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基础,以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为例,探索适合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中医药大学 教学模式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授Merrill Swain 于1985 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之后,Swain不断发展她的理论,先后提出并反复论证输出假设的三大功能及其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①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noticing/triggering);②输出能对目标语的结构及语义进行假设(hypothesis-testing);③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Swain认为,说和写的语言产出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语句结构和词语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1.国外研究综述。“输出假设”理论一提出就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Yu从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在说英语国家遇到的交际策略为例,验证了可理解输出的必要性,并提出:输出假设不仅是对输入假设的补充,还纠正了输入假设的不足。Skehan指出语言输出还有另外两个功能:①语言输出能培养学习者的话语能力;②能树立个人的话语风格(personal voice),建立自信。Izumi等人通过有指导的写作和短文重构两种输出任务做试验,检验输出假设的主义功能。当然,对输出假设也有不同的声音,Krashen对可理解输出假设提出四个疑惑并对其功能表示质疑。Shehadeh认为尽管我们对Swain输出假设研究已有几十年,但仍缺乏证据证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输出话语的调整对语言学习有明显效果。Izumi和Biglow认为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研究仅停留在假设层面,而不是证明输出是否对语言习得有作用,并且是如何起作用的。基于“输出假设”理论,专家们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实践:Swain和Lapkin对比研究了同伴间互动(peer interaction)学习活动,发现在意义丰富的语境中注意语言形式更有助于语言习得;Swain,Brooks和Tocalli研究了同龄对话(peer dialogue)活动对语言习得的推动作用;在Swain和Lapkin的研究中,她们发现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构建意义的同时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2.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Krashen的输入理论介绍到我国时,我国外语学习环境匮乏,语言输入成为教学与研究的焦点。直到90年代中期,Swain的输出理论才引起国内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注意。卫乃兴首次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到Swain的可理解输出。我国学者广泛开始研究输出假设理论是在2000年以后。卢仁顺认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言输出作用,强化输出。赵小沛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外语教学活动输出重视度不够,并提出建议改革方法。冯纪元、黄姣研究了有引导的写作和短文重构这两种语言输出活动及其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曾文雄认为基于输出假设理论的外语电化教育模式更加科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就影响范围和效果来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倡导的“写长发”写作教学改革为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引起了许多外语界同行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通过部分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语言输出理论能够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这一假设(甘丽华,2008)。李亚妮也通过实证说明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界对“输出假设”理论的研究侧重内涵的解释和应用研究。本文主要结合中医院校的校情,探索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二、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现状
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国已有180所重点高校参加并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秋,安徽中医学院(现更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大学英语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听说教学新模式。实验班教学采取“2 2 2”的教学模式,即每周两节面授精读课,两节面授听说,两节网络自主课程。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考核中也增加了口语测试,计入期末总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输出”。通过近两年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传统的“输入”教学理念和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学中依然存在“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问题,不能培养学习者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即外语交际能力。
2012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大学英语改革的第二股浪潮:分级教学。其实施方法为:在各二级学院中抽取一个班级,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级。分级改革教学试点与2 2 2模式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强化了教学效果。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输出”理念仍然没有普及到广大师生中,效果不显著。
三、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2013年,针对我校涉外专业和一本专业学生,我们拟订了新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方案:入学初对各学院的一本学生进行考试分级,根据成绩分为A,B级。在完成大学英语初始阶段学习并顺利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后,继续限选和选修英语相关如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医药学等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传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理论贯穿教学设计。新的改革方案下,本校的大学英语采用2 2 2模式:每周2节新视野精读课,2节新理念视听说课,2节上机自主学习。每本教材都以某个主题为单位,尤其是视听说教程,更以日常对话话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积极利用资源,从精读课的“输入”到视听说课上的“输出”进行自由切换,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精读课上,以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课上积极展开讨论进行brainstorming,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对美国的印象,以及由美国联想到的人和事,激发学生输出,刺激输出。再过渡到文章内容进行输入学习,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巧妙入题。