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各乡镇中学都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向教研要质量”。大兴教研之风,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但是,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教研,其结果只能是把活动搞的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笔者现结合实际了解到的情况和自身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研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教研形式单一
在各乡镇中学中,有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而各项活动计划中上公开课几乎要占到90%以上。教师们都知道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而已,也就没把他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们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教学负担太重,教师们无法去尝试创新;特别是教研形式的单一枯燥让教师们有苦难言,频繁的听课讲课几乎冲淡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试问诸位老师这样的教研活动还有开展下去的理由吗?
2.教研活动难以保证质量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丰富多彩,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在短时间内活动的确开展的有声有色,优质教案,获奖论文评出了一大批,但就是没有一篇够的上学术品位;更为奇怪的一种现象是,活动热潮一过,教师们都偃旗息鼓。在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是做出一种搞研究的形式,重复简单的过程终究难以取得大的成绩。
3.教研范围狭小,缺少研讨交流
在很多学校中,教师们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几乎没有人走出固有的圈子去搞一些业务交流;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就变的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据不完全统计,有相当一批教师,业余时间从来不看教学研究类书籍,如此下去能做到常教常新吗?
二、采取的应对策略
结合教研现状,笔者以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存在的不足。
1.精心策划,确保教研质量提高
学校教研组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具体说来可以从减少活动次数入手来提高教研质量;对于准备不充分的活动尽量减少,丝毫没有研究意义的公开课彻底取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有严密的操作程序,有极强的感染号召力,参与活动的人都能自觉投入其中,这才算是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人人都把它当成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扎实有效。
2.潜心研究,提高研究档次
欲想真正使研究活动名副其实就必须打破现有局面,从本质入手来提高教研质量。各学校尤其要重视学习性的研究活动。搞研究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是难以凑效的,基于这一点,每为语文教师应该将研读教育教学专著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以达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研究水平。应该让教师们先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然后鼓励他们以撰写论文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再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来加以论证;还可以将撰写的论文寄向报刊、杂志,让教育专家们去自由评说,一旦被认可后发表,研究成果自然就可以得到公正的评价了。
3.注重交流,坚持学以致用
农村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之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就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就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之中。因此学校应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把交流学习作为教学发展的活力之源,定期派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外出学习,然后再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大胆尝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突破,有创新。交流学习应该扩大范围,不局限于用老眼光看人,打破权威,不拘一格来发现人,利用人才;只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就可以用来交流学习。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4.实事求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许多学校中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论资排辈评成果的现象还非常突出,这恰恰正是教研难以出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该给年轻教师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让他们承担重要研究课题,开展交流活动,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年轻教师一旦出了成果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崇尚科学,唯才是举教研才会出现新气象。我们相信老教师固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年青教师却更有潜力,因为他们有热情,有胆识,有无限的创造力等着我们去开发利用,不但补充新鲜的血液,教育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乡镇中学语文教研事关教学全局,教研形势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何让教研焕发出生机,走出固有的框架,只有靠教师们的大胆开拓才会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我们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教师们可以在实践中去不断验证自己的做法。
一、教研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教研形式单一
在各乡镇中学中,有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而各项活动计划中上公开课几乎要占到90%以上。教师们都知道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而已,也就没把他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们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教学负担太重,教师们无法去尝试创新;特别是教研形式的单一枯燥让教师们有苦难言,频繁的听课讲课几乎冲淡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试问诸位老师这样的教研活动还有开展下去的理由吗?
2.教研活动难以保证质量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丰富多彩,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在短时间内活动的确开展的有声有色,优质教案,获奖论文评出了一大批,但就是没有一篇够的上学术品位;更为奇怪的一种现象是,活动热潮一过,教师们都偃旗息鼓。在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是做出一种搞研究的形式,重复简单的过程终究难以取得大的成绩。
3.教研范围狭小,缺少研讨交流
在很多学校中,教师们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几乎没有人走出固有的圈子去搞一些业务交流;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就变的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据不完全统计,有相当一批教师,业余时间从来不看教学研究类书籍,如此下去能做到常教常新吗?
二、采取的应对策略
结合教研现状,笔者以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存在的不足。
1.精心策划,确保教研质量提高
学校教研组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具体说来可以从减少活动次数入手来提高教研质量;对于准备不充分的活动尽量减少,丝毫没有研究意义的公开课彻底取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有严密的操作程序,有极强的感染号召力,参与活动的人都能自觉投入其中,这才算是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人人都把它当成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扎实有效。
2.潜心研究,提高研究档次
欲想真正使研究活动名副其实就必须打破现有局面,从本质入手来提高教研质量。各学校尤其要重视学习性的研究活动。搞研究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是难以凑效的,基于这一点,每为语文教师应该将研读教育教学专著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以达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研究水平。应该让教师们先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然后鼓励他们以撰写论文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再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来加以论证;还可以将撰写的论文寄向报刊、杂志,让教育专家们去自由评说,一旦被认可后发表,研究成果自然就可以得到公正的评价了。
3.注重交流,坚持学以致用
农村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之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就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就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之中。因此学校应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把交流学习作为教学发展的活力之源,定期派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外出学习,然后再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大胆尝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突破,有创新。交流学习应该扩大范围,不局限于用老眼光看人,打破权威,不拘一格来发现人,利用人才;只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就可以用来交流学习。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4.实事求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许多学校中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论资排辈评成果的现象还非常突出,这恰恰正是教研难以出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该给年轻教师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让他们承担重要研究课题,开展交流活动,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年轻教师一旦出了成果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崇尚科学,唯才是举教研才会出现新气象。我们相信老教师固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年青教师却更有潜力,因为他们有热情,有胆识,有无限的创造力等着我们去开发利用,不但补充新鲜的血液,教育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乡镇中学语文教研事关教学全局,教研形势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何让教研焕发出生机,走出固有的框架,只有靠教师们的大胆开拓才会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我们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教师们可以在实践中去不断验证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