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科学史因其的奇妙性,能够在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能够在教学中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及方法。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教学方式方法
生物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是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向人们展示美好的未来,它将成为21世纪领先的学科之一。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科时,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习和体验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形成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科学实践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生物学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呢?本人认为生物科学史在教学的巧妙利用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科学史的巧妙合理的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兴趣,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收集和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同时更能培养学生形成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发现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材料,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有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阅,共同讨论加以解决,与课堂有关的内容加以肯定,导入教学。
生物学史有的既体现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又能锻炼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还能使学生养成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等。
1.总结人们的认识过程:
发现问题→提取物质→物质本质→得出定义→补充完善(完整理论)
(1773年)(1836年)(1926年)(20世纪30年代)(80年代)
通过学习酶的发现,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明确科学家对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要用开放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对待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2.光合作用的发现: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an Ingenhousz)重复了上述实验,并进一步证实光照是这一实验成功的秘诀,即光照是植物放氧的先决条件。
1782年,日内瓦教师塞尼比尔(J.Senebier)发现经煮沸过的水中放入绿叶时,即使光照充足也不能收集到氧气。只有在水中通入CO2后,才能看到气泡(O2)出现。因此,他认为植物在光照下,为了产生O2就必须有CO2的存在,O2是来自CO2的。指出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产物,而且CO2也是产物氧气的来源。
1804年,法国科学家德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教学方式方法
生物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是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向人们展示美好的未来,它将成为21世纪领先的学科之一。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科时,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习和体验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形成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科学实践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生物学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呢?本人认为生物科学史在教学的巧妙利用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科学史的巧妙合理的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兴趣,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收集和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同时更能培养学生形成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发现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材料,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有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阅,共同讨论加以解决,与课堂有关的内容加以肯定,导入教学。
生物学史有的既体现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又能锻炼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还能使学生养成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等。
1.总结人们的认识过程:
发现问题→提取物质→物质本质→得出定义→补充完善(完整理论)
(1773年)(1836年)(1926年)(20世纪30年代)(80年代)
通过学习酶的发现,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明确科学家对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要用开放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对待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2.光合作用的发现: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an Ingenhousz)重复了上述实验,并进一步证实光照是这一实验成功的秘诀,即光照是植物放氧的先决条件。
1782年,日内瓦教师塞尼比尔(J.Senebier)发现经煮沸过的水中放入绿叶时,即使光照充足也不能收集到氧气。只有在水中通入CO2后,才能看到气泡(O2)出现。因此,他认为植物在光照下,为了产生O2就必须有CO2的存在,O2是来自CO2的。指出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产物,而且CO2也是产物氧气的来源。
1804年,法国科学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