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反腐败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呈现出了纪检监察工作的任重道远,对于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纪检监察人员的分类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纪检监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反腐倡廉
近年来,中央纪委、巡视组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查处和公告了一批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良好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工作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就新常态下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强化纪检监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一些思索,提出一些看法。
一、反腐倡廉没有例外。监督者应该强化制度约束力
2014年5月,中纪委魏健“落马”,印证纪委“自我净化”机制发力。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反腐没有禁区和盲区,纪委不仅查别人,纪委本身的权力也在这个“制度笼子”中受到约束,中央纪委的官员,当然也不例外。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是针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置身事外,高高挂起,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作为监督者,也面临着被监督的局面,这就迫切需要用刚性的制度来约束、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在划定的界限内有序开展工作,避免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赢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强基固本才敢碰硬。监督者应该持续提升免疫力
纪检监察人员必须自身清清白白、一身正气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才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招。试想,如果让一个满身陋习甚至违法乱纪的纪检人员去调查取证,其结果肯定不理想,办理的结果也难以服众,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另外,作为监督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甚至同流合污,这是对自身素质和定力的考验,如果自身免疫力没有问题,正气充盈,致病的外邪就不能轻易地侵入人体,也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就是指人体内的正气。之所以有些人没有保持好这个界限,就是因为正气不足,下面简要归纳一下导致部分人员正气不足的原因,便于对症施治,提高免疫力。
正气不足原因很多,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灵枢,寿天刚柔》写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就是说有些人先天条件很好,体质就好,正气就很强,有些人先天体质不足,体质就虚弱,正气就不足。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个别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较低,急需得到系统的培训和提高。
第二类:不可控制的,身体和心态上逐渐“年老体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也在渐渐地消失。有些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热情和激情下降,在个人素质提高和学习方面放松了要求,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工作形势,推推动动,有时候推也不动,相当危险。此类人员必须强化思想教育,改善工作状态,坚强监督。
第三類: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高度紧张的工作,熬夜,缺少运动,宵夜,嗜烟嗜酒,妨害了后天之本,损伤正气。有些人以监督者自居,对于吃请来者不拒,没有好的生活情趣,各种爱好被一些动机不纯的人员加以利用,进而结交一些狐朋狗友,称兄道弟,把清风正气抛至一边,沾惹了不少江湖习气,严重者违法乱纪。这类人员影响恶劣,必要时应该及时清除出队伍,保持纪检监察队伍纯洁度非常重要。
第四类:各类异常的过度的外邪,环境污染,极度炎热等突发情况损伤正气。有些人在正常工作中都能坚持立场,体现和展示了监督者的良好形象,但是,在一些极端事件,比如有重大利益诱惑的时候,在发现重大漏洞的时候,在权利轻易变换金钱的时候,各种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瞬间崩溃,抱着侥幸心理以身试法,知法犯法,这类人日常养生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扎好篱笆墙,如堡垒一般,立场坚定地开展工作。
监督者要认清形成正气不足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觉下大力气来培养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获得自身的持续性免疫,保持旺盛的活力,赢得广泛支持和高度信任。
三、扶正祛邪必须常态,监督者应该发挥监管威慑力
很多人担忧这种反腐倡廉高压态势会不会一阵风,会不会反弹,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能不能形成一种常态,把“周一见”改为“常常见”,大家期望这种监管威慑力进一步增强,但也可能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我们更期望的是坚持,是持续,是一抓到底,经常性,长期性。
只抓一阵子,一些人就会觉得不妨“躲过”“挺过”这阵子,其结果就是风头一过,死灰复燃。只有经常抓,抓日常,抓早抓小、露头就打,成为常态,才能让一些人打消“熬过这阵子”的念头,回到清风正气的做人行事轨道上来。
“早检查,早治疗”不如“早保健,治未病”,巩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良好局面,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防范各种不良风气,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实现新发展,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不断取得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新成效!
关键词:纪检监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反腐倡廉
近年来,中央纪委、巡视组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查处和公告了一批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良好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工作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就新常态下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强化纪检监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一些思索,提出一些看法。
一、反腐倡廉没有例外。监督者应该强化制度约束力
2014年5月,中纪委魏健“落马”,印证纪委“自我净化”机制发力。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反腐没有禁区和盲区,纪委不仅查别人,纪委本身的权力也在这个“制度笼子”中受到约束,中央纪委的官员,当然也不例外。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是针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置身事外,高高挂起,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作为监督者,也面临着被监督的局面,这就迫切需要用刚性的制度来约束、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在划定的界限内有序开展工作,避免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赢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强基固本才敢碰硬。监督者应该持续提升免疫力
纪检监察人员必须自身清清白白、一身正气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才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招。试想,如果让一个满身陋习甚至违法乱纪的纪检人员去调查取证,其结果肯定不理想,办理的结果也难以服众,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另外,作为监督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甚至同流合污,这是对自身素质和定力的考验,如果自身免疫力没有问题,正气充盈,致病的外邪就不能轻易地侵入人体,也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就是指人体内的正气。之所以有些人没有保持好这个界限,就是因为正气不足,下面简要归纳一下导致部分人员正气不足的原因,便于对症施治,提高免疫力。
正气不足原因很多,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灵枢,寿天刚柔》写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就是说有些人先天条件很好,体质就好,正气就很强,有些人先天体质不足,体质就虚弱,正气就不足。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个别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较低,急需得到系统的培训和提高。
第二类:不可控制的,身体和心态上逐渐“年老体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也在渐渐地消失。有些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热情和激情下降,在个人素质提高和学习方面放松了要求,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工作形势,推推动动,有时候推也不动,相当危险。此类人员必须强化思想教育,改善工作状态,坚强监督。
第三類: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高度紧张的工作,熬夜,缺少运动,宵夜,嗜烟嗜酒,妨害了后天之本,损伤正气。有些人以监督者自居,对于吃请来者不拒,没有好的生活情趣,各种爱好被一些动机不纯的人员加以利用,进而结交一些狐朋狗友,称兄道弟,把清风正气抛至一边,沾惹了不少江湖习气,严重者违法乱纪。这类人员影响恶劣,必要时应该及时清除出队伍,保持纪检监察队伍纯洁度非常重要。
第四类:各类异常的过度的外邪,环境污染,极度炎热等突发情况损伤正气。有些人在正常工作中都能坚持立场,体现和展示了监督者的良好形象,但是,在一些极端事件,比如有重大利益诱惑的时候,在发现重大漏洞的时候,在权利轻易变换金钱的时候,各种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瞬间崩溃,抱着侥幸心理以身试法,知法犯法,这类人日常养生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扎好篱笆墙,如堡垒一般,立场坚定地开展工作。
监督者要认清形成正气不足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觉下大力气来培养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获得自身的持续性免疫,保持旺盛的活力,赢得广泛支持和高度信任。
三、扶正祛邪必须常态,监督者应该发挥监管威慑力
很多人担忧这种反腐倡廉高压态势会不会一阵风,会不会反弹,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能不能形成一种常态,把“周一见”改为“常常见”,大家期望这种监管威慑力进一步增强,但也可能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我们更期望的是坚持,是持续,是一抓到底,经常性,长期性。
只抓一阵子,一些人就会觉得不妨“躲过”“挺过”这阵子,其结果就是风头一过,死灰复燃。只有经常抓,抓日常,抓早抓小、露头就打,成为常态,才能让一些人打消“熬过这阵子”的念头,回到清风正气的做人行事轨道上来。
“早检查,早治疗”不如“早保健,治未病”,巩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良好局面,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防范各种不良风气,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实现新发展,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不断取得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