课后,布置任务搜索相关文章探讨中国人的形象,积累相关知识,先输入,再以“Hard-working Chinese”等为题,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写作输出练习。视听说课上,除了针对某一话题的presentation,dialogue等这类口语输出的练习,可以就课上所听的材料进行人称转述或者总结概括,达到写作输出的目的。输入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每周一歌、每周一剧等连贯性的输入都可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于输出,多输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这一舞台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自由驰骋,找到自信,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主动积极性。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活跃的直接感观刺激,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接受语言,勇于输出。以精读课Unit 2 “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为例,学生对于奥林匹克的话题尽管熟悉,却不知从何说起。当精彩纷呈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敢于输出。视听说课上变幻不断的听力材料,是鼓励学生多输出的助推器。从歌曲到新闻,从故事到电影,从感兴趣的材料入手,输出变得轻松起来。例如,我在课上布置了配音活动,同学们选材丰富,配音精彩,竞相表现,达到了有效输出的目的。
3.建立公平公正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输出效果。分数一直是学生关心的核心话题,也是保证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有效手段。由传统教学的“一纸定终身”,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形成性评价进行反复的推敲和设计,这样对于学习功底好而不努力的学生或者学习努力而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而言都是一把公尺,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保证了学生的输出效果。课上表现和课后表现相结合,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齐并行,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相组合等。以口语测试为例,平日的口语练习侧重准确度和参与度,而期末的口语测试更倾向于创新性和流畅性。模拟演讲,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因人因材料而异,用先做带动后做的方法,在普遍模拟的基础上,点评效果逼真的演讲案例,先激发同学们的输出热情,再鼓励反复模拟,保证输出的强度和有效性。而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则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改革正在进行,我们期待着课堂上争相表达、大胆输出的同学们快乐的学习身影,每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必定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作为一个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我相信只要有水滴穿石的精神,我们就一定会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 Longman,1985.
[2]冯纪元,黄姣.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2).
[3]李涛.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综述[J].外国语文,2013(6).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研项目课题《“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大学因与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编号:2013xjjy025);省级质量工程 “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2014jyxm20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中医药大学 教学模式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授Merrill Swain 于1985 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之后,Swain不断发展她的理论,先后提出并反复论证输出假设的三大功能及其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①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noticing/triggering);②输出能对目标语的结构及语义进行假设(hypothesis-testing);③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Swain认为,说和写的语言产出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语句结构和词语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1.国外研究综述。“输出假设”理论一提出就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Yu从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在说英语国家遇到的交际策略为例,验证了可理解输出的必要性,并提出:输出假设不仅是对输入假设的补充,还纠正了输入假设的不足。Skehan指出语言输出还有另外两个功能:①语言输出能培养学习者的话语能力;②能树立个人的话语风格(personal voice),建立自信。Izumi等人通过有指导的写作和短文重构两种输出任务做试验,检验输出假设的主义功能。当然,对输出假设也有不同的声音,Krashen对可理解输出假设提出四个疑惑并对其功能表示质疑。Shehadeh认为尽管我们对Swain输出假设研究已有几十年,但仍缺乏证据证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输出话语的调整对语言学习有明显效果。Izumi和Biglow认为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研究仅停留在假设层面,而不是证明输出是否对语言习得有作用,并且是如何起作用的。基于“输出假设”理论,专家们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实践:Swain和Lapkin对比研究了同伴间互动(peer interaction)学习活动,发现在意义丰富的语境中注意语言形式更有助于语言习得;Swain,Brooks和Tocalli研究了同龄对话(peer dialogue)活动对语言习得的推动作用;在Swain和Lapkin的研究中,她们发现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构建意义的同时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2.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Krashen的输入理论介绍到我国时,我国外语学习环境匮乏,语言输入成为教学与研究的焦点。直到90年代中期,Swain的输出理论才引起国内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注意。卫乃兴首次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到Swain的可理解输出。我国学者广泛开始研究输出假设理论是在2000年以后。卢仁顺认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言输出作用,强化输出。赵小沛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外语教学活动输出重视度不够,并提出建议改革方法。冯纪元、黄姣研究了有引导的写作和短文重构这两种语言输出活动及其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曾文雄认为基于输出假设理论的外语电化教育模式更加科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就影响范围和效果来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倡导的“写长发”写作教学改革为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引起了许多外语界同行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通过部分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语言输出理论能够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这一假设(甘丽华,2008)。李亚妮也通过实证说明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界对“输出假设”理论的研究侧重内涵的解释和应用研究。本文主要结合中医院校的校情,探索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二、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现状
