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既要顺应高考的压力,又要提高学生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对此作一探索研究。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意义
1、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也包括熟悉世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到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即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学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就个人而言,个人对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业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知识及理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提出、发现和解决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他们能够描述、解释和预言某种现象。总而言之,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必须通过科学教育途径。物理学的概念和規律都经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飞跃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所形成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离不开科学的抽象,因为从感性的材料中———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离不开理性的思维。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一些非逻辑性思维培养,这需要我们教师经过勤奋努力厚积薄发才能在教学的常理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灵感思维———顿悟,产生心灵共鸣,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策略的探索
1、引导、指导学生自学深思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对书上推导的定理、公式,要求他们尽量自己推导,书上例题,要求学生先不看,而是自己先做,哪怕是三思不得其解也比先看会了强得许多。对于学生“难懂”的知识点,不是我们教师给学生讲通的,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想通的。因此,对领悟性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先自学新课,自己做习题,记下学习后的重点和难点,待教师讲新课时,就在学懂融会贯通上用力气。这样先学一步的做法,学习效果好、效率高,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的考试也很轻松,而且能腾出时间去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风气。对于“差生”,要指导他们看书,提问题答不上来,再接着去看书,好好地去想,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强调自学、自学、再自学,思考、思考、再思考。
2、培养学生归纳共性问题的能力
学习应该是“勤奋+方法”,而勤奋主要指自学深思,方法则主要指“归绎法”,它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归纳法,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其内涵为:从“厚”提炼出“薄”,从“多”提炼出“少”,摸索出规律性的东西,再以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这就找到学习的“点金术”。要研究在学习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中怎样处理知识中存在的表里关系、彼此关系、主次关系、异同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体现,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3、让问题充满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存在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维和精神。科学探究过程是紧紧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因而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两环节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因而要从人们平常的、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需要慧眼识真的眼力。在传统的教育中,绝大部分教师采用“去问题化”的教学,它给学生形成一个极强的心理定势场,形成了永不变的主题: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普遍养成不想问题、不会提问题的习惯,从而缺乏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不断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疑问、困惑、障碍、矛盾得到披露,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经意的问题,提出令人拍案叫好的问题,从中培养他们具有创造性的独立个性。
4、走出课堂,让学生会用物理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对此作一探索研究。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意义
1、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也包括熟悉世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到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即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学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就个人而言,个人对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业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知识及理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提出、发现和解决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他们能够描述、解释和预言某种现象。总而言之,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必须通过科学教育途径。物理学的概念和規律都经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飞跃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所形成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离不开科学的抽象,因为从感性的材料中———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离不开理性的思维。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一些非逻辑性思维培养,这需要我们教师经过勤奋努力厚积薄发才能在教学的常理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灵感思维———顿悟,产生心灵共鸣,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策略的探索
1、引导、指导学生自学深思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对书上推导的定理、公式,要求他们尽量自己推导,书上例题,要求学生先不看,而是自己先做,哪怕是三思不得其解也比先看会了强得许多。对于学生“难懂”的知识点,不是我们教师给学生讲通的,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想通的。因此,对领悟性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先自学新课,自己做习题,记下学习后的重点和难点,待教师讲新课时,就在学懂融会贯通上用力气。这样先学一步的做法,学习效果好、效率高,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的考试也很轻松,而且能腾出时间去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风气。对于“差生”,要指导他们看书,提问题答不上来,再接着去看书,好好地去想,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强调自学、自学、再自学,思考、思考、再思考。
2、培养学生归纳共性问题的能力
学习应该是“勤奋+方法”,而勤奋主要指自学深思,方法则主要指“归绎法”,它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归纳法,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其内涵为:从“厚”提炼出“薄”,从“多”提炼出“少”,摸索出规律性的东西,再以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这就找到学习的“点金术”。要研究在学习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中怎样处理知识中存在的表里关系、彼此关系、主次关系、异同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体现,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3、让问题充满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存在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维和精神。科学探究过程是紧紧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因而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两环节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因而要从人们平常的、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需要慧眼识真的眼力。在传统的教育中,绝大部分教师采用“去问题化”的教学,它给学生形成一个极强的心理定势场,形成了永不变的主题: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普遍养成不想问题、不会提问题的习惯,从而缺乏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不断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疑问、困惑、障碍、矛盾得到披露,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经意的问题,提出令人拍案叫好的问题,从中培养他们具有创造性的独立个性。
4、走出课堂,让学生会用物理学的眼光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