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古诗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但多年来的古诗教学课堂上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何谈滋养?优秀文化遗产又如何继承和发展? 因此笔者呼吁古诗教学必须站在大语文的角度,高屋建瓴,探出一条新路来。
  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这如何做到新理念要求下,教师应做“平等中的首席”呢? 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
  二、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以诗文诵读为学校特色,请诗人、作家来校开赏析会,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 
  三、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
  当然,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它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基本任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迫切需要确立新课程的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的整合,开创更广阔的历史教学空间,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真正提高历史素质。   一、教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努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给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呢?   一、热爱本职工作,自身要练好“内功” 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
期刊
本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一课题进行近五六年的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小语第六册课文《荷花》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投影、录相、录音、插图和自制的投影片等多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  【关键字】 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教学改革;误区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
期刊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求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做为教学活动主体。传统的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于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在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作一讨论,旨在促进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作为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及要求,灵活运用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材及教学大纲,对初中不同的学年段规定了阶梯
期刊
   启发式教学在经历数十年的教育发展和实践的锤炼中,充分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而长久不衰,并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世人的赞誉,对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等启发式教学观点已被人们普遍认识,如能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生求知欲渴的动力。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被运用的不够充分。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往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的重点,同时更是难度最大的内容之一,如何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使这部分知识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呢?下面我就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为例,简单的阐述一下我在
期刊
【摘要】 在让学生手动起来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动脑,也就是反思。在教学学习中,教师创设发现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引进由不知到知的体验,让他们在所创设情境中暴露思维过程,不妨让他们多走逆境,这样引起他们多方面的反思,使他们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而不是局限于忙碌的“活动”之中。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重视
期刊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通过研究证实人类大约有九种智能,有的人倾向语言表达:有的人倾向逻辑思维;有的人擅长运动;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等等。我们的教育应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因财施教”。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
期刊
生本高效的教学实验活动在我校开展多年了,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生本高效高效语文以她的特有的气质使人为之倾倒。  下面是践行生本高效语文课堂以来我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思想转变  忘不了当我们坐上从洋思回校的列车上,老师们都是那样兴奋,满脑子里是人家学生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善于表达的嘴巴,想一想自己的学生上课时一副被动接受的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