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是非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确立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非观问题就是其中的价值观问题。虽然新课标的实行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了很大变换,但是改变最小的还是教师的思想,这也是新课改最难改的地方,也就是说,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高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一个学生今后的人生影响才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领悟人生道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明辨是非。
  一、是非观的概念及影响
  是非观是一个人对待原则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做人原则,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智慧和伟略。古人曾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人对我们的道德要求,这里面就含有“是非观”,其中的“恶”其实就是“非”,“善”就是“是”。树立正确“是非观”对于人的一生都是重要的。易中天曾在《百家讲坛》中提出曹操是“可爱的小人”,认为曹操“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种说法看起来有新意,并且也有道理。但是细究起来,作为在中央台这样的公共媒体,他的这一说法必将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这是一种舆论导向,这种舆论导向是否是对的?对社会中的人,尤其是正在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说法必定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他们会认为可以自私自利,只要坦坦荡荡的就可以。这其实就是社会大课堂中的是非不分,给年轻人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素质令人堪忧,造成这些的原因,可以说有社会跟家庭的原因,但是绝对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让学生能够辨别是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语文课中是非观模糊的现象
  举一实例,某校的一堂公开课,讲的是《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片段,最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毋庸置疑,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是勇敢的代表,如果没有孙悟空,白骨精的诡计就会得逞。但是其中就有一个小女孩说自己喜欢的是白骨精,她认为:第一,白骨精孝顺,她每次抓住唐僧想要吃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母亲抬来一起吃。第二,白骨精聪明,总是可以设计逃脱,孙悟空打了她三次才把她回原形。这个提法看似很新颖,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现代的语文课堂,正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老师对这位同学大加赞赏,并没有指出这里面的道德观上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语文课堂虽求新,也尊重了学生,但是这样的教法却是不值得提倡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看法也可以颠覆我们之前的老的观点,但是并不是学生提出的每个新的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教师,是引导者,引导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对这名女生,教师对她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要表示肯定,但是对这样的观点教师应该予以指正,白骨精是阴险狡猾的代表,这不值得人们喜欢,一个人孝顺,一个人聪明都要以不危害社会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对社会有危害,这样的孝顺,这样的聪明都是不值得人们学习的。
  从这一个教学案例中我们看出,我们在推崇素质教育的时候,过多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认为“新”的就是好的,就是值得表扬的,而不去细究这样的新的观点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于是造成语文课堂中是非模糊的现象。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生会因为追新,转而去颠覆传统的观点,对以往认为丑、不对的人或事予以肯定,慢慢就会造成学生的价值观的扭曲,于是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更加重视是非的辨别,在道德允许的条件下去创新。
  三、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学生的是非标准除了来自家庭与社会,主要来源还是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来自于课堂中文学作品的是非导向,来自于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非观,如何在这一重要的领地培养学生正确是非观成为重要的课题。下面主要谈两点:
  第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在多数老师认为是很容易的事情,没有必要进行特殊讲解,但这只是教师想当然的看法,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价值观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还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明确辨别是非,因此教师引导他们去审美,树立形象美的典范,让学生去追求美,这样的教育,学生会按照自己追求的美的特征去塑造自身。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体现着各种美,对于这些美,无疑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去捕捉这种美的形象,用这些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审美教育是最好的培养学生是非观的途径。在分辨是非的基础上,才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利用写作教学培养学生是非观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是文本的讲解,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写作教学。从学生的写作中,细心的老师总会发现他们的是非观。举一实例,几个学生同时写他们去福利院的经历,其中一个学生提到他们去福利院的一个插曲,到福利院时,有一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今天盖章老师不在,因此第一天他们扑空了,第二天又去了一次才盖上章高高兴兴离开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学生没有胡编乱造,但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是非观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平时所讲的热衷公益,热爱社会活动,其实从这篇作文中可以看出,在应试教育下这些都是空谈。看到这样的文章,教师不应该无视存在的这种是非问题,应该及时发现及时予以正确引导,不能让学生缺乏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写作教学时,要让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体会人间真情,这样的写作过程对学生是非观的培养也非常必要。
  学生有了正确的是非观,今后的人生道路就有了指路明灯,不知不觉中就会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复习课应该怎么上,一直以来是个难点,简单的将课本知识进行重复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往往是一轮复习时重点在于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仍然要继续夯实基础。一年的复习完成后学生难以感觉到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习题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学效果显著。现以复习《基因的表达》这一章为例将思路简述如下:  一、试题的选择  既然是以习题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那么习题的选择就应注重全面性和典型性
阅读应是学生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零距离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尊重学生的差异阅读感悟,鼓励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基础。幼儿因为事物的新奇和神秘,会对很多事物产生即时兴趣,但这种兴趣有时是稍纵即逝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观察幼儿,寻找兴趣  儿童心理学表明,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对环境有着浓厚兴趣的积极探索者。面对五彩缤
【摘 要】调查研究得出我校校园内共有乔木和灌木24种。其中乔木9种:5种常绿,4种落叶;灌木15种:9种常绿,6种落叶。这些乔木和灌木隶属于18个科,22个属,喜光植物13种,喜光耐荫植物7种,喜半阴植物3种,强阴性植物1种。在配置上,部分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种植不合理,建议改变种植环境。  【关键词】种类;喜光植物;喜阴植物;配置  引言  我校校园植物一直未挂牌,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对大部分植物不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本文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改进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与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