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精心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和专业文化,凸现了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文化校园;打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45-03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秉承“尚德尚能、国粹育人”的办学理念,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特有的山海资源,将中医药知识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儒家“仁爱”思想精髓融入德育工作,打造出了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品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等称号。
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支柱
学校各处室和系(部)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遵从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建立自己的教育文化主体和特色,进而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体系。
(一)开展淑女教育
学校护理系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树典型、塑形象、强素质,成立护生礼仪队、棋艺社、美容美体社等学生社团,编印《护士成才典型》,开展“校园淑女大讨论”、“学典型,亮我护生风采”征文评比、精品图书阅读、护理礼仪培训、文明行为自查自纠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学校中医药系开展以“让我们携手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弟子规》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成立太极社等,把传统文化精髓引进课堂、渗透到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狠抓社会实践教育
学校充分依托专业优势,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融入医药、护理特色,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七大系列活动,如雷锋月服务篇、环保绿化篇、无偿献血篇、红十字服务篇、尊老爱幼篇、关爱残疾人篇、社会公益篇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抗震救灾、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爱心助孤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新闻媒体的报道。
二、增添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学校积极打造文化校园,让文化提升素质,以文化挖掘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师生的人格和涵养。
(一)精神文化特色鲜明
学校的校徽图案似一只展翅鲲鹏,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鲲鹏寓意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翱翔九天、服务社会、振兴国药、志存高远的崇高境界,也喻示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飞跃发展的宏伟远景。校徽中所隐藏的“中”和代表医药的两个字母“Y”表示学校的中医药办学特色,校徽右上角的弧线断切喻示着一种突破,表达学校不拘传统、志在创新的开拓理念。学校的校歌《从这里启程扬帆》表达了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凝聚人心、激励着师生开拓创新。
(二)学术文化异彩纷呈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创办校刊。学校于2008年创办校刊《医药与教育》。主要栏目有学校管理、职业教育研究、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应用研究、招生就业、学生园地、信息之窗等。每期均有部分版面刊发兄弟院校和医药卫生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的文章。校刊的创办,在学校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学校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建立起一座新的桥梁,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营造浓厚学术气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利用学校一刊(校刊)、一网(校园网)、四报(招生就业报、科研简报、督导通报、学校简报)以及校园橱窗、广播台、电视、网络等媒介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学生心理、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情况。
(三)专业文化凸显成效
营造专业氛围,塑造职业教育环境。学校建有校史馆,介绍学校发展历程,学校开设专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在教学区域的走廊和墙壁有专业、行业的技术前沿信息、业内对人才要求的发展方向、业内杰出人物的成果、优秀校友和优秀企业事迹等宣传资料,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属行业的职业气息,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增强学习进步的动力。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业建设。紧扣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建设重点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能力,积极开发新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十一五”期间,高职中药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十二五”时期,高职中药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品牌专业。
三、塑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学校新校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占地46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按6000人进行规划。以中医“阴阳”“五行”、“归经”的理论为指导,开展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
(一)学校氛围彰显“美化”、“文化”
新校区整体为四方形,坐南朝北。在学校北门主入口处打造“乾坤太极”喷泉,寓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植物和雕塑制作的“文明、求实、勤奋、成才”校训相呼应。在行政楼两侧绿地建有文化长廊,弘扬古代医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雅量和“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之胸怀,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专业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按十二经脉中穴位名称命名道路(见表1),自拟方剂,以中药来命名建筑(如远志楼、玉竹楼、茯苓园等),依君、臣、佐、使配伍,养心、安神、行气血,寓意学校健康和谐,蓬勃发展。路桥、楼宇的命名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趣,师生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有身心同健效果。
(二)校园环境体现“绿化”、“香化”
学校依照五行(木、火、土、金、水)和方位(东、南、中、西、北)文化打造五色(青、赤、黄、白、黑)园林(见表2)。结合校园五行方位与五色园林,在东、南、中、西、北设置五常雕塑,弘扬“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文化。在植物配置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在香味的搭配上,一定时期内确定1—2种芳香植物为主要的香气来源,并控制其他芳香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避免香气混杂,形成与云台山相呼应的“四季常开之花、八节不绝之果”的宜人景色。
(三)实训基地着重“药化”、“产业化”
学校以“一园”(药用植物园)、“二景”(广场核心区、河桥两侧风景区)、“三馆”(图书馆、校史馆、中医药博物馆)为建设亮点,将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博物馆等教学和实习基地作为旅游资源和科普资源统一进行开发,使整个校园成为科普融合游憩的园地。学校积极建设中药饮品厂和中药试制平台,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行业为原则,最大限度地真实体现药厂以及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岗位的要求,服务地方百姓,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最终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沉淀、提炼。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在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为直接的途径和最为坚实的支撑,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文化校园;打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45-03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秉承“尚德尚能、国粹育人”的办学理念,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特有的山海资源,将中医药知识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儒家“仁爱”思想精髓融入德育工作,打造出了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品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等称号。
