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代》1、2的上映,完成了对郭敬明的加冕。30岁,他以新人之姿,从出版领域闯入电影行业,把自己的影响力从年轻的粉丝扩展到几乎整个社会。2013年,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成为了真正的主流。
少年姿态已经是过去时,他很少再有孩子气的言辞,思路清晰而富于雄辩。2014年,他的《小时代3》刚刚拍摄完毕,不出意外地又将在暑期档掀起粉丝热捧;他自己的散文集《愿风裁尘》刚刚出版,《爵迹2》也将在计划中面世;他的文学版图扩展至国际出版领域,并在国内的科幻文学领域试探。
凭借聪明才智与勤奋刻苦,作家、 商人、导演三重身份被他一一玩转。网友对他由讽刺到调侃乃至“黑转粉”,媒体对他由质疑到试探到“致敬”,人们试图解读这个精力仿佛永远用不完的年轻人,把成功学、时代等大词儿拼命地往他身上套。而他意气风发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偷偷匿去了那个敏感、孩子气、喜爱悲剧的文学少年。“别人越不了解我越好”。郭敬明这么说。
男子汉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我的毛衣穿反了,标签有点硌脖子。”接受完BQ拍摄专访之后,郭敬明告诉自己的助理。助理马上提出,找一个地方去更换毛衣,因为还得穿着这件衣服接受下一家媒体的拍摄。
他摆了摆手说算了,然后又自嘲地笑笑说:“我真是越来越不在乎这些了。”以前他是在乎的。《小时代》里,宫洺的原型就是他自己,控制欲极强,喜欢收集杯子,喝不同的饮料有相对应的杯子。以前,他绝不会容忍这种反秩序的不适感。
以前他还喜欢Logo很大的、各色各样的奢侈品,一度受到网友的攻击。他曾在散文里写过:“我疯狂地买各种奢侈品,带着一种快意的恨在买。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体受损后的过量愈合。”
现在他则说:“我其实已经不太讲究奢不奢侈,这个东西我喜欢,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如果愿意享受它,我就可以享受它。我不在乎是不是名牌,它可以很便宜,但依然觉得它很好。”
郭敬明随身携带一大箱衣服,摄影师可以从中挑选让他换上,那一箱子衣服几乎都是灰黑色系,并不刻意高调。刚出道时,他“被要求穿得很厉害”,现在没有谁可以要求他。回望20来岁的自己,他说:“现在的我更冷静,更内敛,看待事物更平和。以前看待事物会更激烈,更具有攻击性,更具有情绪的波动。”
在去年年末一场他与马云同台的活动上,他说自己曾被马云一句话触动过,“男子汉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因为成名早,他经历过冷眼、艰辛创业、官司、团队出走,现在他的经验丰富、团队稳固,他解释自己的触动时说:“倒不是委屈,每次遇到挫折,或者不顺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反应应该是——这是我的成长,会让我锻炼得更好——而不是抱怨。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问题是,他们把一切失败的原因归于外在,其实很多事情是因为内在的原因。社会不好,制度不好,哪个人是‘官二代’、‘富二代’,但不是说,只因为他们,社会就不行。你自己也有问题,你也阻挠了你的成功。你就应该把它(困难)视作你的财富,你才能进步得更快,而不是永远停留在你自己的挫折和委屈上。”
还有一个敏感、孩子气的郭敬明
在《小时代2》结束和《小时代3》筹备的间隙,郭敬明抽空推出了自己跨度约十年的散文集《愿风裁尘》,他说出这本书之前自己是有顾虑的:
“作为公众人物,我已经越来越不愿意分享内心的东西。”
他在书里写到自己的父母:“……我怕他们老,怕他们生病,怕他们离我而去。我要赚很多的钱,多到能为他们换器官、换血、换命。多到能让他们陪着我,直到我们一起死去。爸妈如果走了,那我就变成孤儿了。我不要做孤儿。那太可怕了。这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要让他们永远照顾我,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永远陪在我病床前面,我饿了的时候,他们永远能帮我端一碗烫饭过来,我莫名其妙地吃坏肚子的时候,他们总能告诉我一些民间偏方。”
这样脆弱又孩子气的郭敬明,几乎只能透过文字才能看见。“其实在家人亲戚那个方面,我是还蛮脆弱的。”
那么总是如陀螺般转不停“忙死了”的自己呢?有脆弱的时候吗?“关于我自己的事情还真的不太可能。如果真的有什么挫折不顺利,我可能第一反应是我要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去展现我的脆弱,其实这几年我的情绪控制越来越好。”现实中的他意气风发,野心勃勃。而他的小说却是悲剧做底,总有人死去,覆着一层宿命论的调子。《小时代》的解读是,“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渺小而微茫的存在”。
