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
现将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实践操作作粗浅的探讨。
1、积极创设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比如可置身社会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教学情景,如到十字路口感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到篮球场感受体育比赛中规则的重要性,体会社会生活需要规则。也可图片展示生活,以图片展现某种特定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马上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如九年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时,展示改革开放以前发的各类票证、粮票、肉票等来说明。而现在初中学生都是九十年代后出生,对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城市建筑的老照片,与目前城市建筑照片进行比较。还可以采用媒体营造生活,近来年,现代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报刊杂志等,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为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拉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曲《走进新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2、营造平等和谐课堂氛围,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由以前的“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新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调查显示学生和家长两代人评论“未来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哪些?”,两代人在“平等待人”一项的看法上差距最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平等的渴望。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平等,可以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师长,当作他们的朋友,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创设出一种和谐、温馨、平等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选择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块内容时,课本一开头就例举了4副不文明行为的漫画以及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然后提问: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发表了一些意见之后,然后我说“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经历”,同学们一下子很好奇,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有关乘车让座的故事,虽然是老掉了牙的,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又有点新意。我是这样描述那天的情景:“我坐在一个位置上,但是离我三四步远的地方有一个老人家站着,他周围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于是我就在想,我要不要过去给他让坐呢,他离我那么远,别人会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呢?当时心情很矛盾,但是一想到平时在课堂上我教大家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那现在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于是我勇敢的站起来,走向那位老人,把位置让给了他,那位老人非常感激的样子……”话还没说完,学生都鼓起了掌,他们的掌声既是鼓励我当时的行为,也是鼓励我能把我的心中的那并不光辉的想法讲出来,反而更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于是我接着说:“我们的课堂就是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地方,是你们给了我这样做的勇气,要不是你们,也许我还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尽管心里在作着激烈的斗争。”他们的掌声更响了。他们没有讥笑我,反而在反思,要是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呢?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圣人,我只是把自己当做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犹豫动摇不光彩的一面。其实现在的学生也很开明,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把老师给神话了,他们对我的来自生活的故事非常理解,反倒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使的课堂成为教得愉快,学得开心的场所。
3、利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教学形式回归生活
小品表演、辩论赛、知识竞赛、抢答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把这些形式引入课堂,走近学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化要探讨的问题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实际上就是用小品中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进行生活经验的提升,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角色表演的实质在于参与者和观察者都要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并尽力使这种卷入带来争议和理解。比如在“放眼世界,立志成才”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眼中的人才,以及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表演小品,可以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而也达到了本课的德育目的,立志做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可见,把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回归生活,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
现将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的实践操作作粗浅的探讨。
1、积极创设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比如可置身社会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教学情景,如到十字路口感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到篮球场感受体育比赛中规则的重要性,体会社会生活需要规则。也可图片展示生活,以图片展现某种特定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马上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如九年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时,展示改革开放以前发的各类票证、粮票、肉票等来说明。而现在初中学生都是九十年代后出生,对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城市建筑的老照片,与目前城市建筑照片进行比较。还可以采用媒体营造生活,近来年,现代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报刊杂志等,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为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拉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曲《走进新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2、营造平等和谐课堂氛围,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由以前的“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新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调查显示学生和家长两代人评论“未来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哪些?”,两代人在“平等待人”一项的看法上差距最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平等的渴望。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平等,可以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师长,当作他们的朋友,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创设出一种和谐、温馨、平等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选择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块内容时,课本一开头就例举了4副不文明行为的漫画以及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然后提问: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发表了一些意见之后,然后我说“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经历”,同学们一下子很好奇,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有关乘车让座的故事,虽然是老掉了牙的,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又有点新意。我是这样描述那天的情景:“我坐在一个位置上,但是离我三四步远的地方有一个老人家站着,他周围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于是我就在想,我要不要过去给他让坐呢,他离我那么远,别人会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呢?当时心情很矛盾,但是一想到平时在课堂上我教大家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那现在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于是我勇敢的站起来,走向那位老人,把位置让给了他,那位老人非常感激的样子……”话还没说完,学生都鼓起了掌,他们的掌声既是鼓励我当时的行为,也是鼓励我能把我的心中的那并不光辉的想法讲出来,反而更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于是我接着说:“我们的课堂就是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地方,是你们给了我这样做的勇气,要不是你们,也许我还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尽管心里在作着激烈的斗争。”他们的掌声更响了。他们没有讥笑我,反而在反思,要是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呢?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圣人,我只是把自己当做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犹豫动摇不光彩的一面。其实现在的学生也很开明,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把老师给神话了,他们对我的来自生活的故事非常理解,反倒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使的课堂成为教得愉快,学得开心的场所。
3、利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教学形式回归生活
小品表演、辩论赛、知识竞赛、抢答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把这些形式引入课堂,走近学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化要探讨的问题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实际上就是用小品中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进行生活经验的提升,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角色表演的实质在于参与者和观察者都要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并尽力使这种卷入带来争议和理解。比如在“放眼世界,立志成才”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眼中的人才,以及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表演小品,可以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而也达到了本课的德育目的,立志做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可见,把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回归生活,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