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思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一、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二、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有兴趣。因此,数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如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三、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用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获得解决,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用字母表示”和“制作与分析统计图表”等方面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应当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以鼓励学生从边的特点看,也可以从角的特点看,还可以从这类图形与其它图形(长方形)的区别来看,这样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所学内容。
  五、注意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很重要的,综合是数学应用的延续和发展。数学教学设计要把握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注重数学应用的多样性。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等许多学科有关,是学习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整合学科,实现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解决实际问题可能涉及其他知识与能力,应用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思维的活动。学生数学能力与其他能力要协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应重在兴趣,并适当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掌握信息收集、调查、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
其他文献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以导学案为依托的任务驱动学习、模型建构和展示学习以及利用SMART课件进行模拟模型建构学习等方面,谈谈常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动”态学习,以促进学生
目的对流感伤寒群钩体各型参考菌株进行抗原分析比较, 及对 3株待检菌株进行检定.方法采用血清学和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流感伤寒群钩体各型参考菌株之
摘要:通过野外钻孔地质编录和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对白云地矿区的矿石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矿区的矿石构造类型主要为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构造等,为典型热液充填成因的矿石构造。礦石结构类型按其成因划分为六类13种,主要为结晶成因和交代成因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成因和固溶体分离成因形成的结构。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结合矿体产出特征,确定白云地铅锌矿为中一低温热液破碎带充填型铅
在借鉴前贤宝贵财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各位同仁及方家分享,不足之处,望以不吝指正为要。  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  历来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学起于思”,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學习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