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要具备高层次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目的;方法;实践活动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可见,阅读能力无疑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前提
历史有丰富多彩的资料,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利用资料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欣赏资料。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时,采用了《军事史话》视频资料,播放前,我就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日本在南京大屠杀时采用了哪些方式?对南京大屠杀你有什么认识?我们学习南京大屠杀目的是什么?观看中,学生们自觉的做记录,看完后讨论,顺利地完成课堂内容。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历史教科书的兴趣与习惯。历史地图、事件插图和人物插图,增加了历史真实感,恰到好处地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又用图示和表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纵横交错的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训练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的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归纳,是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二、明确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伟大的精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因此,有效的阅读要从树立明确的“目的”开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鉴古通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真知,变得聪明,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而不仅是为了得高分,升名校,满足一些眼前的欲望。此外,要求学生每次阅读前,明确自己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阅读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课前,先确定阅读目标:从课题和子目中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探索、曲折、前进)。找出中共在1956—1966年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什么?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然后带着目标去阅读,把问题解决了,也基本学完该课了。
三、“授之以渔”,多样化阅读是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历史课本和历史课外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历史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掌握相关重要的历史知识。历史课本是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依据,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正确阅读。
(1)“提纲式”阅读。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为降低难度,可采用“提纲式”阅读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如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列出阅读题纲:①革命爆发的原因;②导火线和开始的标志;③革命的过程。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去阅读,然后掌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便会阅读了。
(2)“问题式”阅读。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且题目要体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学生依照课本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的得出正确答案,用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3)“地图式”阅读。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时,重视地图,分析地图,获取历史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课涉及到 “三角贸易”时,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利用地图由学生照图去说,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4)“线索式”阅读。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讲美国内战的经过时,把1774年、1775年、1776年、1777年、1781年、1783年这些年发生了哪些事通过阅读弄清了,美国内战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
(5)“比较、迁移扩展”阅读。比如在学“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可把英、法、美、对比阅读,学生更容易识记,且区分出各国革命的异同。
四、利用笔记及复习课,是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做笔记是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处理,历史知识既零散又紧密联系,阅读中要勤加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复习课,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扩充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比如: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进行评论、评比,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课后要求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总之,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立足课本,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人文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创造性开展历史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历史阅读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目的;方法;实践活动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可见,阅读能力无疑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前提
历史有丰富多彩的资料,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利用资料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欣赏资料。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时,采用了《军事史话》视频资料,播放前,我就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日本在南京大屠杀时采用了哪些方式?对南京大屠杀你有什么认识?我们学习南京大屠杀目的是什么?观看中,学生们自觉的做记录,看完后讨论,顺利地完成课堂内容。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历史教科书的兴趣与习惯。历史地图、事件插图和人物插图,增加了历史真实感,恰到好处地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又用图示和表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纵横交错的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训练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的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归纳,是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二、明确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伟大的精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因此,有效的阅读要从树立明确的“目的”开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鉴古通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真知,变得聪明,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而不仅是为了得高分,升名校,满足一些眼前的欲望。此外,要求学生每次阅读前,明确自己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阅读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课前,先确定阅读目标:从课题和子目中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探索、曲折、前进)。找出中共在1956—1966年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什么?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然后带着目标去阅读,把问题解决了,也基本学完该课了。
三、“授之以渔”,多样化阅读是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历史课本和历史课外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历史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掌握相关重要的历史知识。历史课本是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依据,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正确阅读。
(1)“提纲式”阅读。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为降低难度,可采用“提纲式”阅读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如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列出阅读题纲:①革命爆发的原因;②导火线和开始的标志;③革命的过程。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去阅读,然后掌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便会阅读了。
(2)“问题式”阅读。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且题目要体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学生依照课本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的得出正确答案,用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3)“地图式”阅读。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时,重视地图,分析地图,获取历史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课涉及到 “三角贸易”时,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利用地图由学生照图去说,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4)“线索式”阅读。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讲美国内战的经过时,把1774年、1775年、1776年、1777年、1781年、1783年这些年发生了哪些事通过阅读弄清了,美国内战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
(5)“比较、迁移扩展”阅读。比如在学“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可把英、法、美、对比阅读,学生更容易识记,且区分出各国革命的异同。
四、利用笔记及复习课,是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做笔记是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处理,历史知识既零散又紧密联系,阅读中要勤加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复习课,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扩充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比如: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进行评论、评比,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课后要求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总之,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立足课本,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人文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创造性开展历史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历史阅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