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纵向渗透——循序、螺旋、迁移
新知识的传授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充分运用知识的内在迁移规律。
一个多层面的宝塔,其阶梯总是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理应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出发进行时,应通过分步列式,引入到列综合算式,尔后,又可把综合算式改写成分步算式,经过“分步——综合——分步——再综合”的过程,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1)以旧带新促迁移。传授和学习每一项新知识,必须凭借学习主体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即从已知到未知。新的知识总是从旧知识的逻辑发展而来的,充分调动并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主动地求得新知识,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通盘考虑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而且要考虑如何为下一步教学和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当教到下一步时再加以照应。
(2)教新温旧防遗忘。例如在分数、百分数教学中设计类似下面的题目:
① 一个长方形长12厘米,比宽长20%,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②一个正方形边长3厘米,相当于一个长方形的宽,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③一个梯形,上底长2.4厘米,下底比上底长25%,高比下底短1\5,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样,既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平面几何知识,又练习巩固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新知识。
二、横向渗透学科教学综合
(1)横向多侧面之间相互渗透,主要指数学与其它方面的相互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台民族自豪感。例如,珠算是我国发明的最早使用的;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提出圆周率π的密率355\113值比欧州早一千多年;他的儿子祖恒,早在公元5世纪就总结出“等积”公理(即祖恒原理),比意大利的“卡发雷利”的同类发现早1200多年;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优选法”,陈景润的“陈氏定理”等等,都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结合数学教学介绍这些事例,就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爱国主义教育之效。
(2)数学教学中渗透唯物辨证法的教育。
例如认数教学中,通过数的分解和组合,使学生明白分解和组合是对立的,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而且方法不是唯一的。就拿8来说吧,能分解成1+7,2+6,3+5,4+4等,反过来它们又都能组合成8。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天赋不佳,而是缺少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做到困难面前不畏缩,勇于前进;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敷衍了事;考试不舞弊,不图虚名;因材施教,使原来的学习继续进步,防止产生自满、过度自信等不良情绪;调动差生学习积极性,克服自卑、自弃、怕苦、怕累,思想奋起直追。
(4)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大力提倡,美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数学虽然是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也能适当地渗透美育。
(5)数学教学中渗透多科知识。当今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新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数学被广泛地应用 到各个领域,数学与其它学科正在相互渗透。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设计类似“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比华北平原面积大1\5。华北平原的面积是多少?”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到了地理知识。
(6)在第二课堂、班队活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生理基础和“本能”基础上,经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开展第二课堂和班队活动,都要适当创设条件,渗透数学知识,培养生活能力。同时,还要努力帮助家长为学生创设学习条件,多方面渗透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借鉴——灵活性、新颖性
各学科有自己的特点,但从心智技能形成的角度看,它们又有共通之处。各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共通之处又决定了各科教学方法的可鉴性。
例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例2:苍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对于例1,首先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出现“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的一步计算题作为准备题,然后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条件“用去3\5”改成“用去一部分以后还剩2\5”,问题不变,让学生讨论,进而再把所改的条件还原,变问题为“还剩多少吨?”即过渡到例1,从而使学生知道“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谁为单位“1”,注意找对应分率。例1讲过之后,接着出示反馈练习,第二题则是例2(不要告诉学生),学生通过练习(练习法),会自然地发现第二道题较例1有所不同。做完以后,教师要学生回答第二题的解题思路(谈话法或尝试法),并与第一道题过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对比法)。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同时教师也掌握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四、练习的层次性、多样化、趣味性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外,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化、趣味化,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同一方式的长时间感知,是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与厌倦感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要注意到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如口算、做游戏、小比赛、编文字题与编应用题、读题、举例说明等练习形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易于调动。同时,不同形式的练习又可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大家知道,从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知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这是纵的一面;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体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才智,使课堂教学呈现高效化。
新知识的传授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充分运用知识的内在迁移规律。
一个多层面的宝塔,其阶梯总是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理应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出发进行时,应通过分步列式,引入到列综合算式,尔后,又可把综合算式改写成分步算式,经过“分步——综合——分步——再综合”的过程,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1)以旧带新促迁移。传授和学习每一项新知识,必须凭借学习主体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即从已知到未知。新的知识总是从旧知识的逻辑发展而来的,充分调动并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主动地求得新知识,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通盘考虑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而且要考虑如何为下一步教学和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当教到下一步时再加以照应。
(2)教新温旧防遗忘。例如在分数、百分数教学中设计类似下面的题目:
① 一个长方形长12厘米,比宽长20%,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②一个正方形边长3厘米,相当于一个长方形的宽,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③一个梯形,上底长2.4厘米,下底比上底长25%,高比下底短1\5,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样,既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平面几何知识,又练习巩固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新知识。
二、横向渗透学科教学综合
(1)横向多侧面之间相互渗透,主要指数学与其它方面的相互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台民族自豪感。例如,珠算是我国发明的最早使用的;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提出圆周率π的密率355\113值比欧州早一千多年;他的儿子祖恒,早在公元5世纪就总结出“等积”公理(即祖恒原理),比意大利的“卡发雷利”的同类发现早1200多年;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优选法”,陈景润的“陈氏定理”等等,都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结合数学教学介绍这些事例,就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爱国主义教育之效。
(2)数学教学中渗透唯物辨证法的教育。
例如认数教学中,通过数的分解和组合,使学生明白分解和组合是对立的,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而且方法不是唯一的。就拿8来说吧,能分解成1+7,2+6,3+5,4+4等,反过来它们又都能组合成8。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天赋不佳,而是缺少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做到困难面前不畏缩,勇于前进;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敷衍了事;考试不舞弊,不图虚名;因材施教,使原来的学习继续进步,防止产生自满、过度自信等不良情绪;调动差生学习积极性,克服自卑、自弃、怕苦、怕累,思想奋起直追。
(4)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大力提倡,美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数学虽然是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也能适当地渗透美育。
(5)数学教学中渗透多科知识。当今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新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数学被广泛地应用 到各个领域,数学与其它学科正在相互渗透。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设计类似“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比华北平原面积大1\5。华北平原的面积是多少?”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到了地理知识。
(6)在第二课堂、班队活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生理基础和“本能”基础上,经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开展第二课堂和班队活动,都要适当创设条件,渗透数学知识,培养生活能力。同时,还要努力帮助家长为学生创设学习条件,多方面渗透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借鉴——灵活性、新颖性
各学科有自己的特点,但从心智技能形成的角度看,它们又有共通之处。各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共通之处又决定了各科教学方法的可鉴性。
例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例2:苍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对于例1,首先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出现“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的一步计算题作为准备题,然后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条件“用去3\5”改成“用去一部分以后还剩2\5”,问题不变,让学生讨论,进而再把所改的条件还原,变问题为“还剩多少吨?”即过渡到例1,从而使学生知道“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谁为单位“1”,注意找对应分率。例1讲过之后,接着出示反馈练习,第二题则是例2(不要告诉学生),学生通过练习(练习法),会自然地发现第二道题较例1有所不同。做完以后,教师要学生回答第二题的解题思路(谈话法或尝试法),并与第一道题过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对比法)。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同时教师也掌握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四、练习的层次性、多样化、趣味性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外,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化、趣味化,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同一方式的长时间感知,是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与厌倦感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要注意到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如口算、做游戏、小比赛、编文字题与编应用题、读题、举例说明等练习形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易于调动。同时,不同形式的练习又可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大家知道,从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知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这是纵的一面;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体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才智,使课堂教学呈现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