素质
旅游业的影响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还包括社会文化层面的。旅游者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文化和观念,旅游地的居民无形中会受此影响,虽然有消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旅游地的居民人口素质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芷江旅游业兴起以来,外来旅游者给芷江带来了很多新的先进文化和观念,无形中影响了芷江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員和芷江居民的素质。
6、促进芷江对外开放和提高知名度
旅游本身是一种开放行为,旅游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芷江作为受降名城,既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基地,也是世界人民纪念“二战”的重要里程碑。芷江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2011年成为全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芷江与世界的交往和横向经济联系,增进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人们对芷江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旅游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招商引资,提高旅游当地居民素质等。旅游产业能高效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县域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重视和发展旅游产业才能搞活当地经济,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青:浅析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J].区域经济,2004(4).
[2] 曾梦宇:怀化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3] 邹统钎: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芷江侗族自治县 旅游产业 现状 作用
一、芷江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齐全,物产丰富,发展旅游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2年,芷江县提出了把“加速推进旅游国际化”列入了芷江“四化”(即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旅游国际化)的进程之一,将旅游产业推向了市场。经过多年的开发,芷江县旅游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旅游业已成为芷江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根据芷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外事侨务局提供的资料,除2003年因“非典”缘故,芷江县历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11年来,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的游客近1128.52万人次,平均年增长22.59%;旅游收入共计230740万元,平均年增长17.06%;2011年旅游产业年收入达8.3亿元,创历史新高。芷江旅游业已成为芷江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并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具体来看,芷江县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可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旅游产业产值的绝对增长量,二是当年旅游业产值较上年的增长率。从绝对增长量来看,2001年仅接待旅游人数40.4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2300万元,而2011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51.2万人次,旅游收入83000万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6.2倍和30.1倍;从芷江县旅游业产值较上年增长率的变化来看,11年间的旅游业产值,除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旅游收入增长率呈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处于10%以上的增长水平。尤其2004—2005年间,芷江县旅游业年平均增速均为70%左右,其在芷江县的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所以旅游业已经成为芷江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芷江经济发展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十五”期间,芷江创新机制,吸引多方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15家星级商务宾馆,接待能力有3180个床位,另建有各类度假宾馆、休闲山庄、农家乐100余家,旅游定点餐馆10余家,歌舞厅、健身中心、休闲酒吧等娱乐场所10余家,形成“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近年来,芷江县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除了公路交通得到完善之外,航空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航、铁路、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均有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在芷江停留时间由过去的1.5天延长到2.5天。
3、旅游市场结构日趋合理
近年来芷江县旅游业发展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信息、商业、娱乐等的蓬勃发展。芷江正从原来的城市旅游向旅游城市转型,由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从芷江旅游市场客源地来看,在国内市场方面,周边省市主要以长株潭、邵阳、衡阳、郴州等地为主要客源,其旅游高峰一般为每年的6—9月份,而对于省内的游客市场已由过去的周边几个城市和景区接待为主,转向全省范围内的各个城市。总体看来,双休、暑假、黄金周等假日旅游的客源量大幅增长。据统计2009年芷江縣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6%,创历史最高纪录。
4、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它具有时间上的时序性和空间上的定点性等特点。目前,芷江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芷江目前己形成三道坑自然旅游区、花山寨、杨溪云树、明山森林公园、茅从河漂流等体现旅游者需求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2)历史类旅游产品。如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坊、飞虎队纪念馆、天后宫、龙津风雨桥、奎文阁、熊公馆、沈从文旧居、天后宫、景星寺、明山观等集结芷江历史文化气息的历史类旅游产品。目前芷江县“国际和平文化节”已成为芷江向外推出的旅游王牌之一。
(3)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如民族文化广场、芷江和平广场、万和鼓楼、龙津风雨桥、泰和塔、侗族大歌、芦笙舞等。同时久负盛名的侗家合拢宴为“天下第一合拢宴”,也是芷江很好的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之一。
二、旅游业发展对芷江县域经济的作用分析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被誉为现代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拓展就业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对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具体来说,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加快芷江县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开发前,2001—2002年,芷江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2003—2004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势产业依然是是第二产业。从2005年以来,旅游发展呈现“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认同”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历史最高,成为芷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2007年起,第一产业的结构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逐年增长;2007—2011年第三产业比例虽逐年下降1—2个百分点,但总体来说第三产业保持了持续发展,且变化速度要快于第一产业的变化速度。因此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对芷江县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旅游业拉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芷江县推动城乡和谐发展、拉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2、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发展旅游业(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还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目前来看,税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旅游者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入境签证费,出入境时交付的商品海关税,机场建设费和执照税等。另一方面来源于旅游业各有关营业部门,包括各旅游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而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旅游收入的增加促进了芷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3、有利于提供城乡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对2003年以来芷江县居民收入情况分析表明,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的提高,分别从2003年的4875元和1740元上升到2011年的11963元和3975元。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与现代化程度高的工业相比,更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直接就业机会。目前,在芷江县郊区的生态旅游区的工作人员90%是芷江城乡居民,当地居民也因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大幅增收。
4、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刺激外界投资
旅游业必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旅游这个渠道招商引资、洽谈贸易,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芷江全年实施招商项目18个,实际到位资金84000万元,同比增长12%。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2011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92900万元,同比增长25.2%。
5、有利于提高芷江居民的素质
旅游业的影响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还包括社会文化层面的。旅游者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文化和观念,旅游地的居民无形中会受此影响,虽然有消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旅游地的居民人口素质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芷江旅游业兴起以来,外来旅游者给芷江带来了很多新的先进文化和观念,无形中影响了芷江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員和芷江居民的素质。
6、促进芷江对外开放和提高知名度
旅游本身是一种开放行为,旅游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芷江作为受降名城,既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基地,也是世界人民纪念“二战”的重要里程碑。芷江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2011年成为全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芷江与世界的交往和横向经济联系,增进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人们对芷江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旅游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招商引资,提高旅游当地居民素质等。旅游产业能高效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县域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重视和发展旅游产业才能搞活当地经济,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青:浅析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J].区域经济,2004(4).
[2] 曾梦宇:怀化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3] 邹统钎: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