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简要探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8-01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关键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的目标,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实现有效培养。
一、利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并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提升学生对于立德树人的认知,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立德树人对于自身道德素质构建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可以从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方面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1]。
其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批判意识等的培养,使他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关于道德素质的实例,如尊老爱幼、帮助他人等,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质对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升对此的认知。
最后,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并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创设情境来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實际、学习情况以及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等,这样才可以确保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的需求。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先明确教学的目标。如,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是长远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教学方向的准确。
再其次,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应该具备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实例通过视频、PPT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
最后,应该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传统教学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学生对此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让学生参加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的时间活动,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等。
三、利用学习目标的科学设定明确素养培育的方向
首先,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学习情况,明确培养的方向,也就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
其次,基于所明确的培养方向,教师在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理论和学生学习能力,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并将教材基本内的知识点涵盖其中,最终确定教学的计划[3]。
最后,教师在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确定不同的目标,比如知识目标: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让学生对网络语言、网络知识、网络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解,利用网络学习来掌握基本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利用丰富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动力
首先,教师不能延续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勇于打破这种现状,结合实际的情况悬着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反思学习模式以及实践学习模式等,从不同角度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品质的目的,并且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逐渐被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10):131-132.
[2]关莉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未来英才,2017(24).
[3]周小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7(7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8-01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关键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的目标,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实现有效培养。
一、利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并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提升学生对于立德树人的认知,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立德树人对于自身道德素质构建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可以从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方面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1]。
其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批判意识等的培养,使他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关于道德素质的实例,如尊老爱幼、帮助他人等,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质对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升对此的认知。
最后,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并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创设情境来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實际、学习情况以及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等,这样才可以确保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的需求。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先明确教学的目标。如,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是长远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教学方向的准确。
再其次,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应该具备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实例通过视频、PPT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
最后,应该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传统教学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学生对此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让学生参加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的时间活动,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等。
三、利用学习目标的科学设定明确素养培育的方向
首先,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学习情况,明确培养的方向,也就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
其次,基于所明确的培养方向,教师在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理论和学生学习能力,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并将教材基本内的知识点涵盖其中,最终确定教学的计划[3]。
最后,教师在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确定不同的目标,比如知识目标: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让学生对网络语言、网络知识、网络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解,利用网络学习来掌握基本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利用丰富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动力
首先,教师不能延续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勇于打破这种现状,结合实际的情况悬着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反思学习模式以及实践学习模式等,从不同角度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品质的目的,并且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逐渐被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10):131-132.
[2]关莉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未来英才,2017(24).
[3]周小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