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政产学研工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参与和多方协作。如何提高各方积极性、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开展了诸多尝试,形成了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政府是主导、职业院校是主体、行业企业是驱动、科研机构是引领和高等院校是支撑的合作机制,产生了诸多成果,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政产学研;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52-03
长期以来,如何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紧密结合,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行业最新要求无缝对接,一直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探究如何解决以上重要课题方面,南京市职业教育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在政产学研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在2014年6月成立了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
一、联盟(集团)基本情况
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以南京市教育局为理事长单位,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开展各方面的合作。其理事成员单位包括南京市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商务局等政府部门,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电集团第十四所、中电集团第五十五所等科研院所,江苏省建筑节能协会、南京SMT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江苏建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企业,还有全市17所职业学校。
联盟理事单位成员涵盖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学校六方共计60家。联盟的成立是南京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这个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决策支持,在行业对职业标准和新技术工艺的推广过程中,职业院校就能够参与其中,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有职业院校的介入,从而提升整个职业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二、联盟合作机制
什么是机制?“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是指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1]由此可见,政行校企多方合作机制应是通过制度确立联盟中各方地位、权利与应尽责任。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院校为主导”的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六方合作机制,并签署了章程。
(一)政府部门是主导
1.政府是协调、组织和创设外部环境的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亨利·埃茨科威兹和劳埃特·雷德斯多夫提出了“三螺旋模型”,提出了“学术界—产业界—政府”三者之间深度合作的理论,作为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创新战略,受到世界各国产学研合作机构的追捧。[2]自那时起,政府在政产学研合作中就起到了指导、咨询,深化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前期创设一个适合产学研项目发展的空间与环境,高校的科技研发,企业的商品化生产才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2.政府在联盟中应是重要的咨询指导成员。在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中,政府部门是与职业教育结合较为紧密的决策部门,它在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发言权。在推进政产学研工作方面,政府起到较为重要的咨询与指导作用。尤其在当前职业学校多数是由政府主办的情况下,这种咨询与指导作用更应突出。
(二)职业院校是主体
1.职业院校是政行校企合作的实施主体。职业院校应当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围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心目标,政产学研项目合作推进的落脚点是职业院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工作。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日常工作要靠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联盟秘书处设在南京高职校产学研办公室。职业院校作为政府、行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的关键纽带,联盟的章程、例会、运行的问题及解决等都需要职业院校推动实施。
2.职业院校是政产学研联盟的利益主体。政产学研合作应当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社会活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合作项目中均应当是受益方。在合作过程中,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目标就具有指向性,那就是所有项目的开展均是围绕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展开,在这个中心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标准,高校与科研院所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所以,代表政府办学的职业院校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是最大的利益主体。如南京高职校的BIM技术分包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制定实施就是职业院校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改变了包括工程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甚至后期物业管理在内的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学校与联盟单位江苏建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咨询研究院暨工程造价咨询服务部,为企业提升技术分包服务,并联合制定BIM人才培养计划和标准,还与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开展BIM技术市场化推广。该项目定位准确,起点较高,教学内容与市场前瞻技术的吻合度高,实现了“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其未来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前瞻性要求。
(三)行业企业是驱动
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于技术工艺创新有着强势的话语权。企业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有着先天的渴求,这必然是技术创新的强有力的驱动。作为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提供工艺与技术研发的职业院校,需要的就是能够在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过程中感受到技术更新和发展变化,敏锐发现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介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中来。
关键词:政产学研;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52-03
长期以来,如何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紧密结合,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行业最新要求无缝对接,一直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探究如何解决以上重要课题方面,南京市职业教育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在政产学研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在2014年6月成立了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
一、联盟(集团)基本情况
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以南京市教育局为理事长单位,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开展各方面的合作。其理事成员单位包括南京市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商务局等政府部门,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电集团第十四所、中电集团第五十五所等科研院所,江苏省建筑节能协会、南京SMT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江苏建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企业,还有全市17所职业学校。
联盟理事单位成员涵盖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学校六方共计60家。联盟的成立是南京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这个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决策支持,在行业对职业标准和新技术工艺的推广过程中,职业院校就能够参与其中,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有职业院校的介入,从而提升整个职业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二、联盟合作机制
什么是机制?“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是指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1]由此可见,政行校企多方合作机制应是通过制度确立联盟中各方地位、权利与应尽责任。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院校为主导”的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六方合作机制,并签署了章程。
(一)政府部门是主导
1.政府是协调、组织和创设外部环境的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亨利·埃茨科威兹和劳埃特·雷德斯多夫提出了“三螺旋模型”,提出了“学术界—产业界—政府”三者之间深度合作的理论,作为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创新战略,受到世界各国产学研合作机构的追捧。[2]自那时起,政府在政产学研合作中就起到了指导、咨询,深化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前期创设一个适合产学研项目发展的空间与环境,高校的科技研发,企业的商品化生产才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2.政府在联盟中应是重要的咨询指导成员。在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中,政府部门是与职业教育结合较为紧密的决策部门,它在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发言权。在推进政产学研工作方面,政府起到较为重要的咨询与指导作用。尤其在当前职业学校多数是由政府主办的情况下,这种咨询与指导作用更应突出。
(二)职业院校是主体
1.职业院校是政行校企合作的实施主体。职业院校应当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围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心目标,政产学研项目合作推进的落脚点是职业院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工作。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日常工作要靠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联盟秘书处设在南京高职校产学研办公室。职业院校作为政府、行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的关键纽带,联盟的章程、例会、运行的问题及解决等都需要职业院校推动实施。
2.职业院校是政产学研联盟的利益主体。政产学研合作应当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社会活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合作项目中均应当是受益方。在合作过程中,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目标就具有指向性,那就是所有项目的开展均是围绕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展开,在这个中心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标准,高校与科研院所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所以,代表政府办学的职业院校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是最大的利益主体。如南京高职校的BIM技术分包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制定实施就是职业院校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改变了包括工程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甚至后期物业管理在内的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学校与联盟单位江苏建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咨询研究院暨工程造价咨询服务部,为企业提升技术分包服务,并联合制定BIM人才培养计划和标准,还与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开展BIM技术市场化推广。该项目定位准确,起点较高,教学内容与市场前瞻技术的吻合度高,实现了“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其未来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前瞻性要求。
(三)行业企业是驱动
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于技术工艺创新有着强势的话语权。企业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有着先天的渴求,这必然是技术创新的强有力的驱动。作为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提供工艺与技术研发的职业院校,需要的就是能够在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过程中感受到技术更新和发展变化,敏锐发现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介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中来。