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我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显著增强,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翻译作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成语的英译须考虑到中英两国的文化因素,本文在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分析中国成语的英译。
【关键词】 食人主义 中国成语 英译
一、引言
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我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显著增强,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翻译作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成语的英译须考虑到中英两国的文化因素,本文在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分析中国成语的英译。
二、食人主义翻译理论
1554 年,巴西某部落一次食人仪式上,人们吞食了葡萄牙传教士,食人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巴西,食人族吞食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身体强壮、有权有势、受人尊敬和能够通神,据说这样能将被吞食者的力量和能力转移到吞食者身上。
1928年,巴西人索萨·安德拉德发表《食人主义宣言》;1963年,坎波斯兄弟发表《作为创造与批评》;在这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食人主义翻译思想逐渐进入翻译领域,成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
坎波斯兄弟认为翻译的过程包括四种行为:获取力量的行为、滋养行为、积极行为和输血行为。翻译前,译者要像食人族一样,“吞噬”源语,充分咀嚼,消化源文本的内容,在充分理解源文本的基础上,从源文本中汲取能量,吸收有用的信息,同时还需根据译者的翻译目的完善译文。[1]
三、中国成语的特点及来源
因为成语是约定俗成、由来已久的语言,字数相对固定,一般不能随意改变,在使用中除了本身意义,大多具有引申意义,不能断章取义,所以成语具有形式固定和意义完整的特点。成语一般源于我国古代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古代文章中的句子和老百姓使用的四字词语等,如:愚公移山、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咬文嚼字等。
四、基于“食人主义”探讨成语的英译
本部分基于食人主义翻译理论,探讨中国成语英译过程中四种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1.ST:害群之马
TT:a black goat
分析:首先需要充分咀嚼源文,获取源文中的能量,充分理解该成语在汉语中所表达的含义;该成语意思为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其次需要汲取源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分析翻译中的难点;中国人对于这个成语很熟悉,虽然在中国“马”也是一个积极的意象,但在这个成语中为消极的、贬义的,该成语中的“马”不是马的总称,而特指马中的劣马;在西方,马是强壮的象征,西方会用“马”象征一个人力大如牛,如果直接翻译为“horse”,目的语读者第一次接触该成语,不知道它是贬义还是褒义,因此会自然而然认为这里的“马”与他们通常表达的意思相同,具有积极的意义,实则为贬义词。最后积极地完善译文,为译文输血,使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因此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结合西方的文化,选择西方人熟悉的意象,西方文化中,通常将山羊“goat”与罪、恶、坏和好色的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可将该成语译为“a black goat”,更易于西方人接受。
2.ST:爱屋及乌
TT: Love me, love my dog.
分析:翻译前,需要充分理解这个成语,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获取能量的有效性,这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喜欢一幢房间,也喜欢上房子上的乌鸦,引申为喜欢某人某物,也会喜欢其周围的人或事物。接着分析原文,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译文中的难点,用于初步形成译文;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喜欢的程度,涉及一个具体的意象“乌”,中文中“乌”指乌鸦,在中国文化中,乌鸦是一个不吉利的意象,乌鸦落在谁家,谁家就会倒霉,因此一般中国人都不会喜爱乌鸦,在这个成语中,因为喜爱某人或某物,而喜欢上自己厌恶的事物,这是一种不离不弃的真爱啊;西方人说话较直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他们无法理解“喜欢上自己讨厌的事物”,无法理解这种逻辑和感情,所以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前两步能量的获取和滋养,最后积极地对译文输血,完善译文,形成更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的译文;这个成语的翻译中,考虑到西方人比较直接的思维方式,我们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意象,这个意象是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动物,人类忠诚的伙伴——狗,因此用dog一词代指原文中的乌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成语的英译具有指导性作用,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根据中国成语的特点采用归化等相应的策略来进行翻译,让中国成语走出国门,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吸引更多人学习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郭磊.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以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1):134-137.
[2] 刘福芹. 《三国演义》中成语翻译方法与技巧探析[A].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C].:,2018:4.
[3] 潘学权:无声的另一面:食人主义与翻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6-49.