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支柱
学校各处室和系(部)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遵从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建立自己的教育文化主体和特色,进而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体系。
(一)开展淑女教育
学校护理系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树典型、塑形象、强素质,成立护生礼仪队、棋艺社、美容美体社等学生社团,编印《护士成才典型》,开展“校园淑女大讨论”、“学典型,亮我护生风采”征文评比、精品图书阅读、护理礼仪培训、文明行为自查自纠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学校中医药系开展以“让我们携手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弟子规》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成立太极社等,把传统文化精髓引进课堂、渗透到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狠抓社会实践教育
学校充分依托专业优势,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融入医药、护理特色,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七大系列活动,如雷锋月服务篇、环保绿化篇、无偿献血篇、红十字服务篇、尊老爱幼篇、关爱残疾人篇、社会公益篇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抗震救灾、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爱心助孤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新闻媒体的报道。
二、增添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学校积极打造文化校园,让文化提升素质,以文化挖掘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师生的人格和涵养。
(一)精神文化特色鲜明
学校的校徽图案似一只展翅鲲鹏,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鲲鹏寓意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翱翔九天、服务社会、振兴国药、志存高远的崇高境界,也喻示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飞跃发展的宏伟远景。校徽中所隐藏的“中”和代表医药的两个字母“Y”表示学校的中医药办学特色,校徽右上角的弧线断切喻示着一种突破,表达学校不拘传统、志在创新的开拓理念。学校的校歌《从这里启程扬帆》表达了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凝聚人心、激励着师生开拓创新。
(二)学术文化异彩纷呈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创办校刊。学校于2008年创办校刊《医药与教育》。主要栏目有学校管理、职业教育研究、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应用研究、招生就业、学生园地、信息之窗等。每期均有部分版面刊发兄弟院校和医药卫生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的文章。校刊的创办,在学校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学校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建立起一座新的桥梁,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营造浓厚学术气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利用学校一刊(校刊)、一网(校园网)、四报(招生就业报、科研简报、督导通报、学校简报)以及校园橱窗、广播台、电视、网络等媒介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学生心理、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情况。
(三)专业文化凸显成效
营造专业氛围,塑造职业教育环境。学校建有校史馆,介绍学校发展历程,学校开设专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在教学区域的走廊和墙壁有专业、行业的技术前沿信息、业内对人才要求的发展方向、业内杰出人物的成果、优秀校友和优秀企业事迹等宣传资料,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属行业的职业气息,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增强学习进步的动力。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业建设。紧扣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建设重点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能力,积极开发新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十一五”期间,高职中药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十二五”时期,高职中药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品牌专业。
三、塑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学校新校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占地46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按6000人进行规划。以中医“阴阳”“五行”、“归经”的理论为指导,开展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
(一)学校氛围彰显“美化”、“文化”
新校区整体为四方形,坐南朝北。在学校北门主入口处打造“乾坤太极”喷泉,寓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植物和雕塑制作的“文明、求实、勤奋、成才”校训相呼应。在行政楼两侧绿地建有文化长廊,弘扬古代医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雅量和“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之胸怀,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专业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按十二经脉中穴位名称命名道路(见表1),自拟方剂,以中药来命名建筑(如远志楼、玉竹楼、茯苓园等),依君、臣、佐、使配伍,养心、安神、行气血,寓意学校健康和谐,蓬勃发展。路桥、楼宇的命名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趣,师生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有身心同健效果。
(二)校园环境体现“绿化”、“香化”
学校依照五行(木、火、土、金、水)和方位(东、南、中、西、北)文化打造五色(青、赤、黄、白、黑)园林(见表2)。结合校园五行方位与五色园林,在东、南、中、西、北设置五常雕塑,弘扬“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文化。在植物配置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在香味的搭配上,一定时期内确定1—2种芳香植物为主要的香气来源,并控制其他芳香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避免香气混杂,形成与云台山相呼应的“四季常开之花、八节不绝之果”的宜人景色。
(三)实训基地着重“药化”、“产业化”
学校以“一园”(药用植物园)、“二景”(广场核心区、河桥两侧风景区)、“三馆”(图书馆、校史馆、中医药博物馆)为建设亮点,将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博物馆等教学和实习基地作为旅游资源和科普资源统一进行开发,使整个校园成为科普融合游憩的园地。学校积极建设中药饮品厂和中药试制平台,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行业为原则,最大限度地真实体现药厂以及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岗位的要求,服务地方百姓,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最终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沉淀、提炼。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在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为直接的途径和最为坚实的支撑,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