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方能有效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设置明确具体、可测评、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体育教师设置教学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努力寻求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2-03
  教学须有目标,明白为何而教及其道理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并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活动。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一定具有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一定是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的实施,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之于教学活动,犹如箭靶和射箭的关系,箭靶是教学目标,射箭是教学活动,只有“有的放矢”,教学方能有效。
  一、“有的放矢,方能有效”的条件
  有效教学是个热点话题,这“有效”二字无非讲的是教学要有效果或成效。而检验教学有效与否的标准无非是一堂课的教学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时,学生是否学会了什么,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发展与进步等等。倘若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是学生跳起来可以摘得到的果子,那么,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就成了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尺度。有了明确、具体、可测评、能实现的教学目标,我们才可以判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有利于达成目标等,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的”是目标,是靶子;“矢”是箭,射箭要对准靶子,才会有“中的”的成效,最起码,才会有“中的”的可能性存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就像射箭与箭靶的关系,有的放矢,方能有效,而缺失目标的教学活动无异于无的放矢,任凭你使出浑身气力,却不知将箭射向何处,岂不是白费气力?
  但仅仅有的放矢还不够,这“的”还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箭靶须在射程之内,这是达成目标的前提条件。倘若箭靶太过遥远,射箭人使尽浑身气力也射不到,这箭靶无异于水花镜月。因此,教学目标应是教师和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实现的预期结果,只有能够实现的目标才具有实际意义,才是符合教材特性和学生实际的目标。如“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就是一条通过教师讲解便可以实现的目标。但诸如让学生做到“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等目标,恐怕仅仅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因为“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更多与家庭、家长和食堂有关,即使体育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他也很难了解达成目标的程度及其人数多少,因为这条目标与体育教学的特性及其价值相去较远。
  二是箭靶上须标出环数,这是判定目标达成度的必要条件。假如没有这一条件,有人射中箭靶中心,有人射中箭靶边缘,怎么判断谁更准确?谁更有效?这箭靶有无环数相当于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测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思路之一就是“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并且还建议,“教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要体现“条件、行为和标准”三个要素等等。目标具有可观测性,相当于给箭靶设置了环数,指出了中心,给我们测评教学活动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怎样使箭靶保持在射程之内而且标出环数呢?这需要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充分了解教材特点、价值、难度和学生现有水平等。如:一位教师在七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第一次课时制订了“能在无防守条件下跑动运球20米不出现失误”这样一条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并在场地上标出了20米长的运球距离,还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下课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跑动中连续运球20米且不失误,那起码可以说明这节课基本达成了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说明这箭靶是在射程之内并且标有环数的。但是,如果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设置是“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技能方面的目标呢?学生把篮球运到什么程度算是“基本掌握”了呢?虽然我们使用“初步掌握”“基本掌握”或“熟练掌握”等说法已经区分了层次,但什么程度算是初步,什么程度算是基本,什么程度又算是熟练呢?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具体化的标准。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测评并能够实现,这就像放箭不但要有箭靶,箭靶还必须在箭的射程之内,箭靶上还需标出环数和中心,以判定射箭的准确程度。不然的话,只告诉你某个方向有个箭靶,而且靶子很宏大,但这箭靶却在箭的射程之外,你看不见靶在何方,再大的箭靶恐怕也难以射中。
  二、目标引领内容,谁来引领目标?
  课程与教学要有目标是毫无疑问的,目标引领内容就是本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口号,目前已成为基层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思路之一。但是,任何目标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能随意制订,更不能是虽然好看却难以触及的水花镜月,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有所依傍。例如,我们在设置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时,必须考虑这目标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考虑学科内容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何在,还必须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即课程与教学目标应是国家人才规格、学科内容价值和学生身心需求的综合体现。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许多媒体把这一举措称为“重磅”“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等等,其重要程度被诸多教育专家视为我国素质教育进入新起点和新阶段的标志。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界定,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既然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共同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必然蕴含着国家意志和个体需求的双重意义,如果各学科在尊重学科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那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一个反映了国家人才规格、学科内容价值和学生身心需求的重要教育方向,就必然成为各学科设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点或出发点。也就是说,目标引领内容,而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则引领着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都必须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文章。脱离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将可能偏离国家人才培养意愿、脱离社会发展以及个体终身发展需求,也难以体现学科内容价值及其特性。   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虽然与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诸多吻合之处,但在全面、准确体现国家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例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把“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作为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但什么是适合学生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在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中,对于“适合自身”的问题还鲜有涉及或体现,仅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出现过“关注个体差异”的字样而已。要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就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就必须让学生知晓并理解什么才是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相关知识的传授,还是技能方法的学练,都有一片尚待开发的空间。
  目标引领内容,但内容对目标也有制约性。不考虑体育内容的价值何在,不考虑是否存在能够实现目标的学科内容,目标的设置一定是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的。为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中不会出现诸如“掌握运算技能,发展抽象思维”这样的目标,因为体育的内容不具有这样的价值,这是数学课程的事情。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节节课堂教学目标的积累而逐步实现的,在设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时,体育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中已经预先制订好的,单元内各节课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考虑每节课具体内容的价值何在,考虑怎样利用这些价值促进学生发展,还必须符合教材内容特点、难度和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的价值一般来说是固有或特有的,而不是人为赋予或添加的,例如短跑发展速度、长跑提高耐力、单双杠增强力量、跨栏与跳箱可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球类比赛可增强规则意识与协作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与教材内容的固有或特有价值相一致,相吻合,这才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有的教师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设置了“敢于完成……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的目标,但投篮练习轻松有趣,难度不大也无风险,无须勇敢顽强便可从事练习,这怎能实现“培养勇敢顽强意志品质”的目标?再如有的教师在短跑教学时设置了“能在练习中相互协作,培养合作精神”的目标,但整堂课学生从事的练习中并没有需要协作才能完成的因素,这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这样的目标岂不是贴标签,谈空话?教材内容的价值与特性对目标的制订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体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三、体育教学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和不能例外的是,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要探讨体育学科怎样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独特贡献,首先必须凝练体育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是什么,这需要我们找准体育学习内容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有价值。
