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謇的职教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张謇的“首重道德,次则学术”“教育以生计为先”“知行并进”等教育思想仍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意蕴。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海门是张謇故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大力实施“弘謇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现代职业人。
关键词:张謇;职教思想;培养;现代职业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23-03
张謇,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其职教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张謇以“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1],主张学以致用,倡导“知行并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2],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职业人”。他指出“一国之立,必有其本。本何在?在道德[3]。”主张“德艺行”统一,教知识先教做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4],培养学生要达到“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5]的总体要求。时过百年,张謇的职教思想仍熠熠生辉,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意蕴。
海门是张謇的故乡,张謇是海门的骄傲。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海门中专)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德艺双馨,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遵循中职生道德素质的成长规律,传承张謇职教思想精髓,围绕张謇“爱国、立志、诚信、勤俭、自克”五大思想品质,大力实施“弘謇教育”,入脑入心、润德端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着力培养现代职业人。
一、以“首重道德”育人理念为引领,
夯实学生基本道德素养
在张謇的教育理念中,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把人格养成作为首要任务。他强调“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6],认为“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则而已,古今法不必相同,而无不同者道也”[7]。希望学生都能成为“高尚之思想,自立之志气,文明之公理,尚武之精神”[8],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认为“少年人血气盛,脑筋灵,阅历浅,一受激刺即动;骗子即利用之”[9],但学生不乏好学进取之心,可塑性很大,学生“犹水在盂,盂圆则圆,盂方则方;犹土在陶,陶瓦则瓦,陶器则器”[10],“生铁之必数炼而为钢也,生棉之必层制而为布也”[11],关键在于学校与教师如何教育。所以,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目的,“在校不能为良好之学生,出校必不能为良好之公民”[12],要求学生明白“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13]。
中职校必须帮助学生厘清学习、从业、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自我“小家”与国家“大家”的关系,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个体价值是与国家、社会及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及人民才得以实现。培养学生爱国为民,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拥有健全的人格,具备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海门中专践行张謇职教思想精髓,以“传承张謇思想,深化养成教育”“传承张謇思想,唱响爱国主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与主题班会课展评、参加主题黑板报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走近张謇、感悟张謇、学习张謇,从而更好地感受张謇的人格魅力,更多地汇聚前进的力量,培育学生爱国敬业、诚实正直、勇于担当、协作交流等良好道德素养。学校在2013年成立了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海门中专分会;同张謇纪念馆、南通博物苑等单位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与张謇创办的颐生酿造有限公司、南通纺织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建成多个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张謇创业精神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以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法制安全教育月、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舞动青春,放飞梦想;以“三创”精神为核心,举办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之模拟项目听证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商业计划书大赛等活动,激励成功,提升学生创造力,锤炼学生职业素养。
二、以“实业兴国”教育理念为核心,
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培养的学生要面对工作岗位具有操作动手能力。但是,社会传统观念及中职校的生源现状,仍有不少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职校,对未来的工作既没有规划,也没有兴趣,对专业学习自然也就不上心,得过且过。
张謇在创办教育之初,就明确提出国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广大有文化的劳动者,“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14],“教育以普及为本,普及以生计为先”[15],职业教育不为别的,就是要以解决学生的生计为根本。“惟是国所与立,以民为天。民之生存,天于衣食。衣食之原,父教育而母实业。”[16]要使“贫民能谋生,富民能安业[17]。”“没有饭吃的人要使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18]“当思世界虽大,我是其中一份子。只须努力于学业,将来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皆为健全之国民。”[19]
张謇以他救国救民的情怀,“舍身喂虎”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办实业、兴教育,告诫学生要做到“忠实不欺,力求精进”[20],“祈通中西”[21]“坚苦自立”[22],要学得真知识,练得真本领。张謇根据职业特点,强化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谆谆教导学生“夫今日世界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皆我学生应知应会之事也。”[23]要求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24]。珍惜青春年华,博取精进之心,真正做到“口不辍语,手不辍书,行不辍思,卧不辍虑”[25],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经风历雨,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努力成为奉献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栋梁之材!