“我的创作跟我本人不太一样。我喜欢悲剧的美,我觉得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这不代表我要把自己活成一个悲剧。”
他隐藏了自己敏感的一面,“我的问题就在于,我根本不知道谁在买这些书,可能是一个带着善意的人,也可能是带着恶意的人,他会有很多捕捉和解读。我把自己太剖开给所有人,就等于把自己的防线都拆掉”。
他受到万千粉丝的追捧,但是他说:“爱我不一定要了解我,我觉得别人越不了解我越好。”
电影把我往主流推了一大把
郭敬明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也看完了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的《时间回旋》系列,最近则正在读被誉为“科幻神作”的《羊毛记》。而在他的旗下,也新增添了一批以陈楸帆、陈奕潞为首的科幻作家。
“我自己本身喜欢科幻,而且现在中国有一些新生代的科幻作家,写得挺好的。就看能不能有相应的合作,我觉得科幻是世界一个主流的门类,许多发达国家做得都很好。中国也是刚刚发展得好一点,我相信,未来科幻这个题材是有很大能量的。我也希望可以在这个方向贡献一把自己的力量,不管是扩大它的影响力,还是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快的崛起。”
对于青春文学,他的眼光稳准狠,以前他给青春文学下标准,“好的青春文学,就是要有最精美的文字和最大俗的情节”。
而对于科幻,他也有一套自己的理念,“科幻最抓住读者的是它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的设定,它的想法和概念要特别新颖,你不能写人家已经写烂了的东西,就算你要写人家写过的,比如时间穿越,你的角度也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其次才是所谓的文笔,所谓的情节。因为科幻不像严肃文学,就是在比功力,比思想深刻。它的核心还是每个故事的设定,世界观的设定。”他强大的影响力为后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小时代》电影的宣发,他的微博比任何新闻通稿都更加有效。他旗下推出的图书,“只要我说他足够好,其实就会有比他自己卖书更多的关注”。
当导演更是给他的30岁起了个好头,“做电影对我的改变真的很大。我以前可能在作家领域非常成功,但毕竟文学还是很窄的门类。突然做了电影,你的关注突然放大到整个社会,所以从某个意义上,是把你往公众主流再推了一大把”。接下来他还将马不停蹄,而这个瘦小的30岁男人,看起来永不疲倦。
少年姿态已经是过去时,他很少再有孩子气的言辞,思路清晰而富于雄辩。2014年,他的《小时代3》刚刚拍摄完毕,不出意外地又将在暑期档掀起粉丝热捧;他自己的散文集《愿风裁尘》刚刚出版,《爵迹2》也将在计划中面世;他的文学版图扩展至国际出版领域,并在国内的科幻文学领域试探。
凭借聪明才智与勤奋刻苦,作家、 商人、导演三重身份被他一一玩转。网友对他由讽刺到调侃乃至“黑转粉”,媒体对他由质疑到试探到“致敬”,人们试图解读这个精力仿佛永远用不完的年轻人,把成功学、时代等大词儿拼命地往他身上套。而他意气风发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偷偷匿去了那个敏感、孩子气、喜爱悲剧的文学少年。“别人越不了解我越好”。郭敬明这么说。
男子汉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我的毛衣穿反了,标签有点硌脖子。”接受完BQ拍摄专访之后,郭敬明告诉自己的助理。助理马上提出,找一个地方去更换毛衣,因为还得穿着这件衣服接受下一家媒体的拍摄。
他摆了摆手说算了,然后又自嘲地笑笑说:“我真是越来越不在乎这些了。”以前他是在乎的。《小时代》里,宫洺的原型就是他自己,控制欲极强,喜欢收集杯子,喝不同的饮料有相对应的杯子。以前,他绝不会容忍这种反秩序的不适感。
以前他还喜欢Logo很大的、各色各样的奢侈品,一度受到网友的攻击。他曾在散文里写过:“我疯狂地买各种奢侈品,带着一种快意的恨在买。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体受损后的过量愈合。”
现在他则说:“我其实已经不太讲究奢不奢侈,这个东西我喜欢,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如果愿意享受它,我就可以享受它。我不在乎是不是名牌,它可以很便宜,但依然觉得它很好。”
郭敬明随身携带一大箱衣服,摄影师可以从中挑选让他换上,那一箱子衣服几乎都是灰黑色系,并不刻意高调。刚出道时,他“被要求穿得很厉害”,现在没有谁可以要求他。回望20来岁的自己,他说:“现在的我更冷静,更内敛,看待事物更平和。以前看待事物会更激烈,更具有攻击性,更具有情绪的波动。”