  学校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锻炼为内容结构的主体,而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学练过程,除了对参与者的运动能力有特定要求之外,最需要的心理品质与能力则是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规则与法治意识、体育道德、意志品质以及情绪管理等等。恰恰是这些特定要求的存在,才形成了体育运动对参与者运动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增强与促进作用。纵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结构及其要点,不难从中发现这些与体育学科价值关联度较高的表现内容,而且其中部分内容现在就已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例如:具有合作精神;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我们要凝练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核心素养,应当围绕这些内容进一步展开。例如,我们应当把运动能力,即“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与技能”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基础,利用学练运动方法与技能过程中的特殊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规则和法治意识、体育道德、意志品质,学会调节管理情绪,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等。
  与体育相关的各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关系的问题,即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规则与法治意识,情绪管控能力等,都是在学习掌握运动方法和技能的过程中,在体育活动的规则约束、协作配合、胜负体验、战胜困难等情境中潜移默化养成的,而不是单纯依赖宣讲和说教所能奏效的,这正是体育运动,尤其是集体性运动和运动竞赛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价值所在,也正是优秀体育教师和优质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高明的体育教师一定是把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融汇于体育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无数的动作重复中,在默契合作与激烈对抗中,在汗水的挥洒中学会运动方法和技能,享受运动的乐趣,磨炼坚强的意志,形成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规则与法治意识等等,正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实现的,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四、结语
  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目标有很强的联系性,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一定具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也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设计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的,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测评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还必须尊重与吻合教材内容的固有或特有价值,这需要我们高度凝练体育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努力寻求利用体育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把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素质、培养体育品德、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多元目标有机融为一体,使多个核心素养要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切入点,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根基和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basc/sd/201609/t20160914_673105.html.
  [2]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jsjyyb-174)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排球项目的特征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将“垫高 垫远”的练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体验、理解“垫高 垫远”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垫球技能水平,尽快达成“会比赛”的目标,践行浙江省倡导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构建理论,探讨以方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范式。  关键词:练习方法;垫高;垫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0-
2013年4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工委和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索玉华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生体育馆举行。此次研讨会以“让生命在体育教学中延伸”为主题。  索玉华老师来自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大会首先播放了索玉华的教育教学短片《让生命在体育教学中延伸》,从“生命追求”“生命绽放”“生命延伸”三个层次对索玉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精辟阐述,展示了索玉华老师在工作
摘 要:评课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育观点的碰撞,是对教学细节的打磨,是为了求同存异,实现共同提高。本文以江苏省初中优秀课展示评选为例,阐述正确领会课标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以及对课堂应变、精讲多练、常态简约、教材整合等教学观点的思考,倡导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智慧,加快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  关键词:优秀课;精讲多练;简约教学;实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关键词:巧制;标靶;投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66-01  一、器材  呼啦圈,透明胶带,红色靶心(直径25~30cm)。  二、制作方法  把红色靶心放在呼啦圈中心位置,用透明胶带按照“米”字进行粘贴,把靶心固定在呼啦圈中心,标靶上下各固定一个铁钩,方便固定标靶,且防止标靶翻转,这样一个标靶制作完成。制作数量可根据学生
本刊记者:夏老师是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但品读您的从教生涯却不难发现您的光彩夺目。在名师工作室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研究中,您秉承怎样的教育信念?  夏玲玲:回顾执教生涯,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次次耐心的求教、一回回大胆的创新,才造就了我从一位普通女体育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本工作室在成立初就一直秉承着“传承创新 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是老一辈学校体育人的艰苦付出和卓越贡献,才
体育学理研究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选择运动技能的分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是由于概括性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广泛,比特定技能的研究更有价值。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特点、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和教学过程中的規律不同,而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按照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是体育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关于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体育教学的视角,发现运动技能分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以运动技
摘 要:小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石,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本文以设计课余体育家庭锻炼内容为切入点,为丰富体育家庭锻炼内容,促进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培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家庭锻炼;学校体育工作;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9-0033-02  小学阶段培养学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版正式拉开帷幕。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是了解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最佳途径。本文以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暨广东省第九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了解广东省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通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练习实效等方面审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摘 要:本文以优质课评比中一节耐久跑教学片段为例,通过课例分析,对“组合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中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否可操作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对耐久跑项目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组合练习;初中耐久跑;合理性;有效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六个国家现行体育课程标准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呈现如下趋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均基于通用素养,并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其独特性,发挥着健身育人的作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康紧密相关,重视健康价值观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应指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通用素养应有机融合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