海门中专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依托,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找到差距,落实行动;兴办弘謇创业乐园,以张謇的“实业兴国”思想为指导,开辟空间,拓展项目,健全组织机制,建立学生创业园,由校学生工作处督导,校学生总会直接管辖,下设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创业管理处、头脑风暴中心;成立张謇创业基金会,建立创业基金管理小组;聘请专职创业导师,积极引进SYB(Start Your Business)项目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培训,鼓励学生不断拓展创业渠道、统筹创业工作、培育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成果,全方位打造合格的现代“职业人”。学校的庆典服务公司、阳光水果屋、洁又净洗衣社、职苑书报亭……放飞着学生创业的梦想。学校大专部学生创业项目《博艺工作室》在江苏省、南通市商业计划书大赛中均获佳绩,激活了学生创业梦想。
三、以“知行并进”教学思想为指导,
提高职业素质教育实效
张謇的“知行并进”与现代职教理念中的理实一体不谋而合。“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26],“将欲行之,必先习之,有课本之学习,必应有实地之经验”[27]。张謇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课堂与实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注重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强调指出:“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28]张謇把实习实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提出“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注重实地之练习,以养成切实实用之知识”[29]。他为师范、医校、纺校、农校建立了附属的实习基地。对师范生,他明确规定毕业前一学期必须到附属小学校进行教学实习,且须预备教案于实习之前,详加讨论于实习之后,以便总结得失、增强技能。他还规定纺校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参观先进的实业,旅游名胜古迹,借以增广见闻、锻炼体魄。
关键词:张謇;职教思想;培养;现代职业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23-03
张謇,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其职教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张謇以“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1],主张学以致用,倡导“知行并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2],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职业人”。他指出“一国之立,必有其本。本何在?在道德[3]。”主张“德艺行”统一,教知识先教做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4],培养学生要达到“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5]的总体要求。时过百年,张謇的职教思想仍熠熠生辉,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意蕴。
海门是张謇的故乡,张謇是海门的骄傲。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海门中专)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德艺双馨,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遵循中职生道德素质的成长规律,传承张謇职教思想精髓,围绕张謇“爱国、立志、诚信、勤俭、自克”五大思想品质,大力实施“弘謇教育”,入脑入心、润德端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着力培养现代职业人。
一、以“首重道德”育人理念为引领,
夯实学生基本道德素养
在张謇的教育理念中,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把人格养成作为首要任务。他强调“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6],认为“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则而已,古今法不必相同,而无不同者道也”[7]。希望学生都能成为“高尚之思想,自立之志气,文明之公理,尚武之精神”[8],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认为“少年人血气盛,脑筋灵,阅历浅,一受激刺即动;骗子即利用之”[9],但学生不乏好学进取之心,可塑性很大,学生“犹水在盂,盂圆则圆,盂方则方;犹土在陶,陶瓦则瓦,陶器则器”[10],“生铁之必数炼而为钢也,生棉之必层制而为布也”[11],关键在于学校与教师如何教育。所以,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目的,“在校不能为良好之学生,出校必不能为良好之公民”[12],要求学生明白“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13]。
中职校必须帮助学生厘清学习、从业、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自我“小家”与国家“大家”的关系,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个体价值是与国家、社会及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及人民才得以实现。培养学生爱国为民,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拥有健全的人格,具备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海门中专践行张謇职教思想精髓,以“传承张謇思想,深化养成教育”“传承张謇思想,唱响爱国主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与主题班会课展评、参加主题黑板报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走近张謇、感悟张謇、学习张謇,从而更好地感受张謇的人格魅力,更多地汇聚前进的力量,培育学生爱国敬业、诚实正直、勇于担当、协作交流等良好道德素养。学校在2013年成立了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海门中专分会;同张謇纪念馆、南通博物苑等单位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与张謇创办的颐生酿造有限公司、南通纺织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建成多个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张謇创业精神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以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法制安全教育月、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舞动青春,放飞梦想;以“三创”精神为核心,举办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之模拟项目听证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商业计划书大赛等活动,激励成功,提升学生创造力,锤炼学生职业素养。
二、以“实业兴国”教育理念为核心,
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培养的学生要面对工作岗位具有操作动手能力。但是,社会传统观念及中职校的生源现状,仍有不少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职校,对未来的工作既没有规划,也没有兴趣,对专业学习自然也就不上心,得过且过。
张謇在创办教育之初,就明确提出国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广大有文化的劳动者,“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14],“教育以普及为本,普及以生计为先”[15],职业教育不为别的,就是要以解决学生的生计为根本。“惟是国所与立,以民为天。民之生存,天于衣食。衣食之原,父教育而母实业。”[16]要使“贫民能谋生,富民能安业[17]。”“没有饭吃的人要使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18]“当思世界虽大,我是其中一份子。只须努力于学业,将来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皆为健全之国民。”[19]
张謇以他救国救民的情怀,“舍身喂虎”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办实业、兴教育,告诫学生要做到“忠实不欺,力求精进”[20],“祈通中西”[21]“坚苦自立”[22],要学得真知识,练得真本领。张謇根据职业特点,强化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谆谆教导学生“夫今日世界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皆我学生应知应会之事也。”[23]要求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24]。珍惜青春年华,博取精进之心,真正做到“口不辍语,手不辍书,行不辍思,卧不辍虑”[25],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经风历雨,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努力成为奉献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栋梁之材!
海门中专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依托,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找到差距,落实行动;兴办弘謇创业乐园,以张謇的“实业兴国”思想为指导,开辟空间,拓展项目,健全组织机制,建立学生创业园,由校学生工作处督导,校学生总会直接管辖,下设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创业管理处、头脑风暴中心;成立张謇创业基金会,建立创业基金管理小组;聘请专职创业导师,积极引进SYB(Start Your Business)项目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培训,鼓励学生不断拓展创业渠道、统筹创业工作、培育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成果,全方位打造合格的现代“职业人”。学校的庆典服务公司、阳光水果屋、洁又净洗衣社、职苑书报亭……放飞着学生创业的梦想。学校大专部学生创业项目《博艺工作室》在江苏省、南通市商业计划书大赛中均获佳绩,激活了学生创业梦想。
三、以“知行并进”教学思想为指导,
提高职业素质教育实效
张謇的“知行并进”与现代职教理念中的理实一体不谋而合。“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26],“将欲行之,必先习之,有课本之学习,必应有实地之经验”[27]。张謇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课堂与实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注重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强调指出:“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28]张謇把实习实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提出“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注重实地之练习,以养成切实实用之知识”[29]。他为师范、医校、纺校、农校建立了附属的实习基地。对师范生,他明确规定毕业前一学期必须到附属小学校进行教学实习,且须预备教案于实习之前,详加讨论于实习之后,以便总结得失、增强技能。他还规定纺校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参观先进的实业,旅游名胜古迹,借以增广见闻、锻炼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