在去年年末一场他与马云同台的活动上,他说自己曾被马云一句话触动过,“男子汉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因为成名早,他经历过冷眼、艰辛创业、官司、团队出走,现在他的经验丰富、团队稳固,他解释自己的触动时说:“倒不是委屈,每次遇到挫折,或者不顺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反应应该是——这是我的成长,会让我锻炼得更好——而不是抱怨。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问题是,他们把一切失败的原因归于外在,其实很多事情是因为内在的原因。社会不好,制度不好,哪个人是‘官二代’、‘富二代’,但不是说,只因为他们,社会就不行。你自己也有问题,你也阻挠了你的成功。你就应该把它(困难)视作你的财富,你才能进步得更快,而不是永远停留在你自己的挫折和委屈上。”
还有一个敏感、孩子气的郭敬明
在《小时代2》结束和《小时代3》筹备的间隙,郭敬明抽空推出了自己跨度约十年的散文集《愿风裁尘》,他说出这本书之前自己是有顾虑的:
“作为公众人物,我已经越来越不愿意分享内心的东西。”
他在书里写到自己的父母:“……我怕他们老,怕他们生病,怕他们离我而去。我要赚很多的钱,多到能为他们换器官、换血、换命。多到能让他们陪着我,直到我们一起死去。爸妈如果走了,那我就变成孤儿了。我不要做孤儿。那太可怕了。这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要让他们永远照顾我,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永远陪在我病床前面,我饿了的时候,他们永远能帮我端一碗烫饭过来,我莫名其妙地吃坏肚子的时候,他们总能告诉我一些民间偏方。”
这样脆弱又孩子气的郭敬明,几乎只能透过文字才能看见。“其实在家人亲戚那个方面,我是还蛮脆弱的。”
那么总是如陀螺般转不停“忙死了”的自己呢?有脆弱的时候吗?“关于我自己的事情还真的不太可能。如果真的有什么挫折不顺利,我可能第一反应是我要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去展现我的脆弱,其实这几年我的情绪控制越来越好。”现实中的他意气风发,野心勃勃。而他的小说却是悲剧做底,总有人死去,覆着一层宿命论的调子。《小时代》的解读是,“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渺小而微茫的存在”。
“我的创作跟我本人不太一样。我喜欢悲剧的美,我觉得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这不代表我要把自己活成一个悲剧。”
他隐藏了自己敏感的一面,“我的问题就在于,我根本不知道谁在买这些书,可能是一个带着善意的人,也可能是带着恶意的人,他会有很多捕捉和解读。我把自己太剖开给所有人,就等于把自己的防线都拆掉”。
他受到万千粉丝的追捧,但是他说:“爱我不一定要了解我,我觉得别人越不了解我越好。”
电影把我往主流推了一大把
郭敬明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也看完了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的《时间回旋》系列,最近则正在读被誉为“科幻神作”的《羊毛记》。而在他的旗下,也新增添了一批以陈楸帆、陈奕潞为首的科幻作家。
“我自己本身喜欢科幻,而且现在中国有一些新生代的科幻作家,写得挺好的。就看能不能有相应的合作,我觉得科幻是世界一个主流的门类,许多发达国家做得都很好。中国也是刚刚发展得好一点,我相信,未来科幻这个题材是有很大能量的。我也希望可以在这个方向贡献一把自己的力量,不管是扩大它的影响力,还是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快的崛起。”
对于青春文学,他的眼光稳准狠,以前他给青春文学下标准,“好的青春文学,就是要有最精美的文字和最大俗的情节”。
而对于科幻,他也有一套自己的理念,“科幻最抓住读者的是它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的设定,它的想法和概念要特别新颖,你不能写人家已经写烂了的东西,就算你要写人家写过的,比如时间穿越,你的角度也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其次才是所谓的文笔,所谓的情节。因为科幻不像严肃文学,就是在比功力,比思想深刻。它的核心还是每个故事的设定,世界观的设定。”他强大的影响力为后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小时代》电影的宣发,他的微博比任何新闻通稿都更加有效。他旗下推出的图书,“只要我说他足够好,其实就会有比他自己卖书更多的关注”。
当导演更是给他的30岁起了个好头,“做电影对我的改变真的很大。我以前可能在作家领域非常成功,但毕竟文学还是很窄的门类。突然做了电影,你的关注突然放大到整个社会,所以从某个意义上,是把你往公众主流再推了一大把”。接下来他还将马不停蹄,而这个瘦小的30岁男人,看起来永不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