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国已有180所重点高校参加并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秋,安徽中医学院(现更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大学英语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听说教学新模式。实验班教学采取“2 2 2”的教学模式,即每周两节面授精读课,两节面授听说,两节网络自主课程。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考核中也增加了口语测试,计入期末总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输出”。通过近两年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传统的“输入”教学理念和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学中依然存在“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问题,不能培养学习者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即外语交际能力。
2012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大学英语改革的第二股浪潮:分级教学。其实施方法为:在各二级学院中抽取一个班级,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级。分级改革教学试点与2 2 2模式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强化了教学效果。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输出”理念仍然没有普及到广大师生中,效果不显著。
三、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2013年,针对我校涉外专业和一本专业学生,我们拟订了新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方案:入学初对各学院的一本学生进行考试分级,根据成绩分为A,B级。在完成大学英语初始阶段学习并顺利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后,继续限选和选修英语相关如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医药学等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传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理论贯穿教学设计。新的改革方案下,本校的大学英语采用2 2 2模式:每周2节新视野精读课,2节新理念视听说课,2节上机自主学习。每本教材都以某个主题为单位,尤其是视听说教程,更以日常对话话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积极利用资源,从精读课的“输入”到视听说课上的“输出”进行自由切换,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精读课上,以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课上积极展开讨论进行brainstorming,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对美国的印象,以及由美国联想到的人和事,激发学生输出,刺激输出。再过渡到文章内容进行输入学习,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巧妙入题。课后,布置任务搜索相关文章探讨中国人的形象,积累相关知识,先输入,再以“Hard-working Chinese”等为题,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写作输出练习。视听说课上,除了针对某一话题的presentation,dialogue等这类口语输出的练习,可以就课上所听的材料进行人称转述或者总结概括,达到写作输出的目的。输入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每周一歌、每周一剧等连贯性的输入都可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于输出,多输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这一舞台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自由驰骋,找到自信,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主动积极性。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活跃的直接感观刺激,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接受语言,勇于输出。以精读课Unit 2 “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为例,学生对于奥林匹克的话题尽管熟悉,却不知从何说起。当精彩纷呈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敢于输出。视听说课上变幻不断的听力材料,是鼓励学生多输出的助推器。从歌曲到新闻,从故事到电影,从感兴趣的材料入手,输出变得轻松起来。例如,我在课上布置了配音活动,同学们选材丰富,配音精彩,竞相表现,达到了有效输出的目的。
3.建立公平公正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输出效果。分数一直是学生关心的核心话题,也是保证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有效手段。由传统教学的“一纸定终身”,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形成性评价进行反复的推敲和设计,这样对于学习功底好而不努力的学生或者学习努力而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而言都是一把公尺,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保证了学生的输出效果。课上表现和课后表现相结合,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齐并行,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相组合等。以口语测试为例,平日的口语练习侧重准确度和参与度,而期末的口语测试更倾向于创新性和流畅性。模拟演讲,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因人因材料而异,用先做带动后做的方法,在普遍模拟的基础上,点评效果逼真的演讲案例,先激发同学们的输出热情,再鼓励反复模拟,保证输出的强度和有效性。而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则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改革正在进行,我们期待着课堂上争相表达、大胆输出的同学们快乐的学习身影,每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必定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作为一个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我相信只要有水滴穿石的精神,我们就一定会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 Longman,1985.
[2]冯纪元,黄姣.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2).
[3]李涛.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综述[J].外国语文,2013(6).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研项目课题《“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大学因与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编号:2013xjjy025);省级质量工程 “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2014jyxm2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