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共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中最为基础、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古人说:养其习于童蒙。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聚的主体实践,依靠学生自身的警觉和强制,启发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劳动能力,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其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有始无终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所以每天要教育学生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着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里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辙。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有的学生坐立不稳……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一下子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可以使学习的目标明确,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因此下面就培养学生计划学习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进行自我分析。(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并没有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第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以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全面,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外语等。高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养成良好习惯,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让我们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造就新世纪人才而努力奋斗!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有始无终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所以每天要教育学生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着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里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辙。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有的学生坐立不稳……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一下子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可以使学习的目标明确,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因此下面就培养学生计划学习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进行自我分析。(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并没有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第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以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全面,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外语等。高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养成良好习惯,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让我们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造就新世纪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