作者简介:雷媛媛(1992—),女,汉族,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 食人主义 中国成语 英译
一、引言
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我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显著增强,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翻译作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成语的英译须考虑到中英两国的文化因素,本文在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分析中国成语的英译。
二、食人主义翻译理论
1554 年,巴西某部落一次食人仪式上,人们吞食了葡萄牙传教士,食人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巴西,食人族吞食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身体强壮、有权有势、受人尊敬和能够通神,据说这样能将被吞食者的力量和能力转移到吞食者身上。
1928年,巴西人索萨·安德拉德发表《食人主义宣言》;1963年,坎波斯兄弟发表《作为创造与批评》;在这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食人主义翻译思想逐渐进入翻译领域,成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
坎波斯兄弟认为翻译的过程包括四种行为:获取力量的行为、滋养行为、积极行为和输血行为。翻译前,译者要像食人族一样,“吞噬”源语,充分咀嚼,消化源文本的内容,在充分理解源文本的基础上,从源文本中汲取能量,吸收有用的信息,同时还需根据译者的翻译目的完善译文。[1]
三、中国成语的特点及来源
因为成语是约定俗成、由来已久的语言,字数相对固定,一般不能随意改变,在使用中除了本身意义,大多具有引申意义,不能断章取义,所以成语具有形式固定和意义完整的特点。成语一般源于我国古代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古代文章中的句子和老百姓使用的四字词语等,如:愚公移山、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咬文嚼字等。
四、基于“食人主义”探讨成语的英译
本部分基于食人主义翻译理论,探讨中国成语英译过程中四种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1.ST:害群之马
TT:a black goat
分析:首先需要充分咀嚼源文,获取源文中的能量,充分理解该成语在汉语中所表达的含义;该成语意思为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其次需要汲取源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分析翻译中的难点;中国人对于这个成语很熟悉,虽然在中国“马”也是一个积极的意象,但在这个成语中为消极的、贬义的,该成语中的“马”不是马的总称,而特指马中的劣马;在西方,马是强壮的象征,西方会用“马”象征一个人力大如牛,如果直接翻译为“horse”,目的语读者第一次接触该成语,不知道它是贬义还是褒义,因此会自然而然认为这里的“马”与他们通常表达的意思相同,具有积极的意义,实则为贬义词。最后积极地完善译文,为译文输血,使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因此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结合西方的文化,选择西方人熟悉的意象,西方文化中,通常将山羊“goat”与罪、恶、坏和好色的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可将该成语译为“a black goat”,更易于西方人接受。
2.ST:爱屋及乌
TT: Love me, love my dog.
分析:翻译前,需要充分理解这个成语,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获取能量的有效性,这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喜欢一幢房间,也喜欢上房子上的乌鸦,引申为喜欢某人某物,也会喜欢其周围的人或事物。接着分析原文,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译文中的难点,用于初步形成译文;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喜欢的程度,涉及一个具体的意象“乌”,中文中“乌”指乌鸦,在中国文化中,乌鸦是一个不吉利的意象,乌鸦落在谁家,谁家就会倒霉,因此一般中国人都不会喜爱乌鸦,在这个成语中,因为喜爱某人或某物,而喜欢上自己厌恶的事物,这是一种不离不弃的真爱啊;西方人说话较直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他们无法理解“喜欢上自己讨厌的事物”,无法理解这种逻辑和感情,所以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前两步能量的获取和滋养,最后积极地对译文输血,完善译文,形成更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的译文;这个成语的翻译中,考虑到西方人比较直接的思维方式,我们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意象,这个意象是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动物,人类忠诚的伙伴——狗,因此用dog一词代指原文中的乌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成语的英译具有指导性作用,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根据中国成语的特点采用归化等相应的策略来进行翻译,让中国成语走出国门,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吸引更多人学习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郭磊.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以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1):134-137.
[2] 刘福芹. 《三国演义》中成语翻译方法与技巧探析[A].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C].:,2018:4.
[3] 潘学权:无声的另一面:食人主义与翻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6-49.
作者简介:雷媛媛(1992—),女,汉族,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