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关键,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地充实生活同时评改作文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培养主动参与的欲望,通过模仿技能提高写作兴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阅读、积累、参与、模仿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文教学可谓语文教学的核心,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现实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着手、无话可写或者胡编乱造、应付了事的现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引导博览群书,引发写作兴趣。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自己首先要长期坚持博览群书,再利用读书课、班队活动课等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读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同时可引导学生把广泛阅读与习作练笔结合起来,即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不断充实生活,诱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学生的生活,并把他们引入生活,诱发他们在生活中产生“想写”的意识和欲望。
为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如带领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举行丢沙包、爬竿、打乒乓球等有趣的活动;举办讲故事、猜谜语、词语接龙、知识抢答等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接受教育,又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材料。
与此同时,还要着重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学会观察,如金色的田野、初升的太阳、灿烂的星辰、皎洁的明月、火红的夕阳、水平如镜的湖面、五彩缤纷的蔬菜瓜果、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等等。在对大自然的观察欣赏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培养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用心评改、认真批阅,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学生很不明确。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一旦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毛病,也不要急于批评,而要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好,最后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给学生增加“营养”,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四、学习模仿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处于学习语言、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但仅对作者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这样,学习模仿降低了习作的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观察、参与、模仿,提高作文兴趣,并使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阅读、积累、参与、模仿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文教学可谓语文教学的核心,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现实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着手、无话可写或者胡编乱造、应付了事的现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引导博览群书,引发写作兴趣。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自己首先要长期坚持博览群书,再利用读书课、班队活动课等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读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同时可引导学生把广泛阅读与习作练笔结合起来,即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不断充实生活,诱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学生的生活,并把他们引入生活,诱发他们在生活中产生“想写”的意识和欲望。
为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如带领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举行丢沙包、爬竿、打乒乓球等有趣的活动;举办讲故事、猜谜语、词语接龙、知识抢答等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接受教育,又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材料。
与此同时,还要着重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学会观察,如金色的田野、初升的太阳、灿烂的星辰、皎洁的明月、火红的夕阳、水平如镜的湖面、五彩缤纷的蔬菜瓜果、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等等。在对大自然的观察欣赏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培养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用心评改、认真批阅,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学生很不明确。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一旦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毛病,也不要急于批评,而要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好,最后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给学生增加“营养”,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四、学习模仿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处于学习语言、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但仅对作者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这样,学习模仿降低了习作的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观察、参与、模仿,提高作文兴趣,并使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