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调节中是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入院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由五十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于护理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除了开展日常的护理医疗工作,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实验开展42天之后,派出调查人员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病情控制情况和心理焦虑程度,询问他们的近期各项生理指标,总结这42天以来每个急性心梗患者的身体情况。结果:相比起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这42天之内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结论:心理健康指导护理路径,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护理理念。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负面情绪;影响作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现代人多伴有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习惯,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成为了一种多发常见的严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或栓子脱落引起的急性缺血、损伤、坏死性疾病,对患者的心脏实质和器官功能都造成巨大的破坏,急性心肌梗死对患病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都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影响。以当今的医疗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暂时无法百分之百准确预测,其发生的不可逆损伤也无法彻底根治,患者在疾病发作或反复发作后大多具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拒医心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医疗心理护理途径,稳定患者的情绪,把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控制在最低范围以内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起到帮助患者减低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减轻家属的压力,减小当今社会的医疗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随机抽取了我院收治入院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一百名患者性别组成:男性52名,女性48名。年龄区段:年龄在52~87岁之间。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我们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日常的护理工作,对护理组的患者,除了实施与对照组一致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外,医务人员根据病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心理压力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心电图常规检测、抗血脂药物、栓子稳定药物的应用、改善循环药物静点等。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況和饮食结构,我院要求所有进行日常护理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保持中立的立场,以便于我们的后期结果比对。
我们对于护理组的患者除了进行以上项目的常规护理工作,还要运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指导患者的情绪走向,心理情况,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日常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指导。同样在每次心理护理工作结束之后,测试患者的焦虑指数,询问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且对所询问的资料进行精确的记载。
1.2.1对护理组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实验前培训,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院抽取了42名优秀的医务护理人员,对他们做了统一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我们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学习患者心理学,针对心肌梗死病人的疾病发作时的濒死感和边缘感进行研究和探讨,倡导护理人员对心梗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我们要求护理组的护理人员,因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负面情绪引导手册和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手册,要求他们鼓励该组的患者战胜病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求每次的日常指导教育工作都涵盖心理,医疗知识,急性心肌梗死常识所涉及的十八个方面的指导。
1.2.2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对于护理组的患者,我们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疏导网络平台。患者可以自行或在家属的帮助下,登录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的观看和相关书籍的阅览。我们定期开办急性心肌梗死知识健康讲座,并且在讲座的现场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一天的运动量,如何应对药物的副作用和用药后突发情况。
2、结果
对于数据的比较,我们在讨论后选择采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合格率的比对和分析。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我们通过患者焦虑评分,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掌握评分,心理压力测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评分等项目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详情参考下表
3、讨论
从以上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负面情绪干预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这次的研究实验当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心梗患者由于发病时的濒死感和窒息感,已对该疾病产生严重的心理排斥和心理阴影现象,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对医院和医务患者存在抵触心理,拒绝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对于这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应该更有耐心。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贴切的人文关怀对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进一步落实临床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开展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
总结:进一步加大心理护理在临床方面的运用,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加强自我测试的科学医疗意识。加大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推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方向,
参考文献:
[1]林雨琴,急性心肌梗死的日常护理工作[J]. 新青年时报,2015. 34-44
[2]龙国芳,国外护理模式对我们的启迪作用[J]. 时代科技(上),2015,321--333.
[3]于琼,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79-199.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负面情绪;影响作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现代人多伴有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习惯,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成为了一种多发常见的严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或栓子脱落引起的急性缺血、损伤、坏死性疾病,对患者的心脏实质和器官功能都造成巨大的破坏,急性心肌梗死对患病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都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影响。以当今的医疗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暂时无法百分之百准确预测,其发生的不可逆损伤也无法彻底根治,患者在疾病发作或反复发作后大多具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拒医心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医疗心理护理途径,稳定患者的情绪,把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控制在最低范围以内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起到帮助患者减低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减轻家属的压力,减小当今社会的医疗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随机抽取了我院收治入院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一百名患者性别组成:男性52名,女性48名。年龄区段:年龄在52~87岁之间。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我们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日常的护理工作,对护理组的患者,除了实施与对照组一致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外,医务人员根据病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心理压力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心电图常规检测、抗血脂药物、栓子稳定药物的应用、改善循环药物静点等。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況和饮食结构,我院要求所有进行日常护理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保持中立的立场,以便于我们的后期结果比对。
我们对于护理组的患者除了进行以上项目的常规护理工作,还要运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指导患者的情绪走向,心理情况,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日常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指导。同样在每次心理护理工作结束之后,测试患者的焦虑指数,询问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且对所询问的资料进行精确的记载。
1.2.1对护理组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实验前培训,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院抽取了42名优秀的医务护理人员,对他们做了统一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我们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学习患者心理学,针对心肌梗死病人的疾病发作时的濒死感和边缘感进行研究和探讨,倡导护理人员对心梗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我们要求护理组的护理人员,因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负面情绪引导手册和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手册,要求他们鼓励该组的患者战胜病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求每次的日常指导教育工作都涵盖心理,医疗知识,急性心肌梗死常识所涉及的十八个方面的指导。
1.2.2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对于护理组的患者,我们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疏导网络平台。患者可以自行或在家属的帮助下,登录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的观看和相关书籍的阅览。我们定期开办急性心肌梗死知识健康讲座,并且在讲座的现场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一天的运动量,如何应对药物的副作用和用药后突发情况。
2、结果
对于数据的比较,我们在讨论后选择采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合格率的比对和分析。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我们通过患者焦虑评分,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掌握评分,心理压力测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评分等项目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详情参考下表
3、讨论
从以上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负面情绪干预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这次的研究实验当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心梗患者由于发病时的濒死感和窒息感,已对该疾病产生严重的心理排斥和心理阴影现象,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对医院和医务患者存在抵触心理,拒绝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对于这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应该更有耐心。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贴切的人文关怀对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进一步落实临床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开展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
总结:进一步加大心理护理在临床方面的运用,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加强自我测试的科学医疗意识。加大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推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方向,
参考文献:
[1]林雨琴,急性心肌梗死的日常护理工作[J]. 新青年时报,2015. 34-44
[2]龙国芳,国外护理模式对我们的启迪作用[J]. 时代科技(上),2015,321--333.
[3]于琼,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7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